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5263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7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中国从夏朝开始实行世袭制,通过世袭制取得统治权的第一位人物是(  )

A.禹B.启C.桀D.纣

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老子B.孟子C.庄子D.墨子

3.我国古代的一个时期,诸侯争霸,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这一时期是(  )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4.《史记•楚世家》记载: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

”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5.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马陵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战国时期,有一学派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这个学派是(  )

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

7.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位思想家曾经主张提倡法治,他是(  )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这种辩证法思想出自(  )

A.《孔子》B.《离骚》C.《道德经》D.《孙子兵法》

9.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搞好关系

C.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不得人心

D.外来势力的入侵

10.《诗经》中的“千耦其耘”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的集体耕作场景。

到春秋时期可以看到的一种新的耕作方式是(  )

A.使用耒耜B.使用青铜农具

C.使用楼车D.牛耕

1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其中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创造条件的是(  )

A.青铜器B.刀耕火种

C.编钟D.铁制农具和牛耕

12.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中说: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XX解释为:

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你认为与“吴楚”名称有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等级制

13.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文娱委员李敏看到如图文字时,立即脱口而出:

它是(  )

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14.这是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它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这一工程是(  )

A.万里长城B.都江堰C.灵渠D.葛洲坝

15.“青铜文明”是对商周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的高度概括。

下列出土的青铜器中,世界上已知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

C.毛公鼎D.青铜面具

16.小明考试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爷爷慢吞吞地说:

“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相互转化嘛!

”其中小明爸爸和爷爷的言论分别与下列我国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最为接近的是(  )

A.孔子、老子B.孙武、老子

C.韩非子、老子D.韩非子、庄子

17.子彦在学校举办的演讲赛中引用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观点: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

18.下列哪一项不是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

A.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B.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C.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D.通过城濮之战取得军事优势

19.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中学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B.孟子C.墨子D.韩非

20.历史上“卧薪尝胆”的故事,叙述的是(  )

A.齐桓公与周天子的事

B.晋文公与楚成王的事

C.楚庄王与周天子的事

D.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的事

21.这次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大规模战争,也是一次改朝换代的生死决战,从此历史由商朝过渡到了周朝。

“这次战争”指的是(  )

A.阪泉之战B.牧野之战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

22.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

“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乙生说:

“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丙生说:

“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生﹣儒家,乙生一墨家,丙生一法家

B.甲生﹣道家,乙生一儒家,丙生一法家

C.甲生﹣儒家,乙生一法家,丙生一道家

D.甲生﹣道家,乙生一法家,丙生一墨家

23.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

24.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借鉴。

学习了夏商两朝的灭亡,给你的启示是(  )

A.重视教育,奖励学术B.加强国防,充实军备

C.任用贤者,勤政爱民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25.宁波人杰地灵,历史悠久。

在春秋时期,宁波曾经属于春秋五霸中哪个诸侯国的势力范围(  )

A.楚国B.秦国C.越国D.齐国

26.孔子对自己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中注重(  )

A.以德化民B.顺其自然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以上言论是古代哪位教育家所说?

他生活在我国哪个历史时期?

(2)作为大思想家,他提出什么学说?

他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3)作为大教育家,他的教育主张有哪些?

说出两点

(4)他的语录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28.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也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取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

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他主持进行了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

(2)这场变法开始于何时?

根据材料二,说一说这次变法的措施,举两例即可。

(3)你知道这是什么性质的变法吗?

(4)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或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哪些作用?

29.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和谐,又遍布矛盾的世界,而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所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

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

“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请你写出一项他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2)从材料一中找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什么?

(3)战国时期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请写出战国时期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

材料二……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

它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势,因势利导,共为体系,保证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它以不破坏自然、充分利用自然造福人类为前提,变害为利,使山、水、人三者高度和谐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古代生态水利工程”。

建堰220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4)材料二所指的是古代哪一水利工程?

修建者是谁?

它的修建使哪一地区成为“天府之国”?

(5)从材料二中找出它被称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因。

30.材料: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他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根据材料,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是什么?

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孔子的言论被整理在哪一著作中?

(3)战国时期在治理国家方面,韩非子的主张是什么?

