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649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9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docx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

李国民

前言

坊间有不少小提琴自学教程,但是名虽如此,实际要依照它来自学却根本不可能。

因为那些无一例外地是从专业人士的水准来要求读者的,他们要么把读者想象成音乐专业的人士,要么以为读者的身边就站着一位音乐教师,这怎么还叫自学教程呢?

真是欺世盗名!

鉴于此,我将把读者想象成完全不懂音乐,身边又没有专业教师,而又要学习小提琴的学习处境,以此来写作我的教程。

既然这样,可想而知教程不免显得“土”,显得烦琐。

但我相信,这对真有上述处境的自学者是大有帮助的。

第一课

认识小提琴

请记住小提琴各部分的名称。

其作用有二:

1.这对学习小提琴的人来说是必知的常识;

2.在以后的学习中讲到一些知识时会用到,便于更简明地操作。

小提琴是由大约70多块不同的木片组合而成的。

漩涡状的琴头是提琴独有的特征,四根弦G、D、A、E的锥形调音弦轴是由积久耐用的青龙木或黄杨木制成的。

弦轴箱的后倾斜面绷紧了跨过乌木弦枕的弦。

弦枕上的四个勾槽,用于确定弦的位置,并把弦抬到指板的上方,让左手手指能在纸板上压弦控制音的高低。

指板固定在琴颈上,整个琴颈及漩涡状的琴头和弦轴箱是由一块枫木所刻成的。

指板成弧形从弦枕端开始增加宽度,使跨过琴桥的弦有渐渐增宽的间隔,以便运弓。

琴身的框架是由侧板构成的,由六块薄枫木侧板于加热后弯曲定型而制成,接合处的内部用木块加强。

六块侧板构成小提琴主要的外廓,即上侧板、向内弯的中侧板(C侧板)、以及较宽的下侧板。

琴身背部为小提琴的背板。

背版是由一至两块相配的枫木制成,可分为一块式及两块式的背板,一块式的背板可由"板状切割"或"沿径切割"获得,而两块式的背板则是由"沿径切割"获得,在二块式背板制作过程中央接缝及水平面上的图案对称是很重要的。

在小提琴背板中间部分部分留下大约5公厘的精确厚度,边上大约减至2.5公厘。

拱形的高度和形状以及精确的厚度是决定小提琴音质的基本因素。

琴面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制造的,但用的却是云杉木(PiceaAbies),精确的厚度为3公厘。

在前后边缘有一狭窄的镶条,又叫饰缘,镶边既能作为装饰又能防止边缘发生裂变。

琴面上开了两个音孔,以形状命名为f孔。

琴桥只靠弦的压力架在琴面上,他的位置是影响音质的关键所在。

音柱是圆柱型的木头,紧贴着琴身,对于音色很重要。

一个很小的移动都可能改变提琴的音色,而且不能太长或太短,这样都会影响提琴的音色。

音柱太长很可能会使你的琴面产生裂缝,太短的话可能会在你弦松掉时音柱也一并松掉。

如果你的提琴音质不好,可能需要调整一下音柱,或是换一个新的音柱。

以上内容可只作了解,下图的名称必记牢。

 

第二课乐理

认识五线谱

五线谱共5根线,由下到上分别叫做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则由下至上分别叫做一间、二间、三间、四间。

线上和线间的音也是从下到上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五根基本的线以外还可在其上面或下面瑞加线,那时就叫做上加一线、上加二线……下加一线、下加二线……从下加一线开始对应的音高如上图,下排的数字是简谱的音符。

要特别说明的是最前面的那个像蜗牛样的符号,它是高音谱号,正因为有了它,所以我们才可以说五线谱上的音代表的音高如上所述,如果换成其它的谱号如低音或中音谱号,则五线谱上的音符的音高都不同了。

那些且不管,因为小提琴是高音乐器,我们先把这个高音谱认熟悉。

要求:

达到看到一谱表上一个音符能脱口而出,读出来。

第三课乐理

认识音符

1.音符可由符头、符干和符尾组成

2.不同的音符代表不同的长度。

音符有以下几种: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

如下表

名称

音符

时值

简谱计法

全音符

 

二分音符

1/2

四分音符

1/4

八分音符

1/8

十六分音符

1/16

三十二分音符

1/32

六十四分音符

1/64

音符表示的时值即演奏的时间长度,一般以四分音符为1拍,那么全间符就是4拍,二分音符2拍,四分音符1拍,八分音符半拍,十六分音符为四分之一拍,依次类推,它们是倍数关系。

