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293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docx

艺术设计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及综述报告

设计题目:

“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

综述报告题目:

“中国音乐”招贴设计的综述报告

系别:

艺术系

专业(方向):

艺术设计

年级、班:

07级艺术设计(三)班

学生姓名:

李卉

指导教师:

韩永林

 

2011年5月22日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意见书

设计题目

“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

完成人

姓名

李卉

学院、系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艺术系

专业

艺术设计

年级

2007

班级

07艺术设计(三)班

设计选题审阅修改意见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及综述报告

指导教师及成绩评定表

设计题目

“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

综述报告

题目

“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综述报告

成绩

定稿时间

2011年5月22日

完成人姓名

李卉

学院、系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艺术系

专业

艺术设计

年级

2007

班级

07艺术设计(三)班

毕业设计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___________

2011年5月22日

综述报告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___________

2011年5月22日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2011届毕业设计及综述报告

答辩委员会评语及成绩评定表

设计题目

“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

答辩人

李卉

指导教师

韩永林

指导教师

成绩

答辩时间

2011年5月27日

完成人姓名

李卉

学院、系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艺术系

专业

艺术设计

年级

2007

班级

07艺术设计(三)班

 

根据该生毕业设计、综述报告及答辩情况,在参阅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评阅意见及成绩的基础上,经答辩委员会最终审定,成绩评定为: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__________

2011年5月28日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艺术系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照片

 

(作品在艺术系办公室统一彩色打印)

5寸照片:

8.9*12.7cm

作品居中打印

 

(作品在艺术系办公室统一彩色打印)

5寸照片:

8.9*12.7cm

作品居中打印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艺术系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照片

 

(作品在艺术系办公室统一彩色打印)

5寸照片:

8.9*12.7cm

作品居中打印

 

(作品在艺术系办公室统一彩色打印)

5寸照片:

8.9*12.7cm

作品居中打印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艺术系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照片

 

(作品在艺术系办公室统一彩色打印)

5寸照片:

8.9*12.7cm

作品居中打印

 

(作品在艺术系办公室统一彩色打印)

5寸照片:

8.9*12.7cm

作品居中打印

 

 

“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

摘要

透视红火的民乐市场,以及众多乐迷,不难发现繁荣只是商业的繁荣,远非是民乐的繁荣。

而且透射出可怕的事实!

中国音乐在哪?

崇洋媚外的艺术思潮。

当“洋”味的西方音乐走进中国之后,本土的传统民族音乐就陷入了“土”的尴尬境界。

人们开始向西方音乐寻找出路,这本是无可厚非的艺术交流,但一部分音乐家观念上陷入了厚此薄彼的误区。

从而,不是在西方音乐中吸取艺术高层次上的相通,而是生搬硬套西式的演奏形式和风格,结果得到的自然是既失去自身魅力又没有融会贯通的不伦不类。

音乐具有民族性,并不是说这个民族就不能欣赏那个民族的音乐。

我们所说的民族性,主要指音乐具有该民族的风格和特征,它不同于“方言”,换个地域、换个民族就听不懂了。

其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各民族都有其独有的艺术门类,正是各种各样风格迴异的艺术门类的并存,才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艺术之苑。

民乐也正因为其独有的中国特色,才能在世界乐坛占有一席之地。

最后,形式的翻新不等于艺术的创新!

传统民乐在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中,要求其不断创新,不仅沉醉于已有的经典名曲名段,而是要奏响属于时代的音乐。

一种音乐一种精神。

我们不怕外来音乐的侵略,我们只是做好自己的音乐,做好自己的精神!

[关键词]中国音乐民族崇洋媚外精神

 

ABSTRACT

Flourishingfolkmusicmarketinperspective,aswellasmanymusicfans,isnotdifficulttofindprosperityisonlycommercialprosperity,farfromisthefolkmusicboom.Andtransmissionoftheterriblefact!

