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453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docx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案

---------由22颗石子游戏想到的

郑耀文柯城区兴华中学324000

摘要:

数学课题学习应该得到教育者、受教育者的重视,教师可从课题学习的时间掌握、课题学习的评价、关注课题学习的过程、课题学习数学思想的挖掘及让相关的数学史走进课题学习五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课题学习,探求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课题学习;评价;数学思想;研究性教案;创新能力

数学课题学习,是近些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它改“学数学”为“做数学”,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

新编初中数学教案大纲中明确指出,课题学习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

但因课题学习耗时、费力,且对考试成绩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许多老师误认为可有可无,甚至视而不见,束之高阁。

把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学习的内容及作业作为应用题讲一下,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探索。

浙教版七(下)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个游戏:

有22颗小石子,游戏双方轮流拿石子,各方每次只准拿1颗或2颗。

规定其中一方先拿,拿到最后一颗石子者输。

这个游戏机会均等吗?

(以下称22颗石子游戏)请与你的同学一起玩一玩这个游戏,想一想,有没有必胜的策略,使后拿者一定取胜?

由于游戏的趣味性、操作性、综合性及可变性比较强,我校是作为研究性课题来学习的。

之后,我问了兄弟班的其他一些同学:

“如果换成32颗、1004颗甚至更多的石子,游戏规则不变,那么有没有必胜的策略,是先拿的必胜还是后拿的必胜?

该如何拿?

”很多同学一脸茫然甚至束手无策,说明同学们对该课题的学习仅停留在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在课题学习的教案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一、时间充足,计划周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与探索的机会;

实施“课题学习”不能急功近利,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交流的机会。

现行教材中“课题学习”一般只安排一个课时,在这样短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课题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案任务,讲得多,给学生动手、思考的时间少,草草收场。

这是课题学习容易忽视的地方,也违背了课题学习设置的初衷。

很多课题学习对学生及教师来说都极具挑战性,教师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要具体一些。

对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学习,我们可以采取课前预习、操作、制定周密计划的方式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与探索的机会。

一般地“课题学习”可按问题解决的四个步骤来进行:

1、理解问题:

弄清问题的意思,准确地定义问题及与其他问题加以区分,分清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等。

2、制定计划:

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选择最佳假设。

(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问卷调查表的设计等)

3、执行计划:

研究与该问题有关的全部材料,进行检验性实验,把已制定的计划具体地进行实施。

4、回顾反思:

对整个课题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反思,也包括检验得到的答案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思考对原来的解法进行改进或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结论推广等。

在课题学习的初始阶段,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实践、探索的过程,才能得到问题解决的有效信息或途径。

在22颗石子游戏中,由于好胜心理,同学们自然而然很关注最后几颗石子的拿法。

通过同学们多次拿石子、捡火柴棒或划线等替代方法,让学生体会得出当拿成只剩4颗石子时,对该同学来说是一种胜利位置,而对轮到拿石子的同学来说是失败位置。

例如甲拿成只剩4颗,轮到乙拿,当乙拿1颗时,接下来甲拿2颗,剩下1颗乙拿,乙输;当乙拿2颗时,接下来甲拿1颗,剩下1颗乙拿,乙输!

它虽然是一种费时的教案,但对整个问题的解决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空间自由,适时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课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课题学习的空间自由度大,大多数课题学习在课堂中完成,少部分需要在课前辅助甚至是一段时间内完成。

这就需要教师在较大的自由空间里,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地、愉快地开展学习过程。

 由于开展课题学习学生需要一定的操作和思考时间,还需要和同伴进行讨论与交流,不可能像书面测试可以一次性完成。

教师应从学生“课题学习”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行为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数学思维策略、水平和思维品质,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自信心、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案。

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原本对学习课本知识不感兴趣或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同学,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思维异常活跃。

在22颗石子游戏之前,我们曾安排了“美妙的镶嵌”的课题学习。

考虑到教案目标的要求及制作难度,课前我只布置学生回家做几种正多边形的卡片,没要求学生做“蜥蜴”的镶嵌卡片。

在课题学习汇报课中,我发现班里平时所谓的一个“懒”学生不仅完成我布置的任务,而且把“蜥蜴”的镶嵌卡片也做得异常精美。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思维积极,和平时的学习状态判若两人。

