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279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docx

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

3.1.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共10题)

1.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SO32﹣、Na+、SO42﹣、Al3+,将溶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一定有Cl﹣                   B. 一定有SO42﹣               C. 一定没有Al3+               D. 一定没有SO32﹣

2.某工厂用提取粗盐后的盐卤(主要成分为MgCl2)制备金属镁,其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操作①﹣﹣③是为了获得无水氯化镁       B. 操作④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 操作②是冷却结晶                                   D. 若在实验室进行操作①只需要漏斗和烧杯两种玻璃仪器

3.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                   B. 过滤时,漏斗下方紧贴烧杯内壁

C.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外焰接触     D.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4.下列检验离子的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B.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

C.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O32﹣

D. 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u2+

5.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某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 某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

C. 某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 某溶液加入稀硫酸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

6.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 ①②④②③                       B. ④②①②③                       C. ①②③②④                       D. ④②③②①

7.下列四个图示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 

          B. 

            C. 

          D. 

8.有一瓶无色溶液,可能含有Na+、K+、Al3+、Mg2+、NH、Cl-、SO、HCO、MnO中的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许溶液,逐渐加入过量的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逐渐增多后又部分溶解;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③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原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黄色火焰。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 肯定有Na+、Al3+、Mg2+、SO42-                 B. 肯定有Na+、Mg2+、Al3+、Cl-

C. 肯定没有K+、HCO3-、MnO4-                          D. 肯定没有K+、NH4+、Cl-

9.在探究常见物质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铁锈溶于适量稀硝酸,再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

该铁锈中只含三价铁

B

食盐试样中加入盐酸和KI溶液,再加入CCl4振荡

上层呈紫红色

该食盐试样中可能含有KIO3

C

某酸雨试样中加入Ba(OH)2溶液

有白色沉淀

酸雨试样中只含SO42-

D

某卤代烃试样加NaOH溶液煮沸,冷却后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只有白色沉淀

该卤代烃为氯代烃

A. A                                           B. B                                           C. C                                           D. D

10.某学生发现滴瓶中的溶液有悬浮物,拟用如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操作上错误的地方有(  )

A. 4处                                       B. 3处                                       C. 2处                                       D. 1处

二、填空题(共6题)

11.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可能是NO3﹣、SO42﹣、Cl﹣、CO32﹣的某一种.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只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只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溶液有沉淀产生,D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根据①、②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

(1)A、  ________   ;B、  ________ ;C、  ________ ;D、  ________ ;

(2)写出D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 .

12.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A.过滤法                    B.分液法   

C.蒸馏法                                       D.结晶法

①________分离水和豆油的混合物;

②________从含有硝酸钾和少量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③__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

④_______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已知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

13.过滤操作的要求可概括为“一 ________、二 ________、三 ________”,请解释二的操作:

 ________

14.将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固体提纯,某学生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操作。

回答下列问题:

(1)将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

(2)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溶液,使氯化钾转化为沉淀。

(3)将混合液进行过滤,过滤装置和操作如题图,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4)为了从滤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选用的两种结晶方法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15.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

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

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

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

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与盐酸反应________.

C与硫酸反应________.

E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________.

16.某强碱性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K+、NH4+、Al3+、AlO2﹣、SO42﹣、SiO32﹣、CO32﹣、Cl﹣中的某几种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的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Ba(NO3)2溶液,无沉淀生成.

②另取少量溶液加入盐酸,其现象是:

一段时间保持原样后,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一种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

(1)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中生成沉淀和气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已知一定量的原溶液中加入5mL0.2mol/L盐酸时,沉淀会完全消失,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0.187g,则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

________(填“有”或“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将溶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说明溶液呈碱性,而SO32﹣水解显碱性,故SO32﹣一定存在而Al3+不存在;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由于硝酸有强氧化性,能将SO32﹣氧化为SO42﹣,说明溶液中有SO32﹣或SO42﹣中的至少一种或两者均有;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因为前面已滴加了氯化钡,据此可知A错误;B错误;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将溶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说明溶液呈碱性,则SO32﹣存在而Al3+不存在;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SO32﹣或SO42﹣或两者均有;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Cl﹣,因为前面已滴加了氯化钡,据此作判断.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盐卤加入足量石灰浆沉淀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得到沉淀加入适量盐酸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通过蒸发浓缩结晶得到氯化镁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失水得到固体氯化镁,故A正确;B.操作④为氯化镁电解生成镁和氯气,镁、氯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氯化镁为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盐,MgCl2溶液得到MgCl2晶体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故C正确;

D.操作①为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烧杯,玻璃棒起引流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操作①发生的反应为沉淀镁离子的反应,加入适量盐酸,操作②是MgCl2溶液得到MgCl2晶体,操作③是获得无水氯化镁;

B.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操作④为氯化镁电解生成镁和氯气;

C.从溶液中分离出氯化镁晶体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

D.过滤操作中需要使用漏斗和烧杯、玻璃棒.

