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5742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1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docx

《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

独立本科段《艺术设计》专业

《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5424)

主编:

罗礼平、潘日明

编写:

李莉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1年9月

《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莉编写

一、教材选择

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

二、课程性质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这门课程旨在阐述设计在工业革命后的历史发展状况和形式风格,详细介绍了十八世纪工业革命至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出现的设计流派、风格、设计师、经典设计作品。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详尽、系统的掌握设计发展的形式风格变迁,以及设计理论对于设计视觉风格形成的影响。

《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为应考者艺术设计专业的深入学习,提供了视觉形式参考与借鉴的资源平台。

应考者在认真学习本课程后,能够清晰设计历史发展中的视觉风格变化,能够在熟悉、理解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师与设计作品的前提下,对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自觉从设计历史发展的视角中重新认识设计、认识设计与艺术、设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普遍联系。

三、教学内容和授课要求: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非重点讲授,仅作一般了解,学生课后自行阅读]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重点讲授]

第三章新艺术运动[重点讲授]

第四章装饰艺术运动(artdeco)[重点讲授]

第五章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重点讲授]

第六章包豪斯[重点讲授]

第七章工业设计的兴起[重点讲授]

第八章现代设计的职业化和制度化[重点讲授]

第九章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重点讲授]

第十章世界现代设计

(一)[非重点讲授,仅作一般了解,学生课后自行阅读]

第十一章世界现代设计

(二)[非重点讲授,仅作一般了解,学生课后自行阅读]

第十二章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重点讲授]

四、考核要求和内容详解: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作为课程的导论部分,目的在于呈现当代设计发展的一般状况,因此本章的考核要求定位在:

非重点讲授,不作为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

应考者对于本章内容仅作一般了解,教师布置学生课后阅读和学习。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属于课堂重点讲授部分。

学生应重点掌握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设计风格、设计师、代表作品。

考核知识点:

2.1水晶宫博览会、普金、拉斯金、哥特式风格

2.2威廉·莫里斯和他的设计作品、红屋、拉斐尔前派

2.3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特征、历史意义。

第三章新艺术运动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属于课堂重点讲授部分。

学生应重点掌握新艺术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新艺术运动的特征、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各国的具体表现以及代表设计师、设计作品以及风格特征。

考核知识点:

3.1新艺术的主要特征和产生背景

3.2新艺术运动中典型的设计团体和设计师以及代表作品

新艺术之家、赫克托·吉玛德、巴黎地铁站入口设计、亨利·凡·德·威尔德、维克多·霍塔、霍塔旅馆、安东尼·高蒂、圣家族教堂、米拉公寓、察尔斯·马金托什、格拉斯哥四人集团、奥地利分离派、奥托·华格纳、约瑟夫·霍夫曼、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奥柏利·比亚兹莱、阿尔封索·穆卡、艾米里·盖勒、朱里斯·谢列特、尤金·格拉谢特

3.3新艺术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装饰艺术运动(artdeco)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属于课堂重点讲授部分。

学生应重点掌握装饰艺术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风格特征,以及代表性的设计师与设计作品。

考核知识点:

4.1装饰艺术运动在形式风格上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2装饰艺术的主要特征。

4.3装饰艺术运动中典型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

艾林·格雷、艾米尔·贾奎斯·鲁尔曼、塔玛拉·德·兰比卡、让·杜南、拉里克、卡桑德尔、克莱斯勒大厦、

4.4装饰艺术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属于课堂重点讲授部分。

学生应重点掌握影响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时代背景、形式元素、风格特征,以及代表性的设计师与设计作品。

考核知识点:

5.1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特征。

5.2对现代主义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艺术流派或团队

德国工业同盟、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5.3现代主义设计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师

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莱特、阿尔瓦·阿图

第六章包豪斯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属于课堂重点讲授部分。

学生应重点掌握包豪斯产生的时代背景、风格特征,包豪斯典型的设计教育模式和理念,以及代表性的设计师、艺术家与设计作品。

考核知识点:

6.1包豪斯学校成立、发展、结束的历史过程。

6.2包豪斯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6.3包豪斯学校著名的设计师和艺术家

沃尔特·格罗佩斯、约汉·伊顿、莫霍里·纳吉、约瑟夫·阿尔伯斯、马谢·布鲁尔、米斯·凡德洛、

第七章工业设计的兴起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属于课堂重点讲授部分。

学生应重点掌握工业设计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设计现象,以及代表性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

