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44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

【考点】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和成就。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70年代中国建交热潮。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和联合国中的外交活动,以及在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中所作的努力。

【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度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课标解读】根据课标,结合教材文字叙述、图示、文物、引文等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70年代我国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此时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有什么意义;分析中美关系的变化及原因,探讨当今世界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概述中国对外政策的发生、变化及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并结合时政分析中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中的贡献。

【基础知识整合】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1)政策:

毛泽东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的外交政策。

(2)成就:

建国一周年时,已同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内容:

互相尊重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

①会议:

新中国第一次以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国际声誉。

②参加亚非国际会议:

中国提出了“”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4)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熟。

②它超越了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二、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

①70年代,美国衰落。

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的作用大为加强。

③中国在内政、外交上成就显著,提高。

(2)标志:

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关系的改善

(1)原因

①美国地位的衰落:

60年代末,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难以继续下去。

②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苏联的威胁。

③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

(2)过程

①1972年,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②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

③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的改善

(1)原因:

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推动。

(2)过程:

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新的一页。

4.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调整

1.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

、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2)表现

①扩大同的经济技术合作。

②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2001年底加入。

③积极参与的外交活动。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及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立场

①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80年代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反对,维护世界和平。

(2)表现

①改善和发展同的关系,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的外交格局。

②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如2001年成立了。

③积极支持根据宗旨和原则开展的各项活动。

【要点突破】

要点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影响

突破提示:

结构示意图突破法

1.特点

(1)科学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

(2)包容性(广泛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3)开放性(时代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与发展的原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它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4)平等性:

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间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2.影响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基础。

【理解概念】

1.“求同存异”

“异”是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同”是指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与会国家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易混易错】

1.“另起炉灶”,即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解决的问题是对外战略问题。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它们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

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由敌对转为正常化。

中美双方的建交谈判经历曲折反复,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交。

4.日本是在中美《联合公报》发布后才开始与中国开展访华与建交谈判。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正式建交。

【解读与点拨】

1.毛泽东说: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

[提示] 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美国扶蒋反共;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

2.尼克松说: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促使此时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有哪些?

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 原因:

中国国力的增强;中苏关系紧张;美国在世界上的相对衰落。

说明:

改善中美两国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要求和愿望。

3.邓小平说: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的含义与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含义: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结盟是我国新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

主要目的: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归纳总结】

一、.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突破提示:

理论分析法

1.对外关系的根本立足点是国家利益,从两国面临的问题分析中美关系改善是双方的共同需求。

2.大国关系影响国际局势,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到本国利益,还要关注国际影响。

突破归纳 

1.原因

(1)从美国方面看: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

(2)从中国方面看:

中美关系的缓和对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着重要作用。

2.影响

(1)对世界:

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2)对中国

①外交发展:

打开了中国外交困境,引发了建交高潮;便利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经济建设:

有利于以后中国对外开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③祖国统一:

中美建交后,美国从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为我国的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

二、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政府认为,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3.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成为我国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我们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坚定力量。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

对抗

(1)根本原因:

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

(2)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1)从美国方面看: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

(2)从中国方面看: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1)中美之间存在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

主要表现在:

统一与反统一、发展与遏制、西化与反西化、霸权与反霸权,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2)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

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深化探究】

史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史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

结合上述史料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哪些突出特征?

探究提示:

史料一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创新性;“国家主权平等”说明了其平等性的原则。

史料二中以第一个省略号分为两层:

第一层体现了不同国家的和平相处,体现了包容性;第二层体现了开放性。

史论形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

(1)包容性:

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

(2)平等性:

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开放性:

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4)创新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真题演练】

1.(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

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A

2.(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5)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C

3.(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

A

【解析】:

从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可以直接选A项。

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是二战后新兴力量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排除B、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项。

4.(2014·四川高考)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这些成就(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解题提示:

①定时空:

20世纪50年代,中国。

②抓关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其中互不干涉内政,体现了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精神,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实践。

