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4506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3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docx

东北财经大学春季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习题集与答案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1.1重商主义理论

1、最早对国际贸易提出较为系统的理论解释和主的是()

 A、重商主义学派

B、自由贸易理论

C、保护贸易理论

D、新古典贸易理论

2、早期的重商主义理论称为()

 A、贸易差额论

B、货币差额论

C、重工主义

D、重农主义

3、货币差额论主()

 A、绝对禁止金银出口

B、在对外贸易中要多卖少买

C、以金银的多少来衡量国家的财富

D、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对外贸易

E、搁置不用的货币是不会产生货币的

4、晚期的重商主义同早期重商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

 A、不反对将货币输出国外

B、不要求对每一国的贸易都是顺差

C、主大力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

D、开始把重心转向生产领域

E、认为货币也是商品

5、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A、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B、贸易的流向

C、国际交换的比率

D、贸易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E、贸易的利益

参考答案:

1、A

2、B

3、ABCD

4、ABCD

5、ABDE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1.2绝对优势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经济学家()

 A、托马斯.孟

B、大卫.嘉图

C、亚当.斯密

D、俄林

2、斯密认为,财富的源泉是()

 A、金银

B、劳动

C、资本

D、土地

3、斯密指出,增加财富的方法有()

 A、开采金银

B、保持顺差

C、发展分工

D、增加资本

E、限制进口

4、斯密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同时还提出了()

 A、自由贸易思想

B、保护贸易思想;

C、管理贸易思想;

D、干预贸易思想

5、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在于()

 A、假定机会成本不变

B、无法解释全面处于劣势的国家为什么也能参与贸易

C、没有说明国家之间产品交换的在等价要求

D、没有将劳动分工的概念扩大到国际围

E、理论过于复杂

参考答案:

1、C

2、B

3、CD

4、A

5、ABC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1.3比较优势理论

1、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绝对劣势,该国仍能进行对外贸易,这引证了()

 A、重商主义

B、绝对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保护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假定()

 A、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

B、两国实行自由贸易

C、规模收益不变

D、国际经济是静态的

E、只有一种生产要素

3、比较优势可以分解成()

 A、来自贸易的利益;

B、来自保护的利益;

C、来自分工的利益;

D、来自管理的利益;

E、来自征收关税的利益

4、如果机会成本可变,则规模相近的两国之间不能进行完全分工,这种说法()

 A、正确

B、错误

C、无法判断

5、如果两国国交换比价完全相同,则两国()

 A、仍能进行贸易

B、不具备进行贸易的条件

C、说明比较优势理论有重大缺陷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C

2、ABCDE

3、AC

4、A

5、B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1.4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的劳动量,这种假定不正确,原因在于()

A、劳动不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B、劳动力不完全同质

C、劳动投入的比例也不相同

D、还有其他生产要素存在

E、劳动不是财富的源泉

2、如果小国比大国小得多,则其进出口量对大国国价格的影响是()

A、使大国国价格接近小国

B、发生大幅震荡

C、不发生影响

D、无法判断

3、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参加贸易的大国和小国,在分工过程中会()

A、都完全分工

B、都不完全分工

C、大国完全分工,小国不完全分工

D、大国不完全分工,小国完全分工

4、交易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

A、降低了国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B、减少了贸易量

C、减少了贸易利益

D、没有影响

E、一般不影响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贸易

5、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多个国家和多种商品参与国际贸易,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较优势原则()

A、仍然适用

B、不再有理论价值了

C、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ABCD

2、C

3、B

4、ABCE

5、A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1.4.8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1、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在于()

A、打破了绝对优势理论的严格假设

B、肯定了国际贸易同国贸易的不同特征

C、对国际贸易进行了动态分析

D、探讨了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

E、分析了两国之间的交换比价

2、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特例,这种说法()

A、错误

B、正确

C、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D、无法判断

3、在嘉图的例子中,他假定了两国的交换比例,这种假定()

A、反映了两国的交换比例

B、同现实情况基本相符

C、只是一个简单假设,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D、这个比例一旦确定就不会再发生变化

4、嘉图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不发生变化,则这种理论分析属于()

A、动态分析

B、比较静态分析

C、静态分析

D、上述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5、同绝对优势理论相比,比较优势理论()

A、更接近现实

B、两者的理论价值相当

C、前者奠定了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的框架

D、后者的假设更严格

参考答案:

