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415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

毛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由后人不断丰富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1页)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5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五个节点:

三大成就)

五个节点:

1、遵义会议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正确轨道;

2、中共七大,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3、十一届三中会全以来,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十五大写入党章

4、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5、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三大成就:

1、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2、完成社会主义革命;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7-8页)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深化。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界定,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胡锦涛在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并深刻阐明了三者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三者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上述内容可在第一章和第五章的教学中体现,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十五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十七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十八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六、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①首先,需要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的两次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答案要点参见课本P7。

②其次,需要回答为什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要点把握三点:

世界观方法论上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政治立场上都秉持人民之上的立场;理论品质上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③最后,需要回答清楚为什么各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这就需要总体把握个理论成果之间的理论主题的传递延伸性,由革命建国到改革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的体系探索的深入发展。

此点具体答案可参考课本中对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系及地位意义相关内容的论述。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形成条件:

1、时代背景:

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2、实践基础:

中共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3、物质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增长;4、阶级基础:

工人运动的发展;5、思想条件(理论基础、根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国际条件:

十月革命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党内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王稼祥

1943年7月5日,王稼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2周年而作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是一篇有代表性的重要论文。

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并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毛泽东思想大体上经历了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完备成熟时期,继续发展时期。

它萌芽于党的幼年时期,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基本形成和发展起来,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这个时期被毛泽东称之为“党的幼年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

《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形成时期: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前中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

形成标志: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945)

从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春夏召开的党的七大,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全面展开和系统总结达到成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系统地阐述了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丰富的内容(第3、4章详解)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独创6个方面)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个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共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4.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科学评价的文献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A.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B.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C.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中

D.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一、邓小平理论发展过程

1、十二大提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十三大:

①、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③、三步走战略部署

3、十四大:

①、确立邓小平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地位;②、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十五大: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写入党章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的涵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基础

(1)时代背景: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2)实践基础:

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3)现实依据: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课题(28页)

①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②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二、“三个代表”思想发展过程

1、2000年2月广东考察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

2、2001年建党讲话具体阐述“三个代表”;

3、2002年11月十六大写入党章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这一重要思想的最主要内容和最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坚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2003年10,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科学发展观;

(2)党的十七大写入党章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和首要内涵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措施。

A.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广大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B.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广大人民的发展实践主体地位,做到发展依靠人民。

C.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将广大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与价值主体地位统一起来和落实到实处,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古代帝王的民本思想与中共的“以人为本”思想的本质区别:

古代帝国的民本思想的“民”是指臣民,他们强调民本思想虽然有利于缓解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而中共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社会全体成员,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

中共强调“以人为本”思想,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经济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中共没有任何个人利益。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941年5月,毛泽东撰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而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的是毛泽东。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针对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

邓小平认为,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之所以能够制定出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归根到底就是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这条思想路线来探索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1世纪,江泽民提出新要求:

始终坚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3个解放)

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

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指出: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要点一: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3、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要点二:

党的思想路线,最核心的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点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客观事物的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先导。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党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党的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解放思想,(邓)实事求是(毛),与时俱进(江)求真务实:

(胡)

一、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因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最本质的东西;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活的灵魂。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是法宝

1、1978年12月,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中特理论的宣言书。

1992年南方谈话,是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

2、胡锦涛十七大报告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特理论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三、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措施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实现理论创新+3个解放

(2)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3)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4)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

注意各种“主义”的划分:

1.机会主义(小聪明):

①“左”倾机会主义:

表现为冒险主义、冒进主义、盲动主义。

代表人物:

王明、李立三、瞿秋白

代表观点:

在革命道路上主张“城市中心论”;在革命统一战线上,主张排斥民族资产阶级,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在革命步骤上主张“一次革命论”,其危害导致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丧失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②右倾机会主义:

表现为投降主义、保守主义。

代表人物:

陈独秀

代表观点:

在革命同一战线上,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革命步骤上,主张“两次革命”,其危害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

(见P30)

2.主观主义(唯心主义):

①教条主义(唯理论)②经验主义(经验论)

3.官僚主义:

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

4.宗派主义(小团伙):

代表人物张国焘(刘少奇、彭德怀)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国情:

伴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

(1)基本特点:

①帝国主义:

操纵中国命脉,使中国丧失主权国和独立国的地位,是中国近代灾难、祸害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封建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封建自给自足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但是,地主阶级的剥削不但保持着,而且与官僚买办和高利贷资本相结合,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明显优势。

③民族资本主义:

得到发展但又受到重重阻碍,决定了它的两面性;

④封建势力:

与帝国主义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皇帝和贵族专制政权;军阀官僚统治、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合专政是近代中国最反动的势力。

⑤不统一:

势力范围造成长期不统一,发展不平衡;

⑥农民:

大批破产,毫无权利,没有自由。

(2)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华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

推翻帝封官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在此以前,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革命,在此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③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1919年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条件:

①经济条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治基础: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③思想指导: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国际背景:

十月革命的影响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二、中国革命经验和概括总结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从此,中国革命开始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也开始迈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中共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中共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做了艰辛探索

3、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抗日战争胜利后,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封官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