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4797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docx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3篇

  下面是带来的四川武侯祠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中国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

  历史学家认为,三国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汉朝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晋朝,即公元220—265年。

  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

  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

  这三个政权是: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

  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

  但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

  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

  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

  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

  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

  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

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

  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

  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

  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

  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

  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在殿内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

  西厢有毛泽东、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出诸葛亮殿,就是三义庙。

  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

  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

  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

  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

  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

  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

  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

  有24根石柱上刻对联12副,联文描金。

  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

  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

  这些画的内容是:

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3年四月病逝。

  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

  据史书记载,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吴夫人两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

  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情况不详。

  传说唐代时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墓室内,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关羽下棋,张飞在一旁观战,十名武士侍立一侧。

  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

  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咀。

  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

  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

  外环境由三分桥、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

  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

  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

  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看完陈列,顺道还可去“听鹂馆参观。

  那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里面的盆景值得观赏,临时举办的各种展出也很有文化品味。

  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庙宇,始建于公元223年刘备入葬于惠陵。

  依据汉制,陵旁必有庙,所以在刘备下葬于惠陵后,当时的蜀汉就在陵旁修建了祭祀刘备的原庙。

  (原庙是帝王陵旁祭祀此帝王的庙宇,唐宋时期,人们一般称刘备的原庙为先主庙。

  )(因为现成都武侯祠共有三大主体建筑,刘备死后就已出现其中两组,故以刘备下葬惠陵作为成都武侯祠之始。

  )到南北朝时,在惠陵和先主庙不远的地方人们又修建了武侯祠,唐宋时期,武侯祠就已成为著名的古迹和旅游胜地,杜甫当时就留下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描写。

  明代时,蜀献王朱椿认为“君臣宜一体,就把武侯祠与先主庙合并为一,通称“汉昭烈庙,明末清初,祠庙毁于战乱。

  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尽管官方一直把这里叫作“汉昭烈庙,大门也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但人们仍习惯的称这里为武侯祠。

  为什么呢?

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

  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

  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顾不了君尊臣卑的礼仪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惠陵。

  祠内有清代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

  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汉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来人们便尊称他为武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三国时代虽然比较短暂,但却一直被公认为是最精彩的一段。

  不知道各位朋友同不同意我的看法?

一般认为三国就是公元220年——265年。

  三国的得名大家都知道,是因为当时中原大地上并存着魏、蜀、吴三个地方政权。

  武侯祠始建于何时,现在已经没有资料可以考证了,但是从大诗人杜甫《蜀相》这首诗中的诗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我们可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武侯祠就已经存在了。

  为什么这么说,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从“丞相祠堂何处寻这句诗我们可以推断,杜甫写这首诗的时间要晚于武侯祠修建的时间,也就是说,杜甫写诗的时候武侯祠已经存在了,不然杜甫也不会辛辛苦苦的去寻找不存在的东西,除非他疯了;其二,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像柏树这样的树种生长是比较缓慢的,要长成森森的翠柏,起码要一百多年的时间。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公元759年,我们用759减去150,得到609。

  而唐朝的开国时间是公元618年,所以从这两方面我们可以大致得出结论,武侯祠在唐代以前就已存在。

  在唐、宋时期,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朝初年的时候,祠庙合二为一,明朝末年又因为战争被毁,今天我们将要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好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武侯祠,请随我一同去游览。

  首先,请大家抬头看看大门悬挂的匾额“汉昭烈庙,汉是指当年刘备蜀汉政权的称号。

  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

  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

这里是祭祀蜀汉皇帝刘备的庙宇。

  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它为武侯祠呢?

有哪位朋友知道原因吗?

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缘由:

“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

  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

  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所以大家都称为武侯祠。

  现在请大家一起跟随我进入景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幅图是景区的导游图,等一下我们依次游览大门、三绝碑、二门、前后出师表、文臣武将廊,刘备殿,诸葛亮殿,然后经过桂和楼到刘备墓。

  愿意听我讲解的朋友就跟我走,想要自己游览的朋友可以自由参观,我们11点30分在这个地方集合。

  大家看左右两边,立有6通高大的石碑。

  其中的四块是清代刻建的,一块为明代刻建,一块为唐代刻建。

  清碑主要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

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

  我们右手边的这块唐碑是最有名最有价值的。

  唐碑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到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

  因为历来治理四川比治理国家更难,而武元衡在任职期间对治理蜀地采取了许多有效的办法,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肯定,他以诸葛亮自诩(就是把自己比作诸葛亮),想要树碑立功。

