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797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

5《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5.《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观察蚂蚁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上观察。

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更值得提倡。

但由于本课的特殊性,只能选择在课堂上观察蚂蚁。

课堂上观察蚂蚁,为了不让蚂蚁到处乱爬,设计把蚂蚁放昆虫盒里观察。

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在教学时还选用了一些蚂蚁生活的场景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弥补不能到室外观察的缺憾。

安排环节让学生感受蚂蚁的神奇、有趣和可爱,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室外观察蚂蚁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在自然状态下的蚂蚁的观察。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是本课的重点。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汇报蚂蚁的觅食、搬运、排队等活动,还选择组织学生看教科书第35页下面的图,让学生弄清两只蚂蚁在干什么?

它们在怎样交流信息?

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老师相机提出一些问题,如蚂蚁是怎样找到行进路线的?

这样帮助学生解疑,加深学生对蚂蚁生活习性的了解。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

学生在前两课观察蜗牛和蚯蚓的基础上,知道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小动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更好地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

2.学生认知障碍点:

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对蚂蚁的喜爱程度也是很高的。

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不是很清楚。

【教学重点】

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

2.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老师说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

这是一只小动物,身体虽不大,力气却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生:

蚂蚁。

(师随着学生的猜测板书蚂蚁)

师:

猜对了,你们真优秀。

小蚂蚁也很优秀,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小蚂蚁交个朋友吧!

请出我们的朋友小蚂蚁,先放在桌边。

二、参与探究,亲历实践。

(1)话谈蚂蚁,初步感知

师:

你们在哪里找到的这些小蚂蚁呀?

(此问题的提出旨在让学生知道蚂蚁的生活环境)

生:

在草丛中;在墙角边;在树底下;在花坛边……

师:

哦,小蚂蚁活动的范围可真是广泛,可是我也去过你们说的那些地方,我怎么没发现它们呢?

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我找到它们吗?

(如果学生能直接想到并说出用食物来引诱蚂蚁最好,如果不能,则进行引导)

老师,你可以在那附近放一小块面包,(糖、饼干、骨头……)过一会就会有蚂蚁爬过来,您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了。

师:

请注意,我们已经和蚂蚁做朋友了,不能说抓,应该是——

生:

请。

师:

对了。

那么在请这些蚂蚁朋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

我发现蚂蚁特别喜欢甜食;蚂蚁喜欢吃香的;蚂蚁总是排着队走;蚂蚁怕水(适宜陆地生活);蚂蚁爬的很快……

(采取对话形式,既了解了学生的教学准备情况,又为“讨论观察蚂蚁的好方法、送蚂蚁回家”两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2)创设问题情境,寻找解决办法

师:

看来,你们对蚂蚁的了解还真不少,下面请你们为各自的蚂蚁朋友画幅画吧!

有个小要求,画的过程当中,不许看桌上的蚂蚁,不许翻书,凭自己的印象画,你觉得它是什么样子就化成什么样子,要画的大一些,可以简单一点,看谁画的最快,然后粘贴到黑板上来。

学生作画,并随时粘贴,一半多的人粘好画以后,老师也粘上一幅。

没有画好的,也粘到前面。

(为了体现是面向全体。

)当画全部贴好以后,这时学生面对形态各异、大大小小的蚂蚁画,可以说幸福的、惊奇的、失落的、后悔的……表情不一,唏嘘不止。

师:

看了这么些画,你想说点什么?

生:

针对这些画,可以找出自己画的不足,可以指出同学的画有哪些优缺点。

主要是找出蚂蚁身体结构的不足之处,比如:

足的多少,长的位置,头上的触角,头胸腹的比例等等。

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教师归纳:

看来问题最多的蚂蚁的身体分为几部分;蚂蚁到底有几只脚;是从哪里长出来的?

板书:

身体脚

(创设的第一个问题情境,也是前面提到的第一个场景。

在观察画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说是高度集中的,陆续发现并提出了关于蚂蚁身体的许多问题,迫不及待地想去观察蚂蚁身体到底是怎样的?

强烈的探究欲望是顺利开展观察活动的必要前提。

师:

为什么有的同学画的不对呢?

生:

观察的不好。

(没有仔细观察。

观察的不仔细。

师:

要想画准确,画的好,应该怎么办?

生:

仔细观察。

师:

好吧!