像这些,对学生在课题学习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一面,教师应给予适时、中肯的评价,使学生在活动后有一种成功感,做心与心的相遇与交流,让学生乐于参与课题学习。

同时促使学生在课题学习中产生的学习兴趣嫁接到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及其他科目上来,挖掘课题学习的情感目标,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三、关注过程,调整方向——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

数学课题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数学学科教案中,使教案过程变成一种“科研”或“微科研”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参与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课题学习应把握以下几个方向:

1、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课题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独立探究为基础。

 在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做中学、学中教,学做合为一体,理论与实践结合,猜想与验证相辉映,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成为课题学习主要的学习方式;课题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充分考虑学生目前的数学基础和能力,找准合适的问题切入点,由浅入深地给出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弄清什么是应先解决,什么是应后解决的。

启发要针对关键处,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找准解决点,成功解决问题,保证课题学习能深入下去。

2、把握教案目标要重过程。

课题学习应立足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而不以仅仅有正确的解答为满足。

在22颗石子游戏教案中,教师不能将答案公之于众,从而取代学生的思考过程,而应以导为主,引导学生走出困境。

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游戏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方法和一般规律,不至于当石子数变化时,不知取胜的拿法。

四、总结提高、归纳演绎——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把握课题学习本质;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在数学教案中,适时适度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的任务之一。

目前,在处理中学数学思想方面有两种基本的思路:

第一,主要通过纯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步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技巧性较强的方法,如换元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等;第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数学内容的同时,形成那些对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如实验、猜测、模型化、合情推理、系统分析等。

这两类思想方法的取向有所不同,前者倾向于技术方面的,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学习解决具体问题的技巧,后者更多的是一般的思考方法,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性。

课题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型,它能很好地承担这方面的功能。

因此在课题学习中,要注重挖掘课题学习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22颗石子游戏课例设计的问题解决活动中,体现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1)思考问题的逆向推理,即从结果去追寻原因。

事实上,由上所述可知要抢到“4”就必须抢到“7”;要抢到“7”必须抢到“10”;要抢到“10”必须抢到“13”...这一系列制胜点;

(2)从特例到一般、转化与化归思想。

拿光22颗石子,中间涉及很多步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启发学生考虑当拿成只剩2颗、3颗、4颗、5颗石子时,谁输谁赢。

把一个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或已解决过的基本问题来解决,寻找问题解决的思路;(3)归纳与演绎、从变化中寻找不变性的思想。

把拿石子过程中发现的诸多关系归纳出来,由4、7、10、13...这一系列制胜点概括得出,当拿成的石子数为(3n+4)颗时,对该同学来说是一种胜利位置,而对轮到拿石子的同学来说是失败位置;使学生明白游戏的输赢不仅取决于谁先拿、谁后拿,还取决于石子的颗数(亦即是胜利位置还是失败位置)。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

按此游戏规则,你能否改变石子的颗数(要求在100颗或1000颗以上),使先拿的一方获胜,若要获胜一开始应拿几颗?

以后每一步怎么拿?

教案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看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并注意结合具体教案环节,点化学生领悟这些思想方法,达到就“事”论“理”的目的。

五、加强学习,拓展延伸——让相关的数学史走进课题学习;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可分为以下四类:

应用性课题、综合性课题、发展性课题、与数学史有关的课题。

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在各类数学课题学习中要挖掘与此相关的数学史,了解数学的过去和数学的发现过程,数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以及数学的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关心。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数学整体意识有特殊意义。

像我国民间流传的“抢一百”游戏,有趣的火柴游戏(取名“宁蒙”),这些游戏虽然比22颗石子游戏复杂,但取胜之道及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都是一样的。

教师可让学有余力的同学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查资料等方式展开学习,巩固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等,让课题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达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教案目标。

同时,教师亦要加强学习、开阔视野,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或者历史上数学进展中的曲折历程,以及在教案中提供一些历史上的真实“问题”,把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想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作为课题,加深对所学内容和方法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一般化和系统化。

总之,随着教案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课题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案模式,必将成为中学数学教育的主流,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也必将为我国培养有“创新力”的人才谱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数学教案论》马忠林著

