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3966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docx

农田杂草与鼠害防除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论

一.杂草的定义

杂草是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它和栽培植物竞争阳光、水分、养分,帮助病虫害的漫延和传播,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植物的杂草化是指那些原本自然分布的或是被栽培的植物在新的人工生境中自然繁殖其种群并转变为杂草的演变过程。

植物的杂草化包括原初植物的杂草化和现代植物的杂草化两大类。

原初植物的杂草化是指在地球经历第四纪冰川后生存和传播的某些植物长期相继受到人类原始农业、器具农业、机械农业或石油农业和化学农业活动及生境的改良等深刻影响下形成杂草的过程。

现代植物的杂草化主要是指外来栽培植物的杂草化(不包括检疫性杂草)、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杂草化及逸生植物的杂草化三个方面。

二、杂草的危害

 1.与农作物争水、肥、光能等。

2.侵占地上和地下部空间,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干扰作物生长。

3.杂草是作物病害、虫害的中间寄主,诱发病虫害的发生。

4.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

5.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6.影响人畜健康。

7.影响水利设施。

三、杂草的利用价值

1、优良基因的利用2、杂草营养成分的利用3、杂草特殊物质的利4、杂草多样性的生态学效应5、美化环境、减少污染

(1)资源利用,代替引进草坪。

(2)作为绿化植物,美化环境。

(3)维持生物多样性,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节约城市绿地景观建设成本。

(5)保水固土。

(6)城市生态恢复的先锋物种。

(7)减少其他的物种入侵和生物防治。

第二章杂草生物学和生态学

第一节杂草的生物学特征

1.多种授粉途径和繁殖方式。

2.多实性,连续结实性和落粒性。

3.多种传播方式。

4.种子的长寿性。

5.出苗、成熟期持续不一。

6.具有C4光合途径,能速成生长发育。

7.可塑性。

8.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

9.对作物的拟态性。

第二节杂草个体及种群生态学

一.杂草个体生态

1.种子休眠的生理生态

杂草种子的休眠有内外两方面因素的作用。

内因(由杂草本身所固有的生理特征决定的,称之为原生休眠):

①种子或腋芽或不定芽中含有生长抑制剂。

②果皮或种皮不透水和不透气或机械强度很高。

③胚未发育成熟。

外因(外界环境因素诱导产生的人眠,称作诱导休眠或强迫休眠):

大多是由于不良环境条件如高温低温、干旱涝渍、除草剂、黑暗和高CO2等所引起,使已解除休眠可以萌发的子实重新进入休眠状态。

不过,无论是由内因造成的原生性休眠或由外因导制的诱导休眠,都可通过适当的方法或通过改变其环境条件而打破。

二.杂草种群生态

1.杂草种子库

杂草种子库是指存在于确定面积的土壤表面及其下的土层中具有活力的杂草种子及营养繁殖器官总数,是杂草得以自然延续种族的关键所在。

杂草种子库的大小:

杂草种子库的大小一般用单位面积土壤中有活力的杂草种子数量来表示。

杂草种子库的种类组成:

杂草种子库一般由一年生或二年生杂草种子组成,包括夏季杂草和冬季杂草,其中又以阔叶杂草种子占绝大多数。

杂草种子在土层中的分布:

我国学者对小麦、油菜、水稻等作物田间杂草种子库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种子主要分布于0-10cm的表层土壤。

2.杂草种群动态

环境资源总是有限的,杂草种群总是按逻辑斯蒂(Logistic)曲线增长,即起初增长缓慢,接着有一个迅速增长期;当种群的个体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个体之间出现竟争,种群的增长率放慢;最终当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载有量(k)时,增长率变为零。

