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532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新版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面各项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A.樟脑丸逐渐变小

B.河水结冰

C.露珠的形成

D.“雾凇”的形成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

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

B.深秋的早晨,草地上出现白霜

C.冬天,河里的水结冰

D.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糕冒“白气”

3.下列对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B.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摩托车上安有消声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一河诗画,满城烟花”,2019年浏阳国际烟花节的焰火惊艳全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火属于自然光源

B.焰火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

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5.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灯号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

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行距离为5m

C.从开始刹车后1s,车速为5m/s

D.从灯号转为红灯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15m

6.我国高铁里程数居世界第一,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

7.一杯酒精倒掉一部分后,剩余酒精与原来相比较,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是

A.质量

B.密度

C.比热容

D.热值

8.大家在外语校校园已经生活了一年多,以下情况不可能出现是

A.初二的小华同学百米赛跑平均速度为20m/s

B.三号教学楼每层楼高约3.5m

C.同学们的正常体温约为37℃

D.进入教室的阳光速度约3×108m/s

9.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远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10.在一次测量盐水体积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雨良同学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杨鸣同学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将数据记录在了数据表格中,分别是40mL和42mL,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A.39mL

B.40mL

C.41mL

D.42mL

11.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cm处向透镜焦点处移动时,则下述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A.像始终变大

B.像始终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

D.像先变大后变小

12.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音调高

二、多选题

13.经典故事《闪闪的红星》主题歌中有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写的是竹排随水漂流时主人公看到的景物.从运动和静止的观点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水作为参照物竹排在“游”

B.以大地作为参照物竹排在“游”

C.以大地为参照物青山在“走”

D.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在“走”

14.阅读图表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19.3×103

水银

13.6×103

钢、铁

7.9×103

纯水

1.0×103

冰(0℃)

0.9×103

植物油

0.9×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A.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15.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A.“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三、填空题

16.小明父亲一次在烈日下洗车,车身油漆上出现了不少黑点,像是烧焦了的痕迹,这是因为车身上残留的水滴相当于__,对光线有__作用,使得水滴下的车身温度升高而失去光泽;汽车的反光镜属于__(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

17.图示为国际空间中上宇航员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图中水珠相当于_____镜,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的_____像.生活中与该水珠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8.如图所示是大明湖新八景之一﹣﹣“超然致远”.华灯初上,超然楼清晰地映在湖水之中,这一美景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漫步湖边,能闻到沁人心脾的阵阵荷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9.罐装液态丙烷燃料是科考队员的必备物品。

常温下丙烷为气态,生产厂家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该物态变化属于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20.如图所示,分析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可知,密度ρ甲__________ρ乙(选填“>”、“=”或“<”)质量为1.8kg乙物质的体积为_____dm3。

21.教学楼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某同学走近镜子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对方,表明了反射时光路是_____;上课时,有时有的同学看黑板会感觉“晃眼”,这是因为黑板这时发生了_____。

22.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_(选填“传递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_(填“音调”或“响度”)。

23.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发生事故,致使液氨泄漏。

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氨_______而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形成的;消防队员赶到后,用湿棉纱堵塞漏口,发现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

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2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毛泽东的一句诗词,其中“坐地”是相对于______静止,而“日行”则是相对于______在运动.

25.用图所示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毫米,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厘米。

四、实验题

26.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的________振动引起的.

(2)吹________(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敲击瓶子时,瓶子发声的音调也不同,敲击________(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

27.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_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

28.“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公式),下述实验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皮尺和4只________。

(1)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_____m做一记号。

(2)选出4名计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

(3)选出男、女选手各一名,分别跑完40m的路程。

4名计时员的记录如表一所示。

表一:

 

           

10

20

30

40

2.1

3.8

5.5

6.9

2.6

4.5

6.0

7.8

根据表一数据,计算出男、女选手分别在0-10m内、0-20m内、0-30m内和0-40m内的平均速度,填入表二。

表二中有两项未填写,请补上。

表二:

速度/m·s-1

选手

v1(0-10m间)

v2(0-20m区间)

v3(0-30m区间)

v4(0-40m区间)

_______

5.3

5.5

5.8

3.8

4.4

______

5.1

分析表二数据知,两名选手在这40m路程中的速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_。

(均选填“快”或“慢”)

29.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该实验在光线较__的环境中进行更便于观察;

(2)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分别是烛焰A、B、C在光屏上所成的像。

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屏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图乙中烛焰_________(选填“A”“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把蜡烛移动到M点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________(选填“成实像”“成虚像”或“不成像”);

(3)分析图乙中的信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______(选填“正”或“倒”)立的。

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因此用相机拍照,拍完近景再拍远景时,应将相机的镜头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景物的方向调一些,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五、计算题

30.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速的1.5倍,飞行的高度为2720m。

如果飞机沿水平方向飞行,当你听到飞机在你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飞机它飞到你前方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空气中声速为340m/s)

六、综合题

31.下面的材料引自《现代快报》,阅读后回答:

要说3岁小孩能扛起一根直径40厘米粗的大木头,也许不会有人相信.不过记者却在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内,亲眼看到一名身体瘦小的傣家少女,双手各用两根手指提着一块20厘米宽、6厘米厚、1.3米长的方木在草地上轻盈地跳着孔雀舞;一名小伙子伸手抱起一根长两米,直径达40厘米的大木头轻轻地举在头顶尽情玩耍.这就是地球上最轻的木料──轻木,不要看刚才小伙耍来耍去的一大根木料,其实就3岁小孩也能扛起来.轻木原产南美和中美洲,其密度只有0.16至0.2之间,比起最重的木材1.2的密度来,就真的是“轻如鸿毛”了.将木料丢入水中,它竟然像泡沫一样漂在水面,几乎没有吃水痕迹.

1965年,因为我国航空事业的需要,当时有关部门从厄瓜多尔引进了这批轻木,在海南、广东、广西和西双版纳试种,准备作为制造飞机木质部分的原料.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批轻木没有成为制造飞机的原料飞上蓝天,最终成为上海一家热水瓶厂的瓶塞.后来因为发展航模项目的需要,在西双版纳种植了200亩轻木,因为在航模赛事中要胜出,就必须使用轻木做原料以减轻自重.假如在20摄氏度的室温中,往数XX高温的铁板、或者零下10度的冰块上铺上轻木后,用手摸在轻木上,它的温度肯定还是20摄氏度的常温;若在一间放着震耳欲聋音响的房间中央隔起轻木板,人在没有音乐的另一端听起来肯定是静悄悄的.

(1)文章中没有单位,请你结合自己的物理知识,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轻木的密度为:

0.16_____到0.2_____之间.

(2)当前,“假新闻”、“假照片”不断被媒体曝光,你认为本文中的图片是否真实?

请通过文中所给的数据计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3)你知道泡沫的密度吗?

通过阅读你认为泡沫的密度应该是多少?

(4)写出下列场所分别应用了轻木怎样的物理属性.

航模:

_____;热水瓶塞:

_____;房间隔板:

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多选题

1、

2、

3、

三、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实验题

1、

2、

3、

4、

五、计算题

1、

六、综合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