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7093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

华科社会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专业评估

自评报告

 

院系名称:

社会学系

专业名称:

社会学

专业负责人:

雷洪

二○一四年五月十五日

 

一、专业建设规划与措施

(一)专业建设目标

(二)思路与措施

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一)结构情况

(二)教师授课情况

(三)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专业基础性条件

(一)学科排名

(二)实验室建设情况

(三)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及使用

情况

四、教学计划与教学基本建设

(一)专业建设

(二)课程建设

(三)实践教学

五、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

(一)教学运行

(二)质量监控体系

六、人才培养质量

(一)协议就业率、免研率、录取率、出国率

(二)学生科学研究训练与学科竞赛

(三)社会声誉

七、专业特色与优势

(一)探索本科生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构建本科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机制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二)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专业建设规划与措施

(一)专业建设目标

1.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本专业以宽口径、厚基础、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并重为基本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社会学专业知识与素质,娴熟的社会调查研究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社会学理论研究、实际社会调查研究、社会服务与综合管理的人才。

2.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

比较全面地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与研究方法,同时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与基本素质的适应型人才。

系统学习和掌握社会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研究方法与社会调查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社会学理论与调查研究、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所需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基本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独立从事相关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有效的社会沟通技巧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

师资队伍达到20人左右,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

建立社会学专业模块型培养计划,争取湖北省教改项目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视频公开课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平台等1-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视频公开课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平台、责任教授等3-4项,力争本专业进入全国社会学专业前8名。

(二)思路与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

每年引进社会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博士以上学位教师2-3名,到2015年,专业教师达到20人左右。

其中博士以上学位18人以上。

2.教师进修和培训。

选送3-5名教师到美国、香港、英国、法国等国家进修或者考察社会学专业教育发展,选送5-8名教师参加各类社会学理论或者方法的高级培训。

3.完善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在吸收国内外知名大学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修改和制定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推进模块型培养计划。

4.社会学教学改革与专业教材建设。

鼓励教师申报校级以上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课题,组织社会学专业教师编写社会学专业高水平专业教材2-3本。

5.强化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

建立社会学专业实习基地和专业综合实验室,制定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相关实施条例,努力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6.积极参与全国社会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力争成为全国社会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7.强化对社会学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措施。

采取措施提高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参与社会调查研究、管理和服务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过程的机会与作用。

8.加强社会学专业办学经费投入。

力争在今后五年本专业教学经费投入达到每年15万元。

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一)结构情况

1.本科生授课师资结构

社会学专业现有教师17人。

其中教授5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5人,华中学者特聘岗教授1人,华中学者晨星岗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才1人,教育部百篇优秀论文获得者1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研究生学历16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社会学专业背景13人,其他专业背景4人;55岁以上4人,40-55岁7人,30-40岁以上4人,25-30岁以上2人。

2.师生比结构

2011年:

本科生人数50人,教师12人,师生比1:

4;

2012年:

本科生人数43人,教师14人,师生比1:

3;

2013年:

本科生人数28人,教师17人,师生比1:

2;

3.专业负责人、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专业负责人雷洪教授,从事社会学教学、研究30余年,是国内较早从事社会学研究的知名学者,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全国社会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评议组成员、湖北省社会学会会长。

整个教学团队包括在社会问题、农村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人口学等领域具有较大知名度的教授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

(二)教师授课情况

2011年、2012年、2013年,教授、副教授为本专业本科生授课比例均为100%;

(三)教学和科研水平

1.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情况

教学督导组评价:

优秀课堂率为35%,良好课堂率占60%,一般课堂率为5%;

学生评价:

80%的课堂在85分以上,20%的课堂在75分以上。

青年教师课堂的学生评价逐年提高。

2.教学改革与研究情况

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5项;校级教学质量奖3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3人次。

3.科研项目、论著与获奖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1项,一般规划项目4项,湖北省社科项目4项,其他科研项目20余项。

出版著作10部,教材3部,译著1部,发表CSSCI以上论文270余篇,其中A、B类论文10余篇。

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1项,湖北省社科奖2项,其他省部级奖5项。

三、专业基础性条件

(一)学科排名

1.学科基本情况

(1)最早恢复重建的社会学系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是我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后最早创办的社会学系之一,也是国内具有较强学科实力与学科影响力的社会学系。

(2)本科专业布局情况。

社会学、社会工作2个本科专业;设有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2个教研室。

(3)学位点布局情况。

设有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含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保障二级学科博士点;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社会保障、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等硕士点。

(4)研究机构设置。

设有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社会保障研究所、人口研究所、现代城乡文化研究中心5个研究机构。

(5)优势研究领域。

社会问题、农村社会学、社会保障、政治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社会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在学术界具有重大影响。

