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6756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docx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论文

纳子峡水电站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青海门源810300)

摘要:

新形势下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水电工程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基本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建筑施工行业中,水电站工程施工属于高危施工行业,施工安全管理难度大,如何做好水电站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树立一切责任事故均是可以避免的。

预防和减小施工安全事故,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

落实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是安全工作的重点。

在确保安全管理与水电事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中,才能使水电施工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

针对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问题,本文从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制度以及具体的施工工艺过程的安全技术控制入手,结合纳子峡水电站施工实例,介绍了该工程从主体工程大坝填筑到大坝混凝土面板浇筑施工安全技术,并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对如何在高强度填筑、高差大,坡度陡,安全隐患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做好大坝填筑及面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填筑面板混凝土施工安全技术

1工程概况

纳子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门源县燕麦图呼乡和祁连县皇城乡的交界处,地处大通河上游末段,公路里程经青石嘴(50km)-达坂山-大通县-西宁市约186km。

电站开发方式为混合式,电站主要任务是发电,水库正常蓄水位3201.50m,最大坝高121.5m,总库容7.33亿m3,最大发电水头113.5m,总装机容量87MW,保证出力16.61MW,多年平均发电量3.106亿KW•h。

纳子峡水电站大坝为1级建筑物,工程规模为二等大

(2)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长度为408.3m,坝顶宽度为10.0m,最大坝高121.5m,面板最大斜长210m,大坝上游坝坡1:

1.55,下游面设置三条宽3m的水平马道,一级马道以上坡比为1:

1.6,一级马道以下坡比为1:

1.55。

坝顶设有高度为3.3m的防浪墙与面板相接,坝顶高程3204.60m。

坝体自上游至下游分别为碎石土盖重(1B)、上游铺盖(1A)、面板(F)、垫层区(2A)、周边缝处特殊垫层区(2B)、主堆砂砾料区(3B1)、主堆砂砾料区(3B2)、排水区(3F)以及下游坝面砌块石护坡(3D),坝体填筑总量507万m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混凝土面板为不等厚面板,面板顶端厚度0.3m,底部最大厚度0.65m,面板间设垂直缝;面板与趾板间设周边缝;坝顶防浪墙与面板间设伸缩缝。

2本工程技术安全管理的重点、特点、难点

2.1主坝填筑阶段

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主体工程为砂砾石均质坝,运输工作量大,交通任务重,在大坝填筑过程中,涉及到料场开采、大坝填筑、两岸坝肩清坡等施工,机械使用率高,在填筑过程中如何保证机械使用安全、人员施工安全是大坝填筑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点。

另由于大坝坝高较高,施工作业过程中,随填筑高程不断增高,大坝临边、临空作业面增大,施工难度不断加大;安全管理风险太。

2.2面板混凝士浇筑阶段

凝土浇筑施工安全技术方面存在以下重点和难点:

⑴防机械伤害、防高空坠落和坠物打击、防坍塌、防触电、预防火灾等安全防护等是本工程安全控制的重点;

⑵面板混凝土、止水施工工艺要求高,质量控制是本工程的重点;

⑶面板混凝土施工部分时段在低温季节,保温措施要求严格,是本工程又一重点;

⑷现场场地狭小,材料设备运输、布置困难是本工程的难点;

⑸左、右岸岸坡段面板起始块浇筑,是施工的难点;

⑹面板周边缝和垂直缝止水槽及两侧混凝土面平整度的控制是施工的难点;

⑺防止面板混凝土滑模漂模是面板混凝土施工难点;

⑻侧模安装内侧面、顶面平直不错台是施工的难点;

⑼铜止水接头焊接质量控制是本工程施工难点;

⑽养护期混凝土面始终保持保温、保湿,不露白是养护期内的施工重点。

⑾210m长面板连续、一次型施工完成,如何在高差大,坡度较陡的情况下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的安全,是面板混凝土施工安全技术控制的难点。

3主坝填筑安全技术措施

坝体自上游至下游分别为碎石土盖重(1B)、上游铺盖(1A)、面板(F)、垫层区(2A)、周边缝处特殊垫层区(2B)、主堆砂砾料区(3B1)、主堆砂砾料区(3B2)、排水区(3F)以及下游坝面砌块石护坡(3D)。