  他的27个幕僚中的书记官(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秘书长)裴度看出了他的心思,便撰写了一篇文章,文中极力的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的名臣管仲、萧何、张良。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称颂诸葛亮,实则吹捧武元衡是堪与诸葛亮媲美的谋略大师、经纬之才。

  文章立意新颖,比喻十分精妙,评价也很中肯。

  后来,裴度还受到唐僖宗的赏识,成为三朝宰相,辅佐了四个皇帝。

  另一个幕僚成都府少尹(成都市副市长)柳公绰为文章书写撰文,他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哥哥,书法漂亮,当时许多有钱人家都想买柳公绰撰写的墓志铭。

  外国使臣也争相购买。

  所以让柳公绰来撰写裴度的文章实在是相得益彰。

  所以,这块碑以其文章传世,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伟大功绩而被誉为“三绝碑。

  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了保护这块碑不被破坏,我们将参与这项工程的工农代表,鲁建的镌刻工艺,也算进了三绝,所以我们有时候听到的三绝也指精妙绝伦的文章、书法和镌刻工艺。

  对面的明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石碑下面这个东西,看上去是不是有点像乌龟?

不过它并不是乌龟,二是龙生九子的第六子,赑屃。

  明间有句俗语啊,说:

摸摸赑屃头,一生不用愁,摸摸赑屃背,旅途不疲惫。

  不管真假,大家不妨去摸上一摸。

  现在我们来到了二门,大家抬头看看门上的匾额,不妨一起读一读这四个字。

  不错,这就是著名的“明良千古匾额,匾额的意思是说刘备慧眼识人,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做了军师,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备发现了诸葛亮这匹千里马中的千里马可以算一个好伯乐了。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明字左边的“日字中间怎么多了一横成了一个“目字,会不会是写错了。

  其实,这个字并没有写错,大家看看匾额的落款写的是:

大清康熙年间,如果大家对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有了解的话,应该就明白,多一横是为了避讳明朝的“明。

  现在大家看到的匾额“业绍高光是后人对刘备的评价。

  “业是指刘备的所创立的基业,就是蜀汉政权,绍有继承发扬光大的意思,“高指汉高祖刘邦,“光指光武帝刘秀,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

刘备的功业继承了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的基业。

  殿门口还有一口圆鼎,圆象征天。

  等会儿我们还会在诸葛亮殿外看到一口长方形的鼎。

  象征地,天圆地方嘛,在这里是君臣之意。

  殿的正中,供奉的就是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这个塑像高3米,是武侯祠当中最高的一尊塑像。

  刘备字,玄德,河北涿州人。

  大家看刘备头戴天平冕冠,身穿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的。

  《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时,说他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大家想想什么动物是两耳垂肩啊?

对,就是猪;那什么动物又是双手过膝呢?

咦!

又对了,就是猴子。

  猪猴,诸侯,所以说刘备天生就有诸侯相,会独霸一方。

  传说刘备出身的时候也是天有异象,一缕红光射入刘备家中。

  24岁的时候,刘备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的壮大了势力。

  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次挫败,先后投靠了吕布、曹操、袁绍、刘表。

  后来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

  后来占据益州。

  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

  不久后,为了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刘备率水陆70万大军攻打吴国。

  结果,在夷陵,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

  遭到惨败,从此刘备一病不起,不久死于白帝城(重庆奉节)。

  其实,刘备从小到大都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

  小时候的刘备并不像其他的小孩一样,他不爱学习,最大的爱好是交朋友,喜欢大侠似的人物,很会笼络人心。

  做人一向都非常的低调。

  唯一的一次冲动,就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陆逊所杀后。

  刘备和关羽张飞兄弟情深,兴师伐吴,结果遭到惨败,所以说啊,冲动是魔鬼,这也印证了歌手刀郎的那首歌,冲动的惩罚啊。

  上天对刘备这一次冲动的惩罚实在有点重了。

  呵呵!

希望我们的朋友们以后不要冲动啊!

在刘备像的东侧,是刘备的孙子刘谌的塑像。

  刘谌是刘禅的第五个儿子,被封为北地王。

  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的时候,他苦苦劝谏父亲刘禅,同邓艾等来犯的敌人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

  但是刘禅不听,刘谌非常的伤心,去祖庙哭诉了以后,回到自己的住处,先杀了自己的老婆和儿子,然后自杀。

  他这种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了后人的颂扬。

  刘备像的西侧,原本是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亲的基业,投降了魏国,后来被安排到汉中。

  当上了安乐公,魏国皇帝问他觉得在这里过的怎么样?