考核知识点:

7.1美国工业设计著名的代表设计师

雷蒙·罗维、沃尔特·提格、亨利·德莱佛斯、诺尔曼·贝·盖迪斯

7.2“有计划的废止制度”和流线型运动

 

第八章现代设计的职业化和制度化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属于课堂重点讲授部分。

考核知识点:

8.1企业形象(CI)设计、荷兰飞利浦公司的设计理念、意大利奥利维蒂公司及其设计理念、

8.2工业技术的发展对工业设计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九章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属于课堂重点讲授部分。

学生应重点掌握

考核知识点:

9.1国际主义风格

9.2波普设计运动、设计伦理观

9.3人体工程学

第十章世界现代设计

(一)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的考核要求属于非重点讲授,不作为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

本章讲述现代设计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斯堪迪纳维亚国家、日本、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的一般状况。

本章内容涉及太多国家的设计现象和典型作品,对于应考者而言本章内容因其复杂性,深入程度相对难,所以本章不作为课堂重点讲授内容。

应考者对于本章内容仅作一般了解,教师指导学生课后阅读和学习。

第十一章世界现代设计

(二)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的考核要求属于非重点讲授,不作为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

本章衔接上一章的讲述方式:

呈现了现代设计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德国、荷兰、西班牙、瑞士、美国发展的一般状况。

本章内容涉及太多国家的设计现象和典型作品,对于应考者而言本章内容因其复杂性、深入程度相对难,所以本章不作为课堂重点讲授内容。

应考者对于本章内容仅作一般了解,教师指导学生课后阅读和学习。

第十二章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本章属于课堂重点讲授部分。

学生应重点掌握

考核知识点:

12.1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特征

12.2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出现的代表性的设计师

罗伯特·温图利、飞利浦·约翰逊、查尔斯·詹克斯、

孟菲斯集团、弗兰克·盖里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核知识点阐释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2.1水晶宫博览会

水晶宫是由英国建筑师约瑟夫·伯克斯顿(SirJosephPaxton,1801-1865)为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设计的展厅。

这座用钢材和玻璃建成的圆拱型大厦,实际上是一幢放大了的温室。

但材料特殊,造型奇特,采光良好,使世人为英国工业化的成就而折服。

虽然在功能和造型上,水晶宫都均非成功之作,但它却从反面刺激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出现,也成为后来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出现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

“水晶宫”总面积为7.4m×104m;建筑物总长度达到563m(1851ft),用以象征1851年建造;宽度为124.4m,共有5跨,以2.44m为一单位(因为当时玻璃长度为1.22m,用此尺寸作为模数)。

其外形为一简单的阶梯形长方体,并有一个垂直的拱顶,各面只显出铁架与玻璃,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完全体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特色。

在整座建筑中,只用了铁、木、玻璃三种材料,施工从1850年8月开始,到1851年5月1日结束,总共花了不到9个月时间便全部装配完毕。

“水晶宫”的出现曾轰动一时,人们惊奇地认为这是建筑工程的奇迹。

博览会结束后,“水晶宫”被移至异地重新装配,1936年毁于大火。

这座建筑在博览会结束后被完整的拆迁到赛登汉(Sydenham,伦敦南部),直到1936年毁于一场大火。

水晶宫建筑的重大意义:

水晶宫所具备的功能是全新的,实现最大空间,最小阻隔。

快速建造。

新材料、新技术运用的新高度,实现了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摒弃了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向人们预示了一种新的建筑美学

2.2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内容: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

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设计传统。

这场设计运动由诗人兼文学家、设计师,被人誉称为“工业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和身体力行

第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第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第三,提倡哥特风格和其它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扑实无华、良好功能。

第四,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

第五,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大量的装饰都有东方式的,特别是日本式的平面装饰特征,采用大量的卷草、花卉、鸟类等为装饰动机,使设计上有一种特殊的品味(图2-8)。

在设计上,莫里斯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同时也希望能够重新振兴工艺美术的民族传统。

他在1877年撰写的《小艺术》(TheLesserArt)中明确提出自己的设计思想。

认为:

我们没有办法区分所谓的大艺术(指造型艺术)和小艺术(指设计),把艺术如此区分,小艺术就会显得是毫无价值的、机械的、没有理智的东西,推动对流行风格的抵御能力,丧失了改革的力量;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失去了小艺术的支持,大艺术也就失去了为大众服务的价值,而成为毫无意义的附庸,成为有钱人的玩物。

此外,从他所反复强调的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少数人的活动;二、设计工作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看来,他的设计思想中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这一点很符合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思想。

因此,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产生了相当的反响。

2.3威廉·莫里斯

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出生于沃尔瑟姆斯托一个富有家庭,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后受过建筑师和画家的训练。

1851年,当伦敦举办“万国博览会”(GreatExhibition)时,年仅17岁的莫里斯随母亲前去参观,据说一进水晶宫展厅,他就大喊一声:

“好可怕的怪物!