3.【答案】D

【解析】【解答】A.过滤液体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主要是怕玻璃棒弄破滤纸,如果紧靠一层滤纸处,万一玻璃棒把湿的滤纸戳破,液体就会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导致过滤失败,故A正确;

B.漏斗下端管口的尖嘴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可以使滤液顺着烧杯内壁流下,避免了滤液从烧杯中溅出,故B正确;

C.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所以一般要用火焰的外焰加热,故C正确;

D.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要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部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以免污染滴管内的液体,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过滤液体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主要是怕玻璃棒弄破滤纸;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防止液滴溅出;

C.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试管底部与酒精灯外焰接触是正确的操作;

D.根据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要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部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解答;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能使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所以某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l﹣,如硫酸银为微溶于水的白色的沉淀,故A错误;

B.能使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所以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如生成的碳酸钡为白色不溶于水的沉淀,故B错误;

C.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所以某溶液加入稀硫酸生成无色气体,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如碳酸氢根离子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二氧化碳,故C错误;

D.能使氢氧化钠产生蓝色沉淀的阳离子只有铜离子,所以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能使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

B.能使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

C.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

D.能使氢氧化钠产生蓝色沉淀的阳离子只有铜离子;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能使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所以某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l﹣,故A错误.B、能使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所以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

C、能使氢氧化钠产生蓝色沉淀的阳离子只有铜离子,所以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故C正确.

D、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所以某溶液加入稀硫酸生成无色气体,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能使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

B、能使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

C、能使氢氧化钠产生蓝色沉淀的阳离子只有铜离子.

D、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

6.【答案】B

【解析】【解答】Cl﹣用含有AgNO3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

CO32﹣用Ba(NO3)2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CO3;

OH﹣用Mg(NO3)2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Mg(OH)2;

Cl﹣、CO32﹣、OH﹣都和AgNO3反应,CO32﹣、OH﹣都和Mg(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只有CO32﹣和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了防止干扰,应该先检验CO32﹣、再检验OH﹣;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检验离子时需要防止其他离子的干扰来确定鉴别的顺序,然后选择试剂即可.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该装置利用重力进行分离难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是过滤装置,故A正确;B.该装置利用溶剂加热挥发,剩下的为固体,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是蒸发装置,故B错误;

C.冷凝器是将通过的气体冷却变为液体,实现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体的分离,是蒸馏装置,故C错误;

D.该装置中的分液漏斗为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是分液装置,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该装置可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是过滤装置;

B.该装置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是蒸发装置;

C.该装置可分离相互溶解的液体,是蒸馏装置;

D.该装置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是分液装置.

8.【答案】D

【解析】【解答】该溶液是无色溶液,则一定不会含有高锰酸跟离子:

①取部分溶液,加入过量Na2O2固体,过氧化钠先是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氧气,一定不是氨气,说明不含铵根离子;白色沉淀逐渐增多后又部分溶解,则沉淀的成分是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则证明其中一定含有镁离子和铝离子,一定不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铝离子不共存);

②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沉淀,证明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③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原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黄色火焰,说明是钠元素的性质,原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综上所述:

原溶液中一定不含:

NH4+、HCO3-、MnO4-;一定含有:

Na+、Al3+、Mg2+、SO42-;不能确定的是K+、Cl-;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9.【答案】D

【解析】【解答】A.将铁锈溶于适量稀硝酸,再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在该溶液中含有+3价的铁,但是不能证明是否存在+2价的铁,错误;B.在食盐试样中加入盐酸和KI溶液,再加入CCl4振荡,下层呈紫红色,可证明在该食盐试样中可能含有氧化性的物质KIO3,在酸性条件下降KI氧化为I2,I2的CCl4溶液呈紫色,错误;C.某酸雨试样中加入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可证明在酸雨试样中含SO42-或SO32-中的至少一种离子,错误;D.某卤代烃试样加NaOH溶液煮沸,会发生取代反应产生NaX,冷却后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若只有白色沉淀,则证明在溶液中含有Cl-,该卤代烃为氯代烃,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离子检验、氧化还原等知识,侧重物质性质的考查,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

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有以下2处错误:

1、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溅出;2、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避免液体飞溅;根据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图中有以下1处错误:

1、倒液体时标签要正对手心,防止药品流下腐蚀标签;所以图示中不正确的操作共有3处,故选B.

【分析】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一贴:

过滤时,为了保证过滤速度快,而且避免液体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且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

如果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过滤器内的液体极有可能溢出;如果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也会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这样都会导致过滤失败.

三靠:

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是为了使液体顺着玻璃棒缓缓流下,避免了液体飞溅;玻璃棒下端如果紧靠一层滤纸处,万一玻璃棒把湿的滤纸戳破,液体就会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导致过滤失败,而靠在三层滤纸处则能避免这一后果;漏斗下端管口的尖嘴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可以使滤液顺着烧杯内壁流下,避免了滤液从烧杯中溅出.

