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130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docx

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1

2012年全国中考历史知识汇编---------九下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一、选择题

(2012·福建福州)16.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是()A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

(2012·湖北荆州荆门)19.列宁说:

“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的加速了社会的发展。

”以一战为例,对列宁这句话的理解是()A

A.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B.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

C.两极格局的形成D.纳米比亚的独立

(2012·湖南岳阳)16.十月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A

A.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成立了巴黎公社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标志着苏联解体

(2012·山东泰安)51.20世纪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一个缺口。

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事件是()D

A.英国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C.中共“一大”召开D.俄国十月革命

(2012·四川攀枝花)15.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四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五月流血周”

C.俄国“二月革命”D.苏联成立

(2012·吉林长春)12.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发出的一声怒吼,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C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2012·辽宁沈阳)12.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工人、农民和士兵代表走上了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或监督权力的实施。

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工人监督条例,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等。

上述材料反映出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B.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C.废除了封建农奴制D.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012·四川广安)27.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

20世纪20年代列宁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C

A.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012·江苏徐州)27.美国人哈默最早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他还劝说坚决反共的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苏俄开办企业。

后来,福特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美国其它公司也一涌而上。

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苏俄()A

A.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B.让外商经营重要工矿企业

C.与帝国主义矛盾消除D.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012·湖北恩施)23.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表现在()D

A.解决了国内的经济困难,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

C.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摆脱了经济危机

(2012·江苏淮安)23.有学者分析某一经济政策时说:

“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

”这一政策指的是()B

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

(2012·广东汕头)22.列宁说:

1921年春天,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去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这里失败的“尝试”是指()A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冷战政策C.产业复兴法D.马歇尔计划

(2012·广东汕头)23.列宁说:

“在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B

A.农业集体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土地法令

(2012·广东)22.列宁说:

“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2012·江苏泰州)47.有人说: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C

A.推行农奴制改革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D.形成斯大林模式

(2012·山东聊城)22.“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B

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推动工业化建设D.对付美国的“冷战”

(2012·河北)18.“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

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材料主要论述了新经济政策()D

A.实施的背景B.实施的内容C.实施的过程D.实施的结果

(2012·湖南衡阳)14.1921年,苏俄面对困境实行新经济政策。

这一政策“新”在何处?

()D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国家干预经济

C.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无限制的发展D.利用商品、市场等手段建设社会主义

(2012·四川达州)

11.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工农大众生活恶化的情况。

面对此景,列宁沉痛地说: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联系所学知识,对列宁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C

A.应该禁止商品自由交换

B.资产阶级的统治思路更符合俄国国情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必须改变

D.坚决退出世界大战是错的,应该让德国做出赔偿

(2012·湖南娄底)17.1921年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D

A.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实施新经济政策

(2012·海南)17.蒋经国曾描述20世纪20年代在苏联求学的见闻:

莫斯科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和私人开办之别。

外国资本家还可以经营中小企业,由此可知,当时苏联正在实行()D

A.罗斯福新政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三大改造D.新经济政策

(2012·江苏苏州)17.右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D

A.俄国农奴制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C.新经济政策实施

D.斯大林模式推动

(2012·江苏南京)25.引起右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B

A.发展商品经济

B.实行农业集体化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12·四川攀枝花)21.《全球通史》写道: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

A.斯大林体制B.二战的影响

C.与美国军备竞赛D.西方国家封锁

(2012·安徽)8.某班举行辩论会,图3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

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D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C.马歇尔计划的利弊

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2012·江苏盐城)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C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2·山东莱芜)22.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这说明()A

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③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第二学习主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选择题

(2012·山东临沂)19.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月5日宣布推出一项新军事战略,表示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安排”这一地区,美国曾倡议召开了()B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雅尔塔会议D.万隆会议

(2012·四川成都)22.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与该体系形成有关的国际会议包括()A

①巴黎和会②华盛顿会议③开罗会议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2·湖北荆州荆门)20.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此条约的最大受惠者是()B

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

(2012·四川南充)25.“一战”后,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的会议是()B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2012·贵州黔东南)13.2010年10月3日,德国在“一战”战败后的第92个年头,终于还清最后一笔赔款,德国此项赔款的依据是()C

A.《九国公约》B.《四国条约》C.《凡尔赛和约》D.《联合国家宣言》

(2012·广东)23.根据右表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些内容出自()A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2012·四川泸州)20.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在一战后初期再次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B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四国条约》D.《五国海军条约》

(2012·山东泰安)52.毛泽东指出:

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导致了这一局面出现?

