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4460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Cl-35.5Cu-64Zn-65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的是

A.SO2B.Cl2C.CO2D.NO

2.下列溶液中,常温下可以用铁罐装运的是

A.浓盐酸B.稀硫酸C.浓硝酸D.硫酸铜溶液

3.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A.NaB.ClC.FD.C

4.下列物质中,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

A.LiB.NaC.KD.Cs

5.下列各组元素中,位于同一周期的是

A.硅、硫、氯B.锂、钠、钾C.氟、氯、溴D.碳、氧、铝

6.与O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

A.F-B.Cl-C.NH3D.Na+

7.月球上含有丰富的

He,关于

He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核素B.原子核内有1个中子

C.与

He互为同位素D.比

He少一个电子

8.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A.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B.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

C.过渡元素

D.稀有气体元素

9.下图为某原电池装置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2e-=Zn2+

B.正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C.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减小

D.一段时间后,铜片的质量增加

10.下列关于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其沿着器壁慢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1.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硅单质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

B.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C.可用石英坩埚加热氢氧化钠固体

D.玻璃、水泥、陶瓷都是硅酸盐产品

12.在某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Mg2+、SO42-、HCO3-B.Na+、Ba2+、Cl-、SO42-

C.Cu2+、Ca2+、Cl-、NO3-D.Fe2+、K+、NO3-、Cl-

13.下列关于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电池使用过程中,锌会逐渐消耗

B.充电电池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相互转化,铅蓄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

C.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环境友好的特点,以H2为燃料时,H2在正极反应

D.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丢弃,应回收

14.只用一种试剂区别下列四种溶液Na2SO4、Al2(SO4)3、FeCl3、(NH4)2SO4,此试剂是

A.稀盐酸B.BaCl2溶液C.AgNO3溶液D.NaOH浓溶液

15.下列各组反应,最终一定能得到白色沉淀的是

A.向Na2Si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B.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C.向Fe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D.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16.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Na放入水中,产生气体:

2Na+2H2O=2Na++2OH-+H2↑

B.FeCl3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变蓝:

2Fe3++2I-=2Fe2++I2

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

3Fe+8H++2NO3-=3Fe2++2NO↑+4H2O

D.氯气溶于水:

Cl2+H2O

H++Cl-+HClO

17.有A、B、C三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②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C极发生氧化反应。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C>BB.B>C>AC.C>A>BD.A>B>C

18.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的非金属性比Z的弱

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C.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D.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

19.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及药品进行酸性强弱比较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

B.向Na2SiO3饱和溶液中滴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C.一段时间后②中有胶冻状物质生成

D.该实验能证明酸性强弱的顺序是:

硫酸>碳酸>硅酸

20.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不对应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产生大量白烟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固体物质

B

将SO2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

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C

在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然后将导管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产生苍白色火焰

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

加热试管中的氯化铵固体

试管底部的固体逐渐消失

氯化铵受热分解,产生的氨气与氯化氢降温时又反应生成氯化铵

第II卷(共60分)

二、填空题

21.(8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①~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元素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⑦、⑧、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4)下列可以判断元素②和⑦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单质的熔点②比⑦低B.单质与氢气反应②比⑦剧烈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②比⑦强D.单质的密度②比⑦小

(5)元素⑥的单质和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8分)A、B、C、D、E、F、G为6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C可形成A2C和A2C2两种化合物,B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差为2,D和A同主族,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F和C同主族且可形成FC2和FC3两种化合物。

(1)G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

(2)C、D、E、F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工业上冶炼E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由上述6种元素中的4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X既能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且均能生成无色气体,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化学电池在通迅、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图是锌锰干电池的基本构造图。

①该干电池工作时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②关于该电池的使用和性能,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可充电后反复使用

B.该电池可用于闹钟、收音机、照相机等

C.该电池使用后能投入火中,也可投入池塘中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负极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2)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Cd+2NiO(OH)十2H2O

2Ni(OH)2+Cd(OH)2,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于溶水但能溶于酸。

负极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正极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

(3)另一种常用的电池锂电池由于比容量(单位质量电极材料所能转换的电量)特别大而广泛用于心脏起搏器,一般使用时间可长达十年,它的负极材料用金属锂制成,电解质溶液需用非水溶液配制,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不能用水溶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24.(13分)硫酸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可作脱水剂、吸水剂、氧化剂和催化剂等。

(1)工业制硫酸铜的方法很多。

①方法一、用浓硫酸和铜制取硫酸铜。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方法二、用稀硫酸、铜和氧化铁制取硫酸铜,生产的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铜和上述反应得到的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向混合溶液中通入热空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分离蓝色滤液和红褐色沉淀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

(2)氨法脱硫技术可吸收硫酸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同时制得硫酸铵。

主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②检验硫酸铵中的NH4+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25.(10分)下图是无机物A~F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其中A为气体;A~F都含有相同的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_________、F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3)铜与E的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4)25.6g铜与含有1.4molE的浓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最终得到气体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_________L。

26.(11分)为探究H2O2、SO2、Br2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

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

ii.取C中沉淀加入盐酸

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iii.打开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B中红棕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

H2O2>SO2。

C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①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将乙和丙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

氧化性H2O2>SO2。

(4)iii中滴入少量H2O2没有明显变化。

提出假设:

观点1:

H2O2的量少不能氧化溴离子

观点2:

B中有未反应SO2

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

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2.C3.B4.D5.A6.A7.D8.A9.A10.D11.C

12.C13.C14.D15.A16.C17.C18.B19.B20.B

21.(8分)

(1)Na(1分)

(2)

(1分)

(3)HClO4>H2SO4>H2SiO3

(4)bc

(5)2Al+2OH-+2H2O=2AlO2-+3H2↑

22.(8分)

(1)氯(1分)第三周期VIIA族(1分)

(2)S2->O2->Na+>Al3+

(3)2Al2O3(熔融)

4Al+3O2↑

(4)(NH4)2SO3或NH4HSO3

23.(10分)

(1)①Zn-2e-=Zn2+,②BD

(2)负极Cd-2e-+2OH-=Cd(OH)2正极2NiO(OH)+2e-+2H2O=2Ni(OH)2+2OH-

(3)2Li+2H2O=2LiOH+H2↑

24.(13分)

(1)①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②Fe2O3+6H+=2Fe3++3H2O、2Fe3++Cu=2Fe2++Cu2+

4Fe2++4H++O2=4Fe2++2H2O过滤(1分)

(2)①4NH3·H2O+2SO2+O2=2(NH4)2SO4+2H2O

②NH4++OH-

NH3↑+H2O

25.(10分)

(1)NO(1分);NH4NO3(1分)

(2)4NH3+5O2

4NO+6H2O

2NO2+H2O=2HNO3+NO1:

2(1分)

(3)Cu+4H++2NO3-=Cu2++2H2O+2NO2↑(4)13.44L(1分)

26.(11分)

(1)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

(2)SO2+Br2+2H2O=SO42-+2Br-+4H+

(3)SO2+Ba2++H2O2=BaSO4+2H+

①打开弹簧夹,通入N2,待排净装置内空气后,关闭弹簧夹(1分)

②饱和NaHSO3(1分)

(4)取少量加入H2O2前的B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

(5)H2O2>Br2>SO2(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