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7213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docx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

循环水泵检修工艺规程

3.1概述

SEZ1400-1290/1000型泵为立式单级单吸导叶式、内体可抽式混流泵,采用立式、单基础层安装,吐出口在基础层之下,转子提升高度由轴端调整螺母的旋转来调节。

泵盖上安装有自动排气阀装置,可以在泵启动时将管道内的气体排出,使泵平稳运行。

泵由以下零部件组成:

进水喇叭、接管A、接管B、护套A、护套B、出水弯管、泵盖上段、泵盖下段、导叶体、电机座、轴承支架A、轴承支架B、封水室、导轴承、底板、配对法兰、进水锥、叶轮室、底座、转子部件、填料函、泄水管部件、缓冲阀、快速排气阀、转向牌、铭牌等。

泵的密封:

轴向采用20mm×20mm填料密封,其余采用密封垫和“O”形密封圈密封。

水由轴向吸入喇叭管吸入后,进入叶轮,到导叶体,再经接管A到出水弯管,沿水平方向吐出。

泵转子重量及引起转子的轴向推力由电机上的轴向推力轴承来承受,其径向荷载由泵内的两个赛龙SXL导轴承承受。

SXL导轴承的润滑水从填料函壳体的注水口注入,经过护套B进入上导轴承,再经护套A、连接支架和导叶室内腔,进入下导轴承。

下导轴承下部封水室内装有两道骨架水封,防止润滑水过快流出。

3.2设备简介:

设备型号、规范及有关参数

型号:

SEZ1400-1290/1000

型式:

立式单吸单级导叶式、内体可抽式混流泵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夏季工况

冬季工况

备注

1

单台泵流量

m3/s

4.9

5.9

2

扬程

m

23.5

19.04

3

轴功率

KW

1298

1259

4

转速

rps

424

424

#1循环泵电机改双速:

424/374

5

进口喇叭口需要吸入净正压头(NPSHr)

m

7.4

7.9

6

泵的效率

%

87

87.5

8

泵体设计压力/试验压力

MPa

0.6/0.48

0.6/0.48

9

关闭扬程

m

40

40

12

制动功率

KW

1298

1259

13

正常轴承振动值(双振幅值)

mm

0.07

0.07

表一:

技术参数表:

(表3-01)

表二:

电动机参数表(表3-02)

配套电动机型号

YKSL1500-14

额定电压

V

6000

额定频率

Hz

50

额定功率

KW

1500

极数

14

防护等级

IP

54

绝缘等级

F

冷却方式

水-空

安装型式

立式IMV1

循环水泵转动惯量

Kgm2

120

转子型式

鼠笼型

工作方式

连续SI

电动机能承受的最大瞬时向下轴向推力

T

20

电动机能承受的最大瞬时向上轴向推力

T

7

正常轴向推力

15

油站

润滑油量

80

电机转向

从电机向下看顺时针方向

型号意义:

SEZ1400-1290/1000

叶轮进口流道直径1000mm

叶轮名义直径1290mm(出口流道中径)

泵出水口直径DN1400mm

叶轮形式固定开式、立式导叶、转子可抽双壳体式混流泵

3.3检修工序和工艺标准

3.3.1检修工序

3.3.1.1水泵解体

a)在拆卸过程中,必须打上相对位置记号,并做好各种拆前记录。

b)拆卸水泵周围的润滑管路系统。

c)拆掉联轴器螺栓,测量并记录对轮间隙,在联轴器及螺栓上做好标记,放到指定位置。

d)测电机推力头水平、各导瓦间隙并记录后,配合电气吊走电机及电机座。

e)拆掉泵侧联轴器,先拧掉轴螺母(注:

用轴头螺母扳手右旋松开螺母),借助行车将泵侧联轴器拆下并吊至指定地点。

f)测泵轴头水平、泵窜量并记录。

g)拆卸填料压盖、填料函体及泵盖上自动排气装置、缓冲阀。

h)拆卸泵盖螺栓,用顶丝将泵盖顶起吊出(泵盖下连有泵盖上段和泵盖下段)。

i)吊起护套管B,将整个可抽出芯体吊起,用工字钢支在护套管A处,拆卸护套管B,吊出护套管B。

j)断开传动轴与叶轮轴联轴器螺栓,用行车将传动轴和上连轴器一同吊起至指定地点。

k)拆卸叶轮轴联轴器和轴承支架B。

l)吊出可抽芯体部件放至电机座内。

m)拆卸护套管A及中间支架并吊至指定地点。

n)拆卸叶轮室螺栓,拆下叶轮室,分别将导叶室及转子吊至指定地点。

o)拆下叶轮护套,在护套螺孔内用专用螺栓将顶板固定好,用千斤顶把叶轮与泵轴分离。

p)从导叶室下部依次拆出水封室及导轴承A。

q)从轴承支架B中取出导轴承B。

3.3.1.2组装泵:

组装可按拆卸过程的相反顺序进行,确认拆卸前做的相应位置标记,并注意下列事项:

a)所需零件必须清洗干净,与叶轮、联轴器轴头螺母联接的轴配合面上涂上二硫化钼,装配时均匀用力,不要硬压硬拧。

b)对轮、导轴承套、盘根套拆装严禁使用大锤硬性锤击,以免造成配合端面产生变形。

必要时可采用热装。

组装壳体及联轴器时,确认一下相对位置记号。

c)在装“O”型胶圈时,注意一定要把其安放就位,装配时,不要损伤胶圈。

d)测量联轴器端面,要求在圆周端面上跳动值在0.05mm内。

e)组装时按密封及润滑剂涂装位置涂抹。

f)台板、泵轴、电机推力头水平均不大于0.04mm/m。

g)转子提升高度允差为+1mm,测量叶轮叶片与叶轮室间隙1mm~1.2mm。

h)测量总窜、判断转子是否已落在极下位置。

i)测泵轴头水平及找中心前,须将对中四块放置在已清理干净的盘根室内。

j)通过调整导瓦确保电机空气间隙四周均与一致(2mm)。

k)卸下泵联轴器与轴端调整螺母之间的连接螺栓;旋转泵端调整螺母直至上端面与电机联轴器法兰面帖紧。

l)向下旋转轴端调整螺母二周,此时轴端调整螺母已下降了6mm,若泵联轴器与轴端调整螺栓孔位置不合,则应继续向下旋轴端调整螺母,直至两螺栓孔重合为止。

(对轮间距即泵提起5mm~6mm)。

m)装上联轴器与轴端调整螺母之间的连接螺栓,对角均匀地逐渐上紧。

n)空试电机确认方向正确后联电机对轮螺栓。

3.3.2工艺标准

清理各部件,检查磨损情况,并作好记录。

3.3.2.1清理检查泵轴:

轴颈表面光滑无毛刺,轴与其它零件配合处光滑无裂纹.探伤要求不得有裂纹,气孔和夹渣等缺陷,轴最大弯曲度≯0.04mm。

3.3.2.2清理检查联轴器:

联轴器销孔及边缘应平整无毛刺,联轴器与轴为过渡配合,间隙:

0mm~0.07mm,键槽两侧配合间隙:

0.025mm~0.10mm。

3.3.2.3清理检查叶轮:

叶轮应无砂眼、裂纹及严重汽蚀现象,流道内应光洁平整,不得有铸砂或毛刺。

如有汽蚀,可将汽蚀区域打磨,补焊修光。

对补焊的叶轮或更换的叶轮应作静平衡试验,叶轮最大外径上的不平衡重量不大于30克;叶轮内孔与轴配合间隙为0mm~0.075mm。

3.3.2.4检查密封件:

密封圈已变形或没有弹性应更换。

3.3.2.5检查赛龙导轴承和导轴承套:

导轴承与导轴套间隙:

0.30mm~0.60mm;导轴承和轴套最大间隙﹥1.8mm时,则需要更换导轴承和导轴承套,测量尺寸应在轴套的上、中、下各部进行。

3.3.2.6填料护轴套检查:

轴套表面颈向跳动允差≤0.05mm。

轴套外圆应光洁无毛刺,外圆磨损﹥2mm时应更换;轴套与轴配合间隙为:

0mm~0.12mm;填料护轴套应无磨损,轻微磨损要修补光滑,严重磨损应更换新套。

3.3.2.7泵壳检查:

外观检查泵壳无裂纹、破损,如有局部汽蚀,应将汽蚀层磨掉,补焊后用砂轮打磨修整。

3.3.2.8清理检查导叶体:

检查导向叶进口端有无汽蚀剥落,严重者应更换新导叶体.更换新导叶体时,应测量新、旧导叶体上下法兰面的轴向尺寸,如有差别,相差量应用密封垫的厚度补偿。

因为高度的改变会影响与相联接的泵盖面水平中心线的高度。

3.3.2.9泵与电机对轮找中心圆周、端面≤0.05mm。

3.3.2.10电动机上轴承室部件检修

a)油槽内壁应清理干净,各结合面应加耐油垫片,油槽应无渗漏现象。

b)用0.3Mpa压力作冷油器水压试验,30分钟后压力不低于工作压力。

c)推力盘应光洁无损伤。

d)用涂色法检查推力瓦与推力盘的接触情况,每1平方厘米接触2-3点,接触面积应大于70%,否则应进行修刮,同时检查油楔是否完整。

e)检查推力轴承各部件的绝缘是否合格,用500伏电阻表测量,电阻应不小于0.5兆欧。

f)检查导轴承与轴的接触情况,接触应均匀,各导轴瓦的支撑螺栓与轴瓦应配合良好。

g)上机架安装就位后,推力座和挡油圈与机架同心,推力座与上机架平面应无间隙。

h)推力头键、键槽应无毛刺损伤,配合良好。

i)检查空气阀应严密无渗漏。

j)清理检查电动机支架,机架支撑面应光滑平整无毛刺。

 

