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5042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docx

四川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土木水利类

四川省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

土木水利类

(2016年版)

一、考试性质

本职业技能考试是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土木水利类专业毕业生报考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的选拔性全省统一考试。

二、考试依据

1.《中等职业学校土木水利类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教职成厅函【2014】11号。

2.国家职业标准:

工程测量员(职业编码:

6-01-02-04,劳社厅发【2006】23号)。

三、考试方法

土木水利类职业技能考试由专业知识(应知)考试和技能操作(应会)考试两部分组成,考试总分为350分,其中专业知识(应知)部分为200分,技能操作(应会)部分为150分。

专业知识(应知)考试采用笔试、闭卷形式,内容为土木水利类专业共性基础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技能操作(应会)考试采取实际操作考试方式,设置“水准测量”和“全站仪坐标测量”两个考试项目,考试时间分别为12分钟和24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要求

第一部分专业知识(应知)

(一)考试科目及分值比例

1.土木工程制图及识图,约占35%。

2.土木工程材料,约占20%。

3.土木工程力学,约占30%。

4.土木工程测量,约占15%。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1.单项选择题,占20%。

2.是非判断题,占20%。

3.主观题,主要包括作图题、识图题、计算题和问答题,占60%。

(三)考试范围及要求

【土木工程制图及识图】

1.制图基本知识

(1)掌握绘图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基本制图标准;

(3)理解投影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4)熟练掌握点、直线、平面的空间位置分析及三面投影图的画法;

(5)熟练掌握平面体投影图的作法;掌握简单曲面体投影图的画法;

(6)理解剖面图、断面图的有关概念及表示方法,熟练掌握其画法。

2.工程施工图

(1)了解施工图的产生,理解施工图分类和编排顺序;掌握正确的识图步骤和方法;

(2)熟练掌握施工图的有关规定(如定位轴线、标高、详图索引符号等);

(3)理解并熟练掌握平面图的形成、图示内容和表达方法,平面图的识读方法;

(4)理解并掌握剖面图的形成、图示内容和表达方法,剖面图的识读方法;

(5)理解并掌握立面图的形成、图示内容和表达方法,立面图的识读方法;

(6)理解并掌握详图的形成、图示内容和表达方法,详图的识读方法;

(7)掌握结构施工图的内容和用途,常用构件代号及图例的含义;

(8)熟练掌握基础图、结构平面图、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的内容及识读方法。

【土木工程材料】

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

(1)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概念;

(2)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3)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2.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1)熟练掌握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掌握密实度及孔隙率、填充率及空隙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理解材料的吸水性和吸湿性概念;

(4)理解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概念。

3.气硬性胶凝材料

(1)了解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概念、特性及分类;

(2)了解建筑石膏生产制备方法、凝结硬化机理、技术要求及特性;

(3)了解生石灰的生产、消化、石灰的品种、硬化过程及技术指标;

(4)了解建筑石膏凝结硬化机理;

(5)了解水玻璃的硬化机理;

(6)了解生石灰的熟化、硬化过程;

(7)了解石膏、石灰的用途。

4.水泥

(1)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础知识;

(2)掌握常用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3)熟练掌握水泥的质量要求及如何合理选用水泥;

(4)了解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及矿物组成、凝结及硬化机理;

(5)了解水泥石的腐蚀及防治方法;

(6)掌握五种常用水泥的代号、水泥的选用原则。

5.混凝土

(1)熟练掌握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主要材料的技术要求;

(2)熟练掌握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检测方法;

(3)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及方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值、强度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

(4)理解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5)了解有关混凝土的品种结构;

(6)理解混凝土的外加剂种类及选用方法等。

6.砂浆

(1)熟练掌握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技术性质及要求;

(2)掌握普通抹灰砂浆的特点和用途;

(3)理解防水砂浆的组成材料及要求;

(4)掌握砌筑砂浆配合比计算;