3.杂草和作物间的竟争

①竟争的概念植物在共生条件下,种间以及种内不同植物间的相互干扰与抑制称作竟争。

这种干扰与抑制作用即包括植物对水分、养分、光照与空气等生活条件的竟争,也包括植株间的异株克生效应。

在杂草-作物生态系统中,杂草与作物产生竟争(种间竟争);而在杂草的混合群落中,不同组成成分之间也产生竟争(种内竟争)。

在杂草的综合治理中,我们既要考虑杂草与作物间的竟争,也要充分利用杂草间的竟争。

②杂草与作物间的资源竟争地上竟争(杂草与作物间的地上竟争主要是指对光的竟争。

)、地下竟争(包括营养竟争和水分竟争。

杂草与作物的地下竟争常常重于地上竟争。

)、不同资源竟争的互作。

③影杂草与作物间竟争的因素杂草种类与密度、作物种类品种密度、相对出苗时间、水肥管理、环境条件。

4.竟争临界期与经济阈值

①竟争临界期从竟争开始至作物能够控制杂草的时期称为竟争临界期或临界无草期,是指作物对杂草竟争敏感的时期,是作物生育过程中防止减产所必须保持田间无草的时期。

②经济阈值作物增收效益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草情称之为经济阈值或经济危害阈值,为了使防治措施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就要求防治费用支出必须低于因防治而得到的增产效益,这样就需要制定各种作物的防治指标。

5.化感(他感)作用

①化感作用定义(他感作用、异株克生作用)

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其本身产生的并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去的化学物质对另一种植物或微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相互排斥或促进的效应。

③化感物质的释放方式

根系分泌物、植物体内由茎叶等部位产生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植物地上部受雨、雾和露水淋洗的化学物质、微生物分解植物残体并释放到土壤里的化学物质。

⑤利用化感作用控制杂草的方法

利用残株履盖。

轮作。

利用伴生植物。

提取化感物质,合成新型除草剂。

转基因育种。

第三节杂草群落生态学

一、杂草的无性繁殖

1无性繁殖的特点

繁殖能力强。

整殖器官比种子大而重。

抗干燥的能力比种子差。

个体发育早。

传播主要受母抹控制。

二.群落组成

1.群落形成的原因

(1)对养分的需求不同。

(2)引起死亡的原因不同。

(3)对毒剂的敏感不同。

(4)对生长条件需求的时期不同。

三.杂草群落的演替

引起农田杂草异发演替的主要因素有:

1.杂草繁殖器官的传播。

2.土壤肥力。

3.土壤湿度。

4.土壤pH。

5.轮作和种植制度。

6.土壤耕作。

7.除草剂的施用。

第三章杂草的分类、分布及常见农田杂草

第一节杂草的分类、分布

一.杂草的分类

1.按亲缘关系分类

依据亲缘关系可以把杂草分为五大类: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其中被子植物占绝大多数。

被子植物又分单子叶,双子叶纲。

在化学除草中,首要的是区分单子叶与双子叶杂草,在单子叶中根据形态特征区分禾本科与莎草科杂草;在双子叶中要区分一些主要科别如蓼科、藜科、十字花科、菊科等。

形态特征鉴定杂草的依据,花、叶片、子叶、根、茎是鉴定双子叶杂草的根据;芽、叶片、叶舌、叶耳、叶鞘以及根是鉴定禾本科杂草的标志。

单子叶杂草(胚有一片子叶,通常驻叶片窄而长,平行叶脉,无叶柄),双(两片子叶,叶片宽,网状叶脉,有叶柄)。

单子叶纲中,农田杂草主要集中在禾本科(叶鞘开张,有叶舌,茎圆或扁平,节间中空),莎草科(叶鞘包卷,无叶舌,茎三棱,通常实心,无节)。

2.按生物学习性分类

(1)一年生杂草。

(2)越年生或二年生杂草。

(3)多年生杂草。

(4)寄生杂草。

但在生产上应用除草剂时,一般根据除草剂品种的作用特性,按形态特征,将杂草划分为下类别:

①多年生阔叶杂草。

②大粒一年阔叶生杂草。

双子叶,种子繁殖,种子直径超过2mm,发芽深度5cm。

③小粒一年生阔叶杂草。

双子叶,种子繁殖,种子粒径小于2mm,发芽深度0—2cm。

④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⑤大粒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种子直径超过2mm,发芽深度达5cm以上。

