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4403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 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八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专题八古诗专项练习(含答案)

专题八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专项练习

一、选择。

1.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中“供”的读音是“gōng”,意思是“提供”

B.“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磬”的读音是“qìng”,它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C.“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卷”的读音是“juǎn”,它的意思是卷起

D.“五千仞岳上摩天”中“仞”的读音是“rèn”,“摩天”的意思是很高的天

2.下列诗句的作者姓氏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静春山空②南望王师又一年③唯见长江天际流④乡村四月闲人少

A.③②①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3.下列诗句按照敬亭山、华山、庐山、天门山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④③①②B.③②④①C.④③②①D.③②①④

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A.初春B.初夏C.盛夏D.初秋

5.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和下列哪句话意思相似?

()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6.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诗选自王昌龄的《凉州词》,主要写戍边将士的怀乡情

B.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杨柳”是指塞外的杨柳树

C.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说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实则是指朝廷的恩泽到达不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不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D.这两句话笔调苍凉悲壮,感情消极颓废

二、填空。

1.亲情和友情是古诗中常常为诗人们所赞颂的,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别诗是诗人表达和朋友深厚感情的一种诗体,李白就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到了朋友走后自己的孤独之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在送朋友出使安西时,写下诗句表达和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中告诉了我们同情心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册古诗中我们看到了古代农村勤劳的农民的农忙生活,如《田园四时杂兴》中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乡村四月》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语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用心。

5.王之涣和王昌龄都是唐朝著名的____________诗人,写下很多描写关外风光和军旅生活的诗篇。

《凉州词》中描写了凉州萧索壮阔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军行》表达了作者爱国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动物、植物名称。

(1)昔人已乘黄()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4)路遥知()力,日久见人心。

(5)人闲()落,夜静春山空。

三、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关于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改正。

1.三千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对偶、夸张()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喻()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拟人()

4.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反问()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

五、按要求写诗句。

(本题答案不可重复)

1.分别写一句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句。

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珍惜时间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思乡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飞花令。

游戏规则:

琳琳和小龙人各说一句带有“月”字的诗句,谁先答满三句,谁就是赢家,你加入哪个队伍,就圈上相应图片,然后帮她(他)完成吧!

(帮助一位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判断。

1.《村晚》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雷震,抒发了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2.《稚子弄冰》《田园四时杂兴》和《乡村四月》都刻画了勤劳可爱的孩童的形象。

()

3.“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句话出自《左传》,意思是人有了羞耻心,就不会无底线地做事。

()

4.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抒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

5.王维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和孟郊合称“王孟”。

()

七、在下列括号里各填一个字,使竖排组成成语,横排连成古诗。

1.好蒸心开滴独一一人博一无舍白

高蒸惊门水辟溜穷云大无中己手

鹜日胆见穿蹊歪二亦精是生为起

()()()()()()()()()()()()()()

2.春水石恩惊生鸾大餐乐

花落破重弓不凤地松在

秋石天如之逢和回饮其

()()()()()()()()()()

八、古诗猜谜连线。

谜面谜底

绿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探头迎春一枝红杏出墙来

无与伦比春风不度玉门关

脸面尽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瞻远瞩人面不知何处去

一、选择

1.C解析:

A“供”的读音应该是四声,意思是“从事”;B选项“磬”不是金属打击乐器,应该是玉石打击乐器;D选项“摩天”的意思是碰到天。

2.A解析:

①作者是王维,姓氏音序为Wang;②作者是陆游,姓氏音序是Lu;③作者是李白,姓氏音序为Li;④作者是翁卷,姓氏音序为Weng。

按照A-Z排序,首先是选L,因此②③在前,而i排序在u前面,所以③在②前,同样的①在④前。

3.D解析:

①选项出自李白《望庐山瀑布》,②选项“五千仞岳”指华山,③选项选自李白《独坐敬亭山》,④选自李白《望天门山》。

4.B

5.B

6.C解析:

A选项作者错误,B选项“杨柳”不是指杨柳树,而是《杨柳曲》,D选项感情虽有抱怨但并不消极颓废。

二、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4.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5.边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鹤茱萸荷花马桂花

三、

1.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和天光交相辉映。

2.孩子们不懂得耕织之事,也学大人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习种瓜。

3.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落日好像被山吃掉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水波中。