()D

A.协约国同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B.《凡尔赛和约》

C.同盟国同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D.《九国公约》

(2012·江苏扬州)19.右图所反映的历史情景之所以发生,是由于_____损害了中国主权。

()A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D.莫斯科会议

(2012·四川攀枝花)16.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B

A.削弱英国B.宰割中国C.限制日本D.瓜分德国

(2012·辽宁沈阳)13.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对表现出不满的其他国家代表说道:

“法国是这次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拿更多的战利品。

”“但我们英国为这次战争出的力可不比你们法国少啊。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站了起来,几乎是怒视着克里孟梭。

上述情景体现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D

A.维护和平B.加强合作C.挑起战争D.战后分赃

(2012·山东青岛)27.乐乐看到同学们正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什么,他听到了“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等字眼。

乐乐由此断定,同学们正在谈论的主题应该是()B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的形成D.世界格局多极化

(2012·山东菏泽)14.2010年10月3日是东德、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德国完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

这笔赔款最早可以追溯到()A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慕尼黑协定》D.《北大西洋公约》

(2012·湖南娄底)1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得以确立,主要是依据()A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四国条约》D.《五国海军条约》

(2012·四川乐山)28.多元化的世界充斥着国家间的利益争夺与矛盾冲突。

下面有关“华盛顿会议”的新闻报道,正确的是()B

A.《凡尔赛和约》把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

B.《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

C.《慕尼黑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

D.《雅尔塔协定》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二、非选择题

(2012·内蒙古呼和浩特)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9年1月18日,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签订和平条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

参加巴黎和会的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是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在会议过程中,三巨头各怀鬼胎,勾心斗角,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

(1)依据材料归纳巴黎和平会议的特点。

(3分)

(2)说出巴黎和会签订的主要条约以及会议作用。

(2分)

22.

(1)特点:

三巨头控制和会;列强矛盾重重;弱国受到不公正待遇。

(3分)

(2)条约:

凡尔赛和约。

(1分)作用:

构建了战后凡尔赛体系,确立了西方新秩序。

(1分)

第4课 经济危机

(2012·四川南充)26.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C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比较长③破坏性特别大④资本特别集中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12·浙江义乌)15.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下列没有被波及的国家是()B

A.日本B.苏联C.美国D.德国

(2012·湖北潜江仙桃等)18.下表中的数据主要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中的哪一特点?

()B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工业情况表

工厂倒闭

工业生产下降

失业人数

13万家

70﹪

1700万

A.持续时间比较长B.破坏性特别大

C.波及范围特别广D.对工业影响最大

(2012·福建福州)17.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B

A.整顿银行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C.调整农业政策D.兴建公共工程

(2012·山东滨州)22.1932年春,美国面临经济危机时,美国总统胡佛曾对一位歌手说:

“如果你能唱出一支使人们忘记经济萧条的歌,我便送你一枚勋章。

”最终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措施是()B

A.移民海外、开发西部B.实行“新政”、干预经济

C.专制统治、蓄谋战争D.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2012·江苏宿迁)32.“新政”时期,罗斯福总统多次发表“炉边谈话”,其话题可能是()C

A.欧洲对美国的威胁B.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国家产业复兴法》D.古巴导弹危机

(2012·湖南岳阳)17.面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采取的措施是()C

A.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C.实施罗斯福新政D.实行“冷战”政策

(2012·广东湛江)17.“我们对未来并不失望,因为美国人民并没有失败……让我明确地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为克服“恐惧”而采取的核心措施是()B

A.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B.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

