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4825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 解析.docx

化学平衡移动K反应方向解析

考点二 化学平衡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

(3)v正<v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

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

增大压强

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改变压强

平衡不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催化剂

同等程度改变v正、v逆,平衡不移动

(2)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

1.(2019·桂林高三质检)COCl2(g)

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

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3.在压强为0.1MPa、温度为300℃条件下,amolCO与3amol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

CO(g)+2H2(g)

CH3OH(g) ΔH<0。

(1)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____(填字母)。

A.c(H2)减小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反应物转化率增大D.重新平衡

减小

(2)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大甲醇产率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B.将CH3OH从体系中分离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s)

cC(g)+dD(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1.6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c+d

C.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D.物质D的浓度减小

考点三 应用“等效平衡”判断平衡移动的结果

1.等效平衡的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正、逆反应同时投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等)均相同。

2.等效平衡的判断方法

(1)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

极值等量即等效。

例如:

2SO2(g)+O2(g)

2SO3(g)

①2mol1mol0

②0 0  2mol

③0.5mol 0.25mol 1.5mol

④amolbmolcmol

上述①②③三种配比,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SO2均为2mol,O2均为1mol,三者建立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

④中a、b、c三者的关系满足:

c+a=2,

+b=1,即与上述平衡等效。

(2)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

极值等比即等效。

例如:

2SO2(g)+O2(g)

2SO3(g)

①2mol3mol0

②1mol3.5mol 2mol

③amolbmolcmol

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①②中

,故互为等效平衡。

③中a、b、c三者关系满足:

,即与①②平衡等效。

(3)恒温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

判断方法:

无论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只要极值等比即等效,因为压强改变对该类反应的化学平衡无影响。

例如:

H2(g)+I2(g)

2HI(g)

①1mol1mol0

②2mol2mol1mol

③amolbmolcmol

①②两种情况下,n(H2)∶n(I2)=1∶1,故互为等效平衡。

③中a、b、c三者关系满足

=1∶1或a∶b=1∶1,c≥0,即与①②平衡等效。

对于以下三个反应,从反应开始进行到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体积不变,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PCl5(g)

PCl3(g)+Cl2(g),再充入PCl5(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PCl5(g)的转化率________,PCl5(g)的百分含量______。

(2)2HI(g)

I2(g)+H2(g),再充入HI(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HI的分解率________,HI的百分含量________。

(3)2NO2(g)

N2O4(g),再充入NO2(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NO2(g)的转化率________,NO2(g)的百分含量________。

(1)正反应 减小 增大

(2)正反应 不变 不变(3)正反应 增大 减小

1.向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N2O4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

N2O4(g)

2NO2(g),达到平衡时再通入amolN2O4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第一次达平衡时相比,N2O4的转化率(  )

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

2.已知H2(g)+I2(g)

2HI(g) ΔH<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mol,乙中加入HI0.2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

现欲使甲中HI平衡时的百分含量大于乙中HI平衡时的百分含量,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B.甲中加入0.1molHe,乙中不变

C.甲降低温度,乙增大压强D.甲增加0.1molH2,乙增加0.1molH2

3.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

CO(g)+H2O(g)

CO2(g)+H2(g)ΔH=-QkJ·mol-1(Q>0),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在Ⅱ中充入1molCO2和1molH2,在Ⅲ中充入2molCO和2molH2O,均在700℃条件下开始反应。

达到平衡时,上述三个过程对应的能量变化值分别为Q1、Q2、Q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Q1=2Q2<Q3

B.容器Ⅰ中CO的百分含量比容器Ⅲ中CO的百分含量高

C.容器Ⅰ中反应的平衡常数比容器Ⅱ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

D.容器Ⅰ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

考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应用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K=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1)C(s)+H2O(g)

CO(g)+H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2)Fe3+(aq)+3H2O(l)

Fe(OH)3(s)+3H+(aq)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A(g)+bB(g)

cC(g)+d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

Q=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在一定温度下,已知以下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

反应①:

CO(g)+CuO(s)

CO2(g)+Cu(s) K1

反应②:

H2(g)+CuO(s)

Cu(s)+H2O(g) K2

反应③:

CO(g)+H2O(g)

CO2(g)+H2(g) K3

(1)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K3与K1、K2的关系是K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某温度下,N2+3H2

2NH3的平衡常数为K1,则该温度下,NH3

N2+

H2的平衡常数K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8·湖北黄冈调研)已知反应:

CH2==CHCH3(g)+Cl2(g)CH2==CHCH2Cl(g)+HCl(g)。

在一定压强下,按w=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氯气与丙烯。

图甲表示平衡时,丙烯的体积分数(φ)与温度(T)、w的关系,图乙表示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w2>1

B.图乙中,A线表示逆反应的平衡常数

C.温度为T1、w=2时,Cl2的转化率为50%

D.若在恒容绝热装置中进行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增大

2.(2018·南宁二中质检)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

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ΔH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0;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

