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军人气质 赤子情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6284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军人气质 赤子情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军人气质 赤子情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军人气质 赤子情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军人气质 赤子情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军人气质 赤子情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军人气质 赤子情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军人气质 赤子情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军人气质 赤子情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军人气质 赤子情怀.docx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军人气质 赤子情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军人气质 赤子情怀.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军人气质 赤子情怀.docx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军人气质赤子情怀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军人气质赤子情怀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军人气质赤子情怀

从林芝市区出发,经过10个小时、536公里的长途跋涉,位于藏东南边境的察隅县城终于出现在面前……

就是这条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自2018年7月从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办事处到察隅任县委常务副书记起,援藏干部王xx已先后走了70多趟。

3年援藏,军人出身的王xx,以雷厉风行、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心系群众、建设边疆的赤子情怀,赢得了察隅县干部群众的敬重。

长途跋涉,实地勘察,确定21个计划内援藏项目,真正让村民受益

深圳第七批援藏干部援建察隅的资金为2亿元。

如何确立援藏项目,是王xx和察隅广东援藏工作队进藏后首先面临的问题。

为科学决策,下乡调研成为王xx的主要做法。

察隅县域面积31659平方公里,相当于15个深圳。

王xx和队员们分头调研,仅步行里程就超过5000公里。

位于怒江河谷的古拉乡目本村,距离县城175公里。

这里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200多名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300元。

为摸清情况,王xx决定实地勘察。

从县城到古拉乡,130公里的土路,王xx在车上颠簸了7个小时。

第二天,在骑马行进了两个小时后,王xx一行就只能徒步前行了。

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滚滚怒江,乱石不时落下,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

抵达目本村时,已是第三天晚上。

此时,王xx脚趾早已血肉模糊。

但看到身穿节日盛装的村民们热情地为他们献上哈达和青稞酒时,他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彼时,计划内援藏资金已规划完毕,但看到目本村村民们恶劣的生活条件,王xx还是决定将该村的整体搬迁纳入援建计划。

“项目资金2650万元,缺口1000万元由察隅援藏工作组自筹。

”王xx说,因为资金问题也曾多次想放弃,但一想到如果自己退缩,村民们的命运就可能无法改变,他就坚持干下去了……如今,上察隅镇巩固村附近建起了30户带院落的藏式民居,每户占地540平方米,家具电器一应俱全。

此外,每户村民还分到两亩土地,真正实现了一次落地、长期受益。

“干,只有一个理由;不干,可以有一百个借口。

”王xx经常说。

经过密集调研并与县委班子研究,王xx最终确定了21个计划内援藏项目,其中民生类项目15个,占73%,包括博学、然乌学、日东村等8个小康示范村建设等。

两年前,同庆小区内还是石头遍地、道路泥泞。

如今,由广东援藏出资修建的沿山路,让这里成为县里环境最好的地方;居民们每天自发打扫卫生。

“广东援藏把路修得这么好,我们不好好爱护说不过去嘛。

”退休干部阿白笑着说。

修建“英雄坡纪念园”,将5处烈士陵园合并,447位烈士重新安葬

从17岁参军到30岁退伍,10余年的军旅生涯让王xx对部队充满了感情;军人的血性和纪律也早已融入他的骨子里。

到察隅工作后,王xx主动要求联系驻察部队。

地处边境一线的察隅县,曾是上世纪60年代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主战场,著名的“瓦弄大捷”就发生在这里。

在那场战役中牺牲的400多名烈士,长眠于台地、红卫、沙玛等5处陵园。

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烈士们的坟冢多湮没于蔓草间。

“烈士们为了祖国的和平安宁,把生命留在了这里……他们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王xx说,60年前,正是在这里作战的130师将五星红旗插在了深圳罗湖桥头;现在,是深圳人民为他们做些事情的时候了。

他决心将5处烈士陵园合并,建一座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和弘扬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及进行国防教育为主题的纪念园,让烈士“团圆”。

为此,他专门回深圳争取支持和资金,投资4300万元、占地80余亩的“英雄坡纪念园”,仅用一年时间便告竣工。

2018年9月30日,全国第二个“烈士纪念日”之际,在瓦弄战役、xz平叛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牺牲的447位烈士重新安葬在这里。

得知要修建“英雄坡纪念园”的消息后,“瓦弄大捷”时担任54军130师师长的董占林将军特意给王xx写来一封长信……信中除对王xx及察隅广东援藏工作组表示感谢外,将军还手书“雪域边陲埋忠骨,烈士英灵照千秋”的楹联及“军魂”两个遒劲的大字,并送来两万元钱,表达对牺牲将士的缅怀之情。

对项目建设精益求精,时常工作至深夜;关心干部群众业余生活

“坚持质量第一,打造援藏项目深圳品牌”,王xx身上有着特区干部的执着与追求。

在查看目本新村已经建成的样板间时,因为洗手间里的电线没有嵌入墙壁,他又一次对着施工负责人发了火:

“不要以为是给农牧民盖房,就不认真。

电线铺在外面既不美观,也不安全,你们必须返工!