WhereisChinesemusic?

Besubservienttoforeignersofart.Whenthe"foreign"aftertasteofWesternmusicintoChina,localtraditionalfolkmusicintothe"soil"theembarrassmentoftherealm.PeoplestarttoWesternmusictofindawayout,thisistheexchangeofartcriticism,butpartofthemusiciansontheconceptinapartialmisunderstanding.Thus,notatthelevelofWesternmusiclessonsinartthesame,butdisregardingspecificconditionsofWestern-styleplayingformandstyle,theresultisnaturalisbothlosetheircharmandnomasteryofneitherfishnorfowl.Musichasanationalcharacter,isnottosaythatthisnationcannotlistentothenationalmusic.Wespeakofnationalcharacter,principallyinmusicwithstyleandcharacterofthenation,itisdifferentfromthe"dialect",anotherplace,anothernationalcouldnotunderstandthe.Second,thenation,istheworld!

Eachnationhasitsuniqueartisticcategory,isavarietystyle迴coexistenceofspecificcategoriesofart,onlyavarietyofartintheWorldCourt.FolkmusicalsopreciselybecauseofitsuniqueChinesecharacteristics,tomusichasaplaceintheworld.

Finally,rangingformofrenovationintheartofinnovation!

Inthecollisionoftraditionalfolkmusicandmoderncivilization,itsinnovation,notonlyindulgeinsomeclassicalmusic,butplaysbelongtothemusicoftheera.Amusicalspirit.Wearenotafraidofforeignaggressionofthemusic,wejustdotheirmusic,doyourspirit!

[KeyWords]ChinesemusicNationalBesubservienttoforeignersSpirit

 

 

目录

一、“中国音乐”课题概述………………………………………………………………………………

(1)

二、背景介绍……………………………………………………………………………………………..(3)

三﹑市场调研……………………………………………………………………………………………...(4)

(一)模块设计……………………………………………………………………………………….(4)

(二)数据百分比设计……………………………………………………………………………….(4)

1.数据百分比需求分析…………………………………………………………………………….(5)

(三)市场分析……………………………………………………………………………………….(5)

四、设计分析与定位………………………………………………………………………………………(6)

(一)设计分析……………………………………………………………………………………...(6)

1.设计完成图…………………………………………………………………………………………(6)

(二)设计定位……………………………………………………………………………………...(8)

五、设计感想……………………………...………...…………………………………………………….(9)

参考文献......................................................................................................................................................(13)

“中国音乐”的招贴设计

一、“中国音乐”课题概述

中国音乐曾经对中国周边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从唐代的胡琴到孔子传六艺近代的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又在吸收外来音乐要素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发展。

崇洋媚外的艺术思潮。

当“洋”味的西方音乐走进中国之后,本土的传统民族音乐就陷入了“土”的尴尬境界。

人们开始向西方音乐寻找出路,这本是无可厚非的艺术交流,但一部分音乐家观念上陷入了厚此薄彼的误区。

从而,不是在西方音乐中吸取艺术高层次上的相通,而是生搬硬套西式的演奏形式和风格,结果得到的自然是既失去自身魅力又没有融会贯通的不伦不类。

不甘寂寞的艺术态度。

真正的艺术家是要耐得住寂寞,潜心于创作。

但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在对社会的适应中,往往会发生偏差,沾染上浮躁之心,急于求成,急于得到社会的认可。

随着心态的变化,开始追寻求奇、求异、求怪的捷径,妄图一步登上艺术的顶峰,从而步入了“媚俗”的误区。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人们浮躁的心理愈加渴望艺术的抚慰;同时,也对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之相对,艺术也要得到公众的认可,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适应新时期的审美趋向和要求。

所以,艺术要走向民众,要与时代同步,但怎样协调与民众、时代的关系,却是有必要商榷的。

当前民乐界做了不少努力探索,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北京掀起的“新民乐运动”,到电声《绣荷包》,再到爵士乐演奏广东民谣《落雨大》,萨克斯吹起《茉莉花》,都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就以一种低调的姿态退出了流行音乐的舞台,而且遗憾的是在这些新民乐的探索中,渐渐失去了民乐中的精髓。

再到如今的“女子十二乐坊”,更是流于商业化的包装,花俏的表演。

归根结底,正是反映了当前艺术创作力的匮乏。

首先,“媚俗”的艺术是对艺术的背叛!

