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4933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docx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

表C2-1

编号

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年月日

施工单位

分项工程名称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程

交底提要

防雷及接地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接地体安装:

①人工接地体:

设计位置的场地没被占用,且已经清理好。

②利用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

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2、接地干线安装:

①支架安装完毕。

②土建抹灰已完成。

③穿墙保护管已预埋好。

3、支架安装:

①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

②结构工作已经完成。

③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4、防雷引下线暗敷设:

①建筑物有脚手架,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②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5、防雷引下线明敷设:

①支架安装完毕。

②建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③土建外装修完毕。

6、避雷网安装:

①支架安装完毕。

②具备调直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

7、避雷针安装:

①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做完。

②需要脚手架处,脚手架搭设完毕。

③土建结构工程已完,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

(二)材质要求

1、防雷及接地装置所有部件均应采用镀锌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镀锌层。

其主要镀锌材料有:

扁钢、角钢、圆钢、钢管、铅丝、螺栓、垫圈、弹簧垫圈、U形螺栓、元宝螺栓、支架等。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

表C2-1

编号

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年月日

施工单位

分项工程名称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程

交底提要

防雷及接地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交底内容:

2、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油、混凝土支座、预埋铁件、小线、防腐油、银粉、黑色油漆等。

(三)工器具

1、常用电工工具:

手锤、钢锯、压力案子、大锤。

2、线坠、卷尺、大绳、粉线袋、绞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电焊机、气焊工具等。

二、质量要求

1、主控项目

(1)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

(2)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理地深度不应小于1m,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4)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5)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2、一般项目

(1)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2)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3)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5)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2)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镀锌处理,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

表C2-1

编号

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年月日

施工单位

分项工程名称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程

交底提要

防雷及接地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交底内容:

最小允许规格、尺寸

种类、规格及单位

敷设位置及使用类别

地上

地下

室内

室外

交流电流回路

直流电流回路

圆钢直径(mm)

6

8

10

12

扁钢

截面(mm2)

50

100

100

100

厚度(mm)

3

4

4

6

角钢厚度(mm)

2

2.5

4

6

钢管管壁厚度(mm)

2.5

2.5

3.5

4.5

(3)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处。

三、工艺流程

四、操作工艺

(一)接地体的安装

1、接地体安装有关规定

①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无规定时,不应小于0.6m。

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防腐处理;在作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

②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二倍。

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

③除环形接地体外,接地体埋设位置应在距建筑物3m以外。

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也应大于3m,如小于3m时,应采用均压带做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90mm厚度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

④接地体敷设完毕后的土沟其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等;

⑤外取的土壤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

在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

⑥接地装置由多个分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于分开的断接卡。

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连接处应有便于分开的断接卡,断接卡应有保护措施。

2、人工接地体安装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

表C2-1

编号

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年月日

施工单位

分项工程名称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程

交底提要

防雷及接地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交底内容:

①接地体加工:

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

如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把钢管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以加工成扁尖形;遇土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圆锥形。

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40mm×40mm×4mm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

②挖沟:

根据设计图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的沟,沟上部稍宽,底部渐窄,沟底如有石子应清除。

③安装接地体(极):

沟挖好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敷设接地扁钢,防止土方倒塌。

先将接地体放在沟的中心线上,打入地中。

一般采角手锤打入,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

使用手锤敲打接地体时要平稳,锤击接地体正中,不得打偏,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当接地体顶端距离地面600mm时停止打入。

④接地体间扁钢敷设:

扁钢敷设前应调直,然后将扁钢放置于沟内,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用电(气)焊焊接。

扁钢应侧放而不可放平,侧放时散流电阻较小。

扁钢与钢管连接的位置距接地体最高点约100mm。

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焊好后清除药皮,刷沥青做防腐处理,并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的位置,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待使用。

3、自然基础接地体安装

①利用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

按设计图尺寸位置要求,标好位置,将底板钢筋搭接焊好,再将柱主筋(不少于2根)底部与底板筋搭接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焊好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以便引出和检查。

②利用柱形桩基及平台钢筋做接地体:

按设计图尺寸位置,找好桩基组数位置,把每组桩基四角钢筋搭接封焊,再与柱主筋(不少于2根)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预埋好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便于引出和检查。

4、接地体核验

接地体安装完毕后,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核验,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等均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然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或者浇砼,最后,应摇测接地电阻。

并做好记录。

5、成品保护

①其它工种在挖土方时,注意不要损坏接地体。

②安装接地体时,不得破坏散水和外墙壁装修。

③不得随意移动已经绑好的结构钢筋。

(二)接地干线安装

1、接地干线安装的有关规定: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

表C2-1

编号

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年月日

施工单位

分项工程名称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程

交底提要

防雷及接地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交底内容:

①接地干线在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钢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套;有化学腐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措施。

在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

②接地干线应设有测量接地电阻而预备的断接卡子。

一般采用暗盒装入,同时加装盒盖并做上接地标记。

③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相连接。

自然接地体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干线或接地网相连接。

④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联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2、接地干线明敷时的有关规定:

①应便于检查。

②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③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应为0.5~1.5米,垂直部分应为1.5~3米,转弯部分应为0.3—0.5米。

④接地干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应为250~300mm,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应为10~15mm。

⑤接地干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敷设,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敷设,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情况。

⑥明敷接地线表面应涂以用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

在每个导体的全部长度上或只在每个区间或每个可接触到的部位上应作出标志。

当使用胶带时,应使用双色胶带。

3、室外接地干线敷设

①首先进行接地干线的调直、测位、打眼、煨弯,并将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装好。

②敷设前按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先挖沟。

然后将扁钢放平埋入。

回填土应压实但不需打夯,接地干线末端露出地面应不超过0.5m,以便接引地线。

4、室内接地干线敷设:

室内接地干线多为明敷设,但部分设备连接的支线需经过地面也可以埋设在砼内,具体做法如下:

①预留孔:

按设计要求尺寸位置,预留出接地线孔,预留孔的大小应比敷设接地干线的厚度、宽度各大出6mm以上,其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

施工时可按上述要求尺寸截一段扁钢预埋在墙壁内,当混凝土还未凝固时,抽动扁钢以便凝固后易于抽出。

第二种:

将扁钢上包一层油毛毡或几层牛皮纸后埋设在墙壁内,预留孔距墙壁表面应为15~20mm。

第三种:

保护套可用厚1mm以上的铁皮做成方形或圆形,大小应使接地线穿入时,每边有6mm以上的空隙。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

表C2-1

编号

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年月日

施工单位

分项工程名称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程

交底提要

防雷及接地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交底内容:

②支持件的固定:

支持件应采用40mm×4mm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深度与宽度各为50mm,总长度为70mm。

其具体固定方法如下:

砖墙、加气混凝土墙、空心砖墙上固定:

根据设计要求先在墙上确定坐标轴线位置,然后随砌墙将预制成50mm×50mm的方木样板放入墙内,待墙砌好后将方木样板剔出,然后将支持件放入孔内,同时洒水淋湿孔洞,再用水泥砂浆将支持件埋牢,待凝固后使用。

现浇混凝土墙上固定:

先根据设计图要求弹线定位、钻孔,支架做燕尾埋入孔中,找平正,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定。

③明敷接地线安装:

当支持件埋设完毕,水泥砂浆凝固后,可敷设墙上的接地线。

将接地扁钢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用卡子将扁钢固定,经过隔墙壁时穿跨预留孔,接地干线连接处应焊接牢固。

末端预留或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5、成品保护

①电气施工时,不得磕碰及弄脏墙面。

②焊接时注意保护墙面。

③在土建喷浆前,必须先将接地干线用纸包扎好。

④拆除脚手架或搬运物件时不得碰坏接地干线。

(三)支架安装

1、支架安装的有关规定

①支架应有燕尾,角钢支架埋注深度不小于100mm,扁钢和钢支架埋深不小于90mm。

②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应距建筑物表面100mm;接地干线支架的顶部应距墙面20mm。

③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2m);垂直间距不大于1.5m,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30mm。

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不大于250mm。

④埋注支架所用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不应低于1∶2。

2、支架安装

①应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

②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弹线及分档定位。

③用手锤、錾子进行剔洞,洞的大小应里外一致。

④首先埋注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后用铅丝拉直线埋注其它支架。

在埋注前应先把洞内用水浇湿。

⑤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档摆好,先在两端支架间拉直线,然后将其它支架用砂浆找平找直。

⑥如果女儿墙预留有预埋铁件,可将支架直接焊在铁件上,支架的找直方法同前。

3、成品保护

①剔洞时,不应损坏建筑物结构。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

表C2-1

编号

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年月日

施工单位

分项工程名称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程

交底提要

防雷及接地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交底内容:

②支架稳住后,不得碰撞松动。

③支架稳后应保护好,防止土建外墙装修或内墙喷浆时污染支架。

(四)防雷引下线敷设

1、防雷引下线需要装设断接卡子或测试点的部位、数量按图施工,无要求时按以下规定设置:

①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mm×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

②建、构筑物只有一组接地体时,可不做断接卡子,但要设置测试点。

③建、构筑物采用多组接地体时,每组接地体均要设置断接卡子。

④断接卡子或测试点设置的部位应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且应便于测试,暗设时距地高度为0.5m,明设时距地高度为1.8m,1.8m以下部位应用竹管或镀锌角钢保护。

断接卡子所用螺栓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

2、防雷引下线暗敷设的有关规定:

①利用主筋作暗敷设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主筋,每根主筋直径不能小于φ12mm。

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平方米的建筑物例外)。

防雷引下线最好为对称位置,例如两根引下线要做成“一”字形或“乙”字形,四根引下线要做成“I”字形,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