”(图2-4)于是再也不肯去看那些粗劣外观造型的产品。

这件事使他立志投身于设计事业。

从他的一生来看,他早年酷爱欧洲中世纪的文明和建筑艺术风格,曾携同学游历法国,为法国庄严宏伟的哥特式建筑所折服,立志做一名推广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师。

后来他受到主张忠实于自然新画风的拉斐尔前派艺术家的影响,决定改变初衷,做一名拉斐尔前派的画家。

真正使他投身于设计事业则是始于1859年。

1857年,为了结婚,莫里斯请设计师菲利蒲·韦伯设计以红砖瓦构成的“红房子”(KedHouse)(图2-5),这幢房子充分体现了工艺美术运动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思想,创立了建筑设计的四条基本原则。

第三章新艺术运动

3.1新艺术之家

新艺术名称源于萨姆尔•宾(SamuelBing,1838—1905)于1895年12月26日在巴黎将他的“巴黎东方艺术店”改名为经营现代装饰艺术品的“新艺术画廊”。

“新艺术”之名便不胫而走,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设计运动的名称。

3.2新艺术运动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主要特征。

3.2.1新艺术运动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首先在法国展开,之后传播到其他国家,至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而登峰造极,延续至1910年前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ArtDeco)取而代之。

新艺术运动直接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并继承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张,提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来解决产品造型问题,追求一种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

哥特式、罗可可式和日本艺术是新艺术运动的三大源泉。

“新艺术”运动从法国产生,迅速蔓延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欧各国,乃至俄罗斯,也越过大西洋影响了美国,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

这场“新艺术”运动在上述国家和地区尽管有着共同的特征,但是在各个国家表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甚至连名称也不同。

在英国称“现代风格”,新艺术风格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曲线的和直线的,都来自英国;法国称为“新风格”;德国称“青年风格”,其前期尚未脱离欧洲大陆的自然主义主流,后期则转向更抽象的线条风格;在意大利称为“自由风格”也称“花草风格”;在奥地利称为“分离风格”;在斯堪的纳国家则称“工艺美术运动”;在西班牙称为“现代主义”,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正因为名称歧异,以至于有人认为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种统一的风格。

3.2.2新艺术运动的形式特征和艺术风格:

“新艺术”运动席卷了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建筑、家具、工业产品到平面设计、海报,以至雕塑、绘画等等,无所不包。

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线条装饰倾向或潮流。

而线条的表现手法又分成曲线和直线两派。

其中曲线派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代表,德国、荷兰、西班牙以及英国的利尔兹利可以归属曲线派。

直线派以英国的马金托什与格拉斯哥派、奥地利分离派为代表。

曲线派主张师从自然,以模仿自然界动植物纹样的线条进行装饰。

无论是物体的形状,还是物体的表面装饰,都以流畅、优雅、波浪起伏的线条为主。

植物形状主宰了大部分曲线风格新艺术设计作品,百合属、鸢尾属、旋花属和罂粟属植物是设计师所爱用的植物种类。

枝茎、树叶和花瓣可以按设计师的愿望缠绕、拉长和弯曲。

新艺术曲线的节奏感,使设计师们自然而然地到舞蹈中寻找题材。

美国舞蹈家洛伊•富勒的舞姿成为许多图形设计师创作的主要灵感。

与曲线风格同时并存的直线风格,主要存在于英国北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以麦金托希为代表,直线风格派在建筑、室内和家具设计中创造了一种以直线为主、白色为基调的装饰手法。

后来这种风格影响到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分离派在建筑、室内装饰、家具和灯具等方面,开创了一种与机械生产相适应的简洁的直线几何形体风格,为以后的功能主义设计奠定了基础。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虽然有密切的联系,但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

“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充分运用了植物、昆虫、女人体和象征主义;把感觉因素引入了设计,并经常运用明显的性感形象。

3.3赫克托·吉玛德

赫克托·吉玛德的作品,则体现了法国新艺术建筑的最高成就。

他最重要的设计是为巴黎地下铁道系统设计的一系列入口,他在20世纪初受巴黎市政府委托,设计地铁入口,一共有100多个,这些建筑结构基本上是采用青铜和其它金属铸造成的。

他充分发挥了自然主义的特点,模仿植物的结构来设计,这些入口的顶棚和栏杆都模仿植物的形状,特别是扭曲的树木枝干,缠绕的藤蔓,顶棚有意地采用海贝的形状来处理,令人叫绝!