民乐因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欣赏者具备基本的鉴赏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民乐的市场化,以至于民乐愈来愈退缩于文人骚客的专属玩物。

但如果为了追求市场效应,而降低艺术的含金量,采取取悦大众欣赏水平的方式,即“媚俗”的道路,则是对艺术市场化的曲解。

艺术不是用媚俗来赢得市场,来迎合人们附庸风雅的!

只有潜心于提高民众们的音乐素养,才能培养一个健康的艺术市场。

其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各民族都有其独有的艺术门类,正是各种各样风格迴异的艺术门类的并存,才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艺术之苑。

民乐也正因为其独有的中国特色,才能在世界乐坛占有一席之地。

各艺术门类都有其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民乐也是如此,乐器性能既能展现其特有魅力,同时在一些表现力上,存在着缺憾。

但在提倡世界文化交融的今天,也同样不应摒弃自身的艺术特色,而是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与各音乐类型交流。

民乐的魅力,是沉淀了中国数千年文明及艺术探索的结晶,民乐的发展,不应当是“截长补短”,而应当是“扬长避短”,充分发扬民族特色。

最后,形式的翻新不等于艺术的创新!

传统民乐在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中,要求其不断创新,不仅沉醉于已有的经典名曲名段,而是要奏响属于时代的音乐。

二、背景介绍

中国音乐,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时代,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

 中国素号“礼乐之邦”。

古代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重要和地位。

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学习步骤。

当今,中国的民族音乐不断受着西方音乐为首的外来音乐文化的侵略,所以我们中国公民有责任弘扬民族音乐,当今歌星们以及作曲家们为了起到带头作用可以先试着转变回来我们的本土音乐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美育思想十分丰富。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备受中国儒家的重视,他们视音乐为道德教化的理想手段,甚至认为音乐美育还有淳化社会风气、和谐社会的作用。

但由于过多地强调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也使音乐美育带有一定的缺陷。

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也影响到我国音乐文化的变革,在实践的摸索中,中国近代的音乐美育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向,中国的有识之士顺应时代的要求,引进了西方的美育思想,并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特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思想由来已久。

西周官学中乐教的主要内容即乐德、乐语、乐舞三个方面,乐德被置于首位。

《周礼·春官宗伯》记载:

大司乐:

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

以乐德教国子:

中、和、祗、庸、孝、友。

矣乐语教国子:

兴、道、讽、诵、言、语。

以乐舞教国子:

舞《云门大卷》、《大成》、《大磬》、《大夏》、《大潢》、《大武》。

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祗,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

在古代几千年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东方乃至世界的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

自先秦到明清,可谓代代有高峰,蔚为奇观。

近代,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突然面临许多新问题。

甲午战争“庚子事件”之后,出现了照搬日本模式和欧美模式的教育体制——学堂乐歌。

本文从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内容、形式和发展经历四方面的详细阐述,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

三、市场调研

(一)模块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本系统主要划分以下4个子模块。

全球音乐系统。

如图1所示。

全球音乐占有按比例划分

图1全球音乐系统主模块

(二)数据百分比设计

1.数据百分比需求分析

乐器的喜好比例

(三)市场分析

通过图一所示,很明显看出,人们在选择西洋音乐要比选择亚洲音乐要高,证明普遍人们在选择自己喜好的音乐的时候,还是更偏向国外的!

但是,图表调查却反映人们在选择乐器还是偏向中国的传统乐器,证明人们认可中国传统音乐的美!

