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490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docx

湖北省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课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

(本试题五个部分31小题,满分150分,时限120分钟)

命题人:

孙晨曦   审题人:

徐春艳

(教师用)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9分)

1.陶渊明在《饮酒》中写诗人悠闲自得的一句诗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推己及人,心忧人民的诗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的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以落红自况,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两句诗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让人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8分)

7.把下列一句话用你最得意的字体抄写在田字格里。

(2分)

我的课堂我做主 做最好的自己 

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3分)                             

A.哂笑(shěn) 牟取(móu)   相形见绌(chù)   千山万壑(hè)

B.绯闻(fěi)  唾弃(tuò)    喋喋不休(dié)   抑扬顿挫(yì)

C.诘责(jié)  文绉绉(zhōu) 藏污纳垢(gòu)   花团锦簇(cū) 

D.朔方(sù)   踌躇(chú)   冥思遐想(xiá)  油光可鉴(jiàn)

(B项:

绯闻,应作第一声;C项:

花团锦簇,应作第四声;朔方,应作shuò)

9.下列字词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3分)                                     

A.海誓山盟    莫裹一是   粲然一笑   彻夜不眠

B.众目暌暌    颔首低眉   杳无消息   长吁短叹

C.郁郁寡欢    诚惶诚恐   顾名思义   囊萤映雪

D.合撤押韵    任劳任怨   引经据典   褒贬分明

(解析:

A.莫裹一是——莫衷一是;B.众目暌暌——众目睽睽;D.合撤押韵——合辙押韵)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3分) 

A.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淡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 (3分)

 A、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B、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

C、我国运动员参加了五个项目的比赛。

D、必须造就千百万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技术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C )(3分)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13.走进文学名著,沐浴经典阳光。

根据提供的材料,填写相应的人物(名字)或故事名称。

(2分)

 

(1)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

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

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襄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

这个便是计策。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这个唤作  “智取生辰纲”。

 

(2) 闰土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

14综合性学习活动(9分)

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今天,我们九天揽月,五洋猎奇,以地球人的身份向地外文明传递信息。

请以你的纯真和热情,来关注科学技术吧。

也许,未来的科技世界,正是因为有了你,才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尽情地在科海泛舟吧——

【讲故事,说经历】每个人的童年都经历过幼稚无知的状态,但总有一天,你会混沌初开,发现世界真奇妙。

许多科学家在幼年就迷上了科学,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在什么时候?

因为什么而迷上?

请讲讲你的故事,和同学们交流。

(任选一题)(2分)

①请简单说一个你了解的科学家的故事。

(50字左右)

  答:

居里夫人、爱迪生等   

②交流一下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学的趣事。

(50字左右)

答:

围绕“趣”字写即可

【读文章,荐网站】:

科技使人插翅高飞,科技使神话变成现实,科技使智慧变成成果。

下面请回顾已学过的有关现代科技的文章,重温课外阅读过的科普、科幻作品,并推荐一些有价值的网站,与大家一起共享吧。

(任选一题)(2分)

③说出一到两部科技作品并注明出处:

薛定谔著的《生命是什么》;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昆虫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

  ④推荐两个网站,注明网址:

 (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普网)。

【搜资料,谈观点】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一些麻烦,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

请大家搜集有关科学技术正面功能和反面效应的资料,以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全面认识,并请同学们谈一谈,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到底带来了什么。

(任选一方)(3分)

⑤正方(列举资料,说观点):

(言之有理即可)    

⑥反方(列举资料,说观点):

(言之有理即可)   

【写名言,想未来】人类与环境、宇宙探索、未来的陆地和海洋、自然奥秘、人类历史都等着我们去探索。

请大家拿起笔,尽情写下有关科学的名言,畅想科学的未来世界吧——(任选一题)(2分)

⑦写下两句有关科学的名言:

 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崭新与大胆的想像力。

作者:

杜威

⑧畅想未来的科学世界,尽情地描绘。

 (言之有理即可)  

三、浅层阅读理解(共35分)

(一)品读《行路难(其一)》,完成15~16题。

(6分)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6.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抑郁的心情。

(3分)

16.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答:

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浏览下列一则消息,完成第17题。

(3分)

【凤凰网】5月31日讯,5月28日上午10点22分,河北唐山发生4.8级地震,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唐山一所民办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展示了令人震撼和感动的一幕。

全校两千多名师生在两分钟内有序疏散避险,疏散过程中老师有效指挥、同学互相帮持,这一幕都被监控记录下来并传到了网上,学生们的表现给全国网友上了一堂课。

17.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3分)

答:

唐山一所民办学校的师生在地震中成功疏散避险

(二)阅读哲理小品文《给别人留有余地》,完成18~19题。

(6分)

给别人留有余地

韩国北部的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正是采摘柿子的季节,当地的农民常常会留一些成熟的柿子在树上,他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经过这里的游客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这时,导游就会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这里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天,喜鹊们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

第二年,一种不知名的毛毛虫突然泛滥成灾,那年秋天,果园没有收获到一个柿子。

直到这时,人们才想起了那些喜鹊,如果有喜鹊在,就不会发生虫灾了。

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

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生机和希望啊!

18.如何理解“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生机和希望啊!

”(2分)

答:

是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是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万不可逼人于死地,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这样一来实际上是给自己生机希望。

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没有好处(2分)

19.成长中的我们真是磨难多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读了这篇小品文,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4分)                                                             

答:

1给别人留有余地不让别人为难,不于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

       2 要以宽容的态度待人,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所没有的优点,还能对别人的缺点或错误善意地给予谅解。

(意近即可)4分)

(三)阅读《鸟 巢》,完成20~21题。

(8分)

鸟  巢     “

鸟巢”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它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

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

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2008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

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

另外,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它不但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而且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

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

    许多看过“鸟巢”的人这样形容:

那是一个可容10万人的温馨鸟巢!