他居然回答:

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

  在宋代的时候,他的塑像就被毁掉,从此没有再塑。

  正殿的两面墙壁上,悬挂着木刻的《先祖传》、《后祖传》,文章都是从陈寿《三国志》当中摘抄下来的。

  蜀国的兴亡,可以从刘备、刘禅的传中了解始末。

  现在大家跟我一起去看看武将廊,武将廊内也有14塑像。

  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

  赵云居于武将之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

  在当阳长阪坡,他一个人从曹操的百万大军中,救回了幼主刘禅,威震一时。

  在汉中争夺战中,他凭借胆识,杀退曹军,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

  赵云是蜀国五虎上将中唯一一个寿终正寝的。

  但是对于他的死,明间有有另一个版本,传说他是死于老婆之手。

  话说,赵云身经百战,但是身上却没有受过一点伤,等到他年老的之后,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脱了衣服,给他老婆展示自己的身体,对他老婆说:

老婆你看,我很强壮吧,肌肉很发达吧,很厉害吧,身上一点伤都没有。

  他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说,他老婆甚至连他丫鬟的耳朵都听起茧了,他老婆实在是受不了了,于是想了个办法。

  某天晚上,她趁赵云熟睡的时候,用绣花针在他的脚底板上扎了一个洞。

  他老婆心想:

如果明天晚上你还说自己身上没有一点伤,我就指出你脚板上有一一个洞,看你还这么炫耀。

  结果,第二天早上,太阳都升到半空了,赵云还没有醒来,这个时候他老婆才发现他已经死了。

  当然这个只是民间的一个传说而已,并不可信。

  在武将廊内,除了赵云以外,其他著名将领还有马超、姜维、黄忠等。

  马超武艺高强,当他还是一支独立势力时,曾在潼关大败曹操,弄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

  曹操曾说:

“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

后来马超被曹操打败,归降张鲁,又中诸葛亮之计,归降了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

  姜维本是魏国一名小将,诸葛亮首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时将他收降。

  因其忠于蜀汉,文武双全,受到诸葛亮的重用,被指定为诸葛亮的军事继承人。

  诸葛亮死后,他担负起蜀国的军事重任。

  曾九伐中原,力图完成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愿。

  黄忠,也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他老当益壮,征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出了刘备殿就是过厅,过厅比刘备殿低一个台阶。

  这是当时封建社会君尊臣卑等级观念的体现。

  过厅当中悬挂着董必武、郭沫若、冯玉祥、徐悲鸿、舒同等人撰写的匾额对联。

  武侯祠三个字是郭沫若老先生在1964年是题写的。

  前面这个长方形的鼎,就是我刚才所说到的天圆地方。

  大家可以抬头看看,房顶上有几尊塑像,中间的大家应该都认识,是我们佛教的弥勒佛,两边的是道教的风神和雨神。

  大家可能会问了,把他们放在房顶上有什么作用呢?

其实,作用很简单,就是震灾的。

  古时候这种大殿的房顶都是很高的,发生火灾什么的,当时又没有先进的消防工具,水是泼不上去的。

  因此就把佛教和道教的神仙弄上去震灾。

  我们眼前的这种大殿就是诸葛亮殿,也是传说中的武侯祠。

  殿正中的匾额“名垂宇宙是康熙皇帝的第17个儿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题写的。

  意思是说诸葛亮名满天下,宇宙在这里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意思,在清朝的时候还没有出现宇宙这个词语。

  当时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

  指的是时间和空间。

  接下来我们到三义庙去参观。

  好了,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大殿就是三义庙,后人为了纪念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于清朝康熙年间修建这座庙宇来纪念他们三兄弟。

  三义庙的原址在成都的提督街,今天市中心的位置。

  后来为了支持市政建设,于1997年迁建到武侯祠。

  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定,将原建筑构件一一编号拆下。

  运到武侯祠后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那我接下来到刘备墓去看看。

  我们现在经过的是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

  夹道的尽头就是刘备墓。

  红墙夹道,就是指两边的红墙夹着中间的石板道路。

  墙的两边种的都是竹子,这种竹叫大叶绵竹,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出它的特征,长得高大茂密,叶子比较宽阔,同时比较有韧性,生长期也比较短,大概3到5年就可以长到这么高大和茂密了。

