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7431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教案.docx

《愚公移山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愚公移山教案.docx

愚公移山教案

基础教案No、84

第1教时

课题

《愚公移山》

课型

新授

年级

初三

学科

语文

备课时间

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2、通过小组学习,能流畅翻译全文,准确概括寓意。

3、初步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

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

方法

阅读,讨论,小组交流

教具

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简介《列子》及作者。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亡佚。

今本《列子》八篇,东晋人张湛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

相传为战国时道家代表人之一,郑国人。

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扫清文字障碍。

 

 

 

 

 

要求:

掌握下列字词

万仞rèn     冀州jì    惩山北之塞sè   出入之迂yū

箕畚jī běn    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匮kuì

河曲智叟亡以应sǒu wú      雍yōng       陇断lǒng

惩chéng曾不能céng荷担者hè厝cuò 朔shuò

四、疏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能较流利地读准全文。

(2)学生对照注解,逐层逐段解释字词,翻译句子。

(3)师生共同研讨,解答疑难。

尤其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落实。

年且九十(年纪将近九十岁)

惩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挡)

杂然相许(大家纷纷表示赞许)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也削减不了)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能往返一次)

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通达的地步)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

帝感其诚:

感,被……感动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面。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没有山岭阻隔了)(阴:

山之北,水之南)

(4)学生朗读一遍,自查是否还有疑难语句。

(5)指出通假字及意思。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同 “返”  ,义  “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 ,  义 “聪明”     

河曲智叟亡无应。

“亡”同“无” ,  义  “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同“措”, 义 “放置”  。

(6)解释多义词

  年且九十 :

将近;         其妻献疑曰:

 他的,指愚公的

且                        其 惧其不已也:

他,指愚公

   且焉置土石 :

况且   其如土石何:

 加强语气 

    无陇断焉:

语气助词     杂然相许:

赞同

焉             许

  且焉置土石:

哪里,疑问代词;高可二黍许:

上下,光景

  以君之力:

操蛇之神闻之:

的;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五、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1)四人小组共同准备复述故事,并推荐一名同学,准备在全班复述。

(2)被推荐同学复述课文。

要求:

①语言流畅。

②可加上一定的合理想象。

(3)对复述者进行简单讲评,让学生在听、评中不断熟悉课文。

六、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文中疑难字句的解释。

 

愚公移山

一、简介《列子》及作者

二、注意一些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落实

三、指出通假字及意思

四、解释多义词

 

基础教案No、85

第2教时

课题

《愚公移山》

课型

新授

年级

初三

学科

语文

备课时间

1、体会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

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领悟故事的寓意。

3、感受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1、故事情节、人物、寓意

2、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

方法

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设疑的方式,细研课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逐段朗读课文。

二.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

1、概括每段内容(分步投影)

第一段:

极言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交代它们的位置。

第二段:

具体写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

第三段:

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

第四段:

写愚公移山的胜利。

三.小组讨论问题,分析内容。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请排出移山的人物表。

明确:

愚公,荷担者三夫,始龀的遗男,总共五个人。

——老的老、小的小。

3、移山的目标是:

明确: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移山的工作遇到哪些困难?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高万仞”——

说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

移山的人少,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

“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说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

小结:

由此看来,要搬走两座大山,确实困难重重。

越是困难的处境,越能显示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所写的这些人物对待移山的态度如何,各自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面貌。

5、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段(—人扮愚公。

—人扮愚公妻,—人扮智叟,一人读叙述的文字,“杂曰”由全班齐读。

要求把握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6、从指导朗读入手,理解人物对待“移山”的不同态度。

(1)愚公妻和智叟说的话差不多,能不能用同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明确:

不能。

因为他们对待“移山”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不一样: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

“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

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

她并不反对移山。

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个重要问题:

“焉置土石?

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

“甚矣,汝

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

“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则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总之,愚公妻是“献疑”,智叟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截然不同“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

(2)全班齐读2、3段,深入体会愚公妻与智叟不同的态度。

(3)再来看愚公子孙和“遗男”的态度。

找出表明他们态度的词、句子。

“杂然相许”“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跳往助之”这些语句说明他们是坚决支持并积极为愚公献计献策的。

“杂”突出众人热情之高,场面之热烈。

“跳”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和热心参与的态度。

7、思考:

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

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

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明确:

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

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

他决定毕力平险、挖山不止。

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

智者实愚。

愚者实智。

显而易见。

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

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8、分析课文第四段。

(1)移山的结果: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思考:

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明确: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本文结尾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

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是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五、概括故事的寓意,拓展思维:

思考: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愚公精神?

理解: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

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六、作业:

1、完成作业纸;

2、就愚公移山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200-300字的日记;

 

 

 

 

 

 

愚公移山

两山规模、位置

移山原因:

塞、迂

移山目标: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移之难

移山办法:

投诸……

移山行动:

叩石垦壤、寒暑一反

移山冲突:

智叟实愚 移山信心: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实智 何苦而不平―――移之坚

移山结局:

无陇断焉

寓意:

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