只是人们在选择乐器所做出来的音乐的时,更偏好西洋音乐!

这样的情况,是人们认识西洋的音乐就是“潮”欣赏西洋音乐就证明自己很有品位么,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所以,我选择做“中国音乐”招贴来宣传中国自己的音乐!

但是,国内演出行业与传统民族音乐联系的思考。

从商业演出内容上看,每个剧场的演出内容不可能只有欧洲音乐,否则音乐产业必由单一演绎走向歧路。

从观众消费角度来看,音乐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因文化审美观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只有多领略各民族音乐,才能体会音乐世界之美。

如2006年国家大剧院上映的开幕演出季中,国内剧占的比例为67%。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人们浮躁的心理愈加渴望艺术的抚慰;同时,也对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之相对,艺术也要得到公众的认可,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适应新时期的审美趋向和要求。

所以,艺术要走向民众,要与时代同步,但怎样协调与民众、时代的关系,却是有必要商榷的。

在现场演出和剧场演出中,民族音乐同样可以找到发展之路。

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应当做文化产业而不是娱乐产业,突显其文化价值,利用消费者的文化价值欣赏与认同派生其商业价值,同样可以制造追“民族风格热”,派生“民族文化”内涵的非音乐商品。

国际市场演出与传统民族音乐联系的思考。

国际市场演出是民族音乐做大做精的巨大推动力。

在海外市场,开发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和文化,才是在国际音乐市场演出实践中一张制胜的王牌。

正如2008年“北京音乐与艺术市场现状及发展态势高层论坛”中,某一国际演出公司老总谈到其公司成功经验时指出,在国际演出市场,他们公司主推原生态民族民间剧目和中国古典文化剧目。

认为只有把民族点与国际接轨,吸纳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才能使我国的音乐产业在世界性的独特语义系统内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当然,做好“民族化”品牌的同时,也要注重商业化运作,找到国外观众认同的文化的切入点。

四、设计分析与定位

(一)设计分析

1.设计完成图

如图所示。

图一做自己的音乐图二做自己的特色

图三做自己的文化图四做自己的精神

图五做自己的快乐图六做自己的理念

用简单的任务刻画,夸张的大嘴显示出中国音乐的自己的元素,每种人物代表着一种音乐,又军歌,儿歌,民歌,戏曲,民谣,古典音乐!

通过这六种人物展现我们中国音乐的多元化,整个设计颜色统一为鲜亮的黄色,这样起了个醒目的作用,其次,整个设计的特点在于夸张表现在嘴上,通过嘴里还出来的话,宣传中国音乐的特色和理念等等!

(二)设计定位

整个设计的中心主题就是中国音乐,宣传中国音乐的特点,所以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我通过各方面展现出中国音乐这一面,黄色是炎黄子孙的代表颜色,所以,我将主色定位在黄色。

人物的选择也是能变现出中国音乐的各种这样的音乐元素,人物的定位也是儿童,军人,戏曲人物,神话人物等。

总之,整个设计中,我都想尽可能的从各个方面的表现出自己的中心思想!

五、设计感想

通过一个多月的调研和设计。

对中国音乐的分析报告彻底完成了。

透视红火的民乐市场,以及众多乐迷,不难发现繁荣只是商业的繁荣,远非是民乐的繁荣。

而且透射出可怕的事实!

中国音乐在哪?