(5)了解其它品种的砂浆。

7.砌墙砖和砌块

(1)了解烧结普通砖的概念、技术要求及应用;

(2)理解新型墙体材料的种类、概念及应用意义;

(3)掌握空心砖、多孔砖的技术规定和应用。

8.建筑钢材

(1)熟练掌握建筑钢材的分类;

(2)了解钢材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3)理解钢材的冷加工及热处理的作用;

(4)熟练掌握建筑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

(5)掌握建筑钢材的标准及选用。

9.防水材料

(1)掌握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技术标准及应用;

(2)掌握沥青防水卷材、改性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概念、品种及应用;

(3)理解简易鉴别沥青的方法;

(4)理解煤沥青及石油沥青的性能及区别;

(5)理解煤沥青、改性沥青概念及用途;

(6)了解新型油毡的名称、性能及防水涂料、密封材料的基本概念。

【土木工程力学】

1.力和受力图

(1)掌握力的有关概念及其三要素;理解静力学公理;

(2)掌握约束及约束反力的有关概念;了解自由体、非自由体、主动力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约束及约束反力的画法,并能灵活运用;

(3)掌握画受力图的步骤;掌握单个物体及物体系统受力图的画法,能准确判别二力杆。

2.平面力系的合成及平衡

(1)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有关概念;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及合力投影定理;

(2)掌握求平面汇交力系合力的解析法、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

(3)理解力矩的概念及合力矩定理;掌握力偶的性质;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及平衡条件。

理解荷载按作用范围不同的分类,了解均布面荷载转化为均布线荷载及均布线荷载转化为集中荷载的计算;

(4)理解力的平移定理;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熟练掌握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及计算。

3.轴向拉伸和压缩

(1)理解工程中常见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2)理解轴向拉伸、压缩和内力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用截面法求轴力,了解轴力图的画法;

(3)理解应力的有关概念及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理解工作应力、极限应力和许用应力的有关概念,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及其解决的三类问题;

(4)理解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纵向变形及胡克定律(两种形式)。

4.直梁变形

(1)理解弯曲变形的有关概念,了解简单梁的常见形式;

(2)掌握剪力和弯矩的有关概念、正负符号规定,熟练掌握用截面法求指定截面的内力及计算内力的规律;

(3)理解梁的内力图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在集中力作用下、集中力偶作用下、均布荷载作用下梁的内力图规律,并运用规律画内力图;

(4)理解梁的正应力及分布规律,熟练掌握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及强度条件,理解提高梁的弯曲强度的措施;

(5)了解挠度的概念及最大挠度所在的位置、影响因素。

【土木工程测量】

1.概论

(1)了解施工测量的任务、内容和作用;

(2)理解水准面、水平面、大地水准面、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等概念,了解我国绝对高程基准面的确定;

(3)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及程序,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

(4)掌握测量数据取舍原则。

2.水准测量

(1)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熟练掌握高差法和视线高法测高差;

(2)熟练掌握水准仪的构造及其各部件的作用,掌握水准尺的种类及读数方法,了解尺垫的作用;

(3)熟练掌握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4)理解水准点的作用,了解水准路线的三种形式;

(5)熟练掌握两种测站检核方法(两次仪高法和双面尺法);

(6)熟练掌握闭合水准测量路线的施测方法及注意事项、记录和内业计算;

(7)了解水准测量误差产生的因素。

3.角度测量

(1)掌握水平角的含义及测量原理;

(2)熟练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步骤和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方法;

(3)掌握竖直角的含义,了解竖直角的观测方法;

(4)了解角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了解角度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4.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

(1)了解钢尺及皮尺的种类,了解丈量的辅助工具,掌握直线定线的方法;

(2)掌握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及精度计算,了解倾斜地面水平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

(3)掌握坐标方位角及象限角的定义;

(4)掌握正、反坐标方位角的关系;

