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065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政治《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新人教版必修1

全章概述

本章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章分为2个框题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

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

2.1影响价格的因素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为什么?

学生活动:

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

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

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

(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

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

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看教材13页的例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2、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

第一课讲到,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

既然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它的多少就应该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大小。

所以说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价值大则价格高,反之则低。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页专家点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同一商品有多个生产者,价值大小由谁的劳动量决定?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

商品的价值不是由某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2)、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教师活动:

请看课本P13页的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过渡: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教师总结:

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

结论: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教师活动:

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

不会。

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

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

请同学们思考:

其意义在哪里?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

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

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所将内容,看看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

总结讲评。

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

因此,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并根据供求状况来确定的,这就叫做市场形成价格。

(1)、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教师活动:

大家知道一个基本的公理:

商品交换要求价值量对等,否则,交换就不会成功。

货币产生后,交换就以价格相等形式进行。

只要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是相符的,一切交换必定是等价的,但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是经常变化的,这是否违反等价交换原则呢?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

由于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不会脱离价值无限上涨或下降。

从某一次交换来看,价格与价值可能是不符的,但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

因此,等价交换作为一种原则、一种趋势和要求,始终被交换双方所遵循。

(2)、价值规律

教师总结: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这一经济原则就叫做价值规律。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要求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的主要知识如下: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习俗等因素会改变供求关系状况,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变动,形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2、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市场价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四)实例探究

[例1]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买方市场B.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C.卖方市场以卖者为主导,商品供应充足D.买方市场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上涨

答案:

B

[例2]商品价格()

A.由供求关系决定B.是无限涨落的C.由价值决定的D.是无法确定的

答案:

C

[例3]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若某鞋厂劳动生产率比同行业高出一倍,则该厂生产的一双皮鞋的价值量是()

A.2小时B.0.5小时C.1小时D.4小时

答案:

A

[例4]下列关系中成反比的是()

A.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

B.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D.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

答案D

★课余作业

请分析,同一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为什么有时候赚钱,有时候亏本?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价格形成的有关知识,教学中注意把握教学节奏,供求影响价格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可略讲,把时间主要放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等问题上,以免前松后紧。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8新人教版必修1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影响价格的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理解:

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应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3思想觉悟:

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培养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学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尊重他人劳动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供求和价格的关系;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模式

幻灯片,常规

六、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让学生举例和思考:

通过不同品牌的商品的不同价格和同一品牌商品在不同的时期的不同价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言)

总结:

从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价格,即使时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时期价格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化,有时高,有时低,为什么?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价格的变化?

【讲受新课】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板书)

一、 影响价格的因素(板书)

(一)、供求影响价格(板书)

我们打开课本P11探究活动,这里有4个镜头,我们通过它们来思考一下是什么在影响着价格的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

是的,时间、气候、地域、生产都会影响价格的变化。

还有宗教也会影响(比如信仰回教的人是不吃猪肉的)。

我们看到前面这些因素它们实际上是影响了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

(1)、影响因素(板书)。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通过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卖方市场

(2)、结果:

(板书)

供过于求——买方市场

供求关系的不同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

请同学们结合书本P11和P12的例子归纳出当供不应求时和供过于求时的不同结果。

(学生思考,回答)。

供不应求

商品短缺

买主竞争

价格上涨

物以稀为贵

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

商品过剩

卖主竞争

价格下降

货多不值钱

买方市场

(可以适当再解释一下,同时让学生看P12名词点击,加深理解)

(二)价值决定价格(板书)

供求关系影响着商品的价格,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

禽流感的时候,即使再供过于求,鸡肉的价格再降价也好,都不会降到几毛钱一斤;非典时,即使再供不应求,口罩的价格再涨价也好,都不会涨到几百元一个。

为什么呢?

商品的价格除了受到供求的影响外,是不是有某种因素在决定着商品的价格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有关内容,找出是什么在决定着商品的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

(学生回答:

价值决定价格)。

是的,商品的价格说到底是由价值决定的,供求只是在影响商品的价格。

我们在第一节课时学了价值的概念,有哪位同学能回忆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格(P3名词点击和P4)。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是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板书)

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不同,首先是因为它们的价值量不同。

这里,我们要分清价值和价值量。

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和价值量是不同的概念,它们是一个事物质和量的关系,价值是指耗费的劳动,量是指劳动量的多少。

价值由劳动形成,价值量由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劳动量是以劳动时间为尺度,所以衡量价值量的是劳动时间。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相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强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那么也就是说生产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就越大,价格就越高。

那么我用了10个小时生产了一支铅笔,价值10元。

有哪位同学想买呢?

(学生回答)为什么不想买呢?

(学生回答)哦,有同学说太贵了,我用10块钱就可以买到20多支,为什么要用10块钱买一支呢?

但是,这支铅笔是用了10小时做的,刚才不是说生产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就越大,价格就越高吗?

为什么同学们不肯接受我的10块钱一支的铅笔呢?