崇洋媚外的艺术思潮。

当“洋”味的西方音乐走进中国之后,本土的传统民族音乐就陷入了“土”的尴尬境界。

人们开始向西方音乐寻找出路,这本是无可厚非的艺术交流,但一部分音乐家观念上陷入了厚此薄彼的误区。

从而,不是在西方音乐中吸取艺术高层次上的相通,而是生搬硬套西式的演奏形式和风格,结果得到的自然是既失去自身魅力又没有融会贯通的不伦不类。

不甘寂寞的艺术态度。

真正的艺术家是要耐得住寂寞,潜心于创作。

但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在对社会的适应中,往往会发生偏差,沾染上浮躁之心,急于求成,急于得到社会的认可。

随着心态的变化,开始追寻求奇、求异、求怪的捷径,妄图一步登上艺术的顶峰,从而步入了“媚俗”的误区。

中国人的艺术精神则与西方人迥异,中国人不像西方人喜欢与自然抗争,恰恰相反,中国人并不视自然为诸力争衡之场所,而乐于观物之并育而并行。

当我们听中国音乐的演奏,如古琴、萧,也不会有一种张力的感觉,演奏者是会较多处于一种松驰而非紧张的状态。

就算民间的大锣大鼓、喧哗热闹的戏曲,也不过是中国人宣泄喜悦的一种方式,其中也无演奏者与乐器及乐曲,即物与我、主与客之间的张力。

从技巧、技术性方面来说,西方音乐确实比中国音乐发达得多。

它们从单音到复音、到主音,再到多姿多彩、变化莫测的现代音乐,其中经过了不知多少的技术性的试验,也获得了丰富的成果。

它们错综复杂的对位、重叠多姿的和声,都是使人赞叹不已的。

可以说西洋的乐曲往往是作曲家创造出来的一个宇宙的展现,而这个展现的过程,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一个冒险的过程。

而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存在强调“德成而上;技艺而下”,轻视技艺的思想传统。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不想冒险,在生命的展现过程中不想碰到令人们不安的事情,因此人们安于用五声音阶,安于单音音乐,安于齐奏,这样的音乐可以说是最中和和谐的音乐了。

中西方对音乐种种不同的看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审美观念、理想和趣味,它们都离不开其文化背景的影响,每一个民族的艺术文化皆受其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生活习俗、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因素所影响,各地的音乐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带有本地本民族的种种“痕迹”与“烙印”。

正是由于这“痕迹”与“烙印”才形成了各地各民族的音乐风格。

“音乐的民族性”集中体现在音乐风格上。

但时,音乐风格又不是固定不变的。

即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时代不同,其音乐风格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音乐具有民族性,并不是说这个民族就不能欣赏那个民族的音乐。

我们所说的民族性,主要指音乐具有该民族的风格和特征,它不同于“方言”,换个地域、换个民族就听不懂了。

因此,中国人能听懂西乐,外国人也能听懂中乐。

当然习惯于一种音乐体系的民族,对于另一种音乐体系的音乐语言因不熟悉而有陌生感,但是超越陌生感要比超越语言的障碍容易得多,因为音乐是典型的情感艺术,它直接作用与人的情感,而从宏观的角度看,人类的情感是大致相同的。

既然,人类可以有共同美,那么擅长表现人类情感的音乐,怎么会把不同音乐体系、不同民族的人们隔绝开来呢?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而音乐家是有国籍的”。

这句话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说音乐没有国界,是针对它表达人类情感而言;说音乐家有国籍,是指民族属性及作品中带有民族性的种种“痕迹”。

从以上分析来看,中西方音乐没有孰高孰低之分中国人甘于平淡,于平淡中见天地的生机和意趣。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西方音乐在声音层面穷其变之后,已有返朴归真之意,因此简单音乐继之而起。

我在构思设计的时候就在想,怎么样才能表现出中国音乐的特点呢,所以,我用最有代表的炎黄子孙的黄色作为自己整个设计的主打色。

通过代表中国音乐的人物设计来表现出中国音乐的多种元素!

来宣传中国音乐,我们的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理念,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精神,自己快乐,自己的音乐!

艺术创新要求是从内而外的,是在本质上、内涵上、意蕴上的,任何外在形式的花俏都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并不是反对崇尚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可以与西方相结合,吸收西方的好的音乐元素,只是,不要盲目的崇拜,忽略了中国音乐的特色。

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