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6398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docx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岳麓版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_________[时空坐标__单元概览]__________

社会主义的兴起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整体感知

理论

实践

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1871年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党内正常的组织生活无法开展

提出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主旨归纳

(1)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历程

(2)新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国两制”的提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巨大成就

考点1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对应学生用书第69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1)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其固有的基本矛盾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基础:

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4)个人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

2.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内容

(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4.意义:

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易错提醒]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空想性:

它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2)科学性:

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巴黎公社

1.历史背景

(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国民自卫军,导致了巴黎两大阶级矛盾的激化。

2.公社成立:

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发;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革命措施

(1)政权建设:

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保障人民的权利。

(2)社会经济: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4.失败原因:

没有掌握经济命脉,没有联系其他革命力量,没有发动广大农民,没有成熟政党的领导。

5.历史意义

(1)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教材补遗]__关于巴黎公社的原则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时曾指出:

“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传统观点一般都把马克思所说的原则归纳为: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必须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这种观点开始受到质疑。

有些学者认为,传统上对巴黎公社原则的论述并不符合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实际情况。

马克思在谈到“公社原则”时,无论是英文还是德文,都是复数,而非单数。

所以,公社的原则不是上述一条原则,而是一系列原则。

除了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外,还包括:

国际主义原则、人民当家作主原则、民主共和制政体原则、公社作为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原则、公社各级负责人由选举产生、受公众监督并可以随时撤换原则、国家工作人员薪金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人工资原则等。

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失败的原因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

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

公社设立专门机构对铁路运输和军事工业的生产实行国家的监督,颁布法令将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给工人合作社经营,拟订了建立工人合作总社的计划。

——刘祚昌《世界通史》

史料二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

历史指出:

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

……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及其体现的政权性质,解读时要分段概括。

从史料一第一段“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等信息中认识政权的阶级性;从史料第二段“普选制”等政权产生方式的信息中认识其性质;从史料第三段“工人合作总社”等经济举措的信息中理解其性质。

(2)史料二中恩格斯指出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关键信息“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是恩格斯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也就点明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巴黎公社是什么性质的政权?

并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 性质: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理由:

从公社委员的组成看,大多数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

从措施看,政治方面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经济方面触及了资产阶级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提示] 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史论归纳]

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1)爆发的偶然性:

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不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普法战争失败后的法国巴黎,外有敌军侵略,内有临时政府投降卖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交织导致革命仓促爆发,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条件并不具备。

因此,巴黎公社革命只不过是特殊条件下一个城市的起义。

(2)失败的必然性:

巴黎公社革命的偶然性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当时的法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巴黎公社人民以革命的手段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因此,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

(3)意义的深远性: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它第一次给资本主义以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无产阶级革命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革命应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

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4)教训的深刻性: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必须要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必须掌握足够的武装力量;必须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必须与农民结成联盟。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这部著作明确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这说明(  )

A.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条件已成熟

B.工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做指导

C.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否定

D.这一思想成为巴黎公社指导思想

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尚不是很成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可知,该著作为《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运动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故B项正确;它是在吸收空想社会主义基础上有所发展突破,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运动某种程度上是一次偶然性事件,故D项错误。

]

2.(2017·菏泽高三模拟)列宁曾写道:

“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  )

A.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

B.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

D.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

A [根据材料“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可以得出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故A项正确;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不可能改变规律,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而不是具体的斗争手段,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也不是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故D项错误。

]

3.(2017·衡阳十校调研)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规定:

公社行政、司法等各部门的职位都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并特别强调罢免权任何时候都不可剥夺。

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B.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

C.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D.得到了马克思的指导

B [材料未体现政权的阶级性,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中公社行政、司法等部门的职位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体现政权的民主性,这说明巴黎公社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非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得到马克思的指导,故D项错误。

]

4.(2017·湖南十校联考)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

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

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

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

D.堪称科学社会主义典范

B [A项说法太绝对,题干中只是说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故A项错误;一个“倒金字塔”的人民监督和一个“正金字塔”的人民选举共同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故B项正确;题干揭示的是选举权和监督权相结合,而不是矛盾,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典范,仅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故D项错误。

]

考点2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对应学生用书第71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背景

1.经济: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

(1)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2)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3.国际: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二、过程

1.二月革命: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

指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事件:

1917年7月,临时政府镇压了示威的工人和士兵,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4.十月革命:

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工兵苏维埃政府。

三、结果

1.《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2.《和平法令》:

建议各交战国不割地不赔款,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土地法令》:

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

4.苏维埃政权建立:

选举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表明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四、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易错提醒]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性质不同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此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它是十月革命的准备。

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因为它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四月提纲”

史料二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

史料三 十月革命是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一场震撼世界的理想探索……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让这一理论不再停留于小部分人的思想武器,而是成为更广泛人群的现实力量。

苏联也因此成为一个象征和符号,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被统治阶级的希望之所寄。

——《十月革命的现代启示录》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表明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史料二说明俄国十月革命后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措施,建立工农联盟,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

