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6463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 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x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诗词大会题库六word版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诗词大会”六年级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中“重”读什么?

(B)

A、zhónɡ

B、zhònɡ

2.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中“锦官城”指哪个地方?

(B)

A、重庆

B、成都

C、北京

D、天津

3.“润物细无声”的前一句是(A)。

A、随风潜入夜B、好雨知时节

C、随风遣入夜D、好雨之时节

4.“豆在釜中泣”中的“釜”是什么?

(A)

A、锅

B、碗

C、灶

D、勺子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B)。

A、《春望》

B、《春夜喜雨》

C、《绝句》

D、《野望》

6.“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出自清代张维屏的(A)。

A、《新雷》

B、《三元里》

C、《三将军歌并序》

D、《登黄岩绝顶》

7.“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中“造物”指什么?

(B)

A、创造万物

B、指天、大自然

C、自然景物

D、指运气

8.对张维屏的《新雷》理解有误的是(A)。

A、写了冬季的情景

B、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

C、表达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渴望

D、抒发了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

9.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写出上面意思的诗句是(B)。

A、今夜偏知春气暖,虫身新透绿窗纱

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丝落谁家

10.“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中的“偏知”是什么意思?

(B)

A、不知

B、才知

C、知道

D、告诉

11.陈与义的《襄邑道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C)

A、痛苦

B、失意

C、舒畅

D、狂喜

12.“虫声新透绿窗纱”的前一句是(C)。

A、今夜才知春气暖

B、今夜才知春起暖

C、今夜偏知春气暖

D、今夜偏知春起暖

13.《月夜》出自唐代那位诗人之手?

(A)

A、刘方平

B、刘芳萍

C、刘长青

D、刘长卿

14.“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A)

A、陈与义

B、陈语义

C、范成大

D、范仲淹

1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选自那首诗?

(C)

A、《秋菊》

B、《爱菊》

C、《菊花》

D、《咏菊》

16.“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中的“见”是什么意思?

(A)

A、出现

B、会见

C、发现

D、看见

1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是哪位词人所写?

(A)

A、辛弃疾

B、欧阳修

C、苏轼

D、李清照

18.下面哪句不是《天净沙•秋》中的句子?

(B)

A、轻烟老树寒鸦

B、绿水青山

C、白草红叶黄花

D、孤村落日残霞

19.《天净沙•秋》的作者白朴是哪个朝代的?

(C)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20.下面不属于“元曲四大作家”的是(D)。

A、马致远

B、关汉卿

C、白朴

D、王冕

21.白朴的《天净沙•秋》写景的顺序是(D)。

A、从局部到整体

B、从整体到局部

C、从近到远

D、从远到近

22.“燕山月似钩”的前一句是(C)。

A、达摩沙如雪

B、打磨沙如雪

C、大漠沙如雪

D、大漠沙如血

23.《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C)。

A、王维

B、王昌龄

C、李贺

D、元稹

24.李贺被称为(C)。

A、诗圣

B、诗仙

C、诗鬼

D、诗佛

2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B)

A、拟人

B、比喻

C、排比

D、引用

26.对李贺的《马诗》理解不正确的是(B)。

A、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B、《马诗》旨在表现边疆战马的特点

C、三、四句借马抒情

D、抒发了诗人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愤懑

27.“何当金()脑”中的括号里应填(D)。

A、罗

B、落

C、洛

D、络

28.“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是哪位诗人所作?

(C)

A、王维

B、孟浩然

C、王安石

D、杜甫

2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中的“屠苏”是什么意思?

(B)

A、万物苏醒

B、屠苏酒

C、房子

D、屠苏草

30.王安石《元日》中的“元日”指什么时候?

(B)

A、元旦节

B、农历正月初一

C、大年三十

D、正月十五

3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的“曈”读什么?

(B)

A、tōnɡ

B、tónɡ

C、tǒnɡ

D、tònɡ

3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的“曈”是什么意思?

(C)

A、目光闪烁的样子

B、天将亮的样子

C、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D、幸福快乐的样子

33.王安石《元日》没有写下面哪种习俗?

(B)

A、放鞭炮

B、守岁

C、贴春联

D、喝屠苏酒

34.《七步诗》的作者是(A)。

A、曹植

B、曹丕

C、曹操

D、曹昂

35.“相煎何太急?

