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695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docx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

粮油质量检验员试题

注意事项

1、比赛时间:

120分钟。

2、请按要求在试题及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填写您的考号。

3、本试题题型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5个正确选项,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写上您的答案,在其它位置书写答案不得分。

4、不得在试题和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否则按舞弊处理。

5、本试卷共100道试题,每题1分,共100分。

试题

1.对标准描述不正确的是()。

A、检验方法标准大部分是推荐性标准

B、GB1351—2008《小麦》为强制性标准

C、检验时应优先采用国际标准

D、标准附录一般分为规范性附录或资料性附录

E、销售大米包装上标明执行企业标准的,监督检验判定时应按该企业标准进行

2.选择和制定扦样方案必须考虑()。

A、扦样过程的规范性B、检验的目的

C、样品的代表性D、测定方法的性质

E、整批产品的性质

3.精密度的大小不用()表示。

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

C、标准偏差D、相对平均偏差

E、变异系数

4.将1000g12.2%的净小麦样品调节到入磨水分为15.0%,需加水量是()。

A、20.0mLB、23.5mL

C、29.4mLD、30.2mL

E、32.9mL

5粮食与油脂扦样时,造成所扦取样品不具有代表性的原因为()。

A、扦样器选用不当

B、粮食籽粒的成熟度不同

C、粮食运输和入库过程的自动分级

D、检验单元存在着不均匀性

E、油脂样品杂质沉降、水分分离

6.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时,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

A、被测溶液的浓度太高B、样品溶液所用溶剂不同

C、样品溶液的pH值不同D、溶液的浑浊程度

E、样品溶液温度变化

7.使用锤式旋风磨时处置正确的是()。

A、对于含水量高的样品应先烘干后再粉碎

B、对于大颗粒样品需先粉碎到一定细度方可进行粉碎

C、必须先开机后进样

D、当机体发热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E、发现噪音增大或使用一年后,应在轴承上加注润滑油

8.《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提出了对中央储备粮管理要坚持“三个严格”、“两个确保”的基本原则。

三个严格是指:

()。

A、严格制度B、严格标准

C、严格管理D、严格责任

E、严格纪律

9.对职业道德描述不准确的有()。

A、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B、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所有行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C、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替代企业管理的作用

D、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人们的职业道德观念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E、职业道德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对粮食储藏过程中成分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分含量恒定