(3)史料三反映了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其中信息“震撼世界”是指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其他国家被统治阶级”指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

[史料运用]

(1)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说:

“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米留可夫所称的“十月革命”主要指什么,概括指出十月革命是对“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的基本含义。

[提示] 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基本含义:

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的含义。

[提示]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史论归纳]

多维视角认识俄国十月革命

(1)“一个过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四个变化”:

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①政权:

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

②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③革命策略:

和平夺权→武装起义。

④国家性质: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3)“四个特点”

①理论角度:

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单独取得革命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②革命道路:

革命由中心城市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③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④革命方式: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推翻专制统治

B.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D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群众的迫切需要不是强烈要求推翻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二月革命后,群众最迫切的需要是和平与土地,而当时的临时政府看不到这一点,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人民不满,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后,掌握实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C项错误;二月革命后,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故选D项。

]

2.(2018·长郡高三实验班选拔)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信》中指出:

无产阶级利用目前过渡时期的特点,就能够而且一定能够首先争得民主共和国,争得农民对地主的彻底胜利,以取代古契柯夫—米留可夫的半君主制,然后再争得唯一能给备受战争折磨的各族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

该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

A.社会主义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意愿

B.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

C.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必然产物

D.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

A [由“争得农民对地主的彻底胜利”“再争得唯一能给备受战争折磨的各族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可知,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满足俄国民众当时的基本愿望,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以及各民族对和平和面包的需求,故A项正确。

]

3.(2017·沈阳高三模拟)1917年的俄国革命最重要的教训就是:

“当国内有数百万人处于贫困状况时,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

如果你们不进行内科治疗,那么更激进的力量就会到来,他们将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俄国人民通过“外科手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结束了帝国主义大战

D.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是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17年”“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外科手术”可知说的是十月革命,它用暴力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B项正确;俄国是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不能说结束了帝国主义大战,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错误。

]

4.(2017·大庆高三模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的到来。

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

A.影响了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A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因此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故A项正确;B项仅从新的政权形式出现角度来讲,不能体现对世界革命的影响,故B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主要是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影响,而不是推进全球工业化进程,故C项错误;D项只是对俄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具有世界性影响,故D项错误。

]

(对应学生用书第73页)

2010~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纲

卷别

《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

俄国十月革命

全国卷Ⅰ

——

——

全国卷Ⅱ

——

——

全国卷Ⅲ

——

——

全国卷

2011·巴黎公社文告

——

考情分析 本讲内容在全国卷中属于低频考点,无规律可循。

但鉴于“社会主义”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复习备考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注。

高考命题探究——找规律

(2011·全国卷)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

“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D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孤立被动的局面,故选D项。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建立的政权,排除A项;巴黎公社没有实行工农联盟,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彻底废除财产私有,C项错误。

]

名师点拨 题干材料在教材之外,材料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亦在教材之外。

关于“巴黎公社”文告的考查,主要是基于学科素养考查的目的,是时空判断、史料实证以及历史理解能力的综合体现。

高考仿真演练——明趋向

1.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

“(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这表明(  )

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D [材料中恩格斯认为民主选举比用暴力斗争的方式与资产阶级斗争更有效,而非放弃暴力斗争,故A项错误;材料中恩格斯的认识不能代表各国工人政党的认识,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中斗争方式和平化反映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对权力获取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进步,故D项正确。

]

2.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

“公社曾想消灭那种将多数人的劳动变为少数人的财富的阶级所有权。

它曾想剥夺剥夺者……以实现个人所有权。

”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实质是工人阶级政府B.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典范

C.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D.实现了经济的根本变革

A [材料中的“所有权”变革,体现了巴黎公社曾设想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而这种所有制的变革是资产阶级政权和工人阶级政权的本质区别,故A项正确。

“曾想”说明这种情况并未成为现实,故D项错误;B、C两项虽是巴黎公社的特点,但与材料信息无甚关联,排除。

]

3.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工人阶级必须用巴黎公社式的革命政权来代替它。

”这说明巴黎公社的基本经验是(  )

A.坚持民主与自由原则B.坚持暴力革命学说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贯彻人人平等原则

C [材料中“工人阶级必须用巴黎公社式的革命政权来代替它”,说明马克思主张用巴黎公社式的工人阶级政权取代旧的国家机器,尽力清除旧的国家机器的不良影响,也就是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故C项正确。

]

4.列宁认为,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真正革命民主国家下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国家即“人民的,首先是工人和农民的武装组织”来指导全部企业。

它“不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基础之上的,没有脱离而且也不可能脱离这个基础的国家”。

这说明列宁(  )

A.反对社会主义革命B.主张向社会主义过渡

C.要求工人监督政府D.主张无产阶级专政

D [材料中“国家即‘人民的,首先是工人和农民的武装组织’”“不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基础之上的”,说明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必然要求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故选D项。

A项表述错误,排除;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

5.有学者指出,1917年革命表明,如果国内存在尖锐的社会问题,不应一味寻求妥协,否则更激进的力量将会采取外科的方法进行治疗。

材料中“外科的方法”是指(  )

A.实现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