(5)掌握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方法。

5.地形图及其使用

(1)了解地形图的含义及其作用;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了解比例尺的形式、分类和精度,掌握比例尺精度的应用;

(3)了解图廓、图名、图号和接图表的含义;

(4)掌握常见地形符号,掌握等高线、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等概念,了解典型地貌的等高线表示方法,掌握等高线的特性;

(5)熟练识读、应用地形图。

6.建筑场地测设的基本工作

(1)掌握已知水平角、已知水平距离测设方法,熟练掌握高程测设方法;

(2)掌握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

7.建筑施工测量

(1)了解民用建筑施工测设前的准备工作;

(2)掌握建筑物位于原有建筑物平行和垂直位置上的测设方法;

(3)熟练掌握基础施工中标高控制、楼层轴线和楼层标高测设方法;

(4)了解龙门桩或龙门板的作用及设置。

8.全站仪测量

(1)熟练掌握全站仪的构造及其各部件作用,掌握全站仪测量所需的各种配件的使用;

(2)熟练掌握全站仪的操作方法;

(3)熟练掌握全站仪测量角度、距离和三维坐标的方法。

(4)熟练掌握全站仪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

注:

考试内容以考纲规定的内容为准,原则上不指定考试教材版本,参考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即:

《土木工程制图及识图》科目参照《建筑制图及识图》,主编:

陆叔华,2007年5月第2版。

《土木工程材料》科目参照《建筑材料》,主编:

毕万利、周明月,2011年8月第2版。

《土木工程力学》科目参照《土木工程力学基础》,主编:

王仁佃、李怡,2010年7月第1版。

《土木工程测量》科目参照《建筑测量》,主编:

业衍璞2004年12月第2版,并参照全站仪测量的相关教材。

第二部分技能操作(应会)

技能操作(应会)选择测量工为考试工种,设置“水准测量”和“全站仪坐标测量”两个考试项目。

考前10个工作日,由主考学校选择其中一项,作为当年技能操作考试项目,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备案后,在主考学校的技能高考专题网站发布。

项目一  水准测量

根据已知点高程,利用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采用两次仪高法,按照“后-前-前-后”观测顺序,测定待测点高程。

1.考核目标

(1)综合考查考生的专业技能素养,包括仪器操作的规范性、记录的规范性及计算的准确性,兼顾时间效率。

(2)综合考查考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2.技能要求

(1)熟悉水准测量操作流程;

(2)能规范操作水准仪;

(3)能正确观测、记录和计算(心算);

(4)能进行两次仪高法测站检核;

(5)会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

3.考试设备及工具

(1)考生所在学校自备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DS3及以上)和脚架;考生自带签字笔、铅笔、小刀。

(2)考场提供1对2m木制水准尺、记录板和记录表格,提供备用水准仪和脚架。

4.考试时间及组织

(1)考试时间:

12分钟,超时即终止考试。

(2)考试组织:

采用现场实际操作形式,考生独立完成所有考核内容。

考试时,水准尺由专用装置固定。

5.评分项目及总体要求

本项目满分150分。

(1)仪器操作及观测过程(75分):

主要考核仪器操作及观测过程中的规范性。

(2)记录、计算及成果精度(45分):

主要考核记录的工整、规范性,计算的准确性,以及成果精度。

(3)考核时间(30分):