坝体填筑总量507万m3,主要工程量详见表5-1。

纳子峡水电站大坝填筑从2011年9月14日开始填筑,到2012年11月11日结束,历时14个月(冬休2个月)。

纳子峡水电站在大坝填筑施工过程中合理进行料场规划、上坝道路布置、加强现场组织管理,严把每道工序质量关,安全关、合理安排,科学调度,在施工中选用了大型的挖装、运、推、碾压机械设备,同时采取后退法施工,最大限度的减少在填筑过程中的砂砾料分离,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施工强度,纳子峡水电站大坝填筑施工安全管理经验值得在面板坝和土石坝施工中推广应用。

3.1施工道路布置

3.1.1场内交通

㈠业主提供的施工道路

⑴进场公路:

公路起点与盘(盘坡)~大(大通)公路相连接,终点位于电站管理区,路面宽度10.0m,砂砾石路面。

⑵左岸永久上坝道路:

道路起点位于进场公路桩号5+106.248m处,终点至发电洞、泄洪洞闸室平台(3204.60m高程),路面宽度8.5m,砂砾石路面。

⑶右岸大坝填筑主干道:

道路起点位于钢架桥右端点处,终点至大坝右坝肩,路面宽度8.5m,砂砾石路面。

⑷钢架桥:

位于厂区下游跨大通河桥梁,钢桁架贝雷桥。

3.1.2场内自建道路

本工程拟定修建8条临时施工道路主干道及预留坝内路,路面结构均为砂砾石路面。

大坝填筑过程中,场内自建道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月最高填筑方量72.6万m3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坝体填筑

结合纳子峡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从填筑前期的料场规划、大坝各料区的碾压试验、大坝填筑等结合工程实例,对施工技术及填筑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3.3料场规划及开采

C1砂砾石料场位于坝址区下游大通河右岸出山口的门源县苏吉滩乡燕麦图呼村一带Ⅰ~Ⅲ阶地,呈长条形沿大通河右岸展布,最大宽度约0.96km,最大长度约1.3km,实测面积约116.86万m2。

距坝址区最远距离约1.9km。

C1料场按由上游至下游,由外向里,由近及远分为A、B、C、D、E、F六个区。

㈠料场开采程序

砂砾料开采用挖装设备在C1砂砾石料场直接开采拉运,先清除表层覆盖层,经试验合格后开采上坝。

开采程序:

测量放线→开采施工道路修筑→覆盖层揭除→分区→砂砾石料开采→自卸车运输→上坝。

开采时垂直于开采主干道按条带状向河岸方向推进开采。

条带宽度定为200m,填筑高峰时,可同时进行几个条带同步开采,开采条带间隔错开,以便于相邻未开采条带堆放覆盖层。

待一个条带开采完毕后,将相邻条带堆放的覆盖及该条带覆盖一同回填至已开采条带内。

砂砾料开采前,首先由反铲配合自卸车将表层覆盖层挖至相邻条带区,清表主要是将料场区表层50cm~200cm的多年沉积物及表层有机土质进行清除。

砂砾石料开采主要由1.6m3反铲挖掘机立面开采为主,40t自卸汽车拉运至填筑区,平均运距1.4km,开采深度3m~8m。

若开挖的砂砾料含水量较大则需进行堆放脱水,由现场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若开挖料含水量较小,则通过洒水进行调整。

在运输和填筑过程中含水量有损失,所以料场调整含水量时使含水量略大于填筑时的含水量,所超出含水量百分比按现场施工试验和实际天气情况确定,保证大坝填筑时砂砾料的含水量为最优含水量。

㈡料场施工方法

根据对C1进行地质复勘,得出以下结论C1料场砂砾石颗粒组成以卵砾石为主,其中400~300mm占6.84%,300~150mm占10.96%,150~5mm占60.72%,5~0.075mm占㈠18.88%,粒径<0.075mm占2.6%。

该料场碾压后渗透系数为10-2cm/s,可直接开采上坝作主堆石料3B1、3B2。

特殊垫层料、垫层料、排水料均在C1料场布置的筛分厂,进行筛分合格后上坝。

开采施工方法:

砂砾料开采主要采用1.6m3和1.2m3液压反铲挖料装车,40t自卸汽车直接拉运上坝,对于局部开采粒径不合格的砂砾石料,挖装时进行剔除。

开采厚度按2m分层开采,第一层(2m)采用平采方式,利用现有1#主干道运至坝面,2m以下采用立面开采,利用一级阶地以下的2#主干道运输至坝面。

几个条状带开采过程中,可错开开采层深(时间),以满足开采过程中料源均衡开采。

在开采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照顾到各个时段的级配平衡。

当在施工过程中,有雨天开采料时,应先开采堆存,经自然脱水满足要求时,再倒运上坝。

3.4大坝填筑施工程序

3.4.1大坝填筑施工分区

坝体填筑时按平行于坝轴线分为铺料区、碾压区、试验取样区。

施工时根据分区情况进行流水施工。

分区长度根据碾压设备最有效施工长度确定控制在50~60m左右。

为保证铺料、碾压、取样各区在作业当中互不影响,采用“进占法”与“倒退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上料,并在作业面留有临时施工道路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纳子峡水电站大坝从上游至下游坝基填筑宽度共计385.34m,由于前期填筑时上下游方向宽度较大,且在大坝填筑面的升高,上下游作业填筑作业面变窄,因此在施工时综合考虑从高程、宽度进行作业区划分,在大坝填筑时将大坝分为四个施工区域。

⑴在填筑高程3112.0m以下分为四个施工区,即Ⅰ、Ⅱ、Ⅲ、Ⅳ填筑作业区;

⑵在高程EL3112.0m—高程EL3142.1m,随着上下游作业面边窄,划分为3个填筑区,即Ⅰ、Ⅱ、Ⅲ填筑作业区;

⑶在高程EL3142.1m—高程EL3172.1m,划分为2个填筑区,即Ⅰ、Ⅱ填筑作业区;

⑷在高程EL3172.1m—高程EL3202.5m,划分为1个填筑区,详见填筑分区详见图5-1。

大坝填筑顺序自下游至上游为Ⅳ区填筑——Ⅲ区填筑——Ⅱ区填筑——Ⅰ区填筑。

图5-1大坝填筑分区图

3.4.2大坝填筑分层及填筑顺序

大坝填筑主坝砂砾料、排水料按0.8m填筑分层,其中垫层料按0.4m分层;特殊垫层料按0.2m分层。

先填主坝砂砾石料,再填排水料,最后填垫层料。

一层主坝砂砾料3B2、一层排水料、再一层主坝砂砾料3B1,两层垫层平起作业的施工程序进行作业,填筑顺序详见图5-2、5-3、5-4。

并遵循主坝排水料不侵占主坝砂砾石料、主坝砂砾石料不侵占垫层料,垫层料不侵占特殊垫层料。

先粗后细法,有利于保证质量,且不增加细料用量。

铺料时,允许细料占压粗料区,但不允许粗料占压细料区。

图5-2竖向排水料、3B1料、3B2料填筑顺序

图5-3水平排水料、3B1料填筑顺序

图5-4垫层料、3B1料填筑顺序

3.5坝体填筑碾压要求及碾压试验

在大坝填筑之前,结合设计技术要求对各料区料源进行碾压试验,各上坝料在坝体下游选定区域进行了生产性碾压试验,从中确定了各上坝料的碾压参数。

㈠坝体碾压要求

坝体填筑碾压方向:

坝体碾压均以平行于坝轴线的方向碾压,仅对高程3099.5m以下水平排水料及周边料进行垂直轴线方向碾压。

骑缝碾压:

对设计分区接缝和施工填筑分区,接缝必须做到骑缝碾压,骑缝碾压遍数都以相邻分区碾压遍数进行控制。

各填筑料碾压参数确定:

各填筑料碾压遍数及各项参数的确定均有现场生产性试验确定,各填筑料碾压参数详见表二。

㈡碾压试验

在大坝填筑前,对垫层料、主坝砂砾料3B1、3B2料、排水料进行生产性碾压试验各3组,分别对碾压区6、8、10遍,进行了各计42组试验检测,其中对设计指标干密度、相对密度进行了各36组试验检测,对碾压料6遍区、8遍区、10遍区分别进行了各2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总计6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

根据试验各上坝料检测颗粒级配、干密度平均值、相对密度平均值等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指标。

