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6618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docx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I二理综生物

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Ⅰ

(二)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部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5·河南省郑州高三第一次质检·2)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28,某种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0210,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66,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条数可能是()

A.5条B.6条C.7条D.8条

2.(2015·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练习·9)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中,产生的CO2中的氧全部来自葡萄糖

B.②过程中,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C.真核生物的②过程只在叶绿体中进行,①过程只在线粒体中进行

D.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这样的细胞能进行①过程

3.(2015·安庆五校联盟高三3月考·6)用32P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所有的核DNA分子,然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开始培养后一个细胞核中DNA数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D段与GH段的细胞中Y染色体数目一定不同

B.KL段每个细胞核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都相等

C.IJ段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都是l:

2

D.GH段细胞中含32P的核DNA分子占总数的l/2

4.(2015·安徽黄山高三第一次质检·9)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端开雄花,叶腋开雌花,即能同株传粉,又能异株传粉,是遗传学理想材料。

在自然状态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不考虑变异),有关F1性状表述合理的是()

A.显性植株所产生的都是显性个体

B.隐性植株所产生的都是隐性个体

C.显性植株所产生的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比例11

D.隐性植株所产生的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比例3:

1

5.(2015·山东德州2月期末统考·9)兴奋在传导过程中,会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下图表示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和Gly均表示神经递质B.A处6点时膜内为正电位

C.离子通道甲表示钠离子通道D.抑制Gly释放将阻断兴奋由A到B的传导

6.(2015·浙江嘉兴等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B.群落的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原生演替快

D.顶级群落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

29.(2015·湖南浏阳一中届高三3月调研·29)下面是红细胞膜上的钠钾泵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

(2)红细胞吸钾排钠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3)钠钾泵在吸钾排钠的跨膜运输过程中有何作用,请指出并加以说明:

①;

②。

30.(2015·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练习·53)下图甲所示是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下图乙所示是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苯丙酮尿症的家系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甲可知,酶⑤的缺乏会导致人患白化病,酶______________的缺乏会导致尿黑酸在人体内积累进而使人的尿液中含有尿黑酸,这种尿液暴露于空气中变成黑色,称为尿黑酸症。

酶__________的缺乏会导致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称为苯丙酮尿症。

以上三种疾病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B的母亲是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__。

如果A和B婚配,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病,则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___。

避免近亲结婚__________(能,不能)降低该病的发病率,针对该病有效的产前诊断方法是__________。

若减少婴儿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则患儿智力衰退现象可完全避免,这说明表现型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决定的。

31.(2015·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34)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癌发生。

科研人员将HPV外壳L1蛋白基因与在人体中不能复制但能有效表达外源基因的痘苗病毒重组,制备新型疫苗。

(1)用痘苗病毒感染鸡胚细胞,一段时间后洗去吸附的病毒,将鸡胚细胞转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抗生素以避免_______。

在培养基中加入L1蛋白基因与质粒连接构建的重组质粒,使L1蛋白基因与____________在鸡胚细胞内发生DNA重组,得到重组病毒疫苗。

依据L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重组病毒DNA,以检测________。

(2)为研究重组疫苗的保护作用,将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1组注射用PBS缓冲液配制的重组病毒疫苗100μL,2组注射_________作为对照,3组注射_________作为空白对照。

(3)给上述三组小鼠皮下注射C3细胞(含有HPV基因的癌细胞),观察、记录小鼠成瘤情况,结果如下。

组别

各组平均瘤重(g)

1

0.192

2

0.347

3

0.916

 

据实验结果分析,尽管各组小鼠都可成瘤,但实验组小鼠____________,说明重组病毒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接种重组病毒疫苗的小鼠体内表达____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皮下注射C3细胞时,HPV引起______________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根据免疫学知识,注射疫苗后,只有诱发出机体的_________免疫,才能有效清除癌细胞。

(4)若欲检验重组病毒疫苗是否有治疗作用,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最恰当的是____(选填下列字母)。

a.先注射HPV病毒,一段时间后注射重组病毒疫苗

b.先注射重组病毒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注射HPV病毒

c.先注射C3细胞,一段时间后注射重组病毒疫苗

d.先注射重组病毒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注射C3细胞

32.(2015·江苏淮安等四市一模·33)科研人员为了探究吲哚丁酸(IBA)的不同使用方法和浓度对蓝莓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