商品的价值量是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呢?

我们知道每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是不同的:

有的用0.1小时生产一支铅笔,有的用1小时,有的用3小时,而我用了10个小时。

那到底用谁的标准来衡量这支铅笔的价值量呢?

如果说谁耗费的时间多,价值量就越大的话,那我就不需要用先进的技术,不用那么勤奋,可以慢慢来,这样价值量就大了,价格就高了。

是不是这样呢?

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能不能行得通呢?

(学生思考,回答)很显然,个别劳动时间是不同的,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标准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请同学们找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并划出这个概念中的重要词语。

总结:

对于这个概念,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P13相关链接)

★    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有的,某一部门生产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生产条件,主要指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参与平均的是同样生产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的劳动时间,但“社会评价”只是理论上的,是长期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总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商品的价值量大;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商品价值量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的价值量是正比例的关系。

(2)、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板书)

练习:

(幻灯片)甲、乙、丙、丁都是生产空调的生产者,当时绝大部分是用机器生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0小时,甲、乙、丙是用机器,丁用手工组装,生产同样一匹空调,甲用10小时,乙用12小时,丙用8小时,丁用20小时,谁生产的布价值量大,为什么?

分析:

一样大,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既然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那么,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时间相比,对商品生产者就有了不同的意义。

我们先忽略其它条件,考虑个别生产时间对生产者的影响。

(幻灯片)

三种情况对比

对生产者的影响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0小时10小时

不亏不赚

个别生产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小时10小时

亏本,不利地位

个别生产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小时10小时

赚钱,有利地位

(右边空出,叫学生填写)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商品生产者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他们为了要得到更多得利润,就会努力地缩短自己地个别劳动时间,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尽可能地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

那么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呢?

它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探讨。

 我们上节课讲到劳动生产率,那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呢?

(学生回答)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和劳动时间一样,它也有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之分,我们看下表:

(幻灯片)

表示方法:

(1)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2)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某一部门、某一行业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率。

根据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平均到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

比如:

以前生产一件衣服要一小时,现在生产率提高了,一小时生产两件衣服,也就是一件衣服只要0.5小时。

可见,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必要时间成正比,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3)、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板书)

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我们用生产衣服为例,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个概念——价值总量。

价值总量就是某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的总和,价值总量=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

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生产的价值总量

假设:

社会劳动生产率一定

8小时

16元

1件

16×1=16元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4小时

8元

2件

8×2=16元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8小时

16元

2件

16×2=32元

(引导学生思考,填写划线部分,并让学生根据图表总结出下面几种关系:

★    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但是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不变。

也就是说,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两者没有直接关系。

★    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低,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高。

两者是反比的关系。

★    商品价值量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    商品价值总量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两者是正比的关系。

这种情况对于生产者来说,是有利可图的,所以,每个生产者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以求获得更多的额外收入,“效率就是生命”。

当这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减少,商品的价值量就降低,个别生产者的额外收入也就消失了,生产者又要为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

可见,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凝固不变的,它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到这里,我们知道,价格不可能总是等于价值,它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是高时低,但是不管它怎样变化,始终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不会无限地偏离价值。

接下来,我们学习价值规律的内容。

请同学们找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并划出它的重点。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地基本规律,自从商品经济产生之后,它就在客观地发挥着它的作用。

价值规律实际上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规律,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所谓的等价交换就是交换双方的价值量要相等。

否则,一方占便宜,一方吃亏,交换就不能长久坚持下去。

可见,等价交换的原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

它要求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不会总是和价值一致,有时比价值高,有时比价值低,两者一致反而是偶尔的情况,为什么呢?

这是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呢?

供求和价格之间就是这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它们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结果就使价格经常偏离价值,但是又不会偏离价值太远,也就是说,价格既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降,它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就好像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样,有时近一些,有时远一些,但不会偏离太阳这个中心。

这种上下波动的运动表现为书上的曲线图,它说明: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板书)

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价格上涨的部分和下降的部分是可以相互抵消的,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是和它的价值相符合的。

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它不是发生在每次交换中,但始终作为一种趋势存在。

同时,我们要清楚一点:

商品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供求只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不能决定价格。

思考题:

一些稀有的东西,比如:

文物、名人的字画、珍贵的邮票等,他们的价格都很高,也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呢?

总结:

★“物以稀为贵”,商品供不应求导致价格高于价值。

★    生产这些东西所耗费的时间也比较多,价值量大,价格高。

★    它的价格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因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有一个条件:

价格波动会影响供求,价格上涨会促进生产的扩大。

但这些稀有的东西的数量不会因为价格的上涨而增加,也就是说,价格再上涨也不会促进这些商品的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这样就不能反过来抑制它们价格的上涨。

在这里能够抑制它们价格涨落的因素就只有人们的购买力。

我们要注意到,这是商品交换的特殊现象。

我们不能因为存在某些特殊现象就否定价值规律的存在。

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