”的前一句是(A)。

A、本是同根生

B、本自同根生

C、本是同根身

D、本自同根身

36.“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中“漉”怎么读?

(B)

A、lú

B、lù

C、lǘ

D、lǜ

37.王维《鸟鸣涧》没有描写的景物是(D)。

A、桂花

B、山涧

C、月亮

D、梅花

38.下面那首诗不是王维的作品?

(C)

A、《鸟鸣涧》

B、《相思》

C、《江畔独步寻花》

D、《山居秋暝》

39.被称为“诗中有画”的诗人是(A)。

A、王维

B、王勃

C、王昌龄

D、元稹

40.对《鸟鸣涧》理解不正确的是(C)。

A、月光照耀惊动了山中的栖鸟

B、桂花无声地飘落

C、山涧里鸟鸣声不断,热闹极了

D、花落、鸟鸣、月出这些动的景物突显了春涧的幽静。

4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中。

”中的括号应填(B)。

A、见

B、涧

C、间

D、溅

4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中的“平明”指什么?

(A)

A、时间

B、地点

C、人名

D、朋友

4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中“惊”是什么意思?

(D)

A、害怕。

B、出人意料的。

C、震动。

D、惊动、惊扰

44.“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A)。

A、《襄邑道中》

B、《襄阳道中》

C、《道中寒食》

D、《道中寒湿》

45.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的是哪个季节?

(B)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6.《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A)。

A、王昌龄

B、王维

C、王勃

D、王之涣

4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中的“客”指谁?

(B)

A、王昌龄

B、辛渐

C、李白

D、高适

48.《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作于(C)。

A、春

B、夏

C、秋

D、冬

4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谁写的?

(A)

A、王昌龄

B、王维

C、王勃

D、王之涣

5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中的“冰心玉壶”是用来比喻谁的?

(C)

A、辛渐

B、高适

C、王昌龄

D、李白

51.“黄四娘家花满”中横线上应填的字是(D)。

A、溪

B、兮

C、膝

D、蹊

52.“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中“蹊”的意思是(C)。

A、践踏

B、奇怪

C、小路

D、院子

53.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于(D)。

A、成都杜甫草堂

B、长安

C、华洲

D、成都锦江

54.毛泽东《七律·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和下面哪句诗中的“等闲”意思相同?

(D)

A、等闲识得东风面

B、秋月春风等闲度

C、莫等闲,白领少年头

D、烈火焚烧若等闲

55.“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前一句是(D)。

A、粉身碎骨全不怕

B、粉身碎骨权不怕

C、粉骨碎身权不怕

D、粉骨碎身全不怕

5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选自于谦的(B)。

A、《竹石》

B、《石灰吟》

C、《轻松赞》

D、《落花吟》

5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的“尔”是什么意思?

(A)

A、你

B、那

C、如此

D、而已

5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B)。

A、七言绝句

B、七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五言律诗

59.“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中“剑外”指什么地方?

(B)

A、剑门关

B、四川

C、边关

D、洛阳

60.“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前一句是(B)。

A、剑外忽传收蓟北

B、却看妻子愁何在

C、白日放歌须纵酒

D、即从巴峡穿巫峡

6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选自龚自珍的(A)。

A、《己亥杂诗》

B、《西郊落花歌》

C、《漫感》

D、《咏史》

6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中的“喑”是什么意思?

(B)

A、嘶鸣

B、没有声音

C、奔跑

D、站立

63.“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前一句是(A)。

A、我劝天公重抖擞

B、我劝天宫重抖擞

C、我劝天工重抖擞

D、我劝天公从抖擞

6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中的“万马齐喑”指什么?

(D)

A、万马齐鸣

B、许多马儿静立不动

C、万马奔腾

D、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65.对“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理解不正确的是(A)。

A、写出了中国当时朝气蓬勃的现实

B、写了万马齐喑似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C、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D、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才

6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中的“行人”指谁?

(D)

A、过路人

B、问路人

C、王观

D、鲍浩然

67.《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王观是哪个朝代的?

(B)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68.下面哪首诗不是杜甫的?

(A)

A.《长安春望》

B.《江畔独步寻花》

C.《春望》

D.《绝句˙漫兴》

69.下面的诗歌,不是边塞诗的是(D)。

A.《凉州词》

B.《使至塞上》

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山坡羊˙潼关怀古》

70.“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里的“萁”和“豆”分别指的是谁?