休止符的关系也一样

 

第四课演奏小提琴的姿势

站姿

小提琴演奏姿势一般分两种:

一、双腿平分直立,双脚左右分开大约与肩同宽。

全身放松。

身体的重心由左右脚平均或交替分配。

二、重心放在左腿,右腿稍向右后方站立。

力求肩部放松,身体正对谱台。

谱台高度应等于视平线高度。

持琴

持琴的角度可根据右臂的长短而定。

通常,琴与身体中线的夹角为45度左右。

头部如同平时站里一样,眼睛平视。

琴头尽可能高一些,做到琴弦与地面保持平行为最好。

这样会使左手在换把时得到最大的自由和放松。

同时,还可保证弓子运行时自然地保持在指板和码子中间位置。

坐姿

应注意挺直腰板、端正、而且放松。

仅坐在椅子的前1/2处。

不能靠在椅子背上演奏或练习。

左脚随琴方向平踩地面,右脚则在向右后方,仅用前脚掌着地,确保在演奏E弦上半弓时弓尾不至于碰到右腿。

其它要求与站姿大致相同。

左手持琴手型

不可以用虎口握住琴颈。

用拇指的一、二关节连接处与食指指根相对夹住琴颈,其余四指以拱形为好,(1、2、3、4、指同时按在G弦时,每个手指的第三关节尽量站立于指板上)。

这样可以保证指尖触弦,有利于手指的指根发力。

从而,做到起落有弹性,是声音明亮、清脆。

在学习双音演奏使这种正确手型会显得至关重要。

确保整个左手放松。

右手持弓手型

右手大拇指第一、二关节应向外呈弧线凸出,大指的位置以指尖内侧接触弓杆,指尖中部自然地碰在马尾箱上部凸出处,与中指相对,形成环状。

这种环指称“金环”五个手指均须保持弧形。

上方的四个手指的一关节应尽量保持平而不突出。

确保整个右手放松。

演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挺胸站立,头部略高抬。

尽量采取双腿平分直立的演奏姿势。

这种姿势可最大程度保证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手臂低垂,不借助任何外力使琴弓自然地落到应有的位置。

3.弓虽然要放松,但不可没有自如运弓的力量;不要采取用食指或弓子发力压弦的方法去追求音量。

音量要尽量从弓速和运弓动作的连贯性中获得;力求做到琴头略高、运弓平直。

演奏连弓和分弓时,应使弓杆稍向前方倾斜,因为,这样可防止运弓至中弓段时的弓子的颤抖,并可使弓毛最大程度地贴紧琴弦。

4.不要用整个手臂压弓,全部的音量应由手腕的轻微压力获得。

从弓根拉至弓尖时,这种压力应逐渐增加,而且要做到纯净、均匀,这就是运弓的艺术,可通过极慢弓的空弦练习解决。

不论在弓根还是在弓尖都应获得同等的音量。

将拇指作为杠杆的支点,分别用右手食指和小指的杠杆作用调节弓子不同部位的压力,以达到全弓音量的均衡。

如同管乐练习气息时的感觉。

5.弓子的运行位置应该在指板与琴码的中间,这是小提琴发音的最佳位置;运动中,弓子时刻保持与琴码平行,与琴弦垂直。

这一点对于保证声音纯净和饱满十分重要。

 

但是以上的说法是对专业人员的要求,对于一般的只为了玩玩的人来说,没有必要这么苛克。

原则是做到自己身体放松,有利于演奏,表演的姿态不要太难看。

练习:

1.每次演练前最好先活动自己的手臂、手腕和手指

2.握弓练习,以正确的姿势握弓,让弓垂直向上,然后用手腕的力让弓以自己的手为圆心以约10度的幅度轻轻摇晃。

 

第五课调音

正式演练前当然要调好小提琴的音高

方法:

1.小提琴四根弦在不按手指,即空弦的情况下1-4弦的音高分别是EADG读作:

咪啦来多。

2.自己要买一个电子调音器,按照其使用说明,一根一根地调准。

3.因为相邻两根弦的音高是五度关系,所以当你拨动任意相两两根弦的时,听到的音应当如门铃的音响“叮咚”。

第六课指板上的音位

说明:

看起来看好多,实际是有规律的,所以不要死记。

1.先记住空弦的音。

一、二、三、四弦即EABG弦在不按手指时的音就是上图最上面那一排的音,分别是3625

2.由琴枕到两手指紧挨着为半音,隔开一个手指(约一厘米宽的距离)就是一个全音的音程。

如A弦,空弦是6,紧靠琴枕为升6,也就是降7,紧挨着它的音是7,其它依此类推。

3.显然相邻两根弦上有相同的音

 