(6)重要人才基地建设。

2013年,获得“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2013-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工作创新人才培训基地”;设有“社会治理高级人才培训中心”;目前拟建立“喻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学科排名情况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第十名。

(二)实验室建设情况

1.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及利用情况

(1)建设情况。

社会学系建立了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综合实验室,其中包含:

5间个案工作实验室,4间小组工作实验室,3间心理矫治实验室,1套电话调查访问系统(30部电话),1个综合计算机房(60台电脑),2个大型多媒体教室。

各类实验室总面积400余平方米。

(2)实验室利用情况。

电话调查访问系统、综合计算机房、大型多媒体教室为社会学专业相关课程如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软件等提供实验教学。

2.专业教学实验室开放及投入情况

(1)开放情况。

向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开放;向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开放;向全校相关专业开放;接纳社会服务项目。

(2)实施效果。

为社会学本科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基础平台;为相关专业学生从事社会调查服务提供设备支持。

(3)投入情况。

电话调查访问系统、综合计算机房、大型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场所改造的投入约120万元。

(三)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1.经费投入情况

2011年:

10万元左右;2012年:

15万元左右;

2013年:

20万元左右;2014年:

25万元左右。

2.使用情况

专业建设经费主要用于本科教学行政运转费、实习基地建设费、本科生管理费、实验室建设费、教师培训费、教材建设费、教学研究费,使用效果良好。

四、教学计划与教学基本建设

(一)专业建设

1.专业规划与目标

见第一部分专业规划与实施。

2.专业教学改革

(1)探索模块型本科生培养计划。

在遵循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学校有关培养计划的基本原则下,尝试将社会学专业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

社会学理论模块、社会研究方法模块、应用社会学模块,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模块课程。

(2)探索专业实习成绩综合评价。

专业实习成绩评价采用如下办法,本系指导教师评分占30%,实习基地指导教师评分占30%,小组汇报评分占40%,三者相加构成专业实习成绩。

(3)将学界与业界课程引入培养计划。

在培养计划中设置《社会学专题讲座

(一)》、《社会学专题讲座

(二)》,共计4个学分。

请国内社会学及相关专业的知名学者、有经验的业界人士讲课。

3.教学研究情况

(1)社会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究。

主持(雷洪教授)和参与《本科社会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3年版)》的研究和制定。

(2)相关教学研究。

省教学研究项目1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5项。

3.专业结构体系建设情况

(1)课程结构。

将专业课程划分社会学理论模块、社会研究方法模块、应用社会学模块,相互支撑,各有侧重。

(2)学分结构。

通识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结构合理,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155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35学分。

(3)专业结构。

构建社会学、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等专业相互交叉和互为支撑的专业结构,社会学主要关注重大社会问题及其理论分析,社会保障主要研究解决相关社会问题的制度和政策,社会工作重在关注解决相关社会问题中所需的社会服务。

4.专业特色建设情况

见第七部分专业培养特色与优势。

5.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见第二部分师资队伍结构情况

(二)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思路、措施及效果

(1)课程体系设置。

本专业课程按照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本科社会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3年版)》和学校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要求进行设置,体现国家标准与学校标准的结合。

必修课严格按照本科社会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其他课程遵循学校要求与体现本系特色。

(2)教学内容改革。

每4年修订一次课程教学大纲,以机制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根据理论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开设新的课程,如《社会治理概论》、《社会服务概论》、《社会指标与评估》等;要求教师及时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并引入教学内容之中。

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情况

(1)依据国家标准。

按照《本科社会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3年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2)体现本系特色。

在依据国家标准、符合专业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本系特色适当增加核心课程。

(3)强调专业交叉。

即社会学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两个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分别进入双方课程体系,必修与选修性质不同,两个本科专业的学生都可通过自由选课修学有关课程。

3.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情况

校级精品课程:

《社会学概论》(负责人:

雷洪)、《社会保障概论》(负责人:

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负责人:

丁建定)

4.高水平教材选用、高质量教材出版及获奖

(1)高水平教材选用。

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全部采用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专业方向课程教材中,80%以上采用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部分采用国内知名学者编写的教材或者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在教材出版方面享有盛誉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2)教材出版及获奖。

作为主编单位编辑出版《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系列教材》一套12种(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全套出齐),其中《社会工作导论》、《社会政策》、《社会问题》、《社会保障学》、《社会福利思想》等5种教材为社会学专业课程教材,《社会工作实务》和《社会福利思想》获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称号。

现作为主编单位组织编写《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一套15种,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015年出版,其中《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政策》、《社会问题》、《社会保障学》、《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治理概论》、《社会服务概论》等8种为社会学专业课程教材。

雷洪主编:

《社会学概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丁建定著:

《社会福利思想》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三)实践教学

1.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及内容整合与优化情况

(1)实验课程设置。

本专业《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中各有8学时左右为实验课程,《社会统计软件》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各占16学时。

(2)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结合教学实验内容制定相关实验教学内容部分的大纲;在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中适当增开包含实验课程教学的课程,如《电话访问系统原理》、《社会指标与评估》、《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都包含部分实验教学内容。

(3)实验课程内容优化。

将《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软件》等方法类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整合为一门专门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验》实验课程;增强《社会指标与评估》与《市场调查与预测》两门课程相关实验教学内容的课程兼容性。

2.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1)认知实习基地:

为保证一年级课程实习与二年级本科生认知实习的稳定和有效进行,社会学系现已建立4个稳定的认知实习基地:

武昌区中华路街道办事处、武昌区杨园街道办事处、徐家棚街道办事处、武昌区民政局,均签订实习基地共建协议并悬挂实习基地牌匾。

(2)专业实习基地:

为保证三年级和四年级毕业实习的专业化与实务化,社会学系已经建立17个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如深圳市东西方社会工作服务社、武汉市启新学校、武汉市精神病院、武汉市戒毒所、紫阳路敬老院、鲁巷旭光学校、石牌岭职业高中、华中科技大学社区、金鹤园青少年空间、武汉启慧特殊儿童教育中心、深圳市正阳社会工作服务社、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江汉区友谊青少年空间。

(3)探索实习基地共建互惠模式。

结合学科与专业优势,配合和支持实习基地的工作。

争取和整合资源,对实习基地提供相关办公或实习设施。

建立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制度。

3.专业实习生均经费情况

2011年:

生均实习经费850元。

课程(3门)实习1000元/门;认知实习150元/生;专业实习400元/生;毕业实习300元/生。

2012年:

生均实习经费1200元。

课程(3门)实习2000元/门;认知实习200元/生;专业实习600元/生;毕业实习400元/生。

2013年:

生均实习经费1900元。

课程(3门)实习3000元/门;认知实习300元/生;专业实习800元/生;毕业实习600元/生。

4.实践教学队伍的结构与建设情况

(1)本系指导教师。

规定全体教师每个聘期内必须指导相关本科生实习。

认知实习以自然班为单位,每个班级安排本系指导教师1人。

专业实习每3-5人1组,安排本系指导教师1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由本科生导师全过程指导。

(2)实习基地指导老师。

在实习基地聘请20余位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3)引进专业督导教师。

2013年引进具有督导从业资格的教师1人,作为全系各类实习的督导教师。

(4)指导教师协同机制。

本系指导教师与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协商和共同指导实习,专业督导教师跟踪督导相关类型实习。

(5)指导教师培训。

由专业督导教师根据各类实习的特点和要求,对实习指导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进行实习指导的专业培训。

五、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

(一)教学运行

1.教学规范执行情况

(1)用制度保证教学运行与质量。

实行本科专业教学经费专项负责制,教研室主任与主管系主任共同排课制,建立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制,每学期末集中进行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严格实行教师职称评聘中的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及在岗教师本科教学任务制,教授2学分、副教授4学分,讲师及其他教师6学分。

(2)靠规范执行教学安排。

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本科教学运行,尤其是维护培养计划的权威性、尊重专业与课程的逻辑性、长计划与短计划的协调性、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均衡性、不同本科专业之间的平衡性等。

2.日常教学运行管理规章

(1)确定本科教学工作相关人员职责。

主要包括社会学系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责、社会学系教学督导组的职责、社会学系书记、主任的职责、社会学系教学副主任职责、社会学系教研室主任职责、社会学系本科教务员职责、社会学系辅导员职责等。

(2)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制度及流程。

如《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师岗位聘任申报条件》、《社会学系教师工作项目考核评分办法》、《关于成立新一届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决定》、《关于社会学系教研室调整的决定》、《社会学系关于教师监考的若干规定》、《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课程考试命题条例》、《社会学系关于调课、代课、停课、补课的通知》、《社会学系教研室活动基本要求》、《社会学系本科生实习工作补充要求》、《社会学系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有关要求》、《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实施细则(社会学)》、《社会学系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奖励细则》、《社会学系本科生班主任管理条例》、《社会学系本科生导师制及教师指导实施条例》、《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奖励的实施细则》。

(二)质量监控体系

1.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1)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

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常规教学检查,系领导、学生口、教务口参与课程检查、随堂听课、师生座谈、经验交流、考试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活动。

(2)教学顾问组专家评价。

社会学系成立了教学顾问组,教学顾问组专家通过抽样听课、教学检查、教学评估等活动,在评价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研究教学问题、提出教学建议、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教学工作年度评估。