”王xx态度坚决。

在察隅,因为对项目建设精益求精,王xx没少着急上火,以至于施工单位看到他就想躲……

2018年1月,王xx历经艰险走进目本村的当晚,当地村民为他打来一盆洗脚水。

第二天中午吃饭,王xx赫然发现,饭盆就是自己昨晚用过的洗脚盆。

不仅如此,由于地处干热河谷,刚盛上来的饭菜一会就落满了苍蝇。

望着村民们期盼的眼神,王xx二话没说,把菜汤浇在米饭上吃了下去。

自打那次之后,目本村的老百姓和王xx之间就没有了距离,规划搬迁工作也极为顺利。

去年6月,新村通过设计、招标后动工,到今年元旦就基本完工了。

“县长当时说,没想到你们能干成。

”同为深圳援藏干部的李效章说。

王xx将“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镌刻在援藏公寓大门的墙上,让大家时刻牢记。

进察隅大量调研后,王xx和察隅援藏工作队时常讨论工作至深夜。

“对援藏项目,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同时不能打乱仗。

”王xx说,“援藏工作不仅要使察隅各族群众共享深圳发展的成果,更要把深圳的精神和理念传递到这里。

王xx认为,对口援藏20多年来,xz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要拓展援藏内涵,注重精神领域的建设。

察隅县干部群众业余生活匮乏,几乎没有体育锻炼和文化活动,王xx便四处筹措资金,援建了锣鼓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为队员们购买了装备,还从深圳等地请来专业教练指导……现在,体育锻炼成为当地干部群众最热衷的休闲方式。

 

“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拾金不昧心灵美品德高尚好少年

2018年4月1日下午,美丽的校园沐浴在温暖的春阳中,校门前的柳树上几只小鸟叽叽喳喳,花坛里的花草也长出了鲜绿的嫩叶。

一面印有“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锦旗送到了周良中心小学,这位拾金不昧的同学就是五年级二班的xx。

在周良教育园区,提起xx,广大师生无不知晓。

在周良小学,他是一位熠熠闪光的校园之星,他取得了许多荣誉:

雷锋式的好少年、校文明之星、区级三好学生……他脸上总挂着自信的微笑,明亮的双眸透着智慧,“阳光少年”是对他最好的概括。

一个阳光男孩,他充满爱心,自强自律,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以自己的行动不断地为胸前的红领巾增光添彩。

一、班里的“领头雁”

在学校,xx同学对待学习一丝不苟、脚踏实地。

每一次的作业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完成;课堂上总能听到他独特的见解。

学习上是大家公认的“领头雁”。

“时间是挤出来的,我要多学习多锻炼自己,为学校争得荣誉。

”xx同学总是这样说。

校内外的学习、活动常常忙得他不亦乐乎,但他总是充满自信地面对。

在同学心中,xx同学更是被大家公认的热心人。

不管谁有困难,他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哪位同学学习上有困难,他主动要求和他做同桌,在学习上与他结对,帮助鼓励他。

同桌的水彩笔没带,他会主动递过去一支;同桌座位下脏了,他会帮着一起清理干净;同桌的题不会做了,他启发同桌一起分析;同桌受到表扬了,他为之由衷地高兴。

每次值日,他总会主动留下来帮助做值日,扫地、拖地、倒垃圾。

xx同学的行为影响了班里的所有的同学,使整个班集体充满了朝气,充满了活力,班风正,学风浓。

二、家里的好孩子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在家里,他是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孝敬长辈、和睦邻里,小小年纪就有了很好的口碑。

妈妈做饭时,他总爱在一旁帮忙,淘米、择菜、打鸡蛋,都是他的拿手好活。

妈妈照顾一家人很辛苦,晚上他端来热水为妈妈洗脚,一双小手抚摸着妈妈的脚,说:

“妈妈,您为我操劳了这么多年,辛苦了。

”体贴的话语让妈妈感动得流泪。

爸爸在外地工作,为一家人生活劳碌奔忙。

他默默记在心里,每周总要给爸爸打个电话,提醒爸爸注意身体,让爸爸不要惦念家里。

他总是认真听天气预报,如果天气有异常变化,他赶紧给爸爸打电话,提醒爸爸及时加减衣服,俨然一个小大人。

平时他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整理房间,洗衣服、红领巾、书包样样行。

有时老家有事,妈妈需要回去操办,他就自己一人在家,做饭学习,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

百善孝为先。

他孝敬老人,体贴父母,得到邻里的由衷夸赞。

三、在社会,他是一位热心公益、拾金不昧的小公民。

xx同学是学校文明志愿者,常带着几位小伙伴主动为社区做好事。

捡拾绿化带白色垃圾,擦洗楼道栏杆,清理墙壁上的小广告等。

楼道的扶手因为春天多风,积满了厚厚的灰尘,墙壁上粘贴了大大小小的小广告。

他从家里拎着小水桶、拿来了清洁球。

小手伸进水里把抹布浸湿,再去擦栏杆。

只擦了一个来回,抹布马上变成了黑色的。

楼梯扶手干净了,他的小脸累得通红,可看到整洁的栏杆,心里别提多么开心了。

铲除墙壁上的小广告就更困难了,粘在墙上的小广告纸就像顽固的“牛皮癣”。

他先用水淋湿,然后再用金属清洁球一下、一下地用力擦。

手指蹭破了,手都累酸了,才清理干净。

“弯弯腰,捡出一片净土”。

外出游玩、小区散步,他总不忘随手捡起地上的奶盒、纸屑。

一言一行讲道德,举手投足见文明。

文明不就应该从这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吗?

他还是家里的低碳宣传员,洗菜的水他告诉姥姥要浇花;洗衣服的水冲马桶。

用过的易拉罐、包装盒做成小收纳盒,装饰居室。

本学期一个中午,xx在放学的路上,看到路旁有一个黑色的小包,走过去一看,是一个钱包,里面有一千多元钱,还有身份证、驾驶证和多张银行卡。

不知是谁粗心遗失的,一定非常着急。

他与接他回家的爷爷一起就在路边等了起来,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也不见有人来寻找。

于是他和爷爷来到派出所,把钱包交给了民警。

后来才知道,是一位街道政府工作人员不小心掉落的。

xx同学拾金不昧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

“小荷才露尖尖角”,xx同学不断充实自己,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他是素质教育春风吹拂下茁壮成长的小苗,他那善良真诚的心灵、他那拾金不昧的精神、他那勤奋好学的品质将会影响着更多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信xx同学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演绎更多的精彩。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用生命回应乡亲期盼

“需要他帮忙,他随叫随到”,“他有文化、有主见,村里人遇到难事儿都找他”。

在村民眼中,共产党员胡xx是个有担当、热心肠、点子多的人。

如今,提起他,村民们除了由衷地赞叹,更多了份沉甸甸的惋惜。

危急关头,他奋不顾身

胡xx生前是陕西省南郑县碑坝镇西江村的文书、青龙组组长。

2018年6月28日,陕南遭受特大洪灾,为保护通村公路和农田,他奋不顾身地挪开堵住涵洞的树木,不幸被洪流卷走后下落不明。

那天清晨,暴雨如注。

一阵又一阵的雷声惊醒了在家休息的胡xx,也打在西江村村民心上。

三面环山、坡陡沟深的西江村,每逢暴雨就有爆发山洪的危险。

此时,胡xx的妻子田xx不在村里,于是她打电话叮咛他注意安全。

她知道,每逢暴雨,胡xx都要挨家挨户排查险情。

电话里,胡xx告诉她,附近四户人家他已经去过了,自家老房的土墙出盖上了塑料布,正准备赶往张富荣家帮忙。

张富荣家紧挨着青龙堰堰渠。

眼见家里涌进的洪水快淹过小腿肚子了,情急之下他急忙打电话向胡xx求助。

张富荣的子女常年在城里打工,家里只剩他和老伴两人,有困难找胡xx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注意安全,带上安全帽,再找俩人帮你!