②现浇砼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处理。

③主筋搭接处按接地线要求焊接,当主筋连接采用压力埋弧焊、对焊、冷挤压、丝接时其接头处可不焊跨接线及其它的焊接处理。

3、防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

①首先将所需扁钢(或圆钢)用手锤(或钢筋板子)进行调直或伸直。

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求随建筑物引上、挂好,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好,或与断接卡子连接好,随着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下线敷设于建筑物内至屋顶并出屋面一定长度,以备与避雷网连接。

如需接头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现浇砼除外)及银粉,最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验收,做好记录。

②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距室外地面0.5m处焊好断接卡子,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并焊接出屋面一定长度的引下线镀锌扁钢40×4或φ12的镀锌圆钢,以备与避雷网连接。

每层各引下点焊接完后,隐蔽之前,均应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同时应填写隐检记录。

4、防雷引下线明敷设的有关规定:

①引下线应躲开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较易接触到的地点,以免发生危险。

②引下线必须调直后方可进行敷设,弯曲处不应小于90度,并不得弯成死角。

③引下线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镀锌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镀锌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

表C2-1

编号

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年月日

施工单位

分项工程名称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程

交底提要

防雷及接地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交底内容:

5、防雷引下线明敷设做法:

①引下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将圆钢放开。

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锚的机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绞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直。

②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

③将引下线用大绳提升到最高点,然后由上而下逐点固定,直至安装断接卡子处。

如需接头或安装断接卡子,则应进行焊接。

焊接后清除药皮,局部调直,刷防锈漆(或银粉)。

④将引下线地面以上2m段套上保护管,并卡固及刷红白油漆。

⑤用镀锌螺栓将断接卡子与接地体连接牢固。

6、成品保护

①安装保护管时,注意保护好土建结构及装修面。

②拆架子时不要磕碰引下线。

(五)避雷网安装

1、避雷网安装的有关规定

①避雷网卡固时应加镀锌弹垫、平垫。

②避雷线弯曲处不得小于90°,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

③避雷线如用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2;如为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

④遇有变形缝处应做煨弯补偿。

2、避雷网安装做法:

①避雷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将圆钢放开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锚的夹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绞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调直。

②将调直的避雷线运到安装地点。

③将避雷线用大绳提升到顶部,顶直、敷设、卡固、焊接连成一体,同引下线焊好。

焊接的药皮应敲掉,进行局部调直后刷防锈漆及银粉。

④建筑物屋顶上有突出物,如金属旗杆、透气管、金属天沟、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电视天线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网焊接成一体。

顶层的烟囱应做避雷带或避雷针。

⑤在建筑物的变形缝外应做防雷跨越处理。

⑥避雷网分明网和暗网两种,暗网格越密,其可靠性就越好。

网格的密度应视建筑物的重要程度而定。

重要建筑物可使10m×10m的网格;一般建筑物采用20m×20m的网格即可。

如果设计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去做。

3、成品保护:

①遇坡顶瓦屋面,在操作时应采取措施,以免踩坏屋面瓦。

②不得损坏外檐装修。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

表C2-1

编号

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年月日

施工单位

分项工程名称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程

交底提要

防雷及接地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交底内容:

③避雷网敷设后,应避免砸碰。

④避雷网敷设完毕后,应注意保护,防止外墙装修污染避雷线。

(六)避雷针制作与安装

1、避雷针制作与安装的有关规定:

①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的距离应大于3m。

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暖石或沥青地面。

②独立避雷针应设置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

当有困难时,该接地装置可与接地网连接,但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0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

③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

配电装置的架构或屋顶上的避雷针应与接地网连接,并在其附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④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或防雷金属网应和建筑物顶部的其它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⑤避雷针采用镀锌钢管制作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针尖涮锡长度不得小于70mm。

⑥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

2、避雷针制作:

①避雷针一般采用曲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独立避雷针一般采用φ19镀锌圆钢;屋面上的避雷针一般采用φ25镀锌钢管;水塔顶部避雷针圆钢直径为25mm,钢管直径为40mm;烟囱顶上圆钢直径为25mm;避雷环圆钢直径为12mm;扁钢截面100mm,厚度为4mm。

②把放电尖端打磨光滑后进行涮锡。

如针尖采用钢管制作,可先将上节钢管一端锯成锯齿形,用手锤收尖后,进行焊缝磨尖、涮锡。

③按设计要求的材料所需的长度分多节进行下料,然后把各节管按粗细拼装起来,相邻两节应把细管插入粗管中一段,插入长度一般为250mm。

最后把各个接头用12铆钉铆接或采用开槽焊接,接口部分应焊牢。

④焊接完后把避雷针体镀锌或涂银粉。

3、避雷针安装先将支座钢板的底板固定在预埋地脚螺栓上,焊上一块肋板,再将避雷针立起、找直、找正后进行点焊,然后加以校正,焊上其它三块肋板。

最后将引下线焊在底板上,清除药皮刷防锈漆及银粉。

4、成品保护

①拆除脚手架时,注意不要碰坏避雷针。

②注意保护土建装修。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