⑥小粒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种子直径小于2mm,发芽深度1-2cm。

三.世界和中国主要农田杂草

1.世界。

18种恶性杂草依次为:

⑴香附子、⑵狗芽根、⑶稗、⑷光头稗、⑸蟋蟀草、⑹假高梁、⑺白茅、⑻凤眼莲花、⑼马齿苋、⑽藜、⑾马唐、⑿田旋花、⒀野燕麦、⒁绿穗苋、⒂刺苋、⒃铁荸荠、⒄两耳草、⒅简轴草

2.中国主要农田杂草。

我国有农田杂草580种,隶属于77个科。

其中菊科77种(13%),禾本科66种(11%),莎草科35种(6%);稻田杂草129种占22%,旱地杂草427种占74%,水田和旱田均有的杂草24种占4%;一年生278种,48%,二年生59种,10%,多年生243种,42%。

第二节农田杂草识别的基础知识

二、幼苗

1幼苗的形态。

幼苗的第一条根是由胚根发育形成的,称为初生根,幼苗的子叶是胚的幼叶,子叶着生的部位为子叶节。

子叶节与初生根之间的一段轴称为下胚轴;子叶节与初生叶之间的一段主茎为上胚轴。

2幼苗的类型。

子叶出土幼苗,大多数双子叶杂草及少数单子叶杂草幼苗属于这一类型。

子叶留土幼苗,大多数单子叶杂草及少数双子叶杂草幼苗属于这一类型。

三、根

根系是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

据其外形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由明显而发达的主根和各级侧根组成。

须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

四、茎

1依据茎质地分类:

草质茎、木质茎、藤本。

2据其生长习性分类:

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平卧茎。

3据变态茎的外形分类:

根状茎、块茎、鳞茎、球茎。

4据茎的横切面形状分类:

圆形、三棱形。

五、叶

2叶序。

叶序是指叶在茎、枝上排列的方式。

(1)互生:

茎的每一节上只有一个叶子,上下两节的叶着生点有一定的角度。

(2)对生:

茎节上两叶相对着生。

(3)轮生:

茎节上围绕茎着生3片以上的叶子。

7叶裂。

(1)羽状裂叶。

羽状深裂、羽状全裂、大头羽裂。

(2)掌状裂叶。

又分为:

掌状浅裂、掌状深裂、掌状全裂。

9单叶和复叶。

(1)单叶。

(2)复叶。

羽状复叶,分为:

奇数羽状复叶、偶数羽状复叶。

掌状复叶:

,分为:

一回羽状复叶、二回羽状复叶、三回羽状复叶、数回羽状复叶。

三出复叶:

仅3个小叶生在总叶柄上,分为:

羽状三出复叶、掌状三出复叶。

六、花

1花的组成。

(1)花梗。

(2)花托。

(3)花萼。

(4)花瓣。

(5)花被。

(6)雄蕊。

(7)雌蕊。

3花冠的类型。

(1)依花瓣的离合分类:

离瓣花、合瓣花。

(2)依花冠的形状分类:

十字形花冠、唇形花冠、辐状花冠、舌状花冠、漏斗状花冠、蝶形花冠。

七、花序

(1)按花序着生的位置分类:

顶生花序、腋生花序、腋外生花序、茎生花序、根生花序。

(2)按花序开放顺序分类:

无限花序、有限花序、混生花序。

(3)按结构形式分类:

穗状花序、肉穗花序、头状花序、伞形花序、伞房花序、复伞形花序。

第三节蕨类杂草

1问荆

别名:

笔头草、接骨草。

(1)形态特征根茎发达,黑褐色,入土深1-2米,并有小球茎。

地上茎直立,二型,分为育茎和不育茎:

育茎单一,无色或带褐色;不育茎绿色,多分枝。

叶鞘齿每2-3个连接。

叶退化,下部联合成鞘。

茎枝因沉积有多量的硅质,故质地粗糙。

孢子囊穗具柄,长椭圆形,顶生、钝头。

孢子头六角盾形。

(3)分布与为害部分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受害较重。

第三节单子叶杂草

一.禾本科(Gramineae)

幼苗:

种子萌发时,1片子叶脱出种壳,露出地面,或留在其中,并存在地里;由胚发育形成幼苗,其真叶具有平行叶脉,单子叶植物的幼苗→种子萌发时,子叶全部留在种壳内,而一直埋在地里→幼苗第一片真叶从胚芽鞘里长出来,叶片呈各种形状,具有直出平行叶脉→幼苗第一片真叶呈卵圆形、卵形、椭圆形、带状及带状披针形(稀退化呈鳞片状或仅有叶鞘),第二片真叶从第一片真叶的开放叶鞘中长出来(稀为闭合的),依次类推,并以2行方式排例,叶片与叶鞘之间有明显相接处,并常有叶耳、叶舌→禾本科杂草幼苗。

成株:

有叶植物→陆生植物(也有部分禾本杂草为水生,如稗草)→叶条形,长约10厘米左右→叶无香气→叶片扁平→茎圆柱形;叶2列,叶鞘在一面开口→禾本科杂草成株。

1.稗

(1)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

直立或基部膝曲。

叶鞘光滑;无叶舌、叶耳;叶片条形,中脉灰白色,无毛。

圆锥形总状花序,较开展,直立或微弯,常具斜上或贴生分枝;小穗含2花,密集于穗轴的一侧。

(3)分布与为害稗草是世界性杂草。

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尤其北方发生密度较大。

几乎对豆类、薯类、棉花、禾谷和蔬菜等所有作物都有危害。

2.野燕麦

(1)形态特征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

茎直立,具2-4节。

叶鞘松弛,光滑或基部被柔毛;叶舌透明膜质;叶片宽条形。

花序圆锥状开展呈塔形,分枝轮生;小穗含2-3花,疏生,柄细长而弯曲下垂,芒膝曲、扭转。

颖果长圆形,腹面具纵沟。

幼苗叶片初生时卷成简状,展开后为宽条形,稍向后扭曲,叶片两面疏生短柔毛,叶缘有倒生短毛。

(2)生物学特征由于种子具有“再休眠”的特性,故第一年在田间的发芽率一般不超过50%,其余在以后的3-4年中陆续出土。

(3)分布与危害野燕麦的适应性比较强,在旱地发生面积大。

野燕麦主要危害麦类,还危害大豆、甜菜、马铃薯、豌豆、油菜等。

4.马唐别名:

抓地草、须草。

(1)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

秆基部倾斜,着地后易生根,光滑无毛。

叶鞘大都短于节间,;叶舌膜质,先端钝圆,叶片条形披针形。

花序总状3-10枚,指状排列或下部近于轮生;小穗通常孪生,一有柄,一近无柄。

幼苗暗绿色,全体无毛。

(3)分布与为害分布于全国各地。

常生于农田、荒地、路旁等处。

主要危害棉花、豆类、瓜类、薯类、玉米、蔬菜和果树等作物。

二.莎草科

1.扁秆藨草别名:

海三棱、地梨子。

(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地下横走根茎。

根茎顶端膨大成块茎。

秆直立而较细,三梭形,平滑。

叶基生和秆生,条形,与秆近等长,基部具长叶鞘。

幼苗第1叶呈锥形,叶鞘具有膜质缘。

(2)生物学特征块茎和种子无休眠期或无明显休眠期。

(3)分布与为害扁秆藨草是世界性杂草。

在我国分布于各地。

主要危害水稻。

3.香附子别名:

莎草,旱三棱,回头青。

(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地下横走根茎。

根茎顶端膨大成块茎,有香味。

秆散生,直立,锐三梭形。

叶基生短于秆。

小坚果三棱状长圆形,暗褐色,具细点。

幼苗或第1叶条状披针形,横断面呈“V”形。

(2)生物学特征香附子喜光,遮荫能明显影响块茎的形成。

块茎大小和成熟不同,其发芽率基本没有差异。

块茎的繁殖力惊人,在适宜的条件下,1个块茎100天可繁殖100多棵植株。

第四节双子叶杂草

一、蓼科1.萹蓄别名:

鸟蓼、地蓼

(1)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

茎平卧或上升,有时直立,自基部分枝。

叶互生,具短柄;叶片狭椭圆形或披针形,全缘;托叶鞘膜质。

花1-5朵簇生于叶腋花被淡绿色,边缘白色或红色,5深裂。

幼苗下胚轴发达,紫红色;子叶条形,基部合生;初生叶1片,宽披针形,全缘,无托叶鞘;后生叶具透明膜质托叶鞘。

(3)分布与为害主要危害麦类、油菜、蔬菜等作物。

2.卷茎蓼别名:

荞麦蔓

(1)形态特征一年生蔓性草本。

茎缠绕,细软,有条棱。

叶互生;叶片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宽心形,全缘,无毛或沿叶脉和边缘疏生绿毛。

花序疏散穗状;花少数,簇集于叶腋,花梗较短;花被淡绿色,5深裂,裂片在果期稍增大,有凸起的肋或狭翅。

瘦果卵状,有三棱,黑褐色。

幼苗下胚轴较短,淡红色;子叶长椭圆形,具短柄;初生叶1片,卵形,基部宽心形,具长柄。

(3)分布与为害主要危害麦类作物,其次也危害豆类、果树。

二、藜科1.藜别名:

灰藜、灰菜、落藜。

(1)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120cm。

茎直立,多分枝,有条纹。

叶互生,具长柄;基部叶片较大,多呈菱状或三角状卵形,边缘有不速齐的浅裂齿;上部叶片较窄狭,全缘或有微齿,叶背均有粉粒。

花序圆锥状,由多数花簇聚合而成;花两性;花被黄绿色或绿色,被片5枚。

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种子双凸镜形,深褐色或黑色,有光泽。

幼苗下胚轴发达;子叶肉质,近条形;初生叶2片,长卵形,主脉明显,叶背紫红色,有白粉。

2.猪毛菜

(1)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

茎直立,基部多分枝并开展,有条纹。

叶互生,条状圆柱形,肉质,生短糙硬毛,先端有小刺尖。

花序穗状,细长,生枝条上部;苞片宽卵形,先端有硬针刺;小苞片2枚;花被淡红色,被片5枚,披针形,结果后背部生短翅或革质突起。

胞果倒卵形;种子横生或斜生,胚卷曲或螺旋状,无胚乳。

幼苗下胚轴发达,子叶条状圆柱形,肉质,无柄;初生叶2片,亦条状圆柱形,先端具小刺尖。

三.苋科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叶互生,全缘,无托叶。

花小,两性,为单一或圆锥形的穗状、聚伞状、头状花序;苞片和两小苞片干膜质。

果实为胞果,胚弯曲。

分布广泛,我国约50种,主要杂草有6种。

1反枝苋

别名:

红枝苋、野苋菜、西风谷、苋。

(1)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

茎直立,有分枝,稍显钝棱,密生短柔毛。

叶互生,具长柄;叶片菱状卵形,先端微凸或微凹,具小芒尖,边缘略显波纹状,叶脉突出,两面和边缘有柔毛,叶背面灰绿色。

花序圆椎状顶生或腋生,花簇多刺毛;花被白色,被片5枚,各有1条淡绿色中脉。

幼苗下胚轴发达,紫红色,上胚轴有毛;子叶长椭圆形;初生叶1片,卵形。

3凹头苋别名:

苋。

(1)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

茎伏卧而上升,由基部分枝,绿色或紫红色。

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先端钝圆而有凹缺,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呈波状。

花簇生于叶腋,生在茎端或分枝端的花簇集成直立穗状或圆锥状花序。

四.马齿苋科马齿苋别名:

马齿菜。

(1)形态特征一年生肉质草本,全休光滑无毛。

茎自基部分枝,平卧或先端斜上。

叶互生或假对生,柄极短或近无柄;叶片倒卵形或楔状长圆形,全缘。

花3-5朵簇生枝顶,无梗花瓣黄色,5枚。

幼苗紫红色,下胚轴发达;子叶长圆形;初生叶2片,倒卵形,全缘。

五.旋花科1.田旋花别名:

箭叶旋花,中国旋花。

(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直根和根状茎。

直根入土较深,根状茎横走。

茎蔓状,缠绕或匍匐生长,上部有疏生柔毛。

叶互生,有柄;叶片形状多变,但基部为戟形或箭形,全缘或3裂,中裂片大,侧裂片开展。

花1-3朵腋生;花梗细长;花冠粉红色,漏斗状,顶端5浅裂。

实生苗子叶近方形,主脉明显,先端微凹,有柄;初生叶1片,长圆形,先端钝,基部两端稍向外突出成矩,亦有柄。

六.十字花科1.荠荠别名:

荠荠菜

(1)形态特征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

全株稍有分枝毛或单毛。

茎直立,有分枝。

基生叶丛生,叶片大头羽状分裂,裂片常有齿,具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狭披针形至长圆形,基部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

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花瓣白色,4枚,呈十字排列。

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形。

幼苗子叶椭圆形;初生叶2片,卵圆形;后生叶形状多变。

2.播娘蒿别名:

米蒿

(1)形态特征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

全株有分叉毛。

茎直立,圆柱形,上部多分枝。

叶互生,下部叶有柄,上部叶无柄;叶片2-3回羽状深裂。

花序总状顶生,花多数;花瓣淡黄色,4枚,花梗细长。

长角果窄条形,斜展,成熟后形裂。

幼苗子叶椭圆形;初生叶2片,3-5裂;后生叶为2回羽状分裂。

八.菊科2.刺儿菜:

别名:

小蓟、刺菜

(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地下横走根状茎。

茎直立,无毛或有蛛丝状毛。

叶互生,无柄,基生叶片较大,茎生叶片较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全缘或有齿裂,有刺,两面被蛛丝状毛。

花序头状,单生于茎顶,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较小;雌花序较大;总苞钟形,苞片多层,先端有刺;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全为筒状。

瘦果长椭圆形或长卵形,具污白色羽状冠毛。

3.苣荬菜别名:

曲荬菜、甜苣菜。

(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地下横走根状茎,全体含乳汁。

茎直立,上部分枝或不分枝。

基生叶丛生,有柄;茎生叶互生,无柄,基部抱茎。

花序头状,顶生;总苞钟形,苞片多层,密生绵毛;花鲜黄色,舌状。

瘦果长椭圆形,扁,有纵棱,红褐色,具白色冠毛。

幼苗子叶椭圆形或阔椭圆形,绿色;初生叶1片,阔椭圆形,紫红色,叶缘具齿,无毛,有柄。

十七.茜草科猪殃殃

(1)形态特征茎四棱形,茎和叶均有倒生细刺。

叶6-8片轮生,线状倒披针形,顶端有刺尖。

聚伞花序顶生或腑生;花小,花萼细小,花瓣黄绿色,4裂。

小坚果。

初生叶4~6片轮生,披针形。

第四章农田杂草的综合治理

三、农田杂草综合治理的措施

(一)农业防除

1.轮作防除。

2.精选种子。

3.施用腐熟的农家肥。

4.消除田边,路边,沟渠边的杂草。

5.合理密植,以密控草。

6.水层淹稗。

(二)机械防除(手动工具,机力工具)

1.深耕。

春耕。

伏耕。

秋耕。

2耕茬,少耕,免耕。

3苗前耕地和中耕灭草。

(三)生物除草

1.以菌灭草。

2.以虫灭杂草。

3.利用动物灭草。

4.植物。

①利用作物群体优势遮萌和竟争来控制杂草。

②替代防治。

③利用植化作用控制杂草。

(四)植物检疫。

(五)化学除草1.优点:

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大量劳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和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的现代化;代替人工除草,常因消灭彻底或其它原因而带来额外的增产效果。

2.缺点:

对使用技术要求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要求有专门的机械;对人畜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土壤微生物繁殖和造成土壤板结;长期使用除草剂使杂草产生抗性,发生种群演替;当两种以上作物间作或套作时,不易实现。

第一节概述

一、发展简史

1、偶然的发现

19世纪末期,欧洲葡萄霜霉病大发生,防治时偶然发现喷到葡萄园附近禾谷类作物田中波尔多液能够伤害一些十字花科杂草而不危害作物。

1895年法、德、美同时发现硫酸铜选择除草作用,农田化学除草开端。

2、重大的突破

1942年内吸传导性除草剂2,4—滴发现在除草剂发展中开创了新纪元,不仅选择性、杀草谱引人注目,且生物活性显著提高,除草效果突出,单位面积用量很低,成为一项有效除草措施,迅速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应用,并始终处于久盛不衰之势,成为20世纪农业重大发现之一。

二、除草剂的发展特点

1、品种多2、剂型日益增多3、使用方法多种多样4、使用面积迅速扩大5、增长速度快

6、混用与增效剂的普及7、安全剂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除草剂使用技术原理

一、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

杂草发育期、除草剂施用方法、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

三、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一)除草剂按使用范围分类:

麦田除草剂、玉米田除草剂、大豆田除草剂、棉田除草剂等。

(二)除草剂按作用方式分类:

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

(三)按植物体内输导性能差别分类:

输导型(内吸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

(四)按使用方法分类:

茎叶处理法(播前茎叶处理、生长期茎叶处理)、土壤处理法(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土表处理)、杀草薄膜除草法。

(五)按化学结构系统分类:

无机除草剂(如:

无机碑化合物,硫酸铜等)、矿物油类除草剂(如:

杀草油,101除草剂等)、有机合成除草剂(2,4—滴、甲草胺等)。

第三节除草剂的药害与防治

一、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

1.保管不当,盲目错用错将除草剂当成杀虫剂、杀菌剂施用,或不按除草剂标签说明施用。

2.用药量过多,浓度过高除草剂施用量和浓度更严格。

3.用药方法不当施用时,沾染到作物叶片上,造成药害;在邻近敏感植物且有大风的情况下,喷施除草剂,药液飘移在敏感植物上而产生药害。

4.盲目混用农药混用可提高效果,扩大杀草谱,但盲目混用,无增效作用,药效降低,造成药害。

敌稗和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2,4一滴丁酯和杀草丹;禾草克和苯达松;二甲四氯和酸性农药;稳杀得和苯达松。

5.喷雾器清洗不干净用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没及时清洗,再喷其他农药,就可能造成药害。

最好是专用一个喷雾器喷洒除草剂。

二、除草剂药害的症状

1.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一般分为6级0级,对作物无影响;1~2级,药害轻,一般不影响产量;3级,药害中等,对作物有损害,影响产量,尚可恢复;4级,药害严重,严重影响产量;5级,药害极重,作物死亡绝产。

2.除草剂药害的症状:

激素类除草剂药害的典型症状是畸形,如叶片皱缩成葱叶状,茎和叶柄弯曲,抽穗困难,畸形穗。

微量(小于0.001%)时对植物有刺激生长作用,高浓度(大于0.01%)时抑制植物生长,使整个植物表现畸形症状,严重地破坏植物的生理功能,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敏感植物有大豆、甜菜、烟草、马铃薯、亚麻、棉花、蚕豆、豌豆、苜蓿、向日葵、甘薯、西瓜、香瓜、胡萝卜、葱、蒜、番茄、黄瓜、果树、阔叶林灌木等。

酰胺类除草剂典型药害症状是幼苗矮化、畸形。

单子叶作物受害症状为心叶紧紧卷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