入口、栏杆、标牌、支柱和电灯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有机体和抽象形状混合景观

3.3艾米里·盖勒

艾米里·盖勒是南斯派的创始人,他在设计艺术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玻璃设计上。

在设计中,他大胆探索与材料相应的各种装饰,形成了一系列流畅和不对称的造型,以及色彩丰富的精致的表面装饰。

他的玻璃设计显示了对圆形的偏爱,对线条运用的娴熟技能和对花卉图案处理的高超技能。

常用的图案是映现在乳色肌理上的大自然的花朵、叶子、植物枝茎、蝴蝶和其他带翼的昆虫。

此外,他设计的家具也与他的玻璃设计作品一样,其装饰题材以异乡植物和昆虫形状为主,鲜花怒放和花叶缠绕构成了这些作品独特的表面装饰效果,具有象征主义的特征。

他常使用细木镶嵌工艺进行装饰,使其设计的家具精美而雅致。

他在家具方面最有名的设计是1904年设计的“睡蝶床”,蝴蝶身体和翅膀所使用的玻璃和珍珠母传达了薄皮肌肤,木头黑白交替图纹则再现了翅翼的斑纹。

3.4安东尼·高蒂

安东尼·高蒂(AndonniGaudi,1852—1926),则为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最重要代表。

他作为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师和设计家。

米拉公寓(theCasaMila),进一步发挥了巴特洛公寓的形态,建筑物的正面被处理成一系列水平起伏的线条,这样就使得多层建筑的高垂感与表面水平起伏相映生辉。

公寓不仅外部呈波浪形,内部也没有直角,包括家具在内,都尽量避免采用直线和平面。

3.5.亨利·凡·德·威尔德

享利·凡德·威尔德堪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叶比利时最为杰出的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建筑家。

他对于机械的肯定,对设计原则的理论,以及他的设计实践,都使他成为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906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一所工艺美术学校,成为德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初期中心,日后又成为世界著名的包豪斯设计学院。

威尔德在比利时期间,一方面从事“新艺术”风格的家具、室内、染织品设计和平面设计;另一方面,作为“二十人小组”和“自由美学社”的主要领导者,领导比利时的新艺术设计运动。

3.6维克多·霍塔

维克多•霍塔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要从事建筑及室内设计,他的建筑设计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注重装饰,受自然植物启发的“鞭绳”线条到处可见,在墙面装饰、门和楼梯中十分突出;二是建筑暴露式钢铁结构和玻璃面。

塔赛勒公馆是霍塔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该建筑设计的基础是叶、枝、涡卷精细图案构成的起伏运动。

室内遵循华丽的新艺术设计。

门厅和楼梯带有彩色玻璃窗和马赛克瓷砖地板,饰有盘旋缠绕的线条图案,与熟铁栏杆的盘绕图案、柱子和柱头、脊突拱廊以及楼梯圆形轮廓相呼应,整体和谐统一。

而霍塔公馆则为维克多•霍塔设计生涯的巅峰之作,新艺术建筑的里程碑。

察尔斯·马金托什(CharlesRennieMackimtosh,1868—1928)麦金托希不仅是“格拉斯哥四人团”的领袖人物,而且其设计集中地体现了“直线风格”。

麦金托希作为一个全面的杰出的设计家,在建筑设计方面成就尤大。

他早期的建筑设计一方面受到英国传统建筑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则倾向于采用简单的纵横直线。

他最成功的建筑设计是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的一些建筑,设计上采用简单的立体几何形式,内部稍加装饰,非常富有立体主义精神。

室内大量采用木料结构,简单的几何形式,内外协调,形成一种统一的风格。

为了达到高度统一的设计风格,他还统一设计建筑内部的家具和用品,家具采用原色,注重纵向线条的运用,利用直线搭配进行装饰,尽管避免过多的装饰。

如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图书馆的设计,没有流畅的装饰线条,而是抽象而富有力量的几何造型,给人的印象如同抽象形式合奏的复调音乐(图3-22)。