1、AB

2、B

3、C

4、C

5、A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1.5特定要素模型

1、特定要素模型研究的是()

A、国际贸易的交换比例

B、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C、国际贸易的格局

D、国际贸易对国家部收入分配的影响

2、国际贸易对国家和国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是()

A、都有利

B、有不利

C、对国家有利,但通常对某些利益集团会造成伤害

D、对国家不利,对所有利益集团有利

3、特定要素是指()

A、可以自由配置的要素

B、可以自由流动的要素

C、只能用来生产某种产品的要素

D、仅指劳动这种要素

4、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则()

A、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要素的收入将下降

B、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要素的收入将增加

C、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和非特定要素的收入都将下降

D、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和非特定要素的收入都将增加

5、国际贸易对要素收入的影响为()

A、使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益

B、使与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损

C、对流动要素的影响不确定

D、使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损

E、使与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益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ABC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2.1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禀赋理论假设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为()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者为()

A、俄林

B、赫克歇尔

C、萨缪尔森

D、斯托尔珀

E、嘉图

3、赫-俄模型假定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意味着两国()

A、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相同

B、两国的国价格相同

C、两国的生产能力相同

D、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位置相同

E、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4、赫-俄模型假定()

A、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

B、要素在两国间完全不能流动

C、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点

D、没有运输成本

E、两国的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5、赫-俄模型仍然沿用了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2*2*1模式,这种说法是()

A、正确的

B、错误的

C、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B

2、AB

3、AD

4、ABCDE

5、B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2.1.2生产要素的密集度和丰裕度

1、生产四要素是指()

A、土地

B、劳动

C、信息

D、资本

E、企业家才能

2、要素密集度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某种要素投入数量的多少,如果某种要素投入得多,我们就说这种要素密集程度高.这种说法()

A、正确

B、错误

C、无法判断

3、如果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他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则其要素相对价格比他国同种要素的价格相对要()

A、高

B、低

C、不一定

D、取决于其他因素

4、通常用来表示要素丰裕度的方法是()

A、以实物单位的多少

B、以实物的比例

C、以相对要素价格

D、以绝对要素价格

5、按照要素禀赋论的假定,如果生产Y商品的资本/劳动比例大于生产X商品时的资本/劳动比例,则成Y产品为()

A、劳动密集型产品

B、劳动丰裕型产品

C、资本密集型产品

D、资本丰裕型产品

参考答案:

1、ABDE

2、B

3、B

4、C

5、C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2.1.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1、赫-俄模型研究的是()

A、贸易的作用

B、贸易的利益分配

C、贸易的模式

D、贸易对收入的影响

2、俄林认为,贸易的流向应该是()

A、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该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B、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C、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D、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E、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3、俄林认为,决定各国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是()

A、要素的需求

B、消费偏好

C、技术水平

D、要素禀赋

4、俄林认为,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

A、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

B、要素价格的国际绝对绝对差异

C、技术水平的国际绝对差异

D、消费偏好的国际绝对差异

5、根据赫-俄理论,一国进口的应该是密集使用本国最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这种说法()

A、正确

B、错误

C、用赫-俄理论无法解释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C

2、ABE

3、D

4、A

5、B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2.2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

1、根据H-O-S定理,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在国际上有均等化趋势的有()

A、要素价格

B、要素数量

C、要素丰裕度

D、商品价格

E、关税水平

2、根据H-O-S定理,国际贸易将会()

A、提高劳动力丰裕国家的劳动力价格

B、降低资本丰裕国的劳动力价格

C、提高劳动力丰裕国家的资本价格

D、降低资本丰裕国的资本价格

E、以上说法都对

3、如果商品赫要素价格不变,某一种要素增加而另一种要素数量保持不变,则将大幅度地增加该要素密集型商品的产出,而减少后一种要素密集型产品的产出.这就是()

A、H-O-S定理

B、R定理

C、S-S定理

D、H-O定理

4、根据S-S定理,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劳动力的实际报酬将()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上述说法都不准确

5、根据H-O-S定理,国际贸易对相对要素价格和绝对要素价格的影响是()

A、都无影响

B、衡化

C、绝对价格均等,相对价格不确定

D、相对要素价格均等,绝对价格不确定

E、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参考答案:

1、AD

2、AB

3、B

4、A

5、B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2.3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证分析

1、里昂惕夫应用实际数据验证要素禀赋论()

