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6433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docx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docx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的必须环节是结合实际、结合本身。

仅是泛泛而谈,是一篇无血肉、无精神的散文;不能提出结合实际和本身的具体思惟、具体措施、具体改革,是情势主义、空中楼阁。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地球环境的恶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一、谢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构成一种盲目攀比、寻求豪华的消费风气。

“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令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

但是这类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

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

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

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一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

保护珍稀树种从谢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二、谢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

但是,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进程的屡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

它的生产,是一种蛮横的掠夺行动,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明显是不洁和浪费。

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

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谢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学习和工作中谢绝使用木杆铅笔。

  三、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良照明技术的进程中,白炽灯比烛炬发光效力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力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

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力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

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下降了照明本钱。

目前全球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

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俭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

除此以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致使的环境副作用。

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

同时,使用电能触及发电、送电、用电和大型设施的建设和保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

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当发扬光大。

  四、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

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便可由微生物分解。

所以相对来讲,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

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进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又增加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

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水藻在死亡时会因其本身有机物资分解使水生态系统负荷太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被磷污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长的丰富肥料,水藻的过分生长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鱼虾由于无力与水藻争氧而死亡。

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会构成“死亡带”。

为了尽可能减轻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应当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五、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在报纸电视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造纸厂污染环境的报导。

大量的污水把水体变得又黑又臭,鱼虾绝迹,两岸农田减产或绝收。

生产纸张大部份以木材为原料,而木材的来源森林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地球之肺”,同时造纸还要污染环境,所以节俭纸张就等于保护了我们生存的空间。

在我们每天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留意一下准备扔掉的废纸,或许反面还能用。

即便是没有空白的废纸也不要随意扔进垃圾桶。

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千克好纸,减少35%的水污染,节省—半以上的造纸能源。

我国的废纸回收率很低,每一年都要进口废纸,仅1996年就进口了137万吨。

我们可以把学校和家中的旧报纸、旧课本、废纸片等集中起来,送往废品收购站。

在购买纸张时选择再生纸,用实际行动支持废纸的循环利用。

  六、少吃口香糖

  香糖作为一种休闲食品,香糖固然有很多可爱的地方,但是最近几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香糖的名望却开始臭了。

缘由很简单:

口香糖入口时爽口,“出口”时却只会让人恶心。

更要命的是,口香糖吐在地上后构成的残迹难以清除、难以降解,给环卫工作添了很多麻烦。

口香糖残迹就像一摊摊鸡屎,弄不好还会粘在人的鞋上。

为了避免让口香糖残迹败坏形象,国外—些城市最近几年来开始制定法规,制止人们在公共场合吃口香糖。

比如在新加坡,胆敢在公共场合吃口香糖的人将被处以高额罚款。

虽然现在中国还没有对口香糖消费采取甚么限制措施,但任何一个关心环保的人都应当对口香糖说“不”,最少在吃口香糖时不要出口成“脏”。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意到所处环境的日趋恶化,环境保护问题已上升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遭到全社会的关注。

  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矿藏资源、森林资源、牧草资源和野生动物、植物质源,《x环境保护法》都作了相应的保护规定,明确规定制止不公道的开采利用。

相对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中国已不再“地大物博”,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人们的不公道利用,乱挖乱采,毁林拓荒,乱砍滥伐等都会造成没法弥补的侵害,背背可延续发展战略。

  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x环境保护法》也对社会环境作了规定,加大城市绿化面积,防治工业和城市生活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资等有害物资和噪声、震动、恶臭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环境保护的实行却很表面,许多生活细节都是也环境保护想背背的。

法律明文制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人们对乱砍滥伐的行动也是极其痛恨,但是,在餐厅一次性筷子却依然遭到人们的偏爱,面对消毒柜里有些发黑的筷子,人们还是更愿意拿起桌上的一次性筷子;为了下降本钱,有些工厂上空还是有大量的黝黑的气体排出,肆无忌惮地往上飘,也有说不清甚么色彩的恶臭废水往河流排出;游客在享受风景旅游区的新鲜空气,赞叹它的美好的同时,却毫无顾忌地留下了矿泉水瓶和食品包装袋等;在呼吁汽车尾气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却掀起了私家车热潮,对每天挤公交上下班的生活见而生畏;大家提倡保护野生动物,而酒店餐桌上却视野生动物为档次,就怕少了会丢了面子。

