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4000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1、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车身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槽两端各架一链轮,以龙骨叶板作链条;车身斜置在水边,下链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

人靠在架上,踏动拐木,驱动上链轮,叶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将水排出。

”与这一描述相符合的器具是(  )

2、《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沪核桑,菜茹苻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这种生产体现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因地制宜

3、宋代文献书籍中,诸如“耕织之民,以力不足,或入于工商”之类的记载,可以说屡见不鲜。

这表明宋代()

A.小农经济的韧性增强B.土地私有化的发展

C.政府以民为本的思想D.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4、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这一变化说明(  )

A.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B.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5、如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

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B.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7、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提出一个疑问:

“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

”他得出的研究结论是:

“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

”下列最能支撑这一“研究结论”的史实是(  )

A.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          B.宋代商业突破市坊限制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

8、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同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里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9、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类产品产量的增长,其中各经济部门的产出指数(1750年或1800年为1)由表可以推知,1750年到1900年( )

年份

棉织品

生铁

汽船

毛织品

人口

1750

1

1.0

1.0

-

1.0

1.0

1800

24

2.1

6.7

1.0

1.4

1.5

1850

267

10.6

83.3

56.0

2.2

3.1

1900

788

53.2

337.2

2402.7

7.2

5.6

——摘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A.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作用明显     B.新兴工业是人均产出增加的主因

C.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  D.工业超过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

“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11、下图为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其中BC段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是()

A.封建传统势力的破坏B.工业革命的推动

C.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D.农业经济的发展

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

洋务工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

以下对于洋务工业“是一种畸形物”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西方列强的侵略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促使封建经济开始瓦解     D.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

13、光绪十八年(1892)镇江口海关报告称:

“北方各处之人,俱购洋棉纱,其织成布匹较市中所售价廉价而坚。

”这一现象表明()

A.洋布具有价格优势B.小农经济迅速解体

C.手工织布业继续发展D.政府经济政策转变

14、史载:

“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扎花场地遍地皆是。

使用小扎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

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扎车天然淘汰矣。

”扎车的这种变化反映出(C)

A.中国已经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B.光绪年间近代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C.传统手工业受科技革命的冲击较大D.轧花技术进步导致传统工业消失

15、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收回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的改订新约运动。

经过艰苦谈判,通过了由中国政府确定的逐步提高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见下表)这一标准(  )

年份

非竞争性进口商品(%)

(国内无同类产品且

找不到相近替代物)

竞争性进口商品(%)

(国内有同类产品)

总税则

 

必需品

合计

无出口

有出口

合计

 

1928

5.1

5.1

8.1

6.7

4.1

4.3

1929

22.2

17.2

18.3

13.8

9.0

10.3

1930

23.6

17.7

25.1

13.2

10.2

12.0

A.导致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     B.促进了中国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

C.基本实现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     D.有利于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输入

16、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视图缓解名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7、1957年全国城镇人口总计为9949万人,1960年达到13073万人,1958年至1960年共计增加城镇人口3124万人。

这一现象主要原因()

A.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农村人口的急剧增加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18、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

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②“深翻一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

19、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条款: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这表明()

A.党对私营经济认识上升新阶段B.传统所有制模式开始被打破

C.私营经济和公有经济地位平等D.私营经济仍未获得合法地位

20、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城市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这表明()

A.中国食品工业发生根本变化B.西方文化渗透国民生活

C.西方饮食文化得到普遍共识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37.2%,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生产退回到20世纪初或19世纪末的水平。

下列属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现象的是()

A.出现实物交换的现象B.通货膨胀严重

C.工农业产品价格暴跌D.美元不断贬值

22、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

“在权利从人民和各州流向华盛顿达三分之一世纪以后,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各州和人民,实行新联邦主义的时候到了。

”从其后期实践来看,新联邦主义是()

A.全面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B.全面否定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D.推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政策

23、罗斯福新政时期某艺术家的歌曲唱到:

“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

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

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

”歌曲反映出当时()

A.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B.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C.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

24、1981年,里根在总统就职演讲中说:

“让我们从现在起,重新唤醒这个工业巨人,使政府量入为出。

”里根“唤醒工业巨人”的主要措施是()

A.仍然坚持凯恩斯主义B.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提高工业企业交税额度D.以货币贬值来刺激消费

25、1926年苏联加强对价格的控制,用它来排挤私人工商业和限制市场贸易活动。

与此同时,国家收购农产品的价格比上一年降低6%,而粮食的收购价格降低20%-25%。

这表明苏联()

A.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

C.主张用命令代替市场D.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

26、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

‘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这反映了斯塔夫里阿诺斯(  )

A.强调全世界都要用苏联模式        B.从全球视野看待斯大林模式

C.主张用社会主义来改造西方        D.认为苏联与西方应相互借鉴

27、1955年,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规定,农业发展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

这一做法(  )

A.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提高了庄员的生产积极性

C.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28、“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贸总协定的确立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29、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提高了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图8是这一时期“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发达市场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B.计划经济国家进行深刻的改革

C.发展中国家更深地融人世界市场   D.石油输出国极大推动“南南合作”

30、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主张得到了上合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

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C.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隶属地位      D.摆脱了全球经济危机痼疾

二、材料题(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

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

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

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

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

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

1802年,曼彻斯特共有棉纺厂52家,1809年增至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

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三《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

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

(2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

(2分)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

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二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接受采访时曾说:

“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

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

我刚刚得知中国进口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因素。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和历史意义(4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

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

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

她很少停手的时候。

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

有一回,她对我们说:

“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

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

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

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

”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

……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

……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

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

……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

……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

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6分)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4分)

 

1-5CBADA6-10BDDBD11-15BDCCB16-20DBBAB

21-25ACBBA26-30BBBAA

31、(10分)

(1)原因: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特点:

专业性强、分布密集(2分)。

影响:

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分工与合作(或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2分)

(2)因素:

①棉纺织业的发展(或机器化大工厂的建立);②铁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③殖民扩展使世界市场扩大。

(2分)

(3)差异:

19世纪中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2分)。

问题:

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农业文明(2分)。

【解析】

(1)由材料中“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分析“原因”,从材料中松江府朱泾镇、新场镇盛产的产品及松江府和苏州府市镇数量角度分析“特点”。

从市镇经济对农村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角度回答第二小问。

(2)从材料中棉纺厂的兴建、运河航运、铁路交通等信息入手,联系英国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扩大等知识回答。

(3)从图表信息可知,19世纪中期,中国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从时间休息可知当时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直接影响了城市化水平,据此回答“本质问题”。

32、(10分)

(1)因素:

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海外贸易;西欧经济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

(任答两点即可)(2分)

(2)进步性:

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扩大世界贸易;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任答一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局限性:

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命脉;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为美国确立霸主地位提供条件。

(任答一点即可)(4分)

(3)时间:

2001年。

(2分)意义(必须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进行回答):

①对中国:

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任答一点即可)

②对世界:

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

(任答一点即可)(2分)

33、(18分)经济因素:

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6分)

(2)表现:

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新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4分)

(3)提示:

要从自然经济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对传统社会的冲击和工业文明的传播论证。

注意题目的要求。

(8分)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与概括分析能力。

(1)应考虑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冲击和国内新经济因素对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作用

(2)根据材料信息“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可以看出农民收入减小对新兴行业不适应失去谋生出路生活变得无聊赖世风日下(3)论证观点首先应明确观点是什么然后进行合理论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