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完成时间快慢,分段按梯度计成绩。

(4)因超时终止考试的考生,按实际完成内容计成绩。

6、考核技术要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技术要求

仪器操作及观测过程

安置脚架

架设脚架时不能脚踢脚架;脚架高低及考生身高要协调;脚架张开角度安全、美观。

取仪器

双手取出仪器。

仪器连接

仪器上架不得松手,直至拧紧连接螺旋后手才能松开。

仪器盖箱

仪器及三脚架连接好后,仪器箱盖好。

仪器整平

水准气泡完全在标准圆圈内;整平后,水准仪基座不能明显偏离三脚架架头中心。

粗瞄目标

正确进行目标粗瞄。

调焦

按照“先目镜调焦,后物镜调焦”;消除视差。

精确照准目标

十字丝竖丝照准水准尺正中间。

读数

能正确读数。

观测顺序

按照“后-前-前-后”顺序观测。

仪器高度变换

仪器高度改变必须超过10.0cm(含)。

观测

不能出现单眼观测。

规范操作

观测过程中,不能出现骑马式观测、脚架碰动、手扶脚架、重复整平仪器等。

仪器装箱

卸仪器前,先打开仪器箱;卸仪器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仪器装箱后,关箱、上扣。

收脚架

将脚架收拢,松开各个螺旋,将伸长的脚架还原,再拧紧各螺旋,扣好带子。

其它

仪器、三脚架不能摔倒落地,不能坐仪器箱。

记录、计算及成果精度

数据记录

使用铅笔记录;记录工整、规范,划改规范,不能使用橡皮擦,不能出现涂改、就字改字、刀片刮痕等。

记录规范性

后视读数、前视读数、高差、高差较差以及平均高差记录、计算的占位“0”不能缺失;高差、高差较差、平均高差,应标注“±”号。

数据计算

高差、高差较差、平均高差、高程计算正确;平均高差计算取整方法正确。

高差互差精度

高差互差不能超过6mm(含)。

其它

不能在记录纸上做草稿演算。

时间

T

T≤6分钟,时间得分为满分;6分钟12分钟,时间得0分。

如果考生为了获得时间分,恶意赶时间,不顾操作的规范性或者精度严重超标、伪造数据,考评员有权判定时间分为0分。

附件:

(1)记录表模版

水准测量

观测次数

测点

后视读数(m)

前视读数(m)

高差(m)

高差较差

(mm,第1次-第2次)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已知

HA=

待求点

HB=

注:

以下工作在学生考试结束后,由考评员计算完成。

考生填写无效并将作扣分处理。

Δ=mm;Δ=第2次前视读数-第1次前视读数。

(2)记录样表

水准测量

观测次数

测点

后视读数(m)

前视读数(m)

高差(m)

高差较差

(mm,第1次-第2次)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1

A

1.448

+0.090

-1

+0.090

已知

HA=500.000

(有划改,需在此注明原因)

B

1.358

2

A

1.335

+0.091

待求点

HB=500.090

B

1.244

注:

以下工作在学生考试结束后,由考评员计算完成。

考生填写无效并将作扣分处理。

Δ=-114mm;Δ=第2次前视读数-第1次前视读数。

项目二  全站仪坐标测量

现场标定三点,其中,第一个点为测站点,已知三维坐标,第二个点为后视点,给出测站点及后视点连线的坐标方位角,利用全站仪测定第三点(待测点)的三维坐标。

1.考核目标

(1)综合考查考生的专业技能素养,包括仪器操作和记录的规范性,兼顾时间效率;

(2)综合考查考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2.技能考核要求

(1)熟悉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操作流程;

(2)能规范操作全站仪;

(3)能熟练进行测站设置;

(4)能正确测出并记录待测点三维坐标。

3.考试设备及工具

(1)考生所在学校自备测角精度不低于2〃级(含)的全站仪、脚架和卷尺,以及棱镜(带基座和觇牌)和三脚架2套;考生自带签字笔、铅笔、小刀。

(2)考场提供记录板、记录表格和备用的全站仪、脚架及棱镜(带基座和觇牌)。

4.考试时间及组织

(1)考试时间:

24分钟,超时即终止考试。

(2)考试组织:

采用现场实际操作形式,考生独立完成所有考核内容。

考场地面设置“

”测量对中标志。

5.评分项目及总体要求

本项目满分150分。

(1)仪器操作及观测过程(80分):

主要考核仪器操作及观测过程中的规范性。

(2)记录及成果精度(40分):

主要考核记录的工整、规范性,以及成果精度。

(3)考核时间(30分):