”妻子田xx电话里叮嘱着。

电话那头,胡xx匆匆应着“知道了”。

谁知,这三个字竟成了胡xx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句话。

雨越下越大,天色也愈加昏暗。

胡xx打电话叫来村民朱以鹏和李长红,一起奔向张富荣家。

途径蔡家河坎时,他们见路面下的涵洞被一棵树堵住,呼啸的山洪夺路而过,几乎没过他们三人的大腿。

“在水里站都站不稳,雨大得看不清路。

”回忆起那天的惊险,李长红仍是心有余悸。

蔡家河坎下面是通村公路、农田和村民的烟叶烤房,不及时疏通涵洞,肆虐的洪水便会将这些毁于一旦。

朱以鹏和李长红赶忙用力推树干,见树干纹丝不动便去搬石头做墙,想把路上的水引进渠道。

眼看这一招不灵,胡xx情急之下一个健步冲上去,用肩膀抵住树干,尽力抬起。

树干突然松动,洪水困兽般从涵洞口奔涌而去。

强大的吸力瞬间将胡xx卷进落差足足有70多米的涵洞外的山谷河道。

见此情景,朱以鹏、李长红立即沿河道追去,一路追到江西大河,始终未见胡xx的踪影。

此后几天里,当地政府组织群众400多人次,沿事发地河道反复搜寻,也没能找到危急时刻与洪水搏斗的胡xx的身影。

“这么好的村干部,说不见就不见了,太难接受了,我这心里像压着块大石头。

”朱以鹏说。

群众需要,他随叫随到

在西江村人的记忆里,个头不高的胡xx话不多,却总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装着各种材料和公章的黑色挎包总是鼓鼓的,走起路来挎包在身上一搭一搭。

1973年出生的胡xx24岁入党,两次当选村“两委”委员,担任村文书兼青龙组组长。

2018年的选举,256名选民中240多票投了胡xx。

大伙都说:

“相信xx能给大家办好事。

“xx脾气好、点子多,村里两家人闹了别扭,只要他来调解总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xx字写得好,几乎家家户户都找他代写过申请、填过表格。

“xx心里有我们,只要有需要,他随叫随到。

在碑坝中心卫生院工作多年的朱以涛是胡xx的老熟人。

“每回来镇上,他的摩托车就没空过,不是帮忙带人就是帮着捎货。

”朱以涛说,有一次还救了村里老人张维成一命。

那是2018年的一天中午,朱以涛正准备离开医院,远远看到胡xx骑着摩托向医院驶来。

还没等车子停稳,胡xx就喊:

朱大夫,快来帮张维成!

朱以涛这才看清,胡xx身后坐着张维成,还有一根绳子将两人拴在一起。

原来,那天胡xx在坡上打核桃时,发现独居的张维成家没炊烟,担心他出事,就放下手里的活推开张维成老人的家门,看见张维成正捂着肚子在床上打滚。

胡xx赶紧把他抱上摩托车,怕老人坐不稳,又找来根绳子把老人捆在自己的腰间。

“再晚半天,张维成的膀胱就可能破裂,有生命危险了。

”朱以涛说。

随后的一周,胡xx每天接送张维成到医院治疗,直到痊愈。

脱贫路上,他敢想善为

地处秦巴山腹地的青龙村村民小组,是西江村最边远的一个高山小组。

山地贫瘠,经济基础薄弱,有的村民穷得连理发的钱都掏不起,家里经常多日不闻荤腥。

1999年,碑坝镇引进烤烟生产项目,敢想敢做的胡xx当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4亩烤烟地,一季3000多元的纯收入,一下子让胡xx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尝到甜头的他开始发动组里其他人种烤烟。

不会技术的,胡xx手把手给教;没有资金的,胡xx先行垫付;没有烤烟炉的,胡xx把自家的借给他。

有一次,为了帮组员杨涛选苗,胡xx顾不得自家的田地,烟苗被晒死一批,损失了上万元。

至今提起这件事,杨涛语气里仍充满歉意,可当时胡xx没一句怨言。

如今,胡xx帮扶的7户村民中,每年种烤烟160亩以上,产值80余万,家家脱了贫。

朱以鹏和杨涛家盖起了二层小洋楼,日子越过越红火。

“生活上热心助人,工作中一丝不苟,自己家的日子过得红火,村上的事照顾得也好。

”西江村支书王凤武说。

胡xx走了,留下两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家庭重担全落在妻子田xx身上。

村民们惦记着胡xx的好,自发地给胡xx家捐了3万多元。

到了烤烟收获的季节,大伙又不约而同来到胡xx家的烟叶地里、烤烟炉前,帮田xx收割、烘烤、装车。

“没有乡亲们的帮助,今年的烟叶会烂到地里。

”田xx心里充满感激。

可村民们说,他们只是做了胡xx生前经常做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