第七课琴谱上的练琴符号

另外,音符上方或下方如果有加点,指奏这个音完了后要弓要停一下再奏下一个音;如果两个或更多的音符用一个弧线连起来,指连弓,就是一弓把它们完奏完,也就是说拉这几个音时,弓子朝一个方向运行。

两个音用两节直线连起来,是提示这两个音为半音关系。

音符的下方或上方有>表示奏这些音时用力要渐弱,反之,<表示渐强。

表示指法的数字后边画一直线,表示按下该手指后不要抬起来直到直线终止的音奏完为止。

 

第八课看谱练习

练习是最大的两个问题是音准和节拍。

音准易解决,首先用电子调音器把每根弦的音调准,然后在指板上大致定下几个主要音的位置。

如A弦上的67升123E弦上的3升4升567.可以按上一课说的位置法来定,如果仍不放心,也可以先确定一个位置再用调音器来试,看是否是你要的音,如果不是就略移动手指再试。

找准了位置后就以在那里做上标记以便练琴时按准音。

节拍的原则是全音符4拍,二分音符2拍,四分间符1拍,八分音符半拍,十六分音符4分之1拍,三十二分音符8分之1拍。

为了在练习是拉准音的时值,可以边拉边数数1234,全音符就数1234,二分音符就灵长12等。

也可以心里想着数字不数出来,还可以边拉边用脚打拍子。

其实人的活动本来就是最有节奏感的,在拉琴的时候也可以轻轻摇晃来定节奏,这是最自然的方法,只不过不要成为习惯,因为正式演奏的时候也这样摇,姿势不美观。

但是这样也不一定能准确,最好是能听一听专家拉同一首曲子的录音,自己记住其节奏再来修正自己的练习。

练习是要先读出那些音,然后左手在指板上找到其位置,最后再放上弓子拉出来。

左手接音是要注意,当按4指时,123指也要同时落下去按在弦上,按3指时12指要同时落下,按2指时1指要落下。

一开始不熟悉,可以放慢节奏,待熟悉了以后再加快。

要练习看着谱表演奏的能力,力求做到看到一个音左手手指自动地按到相应的位置,所以一开始不要背着谱子拉,而要对着谱子一个音一个音地练习。

最好从A大调开始练习。

因为它在AE两弦上,左手23指靠拢,最易练习。

 

第九课乐理调式

调式是音乐创作中所用的一组作为音高材料的乐音,在理论上这一组音是以音阶形式排列的,其中各音不同的排列方式、不同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了不同的调式。

谱例一:

大调音阶

谱例二:

小调音阶

我们常常在五线谱谱表的开始看到写在拍子前的升降记号,如:

谱例三:

谱号

简单地说,调式决定了八个不同音高的音它们的音高相对关系。

大调的第3个音与第四个音,第7个音与第8个音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余的是全音关系。

小调的第1个音与第2个音,第4个音与第5个音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余的是全音关系。

这是各个音相对关系。

谱表的最前面,高音号的后面的#是升号,表示其后的音升高半音,b是降记号,表示其后的音降低半音。

在高音号的事后有3个升号的是A大调,其在五线谱上的含义是这些符号所在的线或间上的音都要升高半音,所以拉出来的A大调的145都是升1升4升5.。

这是高调决定的。

其余的依此类推,我们看到谱表前的的升降记号就知道是哪个调。

以便左手在按音的时候按准音。

第十课推存几本书

1.周显平李果《小提琴》

理由:

介绍较详细,自学者易看懂。

2.张世祥《小提琴自学100天》

理由:

所选曲子难度不大,又较短易练习。

各种常见的练习曲很丰富。

3.李重光《基本乐理简明教程》

理由:

对乐理讲解非常全面,浅显易懂。

课后还有习题,对巩固所学知识很有帮助。

第十一课揉弦

为什么要揉弦?