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完成时间快慢,分段按梯度计成绩。

(4)因超时终止考试的考生,按实际完成内容计成绩。

6.考核技术要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技术要求

仪器操作及观测过程

安置脚架

测站点、定向点和待测点三脚架架设规范:

架设脚架时不能脚踢脚架;脚架高低及考生身高要协调;脚架张开角度安全、美观。

取仪器

双手取出仪器。

仪器、棱镜及基座连接

测站点、定向点和待测点仪器、棱镜及基座上架不得松手,直至拧紧连接螺旋后手才能松开。

仪器盖箱

仪器及三脚架连接好后,仪器箱盖好。

仪器、棱镜基座整平

符合整平要求。

仪器对中

测站点、定向点和待测点仪器、棱镜基座符合对中要求。

对中整平后,仪器基座不能明显偏离三脚架架头中心;仪器、棱镜基座及三脚架架头大致平行。

仪器相关参数设置

能正确进行测距加、乘常数,测量模式、棱镜参数等设置。

粗瞄目标

正确进行目标粗瞄。

调焦

按照“先目镜调焦,后物镜调焦”,目标物清晰。

照准目标

棱镜中心及全站仪十字丝中心对齐。

规范操作

观测过程中,不能出现骑马式观测、脚架碰动、手扶脚架、重复整平仪器等。

数据清零

要求仪器装箱前对内存强制清零。

仪器装箱

卸仪器前,先打开仪器箱,松开水平制动、竖直制动螺旋;卸仪器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仪器装箱后,关箱、上扣。

收脚架

将脚架收拢,松开各个螺旋,将伸长的脚架还原,再拧紧各螺旋,扣好带子。

其它

仪器、棱镜及基座、三脚架不能摔倒落地,不能坐仪器箱。

记录及成果精度

数据记录

使用铅笔记录;记录工整、规范,划改规范,不能使用橡皮擦,不能出现涂改、就字改字、刀片刮痕等。

记录规范性

X,Y,H记录占位“0”不能缺失。

观测精度

平面精度:

Δ=max(ΔX,ΔY)≤15mm,

其中:

ΔX=|X实测-X已知|,ΔY=|Y实测-Y已知|。

高程精度:

计算ΔH=|H实测-H已知|,ΔH≤20mm。

其它

不能在记录纸上做草稿演算。

时间

T

T≤15分钟,时间得分为满分;15分钟24分钟,时间得0分。

如果考生为了获得时间分,恶意赶时间,不顾操作的规范性或者精度严重超标、伪造数据,考评员有权判定时间分为0分。

附件:

(1)记录表模版全站仪坐标测量单位:

m

测站点:

;仪器高:

后视点:

待测点:

;棱镜高:

0

X

Y

H

α

X

Y

H

注:

以下工作在学生考试结束后,由考评员填写和计算完成。

考生填写无效并将作扣分处理。

1、P点已知三维坐标值:

Xp已知=m;Yp已知=m;Hp已知=m。

2、ΔX=mm;ΔY=mm;ΔH=mm。

其中:

ΔX=Xp测-Xp已知;ΔY=Yp测-Yp已知;ΔH=Hp测-Hp已知。

 

(2)记录表样表全站仪坐标测量单位:

m

测站点:

M;仪器高:

1.458

后视点:

N

待测点:

P;棱镜高:

1.535

X

Y

H

α

X

Y

H

500.049

-448.046

479.031

123°49′37″

471.623

-444.771

479.210

注:

以下工作在学生考试结束后,由考评员填写和计算完成。

考生填写无效并将作扣分处理。

1、P点已知三维坐标值:

Xp已知=m;Yp已知=m;Hp已知=m。

2、ΔX=mm;ΔY=mm;ΔH=mm。

其中:

ΔX=Xp测-Xp已知;ΔY=Yp测-Yp已知;ΔH=Hp测-Hp已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