B、粗蛋白质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C、脂肪酸值增加

D、维生素含量降低

E、淀粉由于受酶的水解作用,造成总含量降低

11.使用容量瓶时操作方法不当的有()。

A、用毛刷蘸取去污粉洗涤容量瓶

B、洗涤干净的容量瓶用烘箱烘干

C、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试剂

D、配制碱性溶液时必需使用橡皮塞

E、不是标准口时,塞与瓶必需配套使用

12.重复性条件是指(),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的测试条件。

A、同一操作者在同一试验室,使用不同的仪器设备,按同一测试方法

B、同一操作者在同一试验室,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按不同的测试方法

C、同一操作者在同一试验室,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按同一测试方法

D、不同操作者在不同实验室,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

E、同一操作者在不同实验室,使用不同的设备,按同一测试方法

13.对粉质曲线图描述正确的是()。

A、粉质曲线中线峰值需位于400FU~500FU之间

B、粉质曲线中线峰值需位于480FU~520FU之间

C、粉质曲线中线峰值需位于500FU~600FU之间

D、粉质曲线中线峰值需位于480FU~600FU之间

E、粉质曲线中线峰值需位于600FU~1000FU之间

14.关于《食品安全法》描述正确的是()。

A、菜农在市场上销售蔬菜应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餐饮服务业的监督管理

C、食品检验实行检验人负责制

D、保健食品应纳入食品安全法管理范畴

E、食品检验机构聘用人员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应承担相关的民事、刑事责任

15.通过()能辨别两组数据之间差异的显着性。

A、F检验B、Q检验

C、t检验D、格鲁布斯检验

E、狄克逊检验

16.对储粮进行残留磷化物定性分析时,硝酸银试纸和乙酸铅试纸均变色,说明样品中()。

A、可能有硫化物存在B、可能有磷化物存在

C、磷化物残留超标D、仅有硫化物存在

E、无硫化物存在

17.磷化物定性分析时,硝酸银试纸变色、乙酸铅试纸不变色,表示样品中磷化物含量()。

A、呈阳性B、超标

C、严重超标D、磷化物未检出

E、无硫化物存在

18.小麦样品的水分为12.5%时,按照GB/T5506.1—2008方法测定湿面筋含量需称量粉碎样品()。

A、11.43gB、10.00g

C、9.92gD、9.83g

E、9.25g

19.以下不属于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的有()。

A、空白试验B、留样再测

C、能力验证提供者组织的能力验证试验D、人员比对

E、采用不同方法对同一份样品进行测试

20.粮食中的粗脂肪由()等成分构成。

A、杂质B、甘油三酯

C、类脂物D、水分

E、油脂伴随物

21.稻米的胶稠度是指稻米淀粉经稀碱糊化、冷却后胶体在水平状态流动的长度,主要表示()。

A、淀粉的糊化趋势

B、淀粉冷却的回生趋势

C、淀粉糊化和冷却的回生趋势

D、淀粉的凝胶特性

E、淀粉的质构特性

22.对《产品质量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适用于产品生产、销售、仓储环节发生的质量问题

B、适用于产品生产、销售、运输环节中发生的质量问题

C、适用于产品生产、仓储环节中发生的质量问题

D、不适用于原粮、油料的质量监管活动

E、适用于产品生产、销售、运输、仓储各个环节发生的质量问题

23.引起油脂在储藏过程中酸值增加的因素有()。

A、油脂中含有较多VE

B、油脂中磷脂含量高

C、油脂水分含量高

D、油脂中脂肪酶活性较大

E、储藏环境温度较高

24.依照压缩气瓶存放和使用安全守则,下列操作方法不当的是()。

A、氢气瓶与仪器共置一室时,应远离仪器2m以上

B、氮气是惰性气体,气压不足时可以用温水加热气瓶底部

C、开启高压气瓶时,操作者应站在气瓶出口的正面

D、气瓶应定期进行耐压检验。

气瓶应有明确的外部标志,内装气体必须与外部标志一致。

E、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剩余残压小于5MPa时,应立即充气

25.油脂碘值测定的结果可以()。

A、表示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B、在一定条件下判别油脂是否有掺伪

C、计算氢化油脂加氢量

D、判断油脂的干性程度

E、以上叙述均正确

26.在使用分光光度计时正确的做法是()。

A、比色皿在使用后应用浓硫酸-重铬酸钾洗液浸泡洗涤

B、要保持分光光度计内的干燥

C、测定前应先对分光光度计进行预热

D、检测完毕,必须切断电源,盖上防尘罩

E、仪器长期不用时,应1个月内开机1次~2次

27.根据标准化的对象和作用分类,标准分为()、方法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

A、工作标准B、产品标准

C、技术标准D、基础标准

E、安全标准

28.列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共包括()等28类。

A、大米B、糕点

C、方便面D、调味品

E、植物油脂

29.粮食容重测定时,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有()。

A、测定时有机杂质清理不彻底

B、插片插入时发生振动

C、粮食籽粒成熟饱满度高

D、粮食水分含量偏高

E、测定时黏附在小麦籽粒表面的细灰未被清理

30.使用高压气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气瓶必须存放在阴凉、干燥、无明火、远离热源的房间

B、气瓶必须存放在实验室室(楼)内,以方便操作和管理

C、钢瓶必须具有两个橡胶防震圈,搬运气瓶要轻拿轻放,防止摔掷和剧烈震动

D、使用中的气瓶要直立固定放置

E、瓶内气体要全部用尽后才能再次充气

31.对检验操作规范的编写描述正确的是()。

A、在原有标准基础上起草的操作规范是对原标准的细化

B、为确保检验工作质量,所有检验项目都应编写检验操作规范

C、操作规范应为受控文件

D、操作规范的细节应与国家标准完全保持一致

E、检验操作规范的起草不能偏离原标准中规定的操作原理和原则

32.对粮食储藏中机械通风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降低粮食温度,改善储粮性能B、均衡粮温,防止水分结露