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细致地观察你们的蚂蚁朋友吧!

(随着第一个问题的解决,第二个问题又出现了:

蚂蚁太小,还到处乱爬,很难观察,该怎么解决呢?

这个问题不是教师提出的,而是学生自己在观察中生成的。

在新的问题的促使下,学生们更积极地投入了新的探究活动。

师:

太小了,乱动,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小组内先讨论一下观察蚂蚁的好方法吧,做好记录,看哪组想的办法好,想的办法多。

学生结组讨论,教师巡视,在了解各组的讨论情况后,指名最多的组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

方法如下:

用放大镜观察;放在透明的小盒子里观察;拍成照片观察;给它喜欢的食物不让它乱爬;放在水盆里的一个小瓶盖上(或者一小块泡沫上);……

师:

想了这么多办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

生:

放在水中的泡沫上,用放大镜。

放在透明的盒里用放大镜观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一些材料:

放大镜等。

(3)再次观察蚂蚁

师:

好了,根据你们的需要,请组长来我这里领取材料。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①观察内容:

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

蚂蚁的脚有多少?

长在哪里?

……

②爱护小蚂蚁!

轻轻的,可以借助毛笔。

③观察时,可以说说观察到了什么;也可以说说有没有画错的地方,错在哪?

④观察后,每组合作画一只大蚂蚁。

生:

观察。

(师巡视)

(整个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学习的自主化。

三、汇报交流,达成共识

请每组派一位代表说出你们是运用了哪种观察方法进行了观察,观察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观察的结果怎么样?

对照他们合作画的蚂蚁图片说说小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组内同学可以做补充。

(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

)其他组进行评价,形成共识。

教师进行板书:

触角头胸腹三对足。

同时可以简单渗透昆虫类动物身体特征。

四、联系实际,知识延伸

师:

老师在请蚂蚁来到课堂时拍下了一段视频,你们想不想看看?

(备课系统中的也可)

视频内容:

蚂蚁分泌信息素的介绍,蚂蚁传递信息的情形等。

(传递信息和分泌信息素这些知识学生不容易了解,故采用视频形式进行介绍)

师:

通过这段视频的介绍,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

我知道了蚂蚁根据信息素找到另外的蚂蚁。

信息素能传递信息。

信息素能让蚂蚁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的触角能传递信息,它们不是在打架,是在打招呼,在说话。

我们要爱护小蚂蚁,不要随便干扰它们。

……

师:

说的真好,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那小蚂蚁陪了我们这么长时间,我们也要下课,该怎么做?

生:

送蚂蚁回家。

(把小蚂蚁送回去)

师:

对,把它送回家。

可是,刚才我们说了,不要干扰它们,为了我们的学习,我们已经破坏了它们的信息传递,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怎么办?

生:

从哪里找到的,就送回哪里去。

师:

小蚂蚁回家的时候,会不会有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我们可以继续观察。

课后请同学们拿回自己画的蚂蚁画,画错的地方一定要修改哟,不然小蚂蚁可不高兴了!

宣布下课。

(这一环节也是情感教育的升华,使学生生成爱护小动物,真爱生命的意识)

 

5.《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知道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知道蚂蚁的身体构造。

2.能用“观察——提出问题——想象——合作”的学习方式尝试解决探究蚂蚁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活动中进一步养成与人合作、相互交流的良好习惯。

2.增强关注、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探究蚂蚁身体结构的过程。

难点:

能比较完整地描述蚂蚁身体的结构。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动画蚂蚁激兴趣

1.谈话:

今天老师从动物王国中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对了,瞧,它们来了——课件出示动画短片:

蚂蚁搬运糕点

2.谈话:

蚂蚁是我们比较常见的小动物,谁能给大家说说你见过的蚂蚁是怎样的/?

(学生描述)

3.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其实,蚂蚁身上的秘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研究蚂蚁。

(出示课题:

蚂蚁)

活动2【讲授】发现研究的问题

1.问题:

关于蚂蚁你们想研究什么?

2.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信息传递方式、天敌、种类、分工等)

3.有关蚂蚁的问题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身体的构造、传递信息的方式、生活习性这三个问题。

活动3【讲授】身体结构知多少

1.问题:

谁能说一说蚂蚁长得怎样(身体结构)?

2.交流。

3.谈话:

过去同学们可能观察过蚂蚁,但不知道如何科学地观察。

你们认为观察蚂蚁需要观察什么?