(4)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学说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

说说理由。

3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各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2)这两幅图所反映的问题,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1.中国从夏朝开始实行世袭制,通过世袭制取得统治权的第一位人物是(  )

A.禹B.启C.桀D.纣

【分析】本题以中国从夏朝开始实行世袭制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世袭制的确立。

【解答】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

B。

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老子B.孟子C.庄子D.墨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识记。

识记墨子的思想。

【解答】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

“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

故选:

D。

3.我国古代的一个时期,诸侯争霸,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这一时期是(  )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影响。

春秋时期各诸侯为了争做霸主进行了战争,使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故选:

B。

4.《史记•楚世家》记载: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

”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分析】本题以《史记•楚世家》记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五霸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鼎”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的故事说明了楚王对周王权力的觊觎,周王室势力弱于楚王势力,原有的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项正确。

故选:

C。

5.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马陵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解答】战国时期各国都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彼此之间的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并且都具有兼并的特点,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

故选:

A。

6.战国时期,有一学派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这个学派是(  )

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识记。

识记墨子的思想。

【解答】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

“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

故选:

A。

7.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位思想家曾经主张提倡法治,他是(  )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识记韩非及其思想主张。

【解答】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春秋时期在秦国主持变法的商鞅也属于法家学派。

故选:

C。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这种辩证法思想出自(  )

A.《孔子》B.《离骚》C.《道德经》D.《孙子兵法》

【分析】本题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为切入点,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

【解答】材料“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出自《道德经》,反映的是老子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故选:

C。

9.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搞好关系

C.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不得人心

D.外来势力的入侵

【分析】本题考查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国君的统治昏庸残暴。

【解答】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建施行暴政,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导致成了亡国之君。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中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

商纣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取悦于王妃褒姒,竟烽火戏诸侯。

后来,戎族进攻西周,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来救援,结果,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末代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不得人心。

故选:

C。

10.《诗经》中的“千耦其耘”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的集体耕作场景。

到春秋时期可以看到的一种新的耕作方式是(  )

A.使用耒耜B.使用青铜农具

C.使用楼车D.牛耕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末年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革命。

故春秋后期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使用牛耕。

故选:

D。

1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其中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创造条件的是(  )

A.青铜器B.刀耕火种C.编钟D.铁制农具和牛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识记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

所以为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创造条件的是铁制农具和牛耕。

故选:

D。

12.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中说: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XX解释为:

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你认为与“吴楚”名称有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等级制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封给诸侯,诸侯必须向周天子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的调兵,定期朝觐天子。

故与与“吴楚”名称有关的制度是分封制。

故选:

B。

13.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文娱委员李敏看到如图文字时,立即脱口而出:

它是(  )

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等地出土了大量甲骨,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解答】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等地出土了大量甲骨,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文娱委员李敏看到如图文字时,立即脱口而出:

它是甲骨文。

故选:

B。

14.这是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它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这一工程是(  )

A.万里长城B.都江堰C.灵渠D.葛洲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

B。

15.“青铜文明”是对商周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的高度概括。

下列出土的青铜器中,世界上已知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

C.毛公鼎D.青铜面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解答】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

B。

16.小明考试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爷爷慢吞吞地说:

“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相互转化嘛!

”其中小明爸爸和爷爷的言论分别与下列我国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最为接近的是(  )

A.孔子、老子B.孙武、老子

C.韩非子、老子D.韩非子、庄子

【分析】本题以老子辩证法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老子思想的知识。

【解答】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晚期楚国人。

他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根据材料“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相互转化嘛!

”反映的是正是老子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战国时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

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

根据材料“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反映的是正是韩非子法治的思想。

故选:

C。

17.子彦在学校举办的演讲赛中引用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观点: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老子思想的知识点。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故选:

B。

18.下列哪一项不是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

A.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B.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C.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D.通过城濮之战取得军事优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有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选项ABC都是齐桓公称霸的原因,D城濮之战是晋楚之间的战争,城濮之战以后,晋文公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

通过城濮之战取得军事优势不是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故选:

D。

19.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中学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B.孟子C.墨子D.韩非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应把握墨子的思想主张。

【解答】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张“兼爱”“非攻”,同时倡导“节俭”、“节用”。

故选:

C。

20.历史上“卧薪尝胆”的故事,叙述的是(  )

A.齐桓公与周天子的事

B.晋文公与楚成王的事

C.楚庄王与周天子的事

D.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的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

卧薪尝胆的故事发生在吴越争霸中。

【解答】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中,吴国打败越国,夫差强迫勾践及其夫人一同到吴国,为夫差驾车养马,受尽了屈辱。

勾践立志雪耻,发愤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这就是卧薪尝胆的故事。

故选:

D。

21.这次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大规模战争,也是一次改朝换代的生死决战,从此历史由商朝过渡到了周朝。

“这次战争”指的是(  )

A.阪泉之战B.牧野之战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

【分析】本题以这是一次改朝换代的生死决战,从此历史由商朝过渡到了周朝为切入点,考查牧野之战。

【解答】周文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等,国力逐步强大。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

历史由商朝过渡到了周朝的战争指的是牧野之战。

故选:

B。

22.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

“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乙生说:

“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丙生说:

“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生﹣儒家,乙生一墨家,丙生一法家

B.甲生﹣道家,乙生一儒家,丙生一法家

C.甲生﹣儒家,乙生一法家,丙生一道家

D.甲生﹣道家,乙生一法家,丙生一墨家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需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甲、乙、丙思想”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主张。

【解答】结合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