①选用生长良好、生理状态相似的蓝莓苗,剪切成2.5cm单苗段备用。

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制备好的单苗段进行处理。

方法I是将IBA预先添加到基本培养基中,形成含不同IBA浓度的培养基,再将单苗段接种到相应培养基上。

方法II是将单苗段置于不同浓度的IBA溶液中沾蘸5s,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③培养至12d、18d和30d,统计生根率,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方法

组别

IBA浓度(mg/L)

12d生根率(%)

18d生根率(%)

30d生根率(%)

1

0

O

1

1

2

0.O5

O

20

74

3

0.1

O

12

50

4

0.2

O

l1

48

5

0.5

0

10

47

6

0

0

1

1

7

200

70

100

100

8

500

4

90

91

9

1000

0

87

88

(1)在本实验中,每组别都要选取多根单苗段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在方法Ⅰ中,IBA浓度为0.5mg/L时,对诱导蓝莓生根起作用。

若需进一步确定在培养基中添加IBA的最适浓度,则实验设计的思路是。

(3)使用IBA诱导蓝莓单苗段生根时,采用方法(填“Ⅰ”或“Ⅱ”)更好,原因是使用该处理方法时,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4)有人提出单苗段生根可能需要光照,为此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将用适宜浓度IBA溶液处理过的单苗段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

④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33.(2015·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一次质检·29)某植物种子的子叶有黄色和绿色两种,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用B、b和E、e表示),现有两个绿色子叶的种子X、Y,种植后分别与纯合的黄色子叶植株进行杂交获得大量F1,子叶全部为黄包,然后再进行如下实验:

I、X的F.全部与基因型为bbee的个体测交,后代性状及比例为:

黄色:

绿色=3:

5。

II、Y的F.全部自花传粉,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

黄色:

绿色=9:

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I中,花粉成熟前需对母本做的人工操作有。

(2)X的基因型为,Y的基因型为。

(3)纯合的绿色子叶个体的基因型有种。

(4)遗传学家在研究该植物减数分裂时,发现植株甲的细胞(仅研究两对染色体)如图l所示,植株乙的细胞如图2所示的“十字形”图像。

①图1所示细胞处于期,图2中发生的变异是。

②研究发现,该植物配子缺失图2中任意一种非等位基因时不能存活,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植株乙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____种。

若将植株甲和植株乙杂交,绿色子叶子代中含有异常染色体的个体占,黄色子叶子代中含有异常染色体的个体占____。

(二)选考题

39.[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2.(2015·陕西五校高三一模·39)纤维素酶对于能否实现乙醇工业化生产、处理服装面料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初步筛选到能合成纤维素酶的菌株MC-1,以下是该菌株的鉴定过程。

(1)为了获得能合成纤维素酶的单菌落,可采用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关于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固体培养基时可以加入琼脂。

B.操作的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3)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4)表5的培养液pH均为4.8,若对MC-1中纤维素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则不能选择表中的的培养液。

(多选)

表5

(5)分离获得了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MC-1,为了在此基础上获得纤维素酶活性更高的菌株,最可行的做法是。

(6)某同学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感染了几种细菌。

若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剂培养几种菌后,指示剂变红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能够分解尿素的菌;若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染料,培养后,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纤维素分解菌。

40.[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2015·山东烟台一模·36)科学家将鱼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大大提高。

下图一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图二为质粒限制酶酶切图谱。

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不含图中限制酶识别序列,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其中①—④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中的相关步骤,Ⅰ、Ⅱ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

请据图作答:

图21

(1)获取鱼的抗冻蛋白基因途径主要有。

为了在番茄中获得抗冻蛋白必须将抗冻蛋白基因连接在质粒中的之后。

图中③、④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番茄组织细胞的过程。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用一种或者多种限制酶进行切割。

该酶的特点。

在此实例中,应该选用限制酶切割。

(3)要利用培养基筛选出已导入含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的番茄细胞,应使基因表达载体Ⅰ中含有作为标记基因。

(4)研究人员通常采用法将鱼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内。

通常采用技术,在分子水平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形成了相应的蛋白质。

 

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Ⅰ

(二)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蛋白质相关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析】设氨基酸总数为m,则10210=128m-1566,求出m=92;据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再设肽链数为n,则(92-n)18=1566,求出n=5。