C.加强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D.压缩农业生产,实行政府补偿

(2012·广东汕头)24.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说:

“罗斯福总统推行的‘新政’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

”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叙述正确的是()C

①使美国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②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③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④使联邦政府的权利得到加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12·广东)24.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实施了一系列克服经济危机的措施,史称“罗斯福新政”。

下面有关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C.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D.根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2012·四川雅安)19.罗斯福说: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C

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B.罗斯福新政能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调整D.罗斯福新政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012·江苏扬州)20.罗斯福新政的“新”是指()C

A.加强政府对工业的控制B.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扶持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加强政府对就业的指导

(2012·江苏泰州)48.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

罗斯福的“大胆试验”是()B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

C.实行法西斯专政D.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2012·山东淄博)12.阅读下列德国与美国失业率变化图,你认为造成两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是()A

图一德国失业率的变化图二美国失业率的变化

A.经济大危机B.希特勒上台C.罗斯福新政D.二战爆发

(2012·河南)17.右图是为保证《国家工业复兴祛》的实施,美国政府实行“蓝鹰行动”的标志。

它体现了美国政府()A

A.加强对经济实行干预

B.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做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

(2012·四川达州)12罗斯福新政早已经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典范。

新政的措施中是如何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的?

()A

A.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B.将大量的农产品远销海外

C.抽调大量农村精壮劳动力进城务工D.鼓励商人大量囤积粮食

(2012·内蒙古呼和浩特)14.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

让农民缩减大量耕地,宰杀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这种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

A.维持农产品的价格水平B.制止农业生产的盲目竞争

C.扩大资本主义再生产D.吸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

(2012·四川自贡)27.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制作有关“罗斯福新政”的网页,选取了以下几则材料,并写出了相应的标题。

其中不可选取的是()D

A.华尔街股市崩溃——“大萧条”“大恐怖”

B.“胡佛小屋”——“饥饿总统”

C.“产业复兴法”——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

D.固定的粮食税——“以工代赈”的典范

(2012·黑龙江鸡西)39.美国《政治周报》评论现任总统奥巴马所提出的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B

A.调整农业政策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大力兴建公共工程D.整顿银行

(2012·广东佛山)15.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为困境中的自由经济打开了通道。

对经济生活不能袖手旁观,成为以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基本信条。

此“基本信条”是()B

A.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政府要干预经济

C.推行市场经济D.禁止政府直接投资

(2012·黑龙江龙东)18.“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B

A.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法西斯专政D.杜鲁门主义

(2012·广西南宁)33.大危机

时期,美国政府授予遵守《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企业“蓝鹰”标志,这表明()C

A.美国实行计划经济B.美国已根除了经济危机

C.美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美国企业完全受制于政府

(2012·山东潍坊)18.20世纪30年代,有人曾在纽约的小学生中做过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得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B

A.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B.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

C.美国加入反法西斯联盟D.美国时入新经济时代

二、非选择题

(2012·贵州都匀)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国,然后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40%,各国的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

                              ——XX百科

材料二1935——1942年,美国政府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佣了850万名工人,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下水道,还修建了公园、游戏场、水库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感冒”指的是什么?

(1分)

(2)美国医治“感冒”的药方是什么?

疗效如何?

(3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此“药方”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分)

41.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分);

(2)罗斯福新政;(1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但是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2分)(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分)。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2012·四川绵阳)10.红星中学九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以后,展开探索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因素,你认为最主要的是()B

A.英法操纵国联,武装干涉苏联   B.德、意、日法西斯结盟,四处侵略

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涉及全世界  D.中东地区冲突频繁,威胁石油安全

(2012·浙江金华丽水)7.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吞噬着整个世界。

下列事件与这场危机直接有关的是()C

A.北京爆发五四运动B.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各国人民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2012·四川广安)28.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对策。

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这次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是()B

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C.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D.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2012·山东泰安)5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转嫁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是()B

①日本②英国③德国④美国⑤意大利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2012·四川攀枝花)17.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B

①德国②美国③意大利④日本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③D.①④

(2012·四川达州)13.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