二、填空题

11.【答案】BaCl2;AgNO3;CuSO4;Na2CO3;CO32﹣+2H+═H2O+CO2↑

【解析】【解答】由于是可溶性盐,所以溶液中存在的盐离子和阴离子对应物质一定是可溶性,根据盐类物质溶解性情况可知:

Ba2+不能和SO42﹣、CO32﹣结合,而只能和NO3﹣、Cl﹣,Ag+不能和SO42﹣、Cl﹣、CO32﹣三种离子结合,而只能和NO3﹣结合,则一定是BaCl2、AgNO3.Cu2+不能和CO32﹣结合,所以为CuSO4,Na+对应CO32﹣为Na2CO3.即四种物质为BaCl2、AgNO3、CuSO4、Na2CO3.

①中由于C盐是蓝色的,所以C为CuSO4;

②向①四支试管加入盐酸,B有沉淀,则B溶液为AgNO3;D生成无色气体,则为二氧化碳,即D为Na2CO3,所以A为BaCl2,综合以上分析:

(1)故答案为:

BaCl2;AgNO3;CuSO4;Na2CO3.

(2)Na2CO3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

CO32﹣+2H+═H2O+CO2↑.

【分析】给出八种离子形成四种可溶性盐,这个可以通过一一组合的形式确定可能存在的物质,之后结合进行实验和颜色限制进行排除,从而最终确定,如Ba2+不能和SO42﹣、CO32﹣结合,而只能和NO3﹣、Cl﹣;Ag+不能和SO42﹣、Cl﹣、CO32﹣三种离子结合,而只能和NO3﹣结合,则一定是BaCl2、AgNO3.Cu2+不能和CO32﹣结合,所以为CuSO4;Na+对应CO32﹣为Na2CO3.即四种物质为BaCl2、AgNO3、CuSO4、Na2CO3,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各自对应的物质并回答问题.

12.【答案】B;D;A;C

【解析】【解答】水和豆油互不相溶,利用分液法分离;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显著,可以用结晶法分离;沙子难溶于水,可用过滤法除去;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法分离。

【分析】根据混合物组成成分的性质选择合理的分离方法。

13.【答案】贴;低;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解析】【解答】一贴:

过滤时,为了保证过滤速度快,而且避免液体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且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

如果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过滤器内的液体极有可能溢出;如果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也会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这样都会导致过滤失败.

三靠:

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是为了使液体顺着玻璃棒缓缓流下,避免了液体飞溅;玻璃棒下端如果紧靠一层滤纸处,万一玻璃棒把湿的滤纸戳破,液体就会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导致过滤失败,而靠在三层滤纸处则能避免这一后果;漏斗下端管口的尖嘴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可以使滤液顺着烧杯内壁流下,避免了滤液从烧杯中溅出.

故答案为:

贴;低;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分析】①根据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的原因及如果不这样操作造成的后果分析.

②根据如果滤纸高于漏斗、液面高于滤纸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分析;

③根据如果规范操作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分析;

三、实验探究题

14.【答案】

(1)加速固体溶解

(2)硝酸银

(3)①液体没有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4)①冷却热饱和溶液;②蒸发溶剂

【解析】【解答】

(1)溶解时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

(2)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使氯化钾转化为氯化银沉淀;(3)该装置的两处错误:

①液体没有沿玻璃棒流下;②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4)结晶的方法有两种:

①蒸发溶剂法:

适用于所有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上述两种方法对于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都适用。

【分析】根据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的进行分析即可。

四、综合题

15.【答案】

(1)BaSO4;BaCO3;Ba(OH)2;K2C03

(2)BaCO3+2H+=Ba2++CO2↑+H2O;Ba2++2OH﹣+2H++SO42﹣=2H2O+BaSO4↓;CO2+Ca2++2OH﹣=CaCO3↓+H2O

【解析】【解答】解:

(1)K+、Ba2+、SO42﹣、CO32﹣、OH﹣可能组成的物质有硫酸钾、硫酸钡、碳酸钾、碳酸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根据题意的无色无味的气体E为CO2.只有BaSO4不溶于水和盐酸,故A为BaSO4;

BaCO3不溶于水但是溶于盐酸并放出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二氧化碳说明B是BaCO3,故B为BaCO3;

水溶液呈碱性的有:

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碳酸钾,因为C呈碱性且与硫酸反应生成ABaSO4,说明C中含有Ba2+,故C为Ba(OH)2;

D可溶于水,排除硫酸钡、碳酸钡,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二氧化碳,说明含有CO32﹣,故D为K2CO3.

故答案为:

BaSO4;BaCO3;Ba(OH)2;K2C03;

(2)碳酸钡和盐酸反应:

BaCO3+2HCl=BaCl2+CO2↑+H2O;离子方程式:

BaCO3+2H+=B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