3.4备品配件(表3-03)

零件号

零件名称

材料名称

标准代号

138

进水喇叭

HT200

GB9439

144

出水弯管

Q235A

GB700

163

泵盖(上、下)

Q235A

GB700

171

导叶体

Q235A

GB700

176

进水锥

ZG230-450

GB11352

211

泵轴

40Cr

GB699

213

传动轴

45

GB699

230

叶轮

ZG1Cr18Ni9Ti

GB2100

341

电机座

Q235A

GB700

350

轴承支架

HT200

GB9439

441

填料函

HT200

GB9439

45-2

填料

液体填料

452

填料压盖

HT200

GB9439

512

叶轮室

ZG1Cr18Ni9Ti

GB2100

524

上轴套

1Cr17Ni2

GB1221

529

下轴套

1Cr17Ni2

GB1221

545

导轴承

HT200/赛龙

593

底座

HT200

GB9439

711

接管

Q235A

GB700

713

内接管

Q235A

GB700

841

联轴器部件

45

GB699

844

中间联轴器

45

GB699

890

底板

Q235A

GB700

901

螺栓

8.8

GB3098

902

螺柱

8.8

GB3098

922

叶轮螺母

2Cr13

GB1220

924

调节螺母

45

GB699

注:

表中的字段及数据和总装图中一一对应,其中零件在装量为4台泵的。

3.5专用工具(表3-04)

名称

规格和型号

产地

生产厂家

价格

1

钩扳手

P8RG10203-02-Ⅰ-2

1

中国

上海KSB

2

叶轮螺母扳手

SEZ1800-1520-Ⅰ-1

1

中国

上海KSB

3

轴端螺母扳手

SEZ1800-1520-Ⅰ-2

1

中国

上海KSB

4

对中锲块

SEZ2200-1625VR-Ⅰ-1

4

中国

上海KSB

5

液体填料加注工具

1

中国

艾志(南京)机械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3.6随机备品备件(表3-05)

名称

规格和型号

产地

生产厂家

1

O型密封圈

2

中国

上海KSB

2

液体填料

按在装量的200%供货

4

美国

赤士盾

3

水泵轴套

填料轴套、导轴承轴套

1

中国

上海KSB

两台合用

4

水泵导轴承

赛龙轴承

2

加拿大

加拿大THORDON轴承公司

5

电机推力

轴承瓦块

1

中国

湘谭电机厂

6

电动机

导轴承

1

中国

湘谭电机厂

序号

名称

规格和型号

单位

数量

产地

生产厂家

价格

备注

1

水泵导轴承

赛龙轴承

2

加拿大

加拿大THORDON轴承公司

材料进口,上海KSB加工

2

流量开关

2

美国

SOR公司

3

液体填料

8

美国

赤士盾

3.7进口部件(表3-06)

3.8有关图纸

水泵结构总图(图3-01)

水泵解体顺序图(图3-02)

(图3-03)

(图3-04)

(图3-05)

(图3-06)

(图3-07)

(图3-08)

(图3-09)

(图3-10)

(图3-11)

(图3-12)

3.9安全、健康、环保要求

3.9.1安全

3.9.1.1进入现场必须按《安规》规定着装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具。

3.9.1.2两人及以上工作时必须明确一名工作负责人。

3.9.1.3现场应设有足够的照明,并符合《安规》要求。

3.9.1.4使用电动工具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器,并遵守电动工具的使用规定。

不得使用有缺陷的工器具。

3.9.1.5清洗、油箱加油时,要防止火灾。

严禁使用汽油清洗机件。

3.9.1.6叶轮焊接时必须接地线,防止烧坏轴承。

3.9.1.7高处作业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工具,材料的传递应遵守安规规定。

3.9.1.8认真遵守起重、搬运的安全规定。

3.9.1.9工作结束应及时恢复工作过程拆除的栏杆、防护罩、沟盖板等防护设施。

3.9.1.10工作结束清点人员、工具,收回剩余的材料,消除火种,清扫工作现场。

3.9.1.11清理工作现场易燃易爆杂物。

3.9.1.12电焊地线接在被焊件上,禁止远距离回路。

3.9.1.13现场准备充足的消防器材。

3.9.1.14动火工作期间设专人监护。

3.9.1.15工作结束清理现场,不遗留任何火种。

3.9.2健康

3.9.2.1进入管道内必须做好防止吸入烟尘的措施。

3.9.2.2接触对人体有毒、有害或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物品时必须做好防范措施。

3.9.2.3进入容器内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防止人在容器内工作窒息。

3.9.3环境

3.9.3.1更换后的废油必须倒入指定的油桶中,不得随便倾倒。

3.9.3.2使用后废弃的或剩余的化学物品必须放到指定位置,不得随便丢弃。

3.9.3.3工作结束后必须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