4.讨论交流。

5.(出示课件)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要观察蚂蚁的身体分几个部分?

蚂蚁的足有几对?

长在哪里?

头上长有什么?

6.让学生打开装蚂蚁的生物瓶子开始观察。

(第一次观察)

7.针对观察中出现的问题想办法解决。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8.提出新的观察方法:

①用放大镜观察;②放在透明的小盒子里观察;③“可以在盆子里装满水,在水上放个瓶盖,再把蚂蚁放在小瓶盖上,用放大镜观察。

④给些食物。

老师也已经在讲台前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和材料,等一会儿请各小组长上来,选择其中一些你们小组觉得可行办法的有关材料,进行观察。

(点击课件)温馨提示:

爱护小蚂蚁

9.观察蚂蚁身体的活动(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蚂蚁,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第二次观察)

10.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11.画一画:

将观察到得蚂蚁的身体结构画出来。

(观察记录单)

12.汇报观察结果。

13.反馈,师一边小结一边板书:

通过小组同学共同努力,我们知道了这些蚂蚁的身体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头部、胸部和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画图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画,画完要标上各部分名称,这就是蚂蚁身体结构图了。

活动4【活动】交流信息显神通

1.讲述:

一窝蚂蚁有成千上万只蚂蚁,每天要消耗许多食物,因此,每天要派出许多蚂蚁出门找食物。

猜测:

蚂蚁之间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2.交流。

3.解释。

(课件)天气晴朗的日子,蚂蚁出门寻找食物,它边走边从肝门里排出一种带着特殊气味的物质,留在沿途的路上,建立起气味路标……它发现食物以后,返回去叫同伴,沿途主要靠触角搜索这些路标,它见到同伴,彼此触角相碰,就把食物的气味和路标的气味传给了同伴,同伴追寻这些气味,很快就找到了这些食物,蚂蚁是用触角传递信息的,但它只能传递一些简单的信息。

4.问题:

看了这段片段,你们对蚂蚁有什么新的了解?

5.讨论交流。

6.游戏

现在老师要邀请几个同学来扮演蚂蚁,咱们做一个游戏(请2个小组学生)

师:

你们知道蚂蚁是怎么走路的吗?

蚂蚁找到食物会怎样告诉同伴呢?

触角相碰可以怎样演?

开始游戏,师解说:

一只蚂蚁出门寻找食物,东瞅瞅西望望,(生绕圈,师提醒食物所在)它发现了一块大面包(学生扮演),哎哟哟,面包实在太大了,它使劲拖也拖不动,只好原路返回,把这个信息告诉它的同伴,同伴们互相传递这个好消息,跟随着第一只蚂蚁一起把那块大面包抬回了洞中。

师:

如果在蚂蚁的路线上轻轻地划过,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猜测

验证

师:

其实科学家也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段影像,(点击——

……这些现象是由气味路标形成的,带头的蚂蚁留下这样的路标,后面的也就不加思考,依样画葫芦,舍近求远了……

活动5【活动】生活习性大家说

1.探究蚂蚁喜欢吃什么。

刚才这些蚂蚁出门寻找食物,找到了什么?

蚂蚁除了爱吃面包,还爱吃什么?

2.讲述:

关于蚂蚁的生活习性还有许多,如:

“蚂蚁会游泳吗”、“蚂蚁遇到危险时会怎样”、“蚂蚁晚上活动吗”?

活动6【活动】蚂蚁世界大看台

1.谈话:

同学们,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些有关蚂蚁的资料。

(点击课件)出示:

幻灯片1:

【蚂蚁】又名“玄驹”、“状元子”

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生存量最大的动物。

幻灯片2:

起源于一亿年前的恐龙时代。

全世界有16000多种,我国有2000多种。

幻灯片3:

常见的蚂蚁有黄蚁、红蚁和黑蚁

幻灯片4:

它是动物世界有名的大力士。

能举起300倍自身重量的物体。

能拖动超过自身1700倍的物体。

师:

咱们今天实验观察的蚂蚁按颜色分是——

生:

黑蚁

2.总结

师:

(点击课件:

蚂蚁树上的窝、草丛里的窝、地下的窝)蚂蚁王国还有很多秘密值得我们去探究,请看有的蚂蚁把窝建在树上,有的建在地上,有的则建在草丛里,这是为什么呢?