《图形和逻辑的故事》张远南著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题学习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与思考

作者:

来源:

时间:

2009-9-312:

06:

45阅读2459次【大中小】

摘要:

在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中,以“课题学习”为载体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教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对“课题学习”内容的五个特征(整体性、生活性、情境性、合作交流性、创造性)的分析,可以论证以“课题学习”为载体加强数学实践活动可行性和必要性。

文章随后对如何加强课题学习实践活动提出以下三点可操作的措施:

①更新观念,提高对数学“课题学习”课的认识;②精心设计“课题学习”课;③设计“生活数学”系列活动,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习惯与实践能力。

最后,文章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课题学习实践活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教案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加大了教案改革的力度,也为教案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新教材无论从内容设计上还是呈现形式上,都给传统的教案模式以冲击,也给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带来了一个新课题──如何上好“课题学习”课。

课题学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合作学习、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不是学习新知识或者获得问题的结论。

新《课标》也给我们明确提出:

数学教案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

对不同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在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头脑中所理解的数学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之下,数学教材需要改变原有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或者说,她向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应当具备新的含义: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案形式——课题学习实践活动教案。

而新教材中的课题学习课改变传统教案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

为此,笔者提出:

要以“课题学习”为载体推动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现状分析及开展课题学习实践活动课的必要性

虽然新教材的推行已有数年,课题学习是否成为数学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是否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一堂课?

是否在推动数学实践活动教案起着重要的作用?

且看下面的一份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答案。

1、对于数学课题学习,你更愿意选择()

A、听老师讲B、社会实践学习

2、教师在处理课题学习时,你认为教师的重视程度是()

A、不太重视B、重视

3、每堂数学课题学习课,教师都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吗?

()

A、几乎没有B、偶尔

4、数学课堂教案和数学课题学习,你认为哪者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A、前者B、后者

5、如果数学作业是做一个题目和参加社会调查,你更愿意选择()

A、做一个题目B、参加社会调查

调查结果

题号

数据统计

结果分析

1

A占12%B占88%

教师对于课题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是一笔带过就是轻描淡写;学生却是非常期待这样的课题学习,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2

A占93%B占7%

3

A占15%B占85%

4

A占5%B占95%

5

A占19%B占81%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教师对课题学习的意识是非常淡薄:

很多教师在主观上错误地认为课题学习内容不可能以试卷的形式出现,并且上好这样的课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这样就导致他们在教材处理和课堂结构的把握上仍然被知识本位思想所主导;在他们的课堂教案中,注重的是现成知识的本身,而非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学习新教材的理念上出现了偏差,没有真正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仍然继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教案模式。

因此,落实好课题学习教案是在新课程背景及为必要的,是推动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十分重要的载体之一。

三、课题学习实践活动课内容的五个特证分析

1、整体性

课题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在呈现形式上绝不是单纯的户外活动,它可以表现为课堂内的经历探索;也可以表现为课内外相结合;还可以是完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调查活动。

它是灵活的、开放的、形式多样的,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实践活动是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

所谓整体性,就是课题学习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彼此相连的,应该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比如在课题学习“心率与年龄”中,不管是课外的社会调查,还是课内的分组活动,还是去图书馆或因特网上收集文字资料,都紧紧围绕着认识“心率与年龄”而展开和深入。

课题学习狭义上讲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学生应经历一个问题提出、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都由学生自己决定。

比如讲“心率与年龄”一课,在进行社会抽样调查前明确以下几点:

(1)将调查对象分哪几个年龄段,在每一年龄段中取多少人参加调查;

(2)对调查对象在健康、性别、职业、生活条件等方面是否有要求;(3)对调查的环境、测量心率的方法等方面有怎样的规定。

至于学生在操作时如何分工,如何将调查对象进行分类,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调查结束后写一份简短报告,汇报一下是怎样开展调查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有哪些证据支持着结论。

尽管在调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或走“弯路”,但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是有益的,因为是学生自己尝试的结果,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获取的知识,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心率与年龄”的具体研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课堂教案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实践活动贯穿教案的始终。