四、1.√2.夸张3.√4.设问5.√

五、

1.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冬: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六、

1.×解析:

雷震是宋代诗人。

2.×解析:

《乡村四月》没有孩童形象。

3.×解析:

这句话出自《朱子语类》。

4.√

5.×解析:

王维和孟浩然合称“王孟”。

七、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八、谜面谜底

绿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探头迎春一枝红杏出墙来

无与伦比春风不度玉门关

脸面尽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瞻远瞩人面不知何处去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子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

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

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请你用波浪线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________”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

A.呼吸时进出的气。

B.停止。

C.消息。

D.利钱;利息。

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

(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6)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判断。

①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②“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③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答案】

(1)竹竿;竹皮;竹沥;竹茹;竹笋

(2)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3)借物喻人

(4)A;B

(5)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6)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解析】【分析】

(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仔细读第一自然段就能找到答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回答此题,要弄明白作者表面上歌颂白杨树,实则歌颂的对象是“建设边疆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手法。

(4)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短文中的“息息相关”息:

呼吸时进出的气。

呼吸也相互关联。

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自强不息”息:

停止。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5)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正确;②错误。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③正确

故答案为:

(1)竹竿、竹皮、竹沥、竹茹、竹笋

(2)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3)借物喻人(4)AB

(5)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6)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点评】

(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4)一词多义是一种语言现象,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5)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文化常识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3.课外阅读。

                                                                                                       一罐水

100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

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的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者喝水。

有一小队侵略军在上尉维龙的带领下,到处找水喝。

走了很多路,冲进一个小屋。

屋里有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

士兵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上尉命令:

“搜!

”士兵们到处乱翻,找到一罐水,一拥而上,争夺水罐。

上尉命令他们放下。

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喝个精光。

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倒了一杯,递给妇女说:

“请你先喝!

”妇女接过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把水喝光了。

维龙又倒了杯水递给女孩:

“你也喝一点!

”母亲缓缓接过杯子,亲亲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

“孩子,为了妈妈,喝吧!

”女儿也喝了半杯水。

上尉见此,倒了满满一杯,一饮而尽。

士兵们也都喝了。

一罐水很快喝光了。

他们坐下休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地而死。

妇女和孩子也死了。

原来妇女早已在罐中下了毒。

人们都(纪念怀念钦佩)这母女俩的爱国精神。

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

(1)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词语。

一拥而上:

________。

一饮而尽:

________。

(2)“上尉命令:

‘搜!

’”表现了侵略者行为________(果断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________(憎恨冷淡)。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________(狡猾无耻)。

(3)短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4)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括号里选择适当的词语画上对号,再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________。

【答案】

(1)一齐拥上来

;一口气喝光

(2)粗暴

;憎恨

;狡猾

(3)妈妈暗指祖国,表现了母女俩崇高的爱国精神

(4)钦佩;表达了西班牙人民对母女俩的钦佩之情

【解析】【分析】

(1)要求学生结合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拥而上:

一齐拥上来。

一饮而尽:

一口气喝光。

(2)首先理解词意,区别近义词。

再根据句子的意思确定选项。

“上尉命令:

‘搜!

’”表现了侵略者行为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憎恨。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狡猾。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妈妈暗指祖国,表现了母女俩崇高的爱国精神。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们情感的体会。

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钦佩;表达了西班牙人民对母女俩的钦佩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

(2)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句子的意思—一对号入座。

(3)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们情感的体会。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

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

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

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

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是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温暖的母爱。

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人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

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

“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

”我至今还坚持此说。

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

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

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合愈我这个创伤的。

我一生走遍在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是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

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

嗟乎!

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③。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盂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

①德劭(sh4o):

品德美好。

②醍醐(t0hú):

古时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

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④遮(sh)):

几乎,差不多。

(1)本文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这”指代的是________。

(3)文章四五段阐述了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有几项选几项(   )

A. 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

B. 想起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 即使华佗或岐伯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 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 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4)《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5)文章段末说: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________。

【答案】

(1)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

(2)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3)B,C

(4)遗憾;母亲离开人间,使自己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的遗憾。

(5)感受母爱,敬重、报答母爱,从母爱中汲取力量。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