答案:

B

5.(2014·广东高考)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放弃“一边倒”政策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解题提示:

①定时空:

二战后,亚非拉新兴国家。

②抓关键:

亚非拉地区出现的“新兴的民族国家”既不是帝国主义国家,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需提出新方针政策发展关系。

答案:

C

6.(2014·江苏高考)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

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

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解题提示:

抓关键:

由“亚非国家”“西方缺席”可知与万隆会议有关。

答案:

C

7.(2014·福建高考)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

它表明(  )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解题提示:

①定时空:

1972~1978年,中美。

②抓关键:

从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可以看出,中美贸易1972~1978年出现波折,这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有关。

答案:

A

8.(2013·安徽高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

“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解题提示:

①定时空:

1972年。

②抓关键:

1972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答案:

C

9.(2013·江苏高考)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国(  )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解题提示:

①明考点: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

②抓关键:

“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三年内翻了一番”说明西方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失败。

答案:

D

【基础达标】

1.(2015·邯郸质检)下图为某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它反映出(  )

A.我国得到欧洲普遍承认B.我国全方位外交成就辉煌

C.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D.意识形态分歧影响我国外交

解析:

选D 图中没有西欧国家,主要是东欧国家,所以没有得到欧洲的普遍认可,故A项错误;图中没有美洲、非洲国家,没有体现全方位外交,故B项错误;图片只能反映许多亚洲国家和中国建交,并不能反映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故C项错误;和中国建交的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

2.(2015·宁德质检)有学者认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

”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  )

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

解析:

选D 题干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世界的影响。

A、B两项表述的是对中国的影响,C项明显错误,只有D项符合题意。

3.(2015·锦州质检)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

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解析:

选B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这表明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故B项正确;1971年重返联合国,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故D项错误。

4.(2015·天津南开区三模)下面是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

据此,下列选项中分析最正确的是(  )

年份

1950

1956

1960

1966

1970

1971

票数

10

24

34

47

51

76

A.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力量增长B.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上升

C.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导作用增强

解析:

选A 从表中信息可知,1950~1971年历届联合国大会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票数逐年增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要是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因此表中信息体现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力量增长,故A项正确;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当时西方大国并没有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错误。

5.(2015·淄博检测)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

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解析:

选C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故A项错误;B项同中美关系现实不符,错误;C项符合国际关系的普遍原理与外交现实,正确;D项和题干不构成逻辑关系,错误。

6.(2015·常德模拟)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它是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一项基本外交方针B.它使我国丧失了同苏联的平等关系

C.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体现D.它使我国断绝了同西方国家的联系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基本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故A项错误、C项正确;“一边倒”并没有使我国丧失同苏联的平等关系,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故中国和西方国家关系紧张,这并不是由“一边倒”引起的,而且“断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5·临沂质检)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

“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

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

”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D.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解析:

选C 国家利益是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根本出发点,造成中美关系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利益的冲突,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影响中美外交关系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8.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

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

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解析:

选B 材料的主题是处理国际国内事务的技巧,在此方面周恩来的主要贡献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邓小平的贡献主要是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一国两制上,故B项正确。

9.有西方报纸对某会议说: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

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

”此会议对新中国来说是(  )

A.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B.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打破了中美外交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解析:

选A 依据题干“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和“中、美官员双方接触”,可知周恩来参加的是日内瓦会议,故A项正确。

10.中国在同西方国家建交问题上采取了一种特殊方式,即同外国“半建交”或称“建立半外交关系”,这具体表现在双方同意互派代办而非大使。

“半外交关系”也属一种正式的外交关系,只是关系尚未完全“正常化”,有待最后完成正式建交。

这项举措在建国之初有助于(  )

A.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B.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C.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D.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

解析:

选C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中国在外交上的一系列创举意在冲破这种外交孤立,实现同西方国家的逐步正式建交,故C项正确。

11.(2015·咸阳模拟)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

“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