C、降低粮食水分D、排除粮堆异味、进行环流熏蒸

E、增加粮食湿度,改进粮食的加工品质

33.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描述正确的是()。

A、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B、食品安全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C、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有关食品的强制性标准

D、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E、公众可以免费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34.测定粮食脂肪酸值时做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A、提高精密度B、消除系统误差

C、消除随机误差D、消除过失误差

E、消除粗大误差

35.就其统计规律而言,有关随机误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误差出现的几率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小

B、大误差出现的几率小,小误差出现的几率大

C、数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D、数值随机可变

E、随机误差是由固定因素引起的

36.()是粮食中水分的主要存在方式。

A、自由水B、离子水 

C、结晶水D、结合水

E、组织水

37.国家粮食局《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国粮发〔2010〕190号

)规定,大型仓房以不超过()t为一个检验单位。

A、200B、1000

C、2000D、3000

E、4000

38.有关原始记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始记录是实验室的第一手资料

B、原始记录应包含检验过程的全部信息,如样品信息、标准信息、环境条件、受检单位信息等,以便于追溯

C、原始记录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客观证据

D、因防止客户对检验报告的结果产生抱怨,所以要备有原始记录

E、原始记录是编制检验报告的依据

39.填写原始记录表(簿)时做法不当的是()。

A、为方便起见,可将观察值先记在白纸上,再转抄到专用记录表(簿)上

B、原始记录应使用钢笔、中性或圆珠笔填写,不能用铅笔填写

C、观察值应直接填在记录表(簿)上

D、记录观察值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所用计量器具的测定精度一致

E、观察值记录如有错误,应用橡皮擦轻轻擦掉后重新填写

40.按标准规定,粮食水分的检测结果应保留小数点后1位。

下列记录不正确的是()。

A、13.52%、13.28%,均值13.4%

B、13.52%、13.28%,均值13.40%

C、13.5%、13.3%,均值13.4%

D、13.5%、13.3%,均值13.40%

E、13.52%、13.3%,均值13.4%

41.有关有效数字的描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效数字就是计量设备能够测量到的数字

B、有效数字全部是准确值

C、有效数字包括全部准确值及一位可疑值

D、有效数字不仅表示数值的大小,而且反映测量的准确程度

E、0.0322有4位有效数字

42.扑灭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最好选用()灭火。

A、水B、泡沫式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D、干粉灭火器

E、1211灭火器

43.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按性质分类,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又分为()两种形式,后一种形式在标准中以黑体字表示。

A、全面强制和部分强制B、全面强制和分类强制

C、全文强制和部分强制D、全面强制和地区强制

E、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

44.小麦的生芽粒包括()。

A、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但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

B、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但胚部种皮已微微隆起的颗粒

C、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且芽已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

D、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但胚部种皮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的颗粒

E、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但芽和幼根已被折断,仅存少许痕迹的颗粒

45.国植物油标准中质量要求的脂肪酸组成是()。

A、定等指标B、特征指标

C、掺伪判定指标D、限量指标

E、质量指标

46.黄曲霉毒素可用2.5g/L次氯酸钠溶液浸泡达到去毒的效果。

2.5g/L次氯酸钠溶液配制方法:

取100g漂白粉,加入500mL水,搅拌均匀,另将80g工业用()溶于500mL温水中,将两溶液搅拌混合,澄清过滤后使用。

A、氢氧化钠B、碳酸钠

C、碳酸氢钠D、氯化钠

E、硫代硫酸钠

47.对定量分析的误差要求()。

A、等于零B、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C、越小越好D、略小于允许误差

E、以上都可以

48.测粮食、油料中的脂肪酸值时,提取稻谷中游离脂肪酸需在振荡器上振荡()min。

A、10B、20

C、30D、40

E、45

49.按标准GB/T5506.1-2008的规定,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是用()湿润并揉合小麦粉形成面团的。

A、氯化钠—磷酸缓冲溶液B、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C、氯化钠溶液D、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E、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50.籼稻谷品尝试验中籼稻谷的对照参考样品应选择脂肪酸值在()mg/100g左右,经品评人员品评后,选出品尝评分在60分、70分左右的样品各一份,作为每次品评的参考样品。