2.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

【解析】①为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的氧来自葡萄糖和水;②为光合作用过程,水中的O全部转化为氧气,葡萄糖中的氧气来自CO2;①过程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健那绿为活细胞染色剂,不影响细胞器的功能。

3.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DNA复制及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AE为有丝分裂,FL为减数分裂,CD段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GH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A项错误。

IJ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后期,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可能是l:

2或1:

1,C项错误。

用32P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所有的核DNA分子,然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有丝分裂完成后,细胞中每个DNA分子均有一条单链被标记,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GH段被标记的DNA占总数的l/2,D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不确定,B项错误。

4.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应用的有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判断能力。

【解析】由题意可知,玉米既可自交,又可杂交。

显性植株所产生的都是显性个体,隐性植株所产生的既有显性个体,也有隐性个体,隐性植株自交后代全部是隐性个体,隐性植株杂交后代全部是显性个体。

A正确。

5.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的理解。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兴奋由A向B传导,而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一定是神经递质Gly释放抑制了该神经元的兴奋。

6.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有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析】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A错;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B正确;群落原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C正确;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形成顶级群落,若环境发生变化时,也要发生演替,D正确。

29.【答案】

(1)蛋白质

(2)主动运输

(3)①载体的作用,其内、外两侧的Na+、K+结合位点分别与Na+、K+相结合,从而协助Na+、K+的逆浓度跨膜运输。

②酶的作用,通过催化ATP的水解,为Na+、K+的逆浓度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说明:

①、②可互换,意思相近可酌情计分。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钠钾泵考查蛋白质、物质运输的方式等知识,对考生识图能力要求较高。

【解析】

(1)钠钾泵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2)从图中可以看出,红细胞吸钾排钠消耗ATP,是主动运输。

(3)从图中可看出,钠钾泵上有Na+、K+的结合位点钠钾泵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Na+、K+,因此具有载体蛋白的作用;钠钾泵还能催化ATP的水解,又具有酶的作用。

30.【答案】

(1)③;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性状

(2)2/3;3/4;能;基因诊断;基因;环境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和性状的关系、遗传规律的应用。

【解析】

(1)患尿黑酸症是因为尿黑酸无法代谢产生乙酰乙酸导致尿黑酸积累,因此是酶③缺乏。

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蓄积则是苯丙氨酸无法进一步代谢成酪氨酸,因此是酶①。

题中所述症状都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酶不能合成从而导致生物性状改变,因此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由于Ⅰ代的两个男性都患病,则Ⅱ代中B的外公和外婆的基因型都为Aa,因此B的母亲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3。

A和B婚配第一个患病,则二者的基因型都为Aa,子代基因型为1AA:

2Aa:

1aa,则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3/4。

避免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概率。

针对该病的有效的诊断方法是产前诊断。

食物中的苯丙氨酸属于外界环境提供,患儿的智力衰退是基因决定,同时是外界环境影响造成。

31.【答案】

(1)杂菌污染痘苗病毒DNA重组病毒DNA中是否含有L1基因

(2)100μLPBS缓冲液配制的痘苗病毒100μLPBS缓冲液

(3)平均瘤重较小,成瘤小鼠百分率较低,成瘤时间较晚(全部答对得3分,答对其中两项得2分,答对其中1项得1分,其他答案得0分)L1蛋白记忆细胞

(4)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免疫知识。

【解析】

(1)在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抗生素是为了避免杂菌感染。

根据题干信息,重组病毒疫苗是L1蛋白基因与痘苗病毒重组。

L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重组病毒DNA,目的是检测重组病毒DNA中是否含有L1基因。

(2)据实验目的“为研究重组疫苗的保护作用”,则实验的变量是疫苗的种类,一组注射重组疫苗,一组注射痘苗病毒,另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的注射前与两组相同的100μLPBS缓冲液。

(3)根据表中数据,第一组的瘤平均瘤重较小,据曲线图,第一组成瘤小鼠百分率较低,成瘤时间较晚,由此说明重组病毒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实验鼠第一次注射疫苗后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当注射C3细胞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癌细胞的免疫需要细胞免疫清除。