蚂蚁的这些窝是怎样筑成的?

蚂蚁之间是如何分工的?

等等,其实获取知识的方法还有很多,观察只是其中一种,还可以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搜索获取,只要你是生活的有心人,未来的生物家将会在我们当中诞生。

3.回去查找资料:

有没有身体结构像蚂蚁的其他动物?

【板书设计】

蚂蚁

身体结构分工

信息交流的方式种类

生活习性天敌

附:

实验记录单

观察记录单

我会画:

姓名___

观察到的蚂蚁的身体结构图(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5.《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

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材分析】

学生已学了对蜗牛、蚯蚓的观察。

通过对前面两种小动物的观察,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小动物的外形、运动、摄食、排泄等方面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来。

观察小动物是起始课,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将所观察到结果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与此同时,通过观察蚂蚁,学生了解它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时期,她们开始独立的思考问题,同时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是一个最大的类别,也是动物多样性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

学生对蚂蚁的熟悉、喜爱程度也是很高的。

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不是很清楚。

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敬礼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蚂蚁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猜谜语(出示课件)

老师: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猜一猜这是一种什么小动物?

老师:

远看芝麻撒满地,近看黑驴在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远,只怕跌进热锅里。

学生:

蚂蚁。

老师:

真聪明,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蚂蚁。

(板书:

蚂蚁)

(设计意图:

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新课,生动有趣,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蚂蚁的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蚂蚁的生活环境

老师:

你们观察过蚂蚁吗?

学生:

没有。

老师: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进行一次观察蚂蚁之旅吧!

老师:

你们知道蚂蚁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

花丛中,校园中,墙角处。

(课件)

老师:

对,蚂蚁是常见的小动物,只要你仔细观察,到处都可见蚂蚁。

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激发探究欲望

老师:

如果让你去捉蚂蚁,你会选用什么方法呢?

学生1:

用饼干来引诱.

学生2:

用糖块来引诱。

(设计意图:

学生能通过抓到蚂蚁,说出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老师:

看来你们的方法真不少,那么你们能把抓到的蚂蚁用笔画下来吗?

学生:

好。

(很快拿起笔画起来)

老师:

请画得最快的五位同学把画好的小蚂蚁贴到黑板上给大家展示。

老师:

同学们,现在你们认真观察,你画下来的蚂蚁跟我们捕捉来的蚂蚁一样吗?

(出示课件,老师继续指导学生说出不同的地方)

学生:

不太一样。

老师:

为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后,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同时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观察活动作了铺垫。

观察蚂蚁

老师:

蚂蚁很小,而且很爬来爬去,把他门就这么随便放着不便观察,现在请大家动动脑筋,想用什么办法能更好地观察吗?

小组讨论。

学生1:

把小蚂蚁放水中泡沫上观察。

学生2:

放在薄一些更透明的玻璃瓶里观察。

学生3:

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老师:

同学们每四人为一组,利用教学准备的蚂蚁进行仔细地观察吧!

(设计意图:

学生小组合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合作学习。

老师:

观察蚂蚁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课件展示)温馨提示:

①蚂蚁太小,我们需要借助放大镜去观察

②按一定顺序,有目的的观察。

③观察要仔细,小组分工合作,边观察边记录。

老师:

请同学们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又不会到处乱跑?

(指导学生说出书本上提供好的方法)

老师:

确定了方法,我们就来观察蚂蚁。

(指导学生观察)

问:

它的身体有几部分?

通过观察后请填写观察结果。

课件展示:

(蚂蚁身体分为、、三部分,部长有一对,部长有对足。

老师:

出事蚂蚁的身体结构(课件展示)

老师:

刚才我们初步观察蚂蚁身体结构,实际它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研究

进一步观察蚂蚁

老师:

在观察蚂蚁身体结构过程中,我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

(书上)

老师:

你知道它们在干什么吗?

学生:

不知道。

老师:

他们是在交流信息呢!

(小结:

蚂蚁在进行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我们千万不要干扰蚂蚁的“信息素”,不然蚂蚁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跑。

(课件展示)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观察了蚂蚁,知道了蚂蚁的身体结构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的。

【作业布置】

把观察到的蚂蚁画下来。

【板书设计】

蚂蚁

头:

长有一对触角

胸:

长有三队足(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