㈢确定碾压参数

碾压试验完成后,各坝料碾压参数确定,各区碾压参数详见表5-3。

碾压参数表

表5-3

坝料名称

振动碾型号

行走速度(Km/h)

铺筑厚度(mm)

碾压遍数

冬季铺筑厚度

(mm)

冬季碾压遍数

特殊垫层料(2B)

自行式26t振动碾

1.5

200

8

200

10

垫层料(2A)

自行式26t振动碾

1.5

400

8

400

10

主坝砂砾料3B1

自行式26t振动碾

1.5~2.0

800

8

600

10

主坝砂砾料3B2

自行式26t振动碾

1.5~2.0

800

8

600

10

排水料(3F)

自行式26t振动碾

1.5~2.0

800

8

600

10

3.6各料区及结合部位填筑的安全、技术措施

㈠特殊垫层料填筑

特殊垫层料为筛分成品料,直接从成品料堆挖装、运输直接上坝。

采用后退法卸料,在成品料堆进行加水,施工过程中现场进行洒水,人工配合1.2m3反铲摊铺(控制铺层厚度20cm),压实机具采用手扶式震动碾施工。

该部位的填筑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按碾压试验成果及监理工程师要求控制铺料厚度、碾压遍数及洒水量填筑,保证施工质量。

⑶垫层料填筑

垫层料和相邻主堆石砂砾料的填筑平起施工。

垫层料由筛分加工,成品料堆挖装、运输直接上坝。

在挤压墙混凝土施工完成2h后,将符合设计要求的垫层料直接运卸到垫层区,之后采用CAT330反铲辅以人工摊铺整平(控制铺层厚度40cm)。

卸料顺序从两边向中间进行,以利于流水作业,40t自卸汽车运输,每6.5m倒料1车,根据现场情况可做适当调整。

卸车后料堆周边的超径石由人工剔除。

平整后洒水,采用SD-100F自行式振动碾沿平行于坝轴线方向先静2遍,低处适当补料后碾压6遍,距离挤压墙应保持在15cm左右。

靠近岸坡处用手扶式振动碾或液压振动夯板夯实。

用后退法铺一层相邻堆石料3B1、3B1料坡面必须顺直,然后清除上游坡脚粒径大于10cm的大块石后,铺垫层料。

各种料物的铺料厚度宜用测量方法控制,并经监理人批准。

周边缝附近的小区料用人工辅助机械铺料。

负温下施工时,坝料内不得有冰块或结块存在。

经试验需要加水碾压的坝料,在负温下填筑不能加水时,减小铺料厚度,增加碾压遍数,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标准。

由于垫层料施工时属于临边施工,且垫层料宽度为3m,因此,施工范围狭小,对机械的安全运行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同时,垫层料的施工在挤压墙成型2h后施工,采用XS262自行式振动碾沿平行于坝轴线方向先静碾2遍,低处适当补料后碾压6遍,所以,在施工时为保证安全及不对挤压墙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垫层料碾压时,振动碾距离挤压墙内边墙的距离应保持在1m范围内,在其范围内采用手扶式振动碾或液压振动夯板夯实,从而保证施工时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同时在上游挤压墙坡面上每隔20米高差,设置一道安全防护网,确保临边作业的安全,如图5-5所示。