维克多•霍塔:

维克多•霍塔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要从事建筑及室内设计,他的建筑设计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注重装饰,受自然植物启发的“鞭绳”线条到处可见,在墙面装饰、门和楼梯中十分突出;二是建筑暴露式钢铁结构和玻璃面。

塔赛勒公馆是霍塔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该建筑设计的基础是叶、枝、涡卷精细图案构成的起伏运动。

室内遵循华丽的新艺术设计。

门厅和楼梯带有彩色玻璃窗和马赛克瓷砖地板,饰有盘旋缠绕的线条图案,与熟铁栏杆的盘绕图案、柱子和柱头、脊突拱廊以及楼梯圆形轮廓相呼应,整体和谐统一。

而霍塔旅馆则为维克多•霍塔设计生涯的巅峰之作,新艺术建筑的里程碑。

安东尼·高蒂:

(AndonniGaudi,1852—1926),则为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最重要代表。

在他的设计中,糅合了哥特式风格的特征,并将新艺术运动的有机形态、曲线风格发展到极致,同时又赋予其一种神秘的、传奇的隐喻色彩,在其看似漫不经心的设计中表达出复杂的感情。

高蒂最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是巴特洛公寓(theCasaBatllo),该公寓房屋的外形象征海洋的海生动物的细节。

整个大楼一眼望去就让人感到充满了革新味。

构成一二层凸窗的骨形石框、覆盖整个外墙的彩色玻璃镶嵌及五光十色的屋顶彩砖,呈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连贯性,赋予大楼无限生气。

公寓的窗子被设计成似乎是从墙上长出来的,造成了一种奇特的起伏效果,稍后他设计的米拉公寓(theCasaMila),进一步发挥了巴特洛公寓的形态,建筑物的正面被处理成一系列水平起伏的线条,这样就使得多层建筑的高垂感与表面水平起伏相映生辉。

公寓不仅外部呈波浪形,内部也没有直角,包括家具在内,都尽量避免采用直线和平面。

由于跨度不同,他使用的抛物线拱产生出不同高度的屋顶,形成无比惊人的屋顶景观,整座建筑好像一个融化时的冰淇淋(图3-14)。

米拉公寓由于风格极端,引起了巴塞罗那市民的指责,报纸以各种诨名来攻击这个设计:

比如蠕虫、大黄蜂的巢等(theQuarrythePatethehornets’nest)。

在高蒂所有的设计中,在今天看来,最重要的还是他为之投入43年之久,并且至死仍未能够完成的神圣家族教堂。

该教堂1881年委托高蒂设计,1884年始建,用了42年时间才建成,主要由于财力不足,多次停工。

教堂的设计主要模拟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式样,原设计有12座尖塔,最后只完成4座。

尖塔虽然保留着哥特式的韵味,但结构己简练得多,教堂内外布满钟乳石式的雕塑和装饰件,上面贴以彩色玻璃和石块,仿佛如神话中的世界一般,教堂浑身上下看不到一条直线,一点清楚的规则,弥漫着向世界的工业化风格挑战的气息

奥地利分离派:

这是一个由一群先锋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成立于1897年,最初称为“奥地利美术协会”(theAustrianFineArtAssociation)。

后来,因为他们标榜与传统和正统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

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DerZeitIhreKunst-derKunstIhreFreiheit)。

主要代表人物有:

建筑家奥托·瓦格纳(OttoWagner1841—1918)、约瑟夫·霍夫曼(SosephHoffmann1970—1956)、约瑟夫·奥尔布里希(SosphOblrich1867—1908)、科罗曼·莫塞(KolomanMoser1868—1918)和画家居斯塔夫·克里木特(GustavKlimit)等

首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工业生产迅猛发展的经济环境下,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资本家,还没有认识到工业生产中的艺术问题,以及艺术与机器生产的关系问题,因此,他们许多理论、观念,甚至设计得不到支持和采纳。

其次,由于维也纳分离派设计家们在进行设计时,对材料的选择没有考虑到经济成本,也没有思考工艺加工的效能,所以,他们的设计不仅材料昂贵,而且加工工艺复杂,所以既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大众的消费。

再次,由于他们对简洁和抽象设计形式的追求本质上仍没有脱离“新艺术运动”风格,并没有真正把设计的形式与其应有的功能结合起来,所以没有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

奥柏利·比亚兹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