A、得出了完全相同的结论

B、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

C、得出了部分不一致的结论

D、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2、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熟练劳动应该属于()

A、劳动力

B、资本

C、技术

D、企业家才能

3、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现象就是()

A、消费者偏好不同

B、两国的关税水平不同

C、两国的生产要素异质

D、要素密集度逆转

4、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力技能理论的共同点在于()

A、都强调人力技能的重要作用

B、都认为熟练劳动是资本

C、都认为数量劳动是特殊的劳动力

D、都认为熟练劳动是企业家才能

5、下列说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有()

A、要素禀赋论忽略了劳动力和资本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

B、美国实施的关税政策改变了贸易格局

C、生产要素具有异质性

D、现实中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E、还应该考虑消费者的不同偏好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ABCDE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2.4国际贸易新理论

1、要素禀赋论无法解释下列现象()

 A、一国进口密集使用自己稀缺资源的产品

B、一国出口密集使用自己丰裕资源的产品

C、同一行业的双向贸易

D、以上三种现象

2、新贸易学说认为的新要素包括()

 A、劳动力

B、资本

C、人力资本

D、研究与开发

E、信息

3、下列理论中,用需求方面的因素来解释新贸易格局的是()

 A、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B、产业贸易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4、需求偏好理论的提出者是()

 A、林德

B、克鲁格曼

C、弗农

D、里昂惕夫

5、林德认为,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各种因素当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消费习惯

B、消费结构

C、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D、生产能力

参考答案:

1、C

2、CDE

3、D

4、A

5、C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2.4.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技术差距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流向的关键因素是()

A、技术差距

B、产品价格差异

C、需求偏好不同

D、要素禀赋不同

2、波斯纳在分析时将新产品从诞生到模仿的过程分为()

A、发明时滞

B、使用时滞

C、需求时滞

D、模仿时滞

E、消费时滞

3、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

A、新产品阶段

B、成长阶段

C、成熟阶段

D、标准化阶段

E、衰退阶段

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的是()

A、贸易的流向

B、贸易的利益分配

C、贸易的原因

D、贸易的利益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运用的是()

A、静态分析

B、比较静态分析

C、动态分析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参考答案:

1、A

2、CD

3、ABCDE

4、A

5、C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2.4.3产业贸易理论

1、产业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A、要素禀赋差异

B、技术水平差异

C、规模经济

D、产品差异化

E、要素密集度逆转

2、在规模经济递增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

A、是一条直线

B、凸向原点

C、凹向原点

D、上述说法都不准确

3、差别产品是指()

A、产品类似而又有一定的替代性

B、产品有自己的特征

C、产品完全同质

D、产品的基本功能完全不同

E、产品既相互竞争又有一定的垄断性

4、产业贸易又称()

A、产业间贸易

B、双向贸易

C、区际贸易

D、贸易重叠

E、周期贸易

5、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获得部规模经济的企业类型有()

A、完全竞争企业

B、垄断竞争企业

C、寡头企业

D、垄断企业

E、以上说法都正确

参考答案:

1、CD

2、B

3、ABE

4、BD

5、BCD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3.1贸易条件的含义与计量

1、从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化就完全可以判断对外贸易对本国是否有利,这种说法()

A、不正确

B、正确

C、无法判断

2、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可以将贸易条件指数分为以下几种()

A、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B、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C、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D、分配贸易条件指数

E、福利贸易条件指数

3、如果一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则该国的商品贸易条件将()

A、不受影响

B、会发生很大变化

C、可以忽略不计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从生产角度来考虑贸易条件变化的贸易条件指数是()

A、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B、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C、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D、分配贸易条件指数

E、福利贸易条件指数

5、从实际收入水平角度来反映一国实际购买能力的贸易条件指数是()

A、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B、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C、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D、分配贸易条件指数

E、福利贸易条件指数

参考答案:

1、A

2、ABC

3、B

4、C

5、B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3.2.1相互需求原理的基本容

1、相互需求原理分析的是()

A、贸易产生的原因

B、贸易的格局和流向

C、贸易的利益

D、贸易利益的分配

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决定两国产品交换实际比例的关键因素是()

A、两国的要素禀赋

B、两国的比较优势

C、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两国的技术水平

3、如果一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最后的交换比价将()