  四川人民平时用的竹筐竹篓都是用这种竹子编成的。

  说到竹子,四川可以说是竹子的故乡,全世界共有竹子种类400多种,四川有其中的100多种。

  也因此四川的大熊猫比较多,主要是因为食物比较丰富。

  当然大熊猫吃的不是大叶绵竹,它们主要食用箭竹,以后有机会到熊猫基地,我们再细说。

  好了,来欣赏一下我们面前的这幅对联:

一抷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一抷土尚巍然指的是刘备的惠陵至今巍然屹立,无人损毁。

  铜雀台大家都知道,是曹操所建,漳河是一个地名,在洛阳城外。

  现今安阳和邯郸的分界线上。

  曹操一生杀人无数,怕死后有人找到他的墓地。

  所以让人在漳河外修建了72个假墓葬。

  上联拿刘备和曹操做了一对比,吹捧了刘备,贬低了曹操。

  下联就很简单了,是对历史的和过去的一种感叹。

  我们来看一下这块碑,汉昭烈皇帝之陵。

  上面的陵字是风化掉的,陵在咱们古代专指帝王的坟墓,老百姓的坟墓那是不能够叫着陵的。

  汉是刘备政权的号,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

  大清乾隆五十三年三月上浣(1788),上浣就是咱们今天上旬的意思,清代人们把一个月分成上浣中浣下浣。

  就是我们今天的上旬中旬下旬。

  这通碑是清代立的,汉代的墓是没有立碑这种制度的,只有神位。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汉代墓地前面的碑都是后人立的。

  前面我们这个土堆就是刘备墓,墓高12米,周长180米。

  这个墓和其他朝代的帝王墓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不同点。

  大家发现是什么了吗?

对,一是刘备的墓太小了,显得没有帝王之气。

  二是墓是地上墓葬,不是地下墓葬。

  刘备墓之所以这么小,我们推测是由于修建陵墓的时间太短太仓促所致。

  《三国志》记载,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222年出兵攻打吴国。

  战败后,退居白帝城,于公元223年四月病逝。

  五月,诸葛亮扶其灵柩回成都,八月下葬。

  一般而言,古代帝王的陵墓在其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修建,也就是说公元222年刘备陵墓开始建设,但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五月运回成都,为什么等到八月才下葬。

  其中最可能的原因就是陵墓还没有修好。

  以当时的人力物力来说,短短一年的时间很难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墓,所以在刘备四月病逝的时候,诸葛亮应该是快马告知了刘禅,可能将修建大规模陵墓的计划改变了,改成现在这种规模。

  这是第一个不同点,第二个不同点,刘备墓是地上墓,而古代帝王的墓地基本都是地下墓,为什么会修成地上墓,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成都属于平原地带,地下水十分的丰富,按照当年的说法是:

掘地三尺即成井。

  修成地下陵墓的话不利于墓葬的保护。

  据史书记载,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和吴夫人两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

  关于刘备墓的真假,很多人都怀疑,说这只是刘备的衣冠冢。

  真身葬在了奉节。

  但是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各位,这个墓是真的。

  在汉朝,有一个规定,皇帝死后是不能葬在外地的,必须葬在都城。

  加上当时诸葛亮对刘备十分忠心,不可能让把刘备葬在外地。

  还有一点,在古代孝道是很重要的,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五常规定。

  刘禅刚刚即位,为了稳定人心,给大臣们老百姓有个交代,他不可能把他爹葬在外地,给人留下骂名。

  所以这个墓应该是真的。

  刘备墓距今1700多年,虽然是地上墓,但是却从来没有被盗过。

  传说唐代时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墓室内,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关羽下棋,张飞在一旁观战,十名武士站立在一侧。

  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

  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黏住了嘴。

  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这只是传说,据我分析,刘备墓没有被盗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其一、当时刘备下葬时倡导简葬、薄葬,可能确实没什么陪葬品,其二、当时刘备墓外面设有护陵官,戒备森严,其三、刘备墓称为“惠陵,惠是说刘备仁义施恩惠的意思。

  刘备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人们很敬重他。

  其四、刘备的二弟是谁,大家都知道吧。

  关羽是个讲义气,重信义人!

全国人民都知道,连黑社会老大都拜他。

  盗贼也要讲信用嘛,俗话说盗亦有道嘛。

  估计盗贼们看在关羽的面上,就没有盗刘备的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