临边防护网

图5-5垫层料、特殊垫层料碾压施工现场

⑸坝体堆石料(砂砾石料)填筑

堆石区内的纵、横接缝和临时施工道路,随着堆石坝体上升,逐层处理。

除与垫层料相邻的堆石料外,堆石料采用进占法卸料,推土机及时平料。

每层铺料后,用测量方法检查铺料厚度,严格按施工参数的要求控制铺料厚度,其误差不超过铺料厚度的±10%。

堆石料在在坝面上采用水管和20t的洒水车进行加水,保证加水量达到碾压试验或设计要求。

堆石料采用26t振动碾碾压。

振动碾行驶方向平行于坝轴线,靠岸边处可顺岸行驶。

主石堆料3B1料由砂石料场直接开采上坝,采用装载机和反铲挖装(控制最大粒径小于40cm),配40t自卸汽车运输上坝。

由SD22推土机摊铺(控制铺层厚度80cm),并加水使坝料湿润,SD175D自行式振动碾沿平行于坝轴线方向碾压6遍。

主石堆料3B2料由砂石料场直接开采上坝,采用装载机和反铲挖装(控制最大粒径小于40cm),配40t自卸汽车运输上坝。

由SD22推土机摊铺(控制铺层厚度80cm),并加水使坝料湿润,XS262振动碾沿平行于坝轴线方向碾压6~8遍。

在与岸坡或混凝土建筑物接触处先回填4m宽的过渡料,严防块石集中和架空,并用振动碾压实。

图5-6砂砾料,排水料,垫层料填筑施工现场图

图5-7大坝填筑、碾压施工现场图

⑹排水体料(3F)填筑

排水体料采用C1料场的料或堆存料填筑,采用装载机和反铲挖装(控制最大粒径小于40cm),配40t自卸汽车运输上坝。

由SD22推土机摊铺(控制铺层厚度80cm),并加水使坝料湿润,XS262振动碾沿平行于坝轴线方向碾压8遍。

⑺坝料填筑的接缝处理

各区堆石料之间的分界面施工误差控制在±1.0m范围内。

坝料碾压按坝料分区、分段进行,各碾压段之间的搭接不小于1.0m。

坝面分块填筑时堆石区纵横向接坡一般采用台接收坡法施工,台阶宽度不小于1.0m。

坝体3B1、3B2、3F料填筑时采取以下安全措施以保证填筑时施工作业的安全:

第一,对填筑范围进行分区,根据现场施工分为摊铺、碾压、实验、准备四个区,现场采用洒白灰分界线的方式将以上分区进行划分,同时按坝料的不同,采用标示牌将各种坝料进行标示;第二,安排专人对运输车辆、推土机、振动碾进行系统指挥,以保证设备运行时的安全;第三,在填筑坝面控制所有作业设备的运行速度和作业时间,不得超速或减速作业,更不能缩短或延长时间作业;第四,坝体下游临边填筑时为保证机械作业时的安全,采用对下游边坡超填50cm,振动碾碾压距离下游边坡50cm的安全距离进行碾压,待碾压合格后。

采用反铲将其进行修坡至设计体型,修坡按3m一层进行,并且修坡时必须将坝体超填料挖至坝面内,以便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施工时的安全。

由于大坝填筑工期较紧,因此,在施工时采用两班制的施工方法,同时也就相应的增加了夜间施工时安全生产的保证难度,所以在夜间施工时我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

第一、完善坝体填筑道路,尤其在转弯部位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转弯半径;第二,工程采用亮度及照射距离较好的照明灯具,固定布置在场地适当位置,保证整个施工场地均有较好的照明; 第三,对于重要施工部位,采用临时可移动照明灯具,作为对固定式照明的补充;第四,充分考虑施工安全问题,在夜间施工时尽量安排单一工序施工,所以在施工时我单位在夜间施工时一般安排运输、摊铺施工,碾压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以保证碾压质量以及减少夜间工序之间的干扰;第五,在夜间施工时,对各种机械设备、作业人员及各工序或作业区的结合部位在夜间施工时设置了明显的反光标示。

同时各道工序夜间施工时,除当班的安全员、质检员必须到位外,还建立了质安主管人员巡查制度。

3.7冬季大坝填筑施工

纳子峡电站处于大通河流域地处内陆高原,周围高山环抱,属内陆高寒气候区,气候严寒,冬长暑短,上游地区终年积雪。

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年太阳辐射总量在130.7~154.0Kcal/cm2之间。

气温垂直分布明显,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0.5℃,且随海拔升高而递减,递减率约为0.05~0.07℃/100m。

降雨时间主要集中在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与工程区气象关系中较密切的气象站主要为门源站。

门源站位于门源县浩门镇,海拔高程2850.0m。

根据门源站1961~1990年共30年的气象统计资料,门源站的多年平均气温0.48℃,多年平均最高气温9.2℃,多年平均最低气温‐6.6℃,多年平均无霜期51天,多年平均降水量52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7.4mm,历年最大冻土层深度大于2m。

综合上述气候条件可知纳子峡水电站冬季较长,施工尤为复杂且异常的艰难。

因此,在冬季施工中根据纳子峡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冬季施工。

对拉运至坝面的坝料,及时摊铺、整平、碾压;各工序安排紧凑,冬季施工安排在白天气温较高时段进行(10:

00~17:

00)填筑,且做到当日上坝料当日碾压成型。

对特殊垫层料、垫层料在摊铺平整中,注意因堆存及运输过程中结冰、结块料发生,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其予以剔除,如大面积出现结冰、结块现象严禁上坝。

如因下雪停工,复工前应清理坝面积雪,经检查验收后,方可复工。

在冬季施工中主坝砂砾料及排水料铺筑厚度由原有的80cm,减薄至60cm,并增加碾压遍数,在冬季施工中碾压遍数为10遍。

3.8填筑阶段的安全技术措施

3.8.1危险源辨识及应对措施

纳子峡水电站大坝填筑主要施工项目为坝体填筑、C1料场开采、挤压边墙施工。

根据大坝填筑规划,从人、材、机、施工方法、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6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为:

⑴高边坡施工安全隐患;

⑵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⑶料场开采施工安全隐患;

⑷机械设备作业安全隐患;

⑸运输车辆作业安全隐患;

⑹汛期施工安全隐患。

3.8.2安全专项措施

㈠C1料场高边坡开挖施工安全措施

⑴根据料场开采计划逐区逐块界定开采范围,其四周设立铁丝围栏,避免非生产人员及当地牧民牲畜进入开采区,确保开采区施工安全。

⑵料场开采区,设立标志牌,注明开采单位、负责人姓名、质检人姓名及料场主要用途、面积、数量及时段等。

⑶料场开采拟分层进行,每层高约3m,为防止因分层开采而造成砂砾边坡坍塌,每层料物开采完成后,对周边部位进行削坡处理,其坡比不陡于1:

1.2。

⑷对料场开采弃料,如腐殖土等,应运至已开采区有序堆放,并定期喷洒水作好扬沙除尘工作。

⑸对运输道路,其坡比不陡于10%,局部地段不陡于12%。

道路维护应作好洒水除尘工作。

运输道路设道路指示牌,在道路转弯处及道路临边部位设安全防护墩,所有运输车辆限速行驶。

料场冬季开采时,对道路洒水除尘要注意路面结冰,以防不安全事故发生。

⑹为防止运渣道路及永久边坡因料物开采或因地下水渗透而造成局部地段边坡坍塌,应作钢筋铅丝笼护坡,以确保施工安全。

⑺料场开采期,要做好现场的文明施工,随时清理废弃物,做到无积水、无杂物、无废旧不用材料,工作面干净整洁。

在料场开采完成后,要遵守“工完、料尽、场地净”的原则,完成一处,清理一处,不留垃圾,不留剩余施工材料和施工机具,并将原弃料物进行回填掩埋,恢复原始地表生态。

每次下雨后应重点进行开挖边坡的检查和观测。

㈡挤压边墙高边坡施工

⑴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挤压边墙在施工中存在上、下交叉作业,为避免交叉作业带来安全隐患,我项目部在挤压边墙部位设置五道安全防护网。

在EL3107.8m、EL3127.8m、EL3147.8m、EL3167.8m、EL3187.8m高程底部打安φ18,L=40cm插筋,与φ18钢筋焊接作为防护网的支撑钢筋,再在上方铺设δ=3mm钢筋网,防护网底部安装20cm挡渣板。

挤压边墙临边安全防护网

图5-8挤压边墙临边安全防护网

⑵防护安装可靠,有效保证人员坠落、坠物伤人和交叉作业的防护隔离措施。

⑶加强坝前特殊垫层料区填筑的安全管理,现场由专人负责指挥,确保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⑷挤压边墙坡面进行彻底的安全处理,清除坡面浮石,以保证挤压边墙施工区以下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

⑸在挤压边墙施工区内设置一切必需的信号装置,包括:

危险信号;控制信号;安全信号;指示信号。

⑹在挤压边墙交通口,设专人指挥。

危险地段,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标志牌,夜间设红灯示警。

㈢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本工程分为场内施工道路以及坝体填筑运输道路两部分。

⑴确保场外施工道路的安全措施

①在进场公路的内侧及时检查、疏通、修建排水沟系统,防止雨水冲刷路面影响车辆的安全运行。

②为稳固边坡,在公路个别必要地段的内侧修建浆砌石挡墙,在公路边坡较破碎的地段设置安全锚杆并挂网喷混凝土。

⑶经常性进行洒水除尘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