  环境保护是个很实际的问题,需要的是实际的行动。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南北分界限,是国家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关中城市群的重要水源地和“气候调理器”,可谓西安市经济可延续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生命线,也是西安建设“山水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凭仗。

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好秦岭北麓生态资源,对水源修养、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息空间、延续传统文脉、提升城市综合价值,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最近几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领导屡次带队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听取工作汇报,召开现场工作会解决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屡次召开全部成员会议,安排部署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坚持“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的保护工作机制,有效展开各项保护工作;市“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把秦岭北麓打造成“国家中央森林公园”和国际生态保护示范区的奋斗目标;这些都为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市级各成员单位和沿山区县政府各司其责,依照“兼顾计划、保护优先、科学利用、严格管理”的原则,积极实行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大力整理秦岭北麓开发建设秩序,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提高,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水源地河源水质到达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野生动植物生境不断改良。

  

(一)植被保护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造林79.23万亩,封山育林32.2万亩,年均造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42%增加到44.99%,高于全省7.73个百分点,列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第五位。

2011年,全市造林绿化10.4万亩,退耕还林1.2万亩。

同时,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工作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防火宣扬力度;积极展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火灾受害率和病虫害成灾率均低于省上下达的控制指标。

  

(二)水资源保护

  我市高度重视秦岭北麓水源地的保护问题。

依照《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省《条例》)规定,划定了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实行分级保护,实行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一是展开黑河水源地专项整治,对背法采石活动进行治理,对水源地内农家乐设施进行清算撤除;二是启动了黑河二期移民搬迁工作,分批对一、二级保护区内的大众进行搬迁;三是在108国道南设立检查站,杜绝有毒背禁物品进入水源保护区;四是在全市水源地保护区设立警示标志牌,建成城市供水水源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建立水源地水质旬报制度和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平台;五是加大秦岭北麓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坚持山、水、田、林、路并举,工程、生物、耕作、水利、政策措施并重,年平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0平方千米。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

  “十一五”时期,我市大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完成了全市湿地资源调查,建立了周至黑渭湿地保护区和周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目前秦岭北麓自然保护区总数到达5个,总面积1004.04平方千米,占山区面积的18.87%。

通过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

  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严格履行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实行多项措施,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了乱捕滥猎和运输倒卖等背法活动。

完成了《西安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野外监测》、《西安市珍贵野生植物质源调查及保护利用计划》等10个项目的开发、编制和储备,其中部份项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四)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

  我市不断加大力度规范秦岭北麓各类开发利用活动,2006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秦岭北麓及环山路区域计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市政发〔2006〕72号),遏制了秦岭北麓区域及环山路两侧乱占耕地、破坏绿化、乱搭乱建的势头。

集中气力延续不断地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专项整治,对不具有安全生产条件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均予以关闭。

“十一五”期间,通过资源整合、关闭破坏生态环境和不具有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等措施,将采矿权减少到42个,减少率达58%。

  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

  根据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关于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两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细化工作措施,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制度规范,加强执法监察,强化宣扬教育,获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加强保护管理机构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对秦岭北麓的统一监管,去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独立设置市、区县两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秦岭办”)。

市秦岭办由过去挂靠在市发改委改成独立设置,核定行政编制18名,内设处室4个。

随后,市政府又批准成立了市、区县两级执法监察机构,批准事业编制123名;批准成立了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公司,注册资金8个亿,其中市财政出资2个亿。

市、区县两级秦岭保护机构的成立为我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加快编制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整体计划和专项计划

  市秦岭办成立后,立即对我市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状态进行摸底,成立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整体计划编制课题组,约请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参与计划编制,并重视与“关—天计划”、“大西安计划”和西安市“十二五”计划相衔接。

去年底,完成了《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和《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整体计划》,以上两部计划已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目前,《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计划》正上报省政府批准。

今年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又对产业发展计划等7个专项计划的编制作了安排部署。

  (三)加强秦岭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各成员单位与区县政府加强调和,密切配合,对秦岭生态环境展开了一系列综合治理。