(4)检测治疗作用需让被测个体患病,因此c符合。

32.【答案】

(1)减少实验误差(排除偶然因素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2)促进在IBA浓度为0~0.lmg/L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3)Ⅱ起始生根时间早生根率高(或生根率达到最高的时间早,或操作简便)(答对l点给l分)

(4)②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③甲、乙两组的生根率

【命题立意】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解析】

(1)在本实验中,自变量为吲哚丁酸(IBA)的不同使用方法、吲哚丁酸(IBA)的不同浓度,则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每组别都要选取多根单苗段进行实验。

(2)在方法Ⅰ中空白对照为1,IBA浓度为0.5mg/L时,对诱导蓝莓生根起何作用应当和对照组1比较,结果都为促进。

若需进一步确定在培养基中添加IBA的最适浓度,则实验设计的思路是:

在IBA浓度为0~0.lmg/L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3)本实验因变量对蓝莓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其观测指标为生根时间以及生根率,综上比较方法Ⅱ更好。

(4)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有光照,无关变量必须保证相同且事宜,则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本实验因变量是对单苗段生根的影响,观测指标是甲、乙两组的生根率。

33.【答案】

(1)去雄、套袋 

(2)Bbee或bbEe bbee

(3)3  

(4)①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 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2100%1/5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染色体变异的应用。

【解析】

(1)杂交前要对母本进行去雄避免自花传粉和套袋避免接受其他花粉。

(2)纯合黄色子叶植株(BBEE)与绿色植株X杂交,所得F1全部为黄色植株(B_E_),F1(B_E_)与基因型为bbee的个体相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

绿色=3:

5,即其中黄色植株占3/8,则X基因型为Bbee或bbEe。

由Y的F1自交子代的比例9∶7可推得F1基因型为BbEe,又Y×BBEE→F1均为黄色,可推知Y的基因型为bbee。

(3)纯合的绿色子叶个体的基因型有BBee、bbEE、bbee3种。

(4)①图1每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图2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片断的移接,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对于图2,不考虑交叉互换,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配子中基因型两两完全相同,即配子的基因型有2种。

若将植株甲和植株乙杂交,绿色子叶子代中含有异常染色体的个体占100%,黄色子叶子代中含有异常染色体的个体占1/5。

39.【答案】

(1)划线法/涂布法选择

(2)B

(3)培养基灭菌、接种过程无菌操作(接种环境灭菌,试管过火、超净工作台)

(4)A、B、C

(5)用人工诱变(紫外线照射等)处理菌株,再进行筛选

(6)酚红刚果红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及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解析】

(1)分离和筛选菌种以获得单菌落菌株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所用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

(2)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流程是计算→称量→熔化→灭菌→到平板.

(3)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中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有:

培养基灭菌、接种过程无菌操作,培养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等.

(4)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菌株MC-1中纤维素酶的活力,因此所用的培养基应该是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且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应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分析性表格中的培养基的成分可知,A培养基缺乏氮源,微生物不能生长;B没有碳源,微生物应为无法生长,C不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牛肉膏也可以作为碳源,因此A、B、C不能用于对MC-1中纤维素酶的活力进行测定的培养基.

(5)可以用紫外线照射方法处理菌种,诱发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具有更高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

(6)尿素分解菌可以用酚红指示剂进行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

40.【答案】

(1)从体细胞中分离和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启动子脱分化、再分化

(2)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NdeⅠ、BamHⅠ

(3)抗氨苄青霉素基因(Ampr)

(4)农杆菌转化(或基因枪法等) 抗原-抗体

【命题立意】基因工程的考查

【解析】

图21

(1)获取目的基因途径有从体细胞中分离、PCR扩增以及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为了在番茄中获得抗冻蛋白必须将抗冻蛋白基因连接在质粒中的启动子之后;图中③、④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番茄组织细胞的脱分化、再分化过程。

(2)限制酶的特点是能识别特定的DNA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

在此实例中,应该选用限制酶NdeⅠ、BamHⅠ切割这样可以保证不破坏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又能连在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

(3)要利用培养基筛选出已导入含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的番茄细胞,应使基因表达载体Ⅰ中含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Ampr)作为标记基因。

(4)要把鱼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内的染色体DNA上,通常采用脓杆菌转化法将,因为要利用其中的T-DNA来转运目的基因。

在分子水平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形成了相应的蛋白质,通常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