社会学系根据学校本科教学安排实施年度本科教学工作评估。

评估指标覆盖教学研究、教学建设、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教学学风等各教学环节,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学基本状态。

(4)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

依据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认真做好学生、师资、学科与专业建设、学科竞赛、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教风学风、教学管理组织、教学基地、教学设施、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成果、毕业结业等多方面信息化工作。

2.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措施

(1)把好开题关。

在第7学期开学后的第5周左右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动员,由主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主任、负责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教研室主任分别就毕业论文相关文件、相关要求、时间安排进行动员,并于第18周左右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本科生开题答辩,实行按专业分类、按选题与导师分组答辩。

开题答辩不通过者,第8学期开学后的第2周重新答辩。

(2)把好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关。

第8学期开学后的第5周左右,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检查本科毕业论文资料阅读、问卷设计、社会学具体实施方案制定以及英文资料翻译等工作进展情况,并对未能良好完成上述工作的同学提出警示;第10周左右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检查调查数据处理、社会学方案实施以及论文初稿形成情况,并对未能良好完成上述工作的同学提出警示。

(3)把好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关。

社会学系一般在第8学期的15周左右要求全部毕业生提交毕业论文初稿,并交给指导教师,未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初稿者不能参加正常答辩;第16-17周组织全体教师按专业分类、按选题分组、学生与导师分离,进行本科毕业生论文答辩。

答辩中存在问题的论文,通过认真修改后,可在一周后重新答辩。

论文和答辩存在严重问题而不能通过答辩者,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4)把好本科生毕业论文责任关。

主管本科教学的副系主任承担本科毕业论文组织、协调以及对存有问题论文、答辩不通过论文的审核责任;教研室主任承担本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关规范以及开题、答辩组织责任;本科生导师承担毕业论文具体指导责任。

3.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党政领导一把手作为本科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

完善了党政“一把手”作为本科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总支书记、系主任深入课堂一线听课。

部分教师还亲自担任本科生班主任。

(2)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下拨的各类教学经费专款专用,各项教学经费使用情况正常。

建立本科教学专项经费独立预算制度。

(3)推进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业评价机制、学生课程学习过程评价的形式、学生课程终结性评价的规范与要求等。

探索一些学生学业评价的有效做法:

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读书报告与结业成绩相结合、课程论文与考查成绩相结合、实务评估与理论考核相结合。

(4)出台了相关教学运行、质量监控规章制度。

如关于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重要文件,从制度和措施上夯实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

(5)建立质量保障机制体系。

如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教学顾问组专家评价,本科生评价、教学工作年度评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教师听课制度,命题、评卷制度,教研室教研活动办法,教学与学生口联系会议制度,学业成绩(含实践教学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量实施办法,本科生导师制等。

4.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措施

(1)实行青年教师指导教师制度。

为每一位新进教师安排一位具有长期教学经验的教授作为其教学指导老师,从听课、备课、试讲、命题、评阅试卷、教学方法、指导实习与毕业论文、教学项目申报、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对其提供具体的教学全过程指导。

(2)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与教师进修项目。

拨出专门经费用于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与教师进修项目,每年约3-5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类社会学教学研讨会,5-8名教师参加各类社会学课程进修班。

每年支持2-3名教师出国进行短期教学性学习和访问。

(3)发挥教研室活动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中的作用。

每学期举行2-3次教研室活动,进行课程试讲、教学竞赛、培养计划研讨、教学方法研讨、集体命题、阅卷、实习成绩评价、毕业论文评审等,使教师在教师活动中提升教学能力。

(4)对教学工作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

除了按照学校分配改革方案落实教学津贴发放之外,社会学系在津贴发放办法中,对超教学工作量、优秀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奖获得者给予一定奖励。

六、人才培养质量

(一)协议就业率、免研率、录取率、出国率

1.协议就业率、免研率、录取率、出国率总体状况

我系近三年来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呈下降趋势,由2012届的76人下降至2010届60人,毕业生数减少了21%人。

而我系2012届-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变化较小,稳定保持在90%以上,平均就业率为93.02%,2014届毕业生截止到2014年5月11日就业率已达75%。

2.2012届协议就业率、免研率、录取率、出国率

(1)总体状况。

我系本科2012届共有毕业生76人,成功就业72人,就业率为94.74%。

其中协议就业40人,占年级总人数的52.63%;免研人数11人,占年级总人数的14.47%;考研录取人数13人,占年级总人数的17.11%;出国人数8人,占年级总人数的10.53%;待业4人,占年级总人数的5.26%。

(2)社会学专业情况。

社会学本科2012届毕业生44名。

社会学专业成功就业人数43人,就业率为97.73%。

其中协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