A、20和25B、25和30

C、30和37D、37和40

E、40和47

51.制定扦样方案是为了对扦样行为进行控制,确保检测样品的()和检测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

A、代表性B、可靠性

C、统一性D、真实性

E、确定性

52.1354-2009《大米》国家标准中的碎米是指()。

A、长度小于同批试样米粒平均长度3/4、留存2.0mm圆孔筛上的不完整米粒

B、长度小于同批试样米粒平均长度3/4、留存1.0mm圆孔筛上的不完整米粒

C、长度小于同批试样米粒平均长度4/5、留存2.0mm圆孔筛上的不完整米粒

D、长度小于同批试样米粒平均长度4/5、留存1.0mm圆孔筛上的不完整米粒

E、长度小于同批试样米粒平均长度2/3、留存2.0mm圆孔筛上的不完整米粒

53.检验粮食、油料大样杂质计算结果应符合()。

A、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3%,求其平均值,即为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B、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3%,求其平均值,即为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C、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5%,求其平均值,即为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D、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5%,求其平均值,即为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E、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5%,求其平均值,即为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4.分光光度计、罗维朋比色计、折射仪它们所用的光源分别是()。

A、钠黄光-单色光-自然光B、单色光-自然光-钠黄光

C、钠黄光-自然光-单色光D、单色光-钠黄光-自然光

E、自然光-钠黄光-单色光

55.直线回归方程y=a+bx,式中a、b、x、y分别表示()。

A、斜率/截距/因变量/自变量B、因变量/自变量/截距/斜率

C、因变量/自变量/斜率/截距D、截距/斜率/自变量/因变量

E、自变量/因变量/截距/斜率

56.测定油脂过氧化值时,所有试剂和水中不得含有()。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

C、溶解氧D、氮气

E、还原性物质

57.GB1354-2009《大米》国家标准的各项指标中,大米的定等指标的有()。

A、品尝评分值和加工精度B、碎米与其中小碎米

C、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粒率D、不完善粒

E、加工精度和杂质最大限量

58.GB1350-2009稻谷国家标准与1350-1999稻谷国家标准比较,其主要技术差异有()。

A、稻谷实行半等级半增减价制,以出糙率作为定等指标

B、整精米是指糙米经碾磨成国家三级大米时,其长度达到完整精米平均长度五分之四以上(含五分之四)的米粒

C、半边米,只要其长度达到完整精米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均归属为整精米

D、当籼稻谷的出糙率低于71.0%时,判定其为等外级。

等外级稻谷不再测定整精米率

E、增加净稻谷术语,检验出糙率和整精米率时,应除去杂质和谷外糙米

59.在玉米的购销业务中,测定玉米水分时,方法选择不当的是()。

A、G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B、GB/T10362-2008粮油检验玉米水分测定

C、GB/T14489.1油料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测定

D、GB/T20264-2006粮食、油料水分两次烘干法

E、GB/T21305-2007谷物及谷物制品水分测定常规法

60.测定粮食脂肪酸值时采取()措施,能使滴定终点更加明显。

A、适度增大试剂浓度B、提高反应温度

C、适当加快滴定速度D、选用合适的指示剂

E、延缓震摇速度

61.反映大米蒸煮品质的指标有()。

A、不完善粒B、胶稠度

C、品尝评分值D、黄粒米

E、直链淀粉含量

62.配制和标定()标准滴定溶液时,必须使用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

A、硫代硫酸钠B、硫代硫酸钠和高锰酸钾

C、氢氧化钾D、碘

E、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63.用莫尔法测定被测组分时,说法正确的有()。

A、溶液酸度:

中性或弱碱性溶液

B、标准滴定溶液:

AgNO3

C、被测组分:

Cl-、Br-、l-、SCN-

D、指示剂:

K2Cr2O7

E、终点颜色:

微红色

64.GB/T5506.1-2008《小麦和小麦粉面筋含量手洗法测定湿面筋》国家标准的规定,用手洗法测定小麦粉面筋质时,洗涤溶液选择不当的是()。

A、4g/L碘化钾溶液B、自来水

C、20g/L氯化钠溶液D、蒸馏水

E、20g/L氯化钠—磷酸缓冲溶液

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色法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它是通过比较溶液颜色的深浅来确定被测物含量的分析方法

B、比色法必须用不同已知浓度的标准曲线进行比较,才能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

C、分光光度法与比色法的测定原理类似,它是利用棱镜将入射光色散为光谱后,再通过狭缝选择获取波长范围较窄的单色光

D、郎白—比耳定律是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的依据。

它是指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的有色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之积成正比。

故在测定中,对颜色较深的溶液应选较薄的比色皿,反之应选厚度比色皿

E、用钼蓝法测定粮食中的残留磷化物时,因磷化物含量甚微,可以不作空白试验

66.使用锤式旋风磨时,操作不正确的是()。

A、边进样边开机B、先进样后开机

C、先开机后进样D、转速还未正常运转就进样

E、进样速度很快

67.磷化物遇水和酸放出磷化氢,被()吸收后生成磷酸,与钼酸铵作用生成磷钼酸铵,遇氯化亚锡()成蓝色化合物钼蓝,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A、碱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还原

C、中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和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络合

E、碱性高锰酸钾溶液/还原

68.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浸出油中溶剂残留时,一般不采用()。

A、油脂直接进样分析法

B、提取分离残留溶剂后,进样分析法

C、顶空气相分析法

D、吸附剂吸附后分析法

E、蒸馏法

69.分析仪器的故障预防可以从()入手。

A、仪器的选购B、仪器的安装、调试

C、仪器的验收把关D、编制仪器使用作业指导书

E、建立仪器使用维护记录

70.采用50g揉面钵进行粉质试验时,称取试验质量为50.5g,加水30.0mL,

粉质曲线最大稠度为500F.U.,该小麦粉样品的吸水量是()mL/100g。

A、60.0B、61.0

C、62.0D、63.0

E、64.0

71.进行小麦中马拉硫磷残留量测定时,若称样量为10.00g,提取时加30mL二氯甲烷,

振摇过滤,吸取15mL滤液浓缩,并定容至2mL进样,进样体积为2μL,则进样体积

(2μL)中相当于试样的质量为()g。

A、0.002B、0.003

C、0.004D、0.005

E、0.006

72、测定和研究小麦的面筋含量和质量,对小麦()具有重要的意义。

A、种用品质B、营养品质

C、加工品质D、食用品质

E、储藏品质

73、原始记录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A、检验依据和检验方法是否正确

B、使用的计量仪器与检验所要求的测量精度是否一致

C、样品编号、产品名称等与扦样单及样品登记表(簿)的记载是否一致

D、检验项目与委托书的内容是否一致

E、原始记录的更改是否规范

74、进行样品中元素含量分析时,常采用的前处理方法有(  )。

A、干灰化法B、柱层析法

C、硝酸—高氯酸消化法D、溶剂提取法

E、硫酸—硝酸消化法

75、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时,可采用()作为提取溶剂。

A、甲醇-水B、石油醚

C、丙酮D、二氯甲烷

E、正已烷

76、气相色谱分析时,若载气流速恒定,提高色谱柱的温度,则组分的()。

A、分配比增大B、分配比减小

C、峰面积增大D、调整保留时间增大

E、保留时间缩短

77、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其中不需测定校正因子的有()。

A.、归一化法B、内标法

C、内标标准曲线法D、外标法

E、单点外标法

78、有效的()应经过精心的策划、系统的设计、严密的组织,与企业的培训目标紧密联系,并经由适宜的途径完成。

A、发展战略B、发展目标

C、生产计划D、职业技能培训

E、质量目标

79、应用气液色谱法分析样品时,各组分的分离是基于()。

A、组分的溶解度不同B、组分的挥发性不同

C、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D、组分极性不同

E、检测器的种类不同

80、原子吸收分析时,提高灯电流可导致()。

A、信噪比增大B、自吸收效应增大

C、吸光度增大D、灯使用寿命缩短

E、光谱通带增大

81、石墨炉原子化法中石墨炉加热升温阶段包括()。

A、干燥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