是为了使音色更动听,使每一个音更富有表现力。

方式:

可分为三种

1.手指揉弦法。

左手的手腕和手臂不动,靠手指活动以改变音色。

2.手腕揉弦法。

手指基本不动,靠手腕的运动带动手指活动。

3.手臂揉弦法。

手指和手腕保持相对固定的姿势,手臂活动以带动二者活动。

练习方法:

1.初级。

手腕靠住琴肩,先活动拇指以外的四指,方向是握拳与伸指,反复练习,待手指活动开了后,用一指按住琴弦,右手运弓,左右手配合,开始放慢,再慢慢加快速度。

2.中级。

手位于一把位,或二把位,用手腕发力慢慢练习,后加快速度。

3.高级。

任意把位,灵活运用手指、手腕、手臂发力。

注意揉弦变生的音高的变化是半音,如果过大就不正常。

虽然有三种方法,但是它们产生的效果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手指揉弦产生的音较柔和,而手腕揉弦产生音较雄放,手臂则更强。

首先应学会手腕揉弦。

其方法可先将手臂放在大腿上或椅臂上,然后将手腕放松前后摇动,力求平均,待动作习惯自如后,再放到指板上练习。

  注意:

大指和虎口之间不要捏紧,手指在指板各音的位置上前后揉动时重要的是强调手腕后仰的动作,然后再往前回到原位。

而万万不可一味往前揉动,而没有后仰的动作。

  同时要注意:

在手腕前后揉动时,带动手指的关节,手指的触弦点不能随着手腕的揉动而移位。

在练习手腕揉弦时,可先从三指开始。

因为用三指揉动可以使动作更为宽松,然后再练习二指和一指。

而练习四指时,还可将三指紧靠四指帮助揉动。

这样的练习会使颤动的效果更为自如。

在手腕揉弦练习的基础上也可逐渐学习和熟悉手臂的揉弦和手指的揉弦。

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丰富演奏上的表现力,适应于各种力度和情绪变化的需要。

  当然也有一些演奏家,一开始就习惯手臂的揉弦。

他可以将手臂颤动的幅度和快慢控制得非常自如,同样富有极好的表现力,也实属难能可贵。

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如同歌唱演员演唱时的颤音一样,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气息和情绪的变化。

好的揉弦和好的运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其演奏必将和美妙的歌唱一样,沁人心肺,动听无比。

 

第十二课弓法

初学者最应当学习的是分弓和连弓,这是最基本的弓法,也是最易学习的弓法,应当将这两种学会以后再练习其它的弓法。

分弓:

每一弓拉一个音符。

运弓要平稳,速度均匀。

音与音之间的过渡要自然。

连弓:

一弓拉两个或是更多的音。

要注意各音的音长,运弓要平稳均匀。

波型分弓:

开始的地方有一点膨大,接下来声音就逐渐减轻,就象波弓一样。

它是靠在每个音开始时,细心的增加一点压力和速度,但是并没有真正地形成重音。

音与音之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间断,但是即使把这种弓法演奏得连续起来,也给人一种音与音之间有间断的感觉。

波弓:

用一弓演奏许多波型分弓的弓法。

分弓浪斯:

短而快的运弓,特点是运弓开始时速度非常快,在结束时放慢。

一般地来讲,音符与音符之间是明显地断开的,在快的一串音中也可以不断。

音的开始既不是重音也不是膨胀。

这种弓法可以和没有明显起奏的冲弓相比。

分弓浪斯可以单独用在那些需要短弓法、没有什么音调变化的乐句中。

抽弓:

抽弓是从有重弓的分弓而来的。

这里的重音是依靠把弓很快的从弦上抬起来,再突然用力地敲下去做出来的。

通常是用上半弓来演奏的,大多数都从上弓开始,首先要从上弓开始练习这种弓法,当然也是要掌握从下弓开始的类型。

冲弓:

这是所有的弓法中最基本的一种弓法,这种弓法对右手技巧的好处,大大超过这种弓法的本身,好的冲弓对分弓的帮助特别大,轲莱弓法和对连顿弓都有好处。

冲弓毫无疑问的一种敲击型的弓法,每个音的开头都有一个子音性质的锐利的重音,两弓之间总是有停顿。

这种弓法中的重音则要求有事先的压力准备,在运弓之前弓先要“咬”住弦,“咬”住弦所使用的压力比运弓本身所需要的压力还要大。

这个压力所延续的时间只要能产生声音开始的重音就成了,然后立即减少到所需要的程度。

假如这个事先的压力放松得太早了,就没有重音了;假如放得太晚了,就会有吱吱喳喳的声音。

因此正确演奏这种弓法的主要问题在于时值和配合。

轲莱:

弓子从空中放到弦上去,在接触弦的一刹那轻轻的锐利地把弦勾住,同时把声音清楚地拉出来,在发出声音的同时从弦上抬起来准备演奏下一弓。

勾弦的样子是和冲弓的起奏时很相似,只是准备的时间减少到最小程度。

就好象是用弓子做一个拨弦的动作一样,但不是产生拨弦的声音。

这种弓法是使用下半弓演奏的,运弓的长度可以从非常短到比较长。

首先应该在靠近弓根的地方用最短的弓子来练习然后再用弓子的其它部分,甚至为了练习的目的使用上半弓练习。

在演奏象轲莱这样短的弓法中,只有手指是主动的。

跳弓:

演奏这种弓法时,弓子是从空中掉下来的,在发音之后弓又离开弦。

它形成一个弧型的动作,弓和弦的接触是在这个弧型的底部,或者靠近底部。

这个动作是水平的和垂直的两种动作组成的。

假如把水平的动作强调的超过了垂直的动作,那么它的弧线就比较平,在这种下发出来的声音是实的,比较圆、柔和,具有更多的母音性质。

假如垂直的动作更为突出,弧线就会更窄深,结果声音就更锐利,有音头,有敲击性。

音质和力度是受弓子所抬的高度的影响;抬的越高,声音就越响,一般来讲也越是锐利。

在用弓长度方面,跳弓可以从用非常短的弓子到很宽的弓子。

通常主要是用下部三分之二,当演奏慢的和宽广的跳弓时就更靠近弓子的下部,当演奏快而短的跳弓时,就更加靠近中部,有时甚至是稍微在中弓上面一点的地方。

有一种很有特点的短的锐利的跳弓,完全在弓根的地方使用几乎全是垂直的动作演奏的。

在弓尖处或是靠近弓尖的地方演奏跳弓也是可能的,但是只能是垂直的一种。

只有在需要这种特殊的音响效果时才可以使用这种弓法。

最常见的是左手拨弦乐句中,用来演奏那些不能拨的音。

跳弓的一般特点是,演奏每一个音符弓都要从上面扔到弦上去,然后再抬起来(至少在比较长的运弓中要这样)。

在短而快的跳弓中。

弓是靠反弹力从弦上跳起来的,这时可能需要,也可能不再需要抬的动作了。

就弓子扔到弦上去这个动作而言,每个音都需要使用一个单独的动力。

因此,就在速度上有一定的限制,超过了这个速度就不行了。

由于演奏这种弓法是从空中开始的,所以弓子众所周知是被支持着的。

这就需要手臂和手腕都抬得高一点(就是将肘部抬起,离开身体稍远一点,但是注意不要耸肩)。

动作的动力主要来自手臂,但是手指和手是半主动半被动地参加动作,并配合手的垂直与水平动作和手指的垂直动作。

需要的时候。

为了使弓子和马子平行,可以加入某些手指的调整动作。

速度越是快,动作的中心就越多的从手臂移向手和手指。

演奏跳弓换弦时,必须注意使用数量相同的弓毛和琴保持接触,否则跳弓就会变的不均匀。

在换弦时弓和琴弦的距离仍然要保持靠近,因为在换弦之前弓跳的越是高,失去控制的可能性越是大。

换弦动作主要是依靠整个手臂,加下前臂的转动动作,手和手指稍稍参加一点动作。

快速跳弓:

它和普通的跳弓的不同点在于演奏这种跳弓时不需要每个音有把弓抬起放下去的动作。

跳的动作主要是依靠弓杆的弹性。

这种弓法在中弓附近演奏最好,要速度慢一点和响一点的话,就往弓根方向***。

要快点柔和点,就往弓尖方向***。

不同的弓子由于它们的弹性不同,选择的部位也是不同的。

连顿弓:

通常人们把这种弓法称为“实顿弓”以区别于飞顿弓。

这种弓法是一弓拉一连串短的。

属于子音性质分的很清楚的音。

演奏时弓毛始终和琴弦保持接触。

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作为一连串小的、和弓的方向一致的连续冲弓来练习。

可以是上弓也可以是下弓。

每一弓都拉的非常结实。

每一个音拉出来之后,要把压力放松。

但是,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练习。

它的速度是很受限制的,就象演奏冲弓时是情况一样。

不过在音乐中实验连顿弓时能比冲弓拉得快,而且通常也必须要快一点。

连顿弓是因人而异的弓法,每个人的方法可能有不太一样的地方。

飞顿弓和飞跳弓:

这两种弓法是很相似的,但是各有各的特点。

从名称上可以看出前者是从连顿弓来的。

所用的动作是和连顿弓一样的,只是在拉完每个音之后,压力要减轻。

促使弓子离开琴弦。

但是,抬起的动作应当是非常轻微的,基本上还是要保持水平的动作,不要影响弓的继续向前流动。

这种弓法通常是用上弓演奏。

飞跳弓是用一弓演奏一连串的跳弓音符。

可以用上弓演奏也可以用下弓演奏。

但是,当用下弓演奏时,演奏的音符比较少,而且用到的机会也不多。

这种弓法要求弓子从弦上抬得要比飞顿弓高一点,由于它的跳弓性质,每个音符都是把弓子主动地抛到弦上去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的演奏速度和飞顿弓来比就受大很大的限制。

手指的垂直动和手的垂直动作是演奏这种弓法中的两个主要因素,只混用非常少的一点水平动作。

动作越是小,动作的中心越是在手指;每一弓越是大,手甚至手臂就参与更多的动作。

飞跳弓也可以非常有效地停留在弓子的某一点上连续复原。

保持在原地连续复原有两个好处;可以用它来不间断地演奏非常长的句子,它可以在一弓中始终保持同样声音的性质。

在演奏飞跳弓时,弓子甚至可以倒退。

以致演奏一连串的上弓的跳弓弓子实际上走向了弓尖。

让弓子倒退是很好的练习,因为有时在实际演奏中也需要把弓子移到弓子较高的部位上去。

抛弓:

这种弓法完全是建立在弓赶的自然弹性上面的。

几个音符在同一弓上演奏,不论是上弓或下弓,但是只有一个动力,也就是在第一个音符上把弓子抛到弦上去,在这个第一个音符上的动力之后,要使弓子自己跳动,就和皮球的跳动一样。

从这个角度讲,抛弓可以叫做“不控制”的弓法,和飞顿弓比较的话,虽然飞顿弓也是利用弓子的弹性使弓子离开弦,但是实际上它是通过连顿弓的本身动给每个音加上一个单独的动力。

和飞顿弓来对比,更大的不同在于,在演奏飞顿弓时,每拉一个音符都有一个单独地把弓抛到弦上去的动作。

抛弓的速度是可以调整的,否则它就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了。

调整是用弓的不同的部位实现的,还靠控制弓子弹跳的高度。

演奏时最好使用的部位是弓子上部三分之二的地方,越靠近弓尖跳的越快,离弓尖越远,跳得也就越慢了。

跳得越是高越慢,跳得越是低越快。

跳的高度可以通过第一个动力加以调整,也可以用食指极为轻微而精细的压力加以调整,这样食指就能使弓反弹到一定的高度,从而加快它的速度。

为取得最好的弹性,弓杆要完全直立在弓毛上,不要倾斜。

 

第十三课

虽然所有乐曲都是由一个个音符组成的,但是我们在唱的时候没有必要把它们分成单个的音符,而应将之一组一组地来看,这样更容易唱准,也才能拉准其时值。

因此我们有必要熟悉常见的节奏型:

一、简单的单一的节奏训练

1、切分音。

包括大切分音,小切分音

2、附点音,包括前附点音,和后附点音。

3、三连音。

4、六连音。

十连音,十一连音,等。

5、前十六音。

后十六音。

6、一长音后,紧跟三十二份音符。

二、包含休止符音型的节奏训练

1、八分音符八分休止后二分音符。

2、二分休止四分音符四分休止。

三、二二的拍子的训练。

1、较多的接触四四拍子,遇到二二拍子常常按四四拍对待,搞错。

2、四四帕子,乐句的需要打八拍,也会出现视觉错误。

四、较难的节奏组合

1、两拍,的三连音。

2、三拍子的同度音。

两拍后,一拍连线连着下一小节的第一拍。

后又是两拍。

这样的节奏连续进行几小节。

使三拍子乱了阵脚。

3、三拍子。

一拍一音,音型是四个一组,连续重复。

同样从音型上冲击三拍子的节律。

4、四四拍子,连续的后附点音,转换八三拍子前八分音后四分音符。

两者节奏相近,但截然不同,如何在心里打拍子,使重音落在下拍子上。

5、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杂乱交替,加上弓法时而两连下弓。

6、每小节四拍子两个三连音。

7、四分音符。

强拍休止,和弱拍休止杂乱交替,中间夹杂二分音符。

8、四四拍,四分音符,后连续三个三连音,后又是四分音符。

分弓演奏。

9、散板中的。

连续七连音;十一连音等。

第十四课如何唱准节奏

常用的有两种方法:

1.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