2、生活性

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能改善生活,课题学习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图标的收集与探讨”的课题学习活动,生活中有很多起着识别、引导或禁示作用的图标,让学生去尽可能多的收集各种图标,并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内在含义与所包含的图形,然后让学生对收集到的图标进行整理与归类,总结哪些图形出现较多,并用统计语言加以描述,最后还可以让他们自己制作图标,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图标世界”,让学生推荐出“最有创意作品”“最有人气作品”“最有内涵作品”,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进行作品交流。

在此课题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符号标志在金融、商业、科技等行业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案中可打破时空的限制,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地安排相应的实践内容。

如认识了时间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钟面,设计出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学习了面积与周长的计算后,可以实地测量或目测、步测操场的周长;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后,可以安排学生实地测量河的宽度,楼的高度等;学习了瓷砖的铺设,可以让学生设计房间瓷砖的装设等等。

3、情境性

数学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创设一个鼓励学生去探索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情境,吸引学生投入。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结论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现象的显著特点并逐步缩小观察范围,把注意集中于某个中心点。

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在学习代数恒等式,如果单从数的方面入手,那是比较枯燥的、抽象的。

而“面积与代数恒等式”课题学习中,改变了问题情境,而是从几何图形的面积关系中认识代数恒等式,既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代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也能从另一方面了解代数式的几何意义。

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索、讨论、交流、应用的过程,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学生的处理的方式也就不一样。

对学生而言,在探索中提出的问题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确保了每位学生的有效参与。

(2)创设生活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将枯燥的数学以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代替,将会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

如“瓷砖的镶嵌”学习中,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让学生认识瓷砖为什么能铺面地面而不流一点空隙呢?

瓷砖的形状是否有要求?

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讲授,那是比较枯燥的。

因此,可以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中去亲自探索,收集用平面图形铺面地面的实例,在探索中思考为什么用一种正多边形铺面地面时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很中六边形三种;并探索任意一种四边形铺面地面的理由,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幅用平面图形铺面地面的美丽图案,并与同学们比一比,看看谁设计得更有创意。

4、合作交流性

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课题学习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为丰富和全面。

由于独生子女更容易养成惟我独尊的性格,不会倾听别人,不会欣赏别人。

因此,课题学习活动中应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识打基础。

而新教材中的课题学习活动课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如“心率与年龄”这一课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对象的不同自由结合,至于组中谁任组长,谁设计方案,谁记录,谁整理数据,谁写报告,谁发言等等,全留给学生自己处理,给学生充分合作、充分交流的空间。

再如“红灯与绿灯”这一课中,让学生带着自己研究内容,学生喜欢到哪个街道的哪个红绿灯,学生选哪些考察对象,什么时间进行调查,得出什么结论,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可以递送交通管理部门等,教师都应放心地让学生去交流、去合作。

5、创造性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学记》中就强调:

“师严乃道尊”,这种定位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正确性和支配性,强化了学生的接受性和服从性。

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创新能力是不可能有重要地位的。

而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每册都专门设置了一至两次的课题学习活动,很大程度的改善了以前的师生关系,提供了一个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的思想和情感。

它能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空间,师生可以合理地支配教材,也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和学校背景,改造教案内容,灵活安排实践活动。

如同平庸蕴涵于标准化之中一样,创造性蕴涵于个性之中。

比如,在进行“通讯录的设计”教案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用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不用的性格爱好,允许不用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提倡个性化设计;又如“高度的测量”一课中,要接纳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设计出的不同方案,但应注意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这样在标准中有自由,一致中有特色,统一中有个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生长”出新的知识结构来。

通过上述五个特征可以说明课题学习教案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发现”规律性知识,发展“发现学习”的能力。

这样的学习是学习策略的学习、是可持续的。

学生自始至终均处在一种主动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的状态,其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教材和教师的地位也被摆到了一个正确的位置,在这样的课堂结构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中介,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

四、加强课题学习实践活动课的三点措施:

1、更新观念,提高对课题学习活动课的认识 

①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教案是指在教案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案观念和教案形式。

例如,七年级(下)学生在学习了轴对称后,设计“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②实践活动关注“过程”的教育价值

我们的教案往往让学生去记忆现成的知识,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然而,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态度、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