一是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有效恢复植被,改良水生态环境。

林业部门认真组织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秦岭北麓直观坡面绿化等工程;去冬今春,市秦岭办组织了“感恩秦岭—我为秦岭植棵树”大型义务植树活动,发动驻区项目单位、沿山大众和社会志愿者植树109万株;水务部门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黑河、涝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农业部门在环山旅游带大力发展杂果基地、现代农业展现基地。

二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大力进行环境整治。

建立执法联席会议制度、执法监察通报制度,市秦岭监察支队加强与国土、计划、城乡建设、林业、水务、环保等执法机构合作,展开对乱采乱挖、乱搭乱建、乱排乱放等背法行动的专项执法检查,今年上半年共出动130余次,发现背规建设50余起,查处40起。

三是实行“铁锤治理”,严厉打击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背法行动。

依照省《条例》的规定,去年9月和今年4月,市秦岭办和临潼、蓝田、长安、户县、周至5个区县政府组织了两次联合执法,撤除背规砖瓦窑7处,背法矿山生产线12条,背规沙石厂6处,背法建筑10处,极大的震慑了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背法行动。

  (四)严格项目管理

  去年10月,市政府发布了《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内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办发〔2011〕195号),对区域内投资项目实行全程监管。

对已建成项目,加强对环保设施运行状态的跟踪检查,凡排放不达标的,限期改正;对擅自突破计划、更改建设内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要求其立即整治;对未开工建设的保存项目,依照《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整体计划》的要求,重新计划报批;对新报项目,遵守先计划、后建设的原则,突出环境影响评价,提高准入门坎,严格控制计划条件。

  (五)深化法律法规宣扬教育

  省《条例》颁布以来,我市以宣扬贯彻省《条例》为重点,结合宣扬国家和省、市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展开了系列宣扬教育活动,营建了浓厚的保护氛围,提高了广大市民自觉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是充分发挥媒体宣扬和监督作用,大力宣扬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先进典型,暴光背法采矿、无序开发等企业和个人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背法行动。

二是采取多情势、广覆盖的户外宣扬,在重点道路、峪口、景区和水源保护区建立宣扬牌;精心组织“五一”、国庆长假和“世界环境日”、“国际湿地日”等记念日宣扬活动,向市民、游客和“农家乐”经营户发放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保护常识手册。

三是组织万名志愿者进山拾荒,护绿秦岭,引导市民和游客自觉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激起其关爱秦岭、感恩秦岭的自豪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虽然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获得一定成效,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近30年秦岭北麓河流的天然径流量降落了11.32%,2011年,19个河源水质监测断面唯一9个达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情势仍然严峻,一是秦岭的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二是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还不健全;三是生态建设投入不足。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市政府及相干部门将认真研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保护水平,增进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科学利用良性互动。

  

(一)加快计划编制工作。

抓紧完成《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计划》报批工作,尽快组织编制有关专项计划、分区计划及城市设计。

  

(二)认真落实重点资源保护。

加强森林植被保护,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我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设以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物种保护体系。

  (三)严格履行投资项目管理规定,更加重视开发利用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

建立完善项目审批工作流程,规范项目论证会审制度,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办法;从严控制新建矿权数量,加强对现有采矿权的监管,治理恢复已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做好省市重大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

  (四)规范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依照《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整体计划》和《西安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计划》的要求,秦岭旅游发展布局构成以环山路为主线,以楼观、草堂、终南山、辋川、骊山为重点区域的“一轴五片区”的空间结构,构成以自然生态、宗教文化、生态观光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

加快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整合工作,规范森林公园建设,完善重点景区和峪口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在打造“5A”级景区方面获得实质性进展。

  (五)完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一是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用于支持植被保护、治理水土流失、污染减排等工作;二是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使水源保护地、生态保护地等区域居民逐渐享受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三是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制度,在定期进行考核评价的基础上,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四是研究有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鼓励性政策,提出有关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做好秦岭生态功能区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

  (六)加强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进一步健全执法监管体制,建立完善社会监督举报机制和执法监察通报制度,定期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重点区域组织联合执法,严肃查处背规建设、背法排污、破坏植被、乱捕滥猎、非法采矿等行动,实现执法监察网络全覆盖。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随着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强,未来5年,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将不断提升,生态功能日趋彰显,生态空间与产业空间相互渗透,“山水秦岭、人文西安”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现,构成城市与山水相融会、生态与经济社会相调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新格局,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央森林公园和国际生态保护示范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