(C)

A.曹植曹丕

B.曹丕曹操

C.曹丕曹植

D.曹植曹操

71.以下哪首诗是托物言志的诗?

(C)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石灰吟》

D.《江畔独步寻花》

72.《赤壁》属于以下哪种诗?

(A)

A.怀古诗

B.田园诗

C.边塞诗

D.送别诗

73.《击壤歌》中“日入而息”的上一句是(D)。

A、凿井而饮

B、耕田而食

C、日出而做

D、日出而作

74.“日出而作”的“作”是什么意思?

(B)。

A、劳作

B、起

C、进行

D、做出

75.“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理解正确的是(D)。

A、二月时卖掉刚收获的蚕丝

B、五月时卖掉刚收获的稻谷

C、农民们收获了蚕丝、稻谷,生活富足

D、二月的蚕还未结茧,就已成抵债之物了

76.《伤田家》的作者是唐末诗人(A)。

A、聂夷中

B、王维

C、陆游

D、孟浩然

77.“只照逃亡屋”前一句是(B)。

A、我愿君王心

B、不照绮罗筵

C、化作光明烛

D、剜却心头肉

78.《苏台览古》的作者是(C)。

A、杜甫

B、王维

C、李白

D、苏轼

79.“旧苑荒台杨柳新”中的“旧苑”指(A)。

A、苏台

B、花园

C、姑苏山

D、破旧的房子

80.“菱歌清唱不胜春”的前一句是(B)。

A、只今唯有西江月

B、旧苑荒台杨柳新

C、吹面不寒杨柳风

D、无情最是台城柳

81.《苏台览古》是一首(A)。

A、怀古诗

B、边塞诗

C、咏物诗

D、爱国诗

82.《望月怀古》的作者是(A)。

A、张九龄

B、李白

C、杜甫

D、王维

83.“天涯共此时”的前一句是(C)。

A、海日生残夜

B、月明白鹭飞

C、海上生明月

D、明月出天山

8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中的“竟夕”是什么意思?

(A)

A、一整夜

B、竟然

C、傍晚

D、指人名

85.对白居易《池上早夏》理解错误的是(A)。

A、描写了初秋傍晚的情景

B、写出了诗人闲散的样子

C、诗中充满了恬淡悠闲的情趣

D、写了诗人弹琴、饮酒,随兴自娱。

86.《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C)。

A、李白

B、杜甫

C、张若虚

D、王维

87.对《春江花月夜》描述不正确的是(D)。

A、诗中的“飞霜”指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

B、《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七言长诗

C、《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

D、作者是盛唐诗人张若虚

88.“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中的“客”指(D)。

A、贺知章

B、白居易

C、汪伦

D、韦八

89.孟浩然《送朱大入秦》中的“秦”指现在的哪个地方?

(C)

A、山东

B、宁夏

C、西安

D、甘肃

90.“明朝有意抱琴来”的前一句是(B)。

A、两人对酌山花开

B、我醉欲眠卿且去

C、柳条折尽花飞尽

D、巴陵一望洞庭秋

二、请答题

(一)识别题

1.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五言诗词。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望月怀古》)

 

答案:

海上生明月

 

2.请从以下十二字中识别一句七言诗词。

(唐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答案:

我醉欲眠卿且去

(二)填空题

3.“少时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唐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答案:

4.“医得眼前疮,却心头肉”(唐聂夷中《伤田家》)

答案:

(三)线索题

5.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位诗人。

(孟浩然)

A、科举不顺利。

B、李白亲口说“爱”他。

C、写田园诗出名。

D、与王维齐名。

6.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个节气?

(白露)

A、杜甫诗中提到这个节气

B、这首诗是怀念自己的弟弟。

C、这首诗中的名句是“月是故乡明”。

D、节气名字藏在“露从今夜白”当中。

7.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位诗人。

(张若虚)

A、初唐诗人

B、一共才留下两首诗

C、“吴中四士”之一

D、一首诗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四)判断题

8.以下诗句中不含地名的是哪一项?

(C)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9.下列哪一项不是描写渔夫形象的?

(B)

A、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B、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

(五)看图说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