A、接近本国的国交换比价

B、接近外国的国交换比价

C、接近两国比价的平均值

D、无法判断

4、相互需求原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A、以两国的贸易平衡为前提

B、只能应用于规模相当的国家

C、只能应用于双方的需求对市场价格有影响的情况

D、没有考虑比较优势

E、没有考虑资源禀赋

5、两国间产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取决于()

A、两国的要素禀赋

B、两国的比较优势

C、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两国的技术水平

参考答案:

1、D

2、C

3、A

4、ABC

5、B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3.3.2提供曲线

1、提供曲线,又叫()

A、无差异曲线

B、贸易无差异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相互需求曲线

2、关于贸易无差异曲线,下列说确的是()

A、又叫社会无差异曲线

B、一国只能有一条贸易无差异曲线

C、如果一国的X产品生产有优势,则该国的贸易无差异曲线会凸向X轴

D、该曲线反映的是一国的生产能力

3、关于提供曲线,下列说确的是()

A、该曲线由贸易无差异曲线推导而来

B、可以反映一国的贸易条件

C、如果一国生产X产品有优势,则曲线凸向X轴

D、两国的提供曲线交点确定两国的均衡相对价格

E、该曲线跟生产无关

4、推导提供曲线,需要利用()

A、贸易无差异曲线

B、相对价格线

C、等成本线

D、预算线

E、边际成本线

5、提供曲线反映了一国为进口一定数量的Y商品所愿意出口的X商品的数量,这种说法()

A、无法判断

B、正确

C、不正确

参考答案:

1、D

2、C

3、ABCD

4、AB

5、B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3.3.4提供曲线的移动

1、提供曲线本身既有供给曲线的性质,又有需求曲线的性质.这种说法()

 A、正确

B、不正确

C、无法判断

2、提供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主要有()

 A、需求偏好变化

B、需求选择变化

C、资源禀赋变化

D、要素生产率变化

E、技术水平变化

3、在某种情况下,一国供给能力的增长反而会使本国的福利水平下降,这种情况被称为()

 A、生产能力下降

B、要素价格均等化

C、哈罗德命题

D、贫困化增长

4、提供曲线的移动意味着()

 A、一国关税水平的变化

B、一国贸易发展战略的变化

C、一国贸易条件的变化

D、一国贸易政策的变化

5、如果一国消费者的偏好转向进口产品,则该国的提供曲线将()

 A、向进口产品方向扩展

B、向出口产品方向扩展

C、向原点靠近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根据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生产要素节约程度的影响,可以将技术进步分为()

 A、顺贸易型技术进步;

B、逆贸易型技术进步;

C、中性技术进步;

D、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E、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参考答案:

1、A

2、ABCDE

3、D

4、C

5、B

6、CDE

 

关闭

 

  

 

  

 

 

  

  

 

  

"

"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4.1经济增长的原因

1、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会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外移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

A、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量

B、技术水平的变化

C、资源禀赋的变化

D、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比率

2、罗布津斯基定理最基本的假设是()

A、要素数量不发生变化

B、产品产量不发生变化

C、产品价格不发生变化

D、消费偏好不发生变化

3、根据罗布津斯基定理,一种要素的增加将引起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产量以更大的比例增长,同时其他产品的产量将()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4、根据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生产要素节约程度的影响,可以将技术进步分为()

A、顺贸易型技术进步

B、逆贸易型技术进步

C、中性技术进步

D、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E、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F、

5、如果技术进步出现之后,在某商品的生产过程中,资本/劳动比率比原来下降了,则该技术进步应该是()

A、中性技术进步

B、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C、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D

2、C

3、B

4、CDE

5、C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

4.2.1经济增长的类型

1、如果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一国可能出口的商品产量的增长比例与进口竞争商品的产量的比例相同,则这种增长是()

 A、中性的经济增长

B、逆贸易型的经济增长

C、顺贸易型的经济增长

D、上述说法都不是

2、如果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一国可能出口的商品产量的增长速度高于进口竞争商品产量的增长速度,则这种增长是()

 A、中性的经济增长

B、逆贸易型的经济增长

C、顺贸易型的经济增长

D、上述说法都不是

3、如果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一国出口商品产量的增长速度低于进口竞争商品产量的增长速度,则这种增长是()

 A、中性的经济增长

B、逆贸易型的经济增长

C、顺贸易型的经济增长

D、上述说法都不是

4、根据经济增长过程中一国出口商品生产与进口商品生产之间的相对速度,可以将经济增长划分为()

 A、顺贸易型经济增长

B、逆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