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________。

(2)100℃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T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100℃,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

达到平衡时:

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可由CO和水蒸气反应制备,其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1)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在800℃时,若CO的起始浓度为2.0mol·L-1,水蒸气的起始浓度为3.0mol·L-1,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测得CO2的浓度为1.2mol·L-1,则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随着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O(g)和CO(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起始浓度

c(H2O)/mol·L-1

0.010

0.020

0.020

c(CO)/mol·L-1

0.010

0.010

0.020

A.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O的转化率均是25%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5mol·L-1

D.平衡时,乙中H2O的转化率大于25%

5.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C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s)+CO2(g)2CO(g) ΔH=+173kJ·mol-1,若压强为pkPa,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650℃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2)t1℃时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该温度下达平衡后若再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气体,则平衡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2答案 

(1)大于 0.36

(2)大于 正反应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

3.答案 204.答案 

(1)1 减小 

(2)CD5.

(1)25% 

(2)0.5p 不 Qp=Kp

1.(2017·海南,11,改编)已知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0。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K增大B.减小压强,n(CO2)增加

C.更换高效催化剂,α(CO)增大D.充入一定量的氮气,n(H2)不变

2.(2016·四川理综,6)一定条件下,CH4与H2O(g)发生反应:

CH4(g)+H2O(g)CO(g)+3H2(g)。

设起始

=Z,在恒压下,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φ(CH4)与Z和T(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ΔH>0

B.图中Z的大小为a>3>b

C.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

=3

D.温度不变时,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φ(CH4)减小

3.[2017·全国卷Ⅲ,28(4)]298K时,将20mL3xmol·L-1Na3AsO3、20mL3xmol·L-1I2和20mL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

AsO

(aq)+I2(aq)+2OH-(aq)AsO

(aq)+2I-(aq)+H2O(l)。

溶液中c(AsO

)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溶液的pH不再变化

b.v(I-)=2v(AsO

c.c(AsO

)/c(AsO

)不再变化

d.c(I-)=ymol·L-1

②tm时,v正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逆。

③tm时v逆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n时v逆,理由是____________。

④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______。

4.[2017·全国卷Ⅰ,28(3)]H2S与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H2S(g)+CO2(g)

COS(g)+H2O(g)。

在610K时,将0.10molCO2与0.40molH2S充入2.5L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①H2S的平衡转化率α1=_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在620K重复实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2S的转化率α2________α1,该反应的ΔH__________(填“>”“<”或“=”)0。

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2S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H2SB.CO2C.COSD.N2

5.[2018·全国卷Ⅰ,28

(2)(3)]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2N2O5(g)―→4NO2(g)+O2(g)

2N2O4(g)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

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300

1700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①已知:

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O2(g)的ΔH=________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v=2×10-3×

kPa·min-1。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

=2.9kPa,则此时

=______kPa,v=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____63.1kP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N2O5NO2+NO3 快速平衡

第二步 NO2+NO3―→NO+NO2+O2 慢反应

第三步 NO+NO3―→2NO2 快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NO3

C.第二步中NO2与NO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

 

1.D2.A3. ①ac ②大于 ③小于 tm时生成物浓度较低 ④

4. ①2.5 2.8×10-3 ②> > ③B

5. 

(2)①+53.1 ②30.0 6.0×10-2 ③大于 温度升高,体积不变,总压强升高;NO2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升高 ④13.4 (3)AC

考点三|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自发过程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于外力作用就能进行的过程。

(2)特点

(3)自发反应

在给定的条件下,无须外界帮助,一经引发即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1.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对此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

B.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

C.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种重要因素

D.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判据

2.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  )

A.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

B.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

C.将散落的火柴放入火柴盒

D.固态碘升华

3.已知:

(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熵变小于0,焓变大于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D.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根据ΔH与ΔS综合考虑

4.灰锡结构松散,不能用于制造器皿,而白锡结构坚固,可以制造器皿。

现把白锡制成的器皿放在0℃、100kPa的室内存放,它会不会变成灰锡而不能再继续使用(已知在0℃、100kPa条件下白锡转化为灰锡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2.1809kJ·mol-1,ΔS=-6.6J·mol-1·K-1,当ΔH-TΔS<0时能自发反应)(  )

A.会变        B.不会变

C.不能确定D.升高温度才会变

 

5.(2019课标Ⅰ,28,14分)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

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2(填“大于”或“小于”)。

(2)721℃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0.25B.0.25C.0.25~0.50D.0.50E.>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________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研究了467℃、489℃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

相等、

相等。

计算曲线a的反应在30~90min内的平均速率

(a)=___________kPa·min−1。

467℃时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9℃时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大于

(2)C

(3)小于 2.02 COOH*+H*+H2O* COOH*+2H*+OH*(或H2O* H*+OH*)

(4)0.0047 b c a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