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

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高、更快、更强冲刺。

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根据有关资料编写)

20.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鸟巢的?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

答:

外形结构  人文意义(答“人文内涵、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均可)

21.本文主要用了哪二种的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5分)

答:

①列数字,例如第二段用一连串精确的数字说明了建筑顶面呈鞍形的具体情形。

②打比方,如“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盖子”的比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屋顶可开启的特点。

(举出的例子和说明方法正确对应1分,指出作用1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2~28题。

(12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2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光)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3)山间之四时也 (季节)         (4)而乐亦无穷也(尽、穷尽)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前人之述备矣。

   

答: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芳发而幽香。

答: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24.[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3分) 

答:

[甲]: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每句2分)

25.[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3分)

答:

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四、深层阅读赏析   阅读《失帽记》完成26~30题。

(共18分)

失帽记

余光中

①去年底在中文大学演讲的那一次,听众的盛况不能算怎么拥挤,但也足以令我穷于应付,心神难专。

等到曲终人散,又急于赶赴晚宴,不遑检视手提包及背袋,代提的主人又川流不息,始终无法定神查看。

餐后走到户外,准备上车,天寒风起,需要戴帽,连忙逐袋寻找。

这才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

②事后几位主人回去现场,又向接送的车中寻找,都不见帽子踪影。

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苦思,最后确见那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所以应该排除在某地,某时失去的可能,诸如此类过程。

机场话别时,我仍不死心,还谆谆嘱咐孙明珠、樊善标,如果寻获,务必寄回高雄给我。

半个月后,他们把我因“积重难返”而留下的奖牌、赠书、礼品等等寄到台湾。

包裹层层解开,真相揭晓,那顶可怜的帽子,终于是丟定了。

③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

但是那顶帽子不是我买来的,也不是他人所送,而是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

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

那顶法式贝瑞帽呈扁楔形,前低后高,戴在头上,由后脑斜压在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

至于毛色,则圆顶部分呈浅陶土色,看来温暖体贴。

四周部分则前窄后宽,织成细密的十字花纹,为淡米黄色。

戴在我的头上,倜傥,有欧洲名士的超逸,

④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气越寒,尤其风大,帽内就越加温暖,仿彿父亲的手掌正护在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

毕竟,同样的这一顶温暖曾经覆盖着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

⑤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厉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

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

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

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

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

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

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⑥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父亲长期宦游在外,我因工作而几经辗转,各忙各的,父子交集不多。

⑦23年前,我受中山大学之聘,由香港来高雄定居。

妻子毅然卖掉台北的故居,遂把父亲接来高雄安顿。

父亲自中年起痛风,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许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亏有妻子悉心照顾并操劳陪伴。

身为他亲生孩子的我,却未能经常陪侍,想到50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时的泪眼,谆谆叮嘱:

“爸爸你要好好照顾”,实在愧疚无已。

⑧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母亲逝于53岁,长他10岁的父亲,尽管亲友屡来劝婚,却终不再娶,寂寞中守了34年,享年97岁。

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以遣忧,只有一架古董收音乐喋喋为伴。

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

除了亡妻和历史的和渺渺的往事。

除了独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

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更从未握他的手或紧紧拥抱他的病躯。

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⑨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长戴的帽子,无异于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

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而孝心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

想必他内心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

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帽子,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

这一份与父共戴帽的心情,说得高些,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

不幸,连最后的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

⑩寒流来时,风势助威,我站在岁末的风中,倍加畏冷。

对不起,父亲。

对不起,母亲。

(选自《读者》有删改)

2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分)

答:

本文记述了在一次讲学中不慎把父亲遗留给“我”的一顶法式贝瑞帽丢失的事,引起对父亲和母亲的思念,表现了作者对丢帽的的遗憾和心痛之情。

27.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乾坤:

乾坤:

原指天地,在这里指作者戴帽时感受到父亲传递给的爱及对父亲的思念。

(意近即可)

28.作者为什么在选文开头详写寻帽经过及帽子的特点。

(3分)

答:

通过详写,极力渲染出了这顶帽子的不同寻常;是“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是父亲的遗物,帽子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结构上设置悬念,引出了下文。

29.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与父亲共戴一顶帽子的心情,是一种赎罪。

(3分)

答:

因为“我”对不起父亲。

年轻时因忙于工作,与父亲交流不多;父亲年老体衰之时,“我”不常在他身边,即使在身边,也未能很好尽孝;以愧疚之心戴父亲的帽子表达对父亲的追念(意近即可)。

30.选文第⑤段叙写了父子在长夏和冬夜读书的温馨场景,请你结合选文,充分发挥联想及想像,补写作者与父亲在奏或秋天的一个充满温情的读书场景。

(50字左右)(3分)

答:

能只写作者与父亲在春天或秋天的读书场景,描写具体,语言表达流畅,字数符合要求。

30.请联系选文内容,对以下材料进行探究,写出探究结果。

(3分)

【材料一】“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宽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节选自邹韬奋《我的母亲》)

【材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材料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

答:

父母爱子女的方式虽有不同,但都包含了对子女的深情;子女应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孝顺父母。

五:

作文(60分)

1.题目:

我不再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如填孤独、自卑、天真、害羞、等待、贪玩、空想、贫穷、想爸爸、赶时髦、拥有宁静、相信眼泪、低人一等、放纵自己……②写成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题目: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要求:

①写出你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或者是怎样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下成长的。

②在记叙中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