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7969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精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注意:

本试卷共18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第I卷(27分)

1.语言基础运用。

(9分,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①他们把我写的文章,全都记在鲁迅先生的名下,并且施展叭儿狗的伎俩,指鹿为马,向鲁迅先生“呜呜不已”。

②煤窑发生瓦斯爆炸,少数不法之徒不事救援,却趁火打劫,火中取栗,大发灾难之财。

③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

④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增长一再走低,如何未雨绸缪,应有自己的前瞻和筹划。

⑤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⑥刚才放的那些歌都不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D.③④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得体的一项是()(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咱们分别时你送给我的礼物十分珍贵,我一直惠存着。

B.你的文章我已经看了,对其中不妥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听说贵校在教学管理上有许多成功经验,所以我们特地登门学习,请多作指教。

D.虽然只是几个红薯,但毕竟是六弟从江西老家带来的,于是我也就笑纳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4——6题。

(9分,每题3分)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徒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继月氏、匈奴之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党项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等以加强治理。

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

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也输入西方。

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

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大蒜、菠菜等,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

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城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

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

元朝时,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多元统一体,在其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

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摘编自杜建录《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鲜卑、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有的曾一度控制了丝绸之路的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当时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及东西方各民族的交往交流。

C.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不能否定我国古代北方和两北游牧民族所做出的贡献,更不能忽视中原王朝的长期经营和有效治理。

D.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与汉族一起用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上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海上道四条,汉族及北方、西北的游牧民族都是其重要的开拓者。

B.“青海道”“青唐道”和草原丝路之所以又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和“回纥道”,是因为它们曾分别被吐谷浑、吐蕃和回纥控制过。

C.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和洛阳在唐朝时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当时的朝野上下无不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

D.丝绸之路联结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内地汉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这个多元统一体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丝绸之路是一条连通东西方的重要商贸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

B.从生活中常见的胡桃(核桃)、胡瓜(黄瓜)、胡豆(蚕豆)、胡萝卜等农产品的名称可以看出,它们很可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

C.在西夏和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这说明当时西夏人已有饮茶的习惯,可见物产上的互通有无也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D.古代丝绸之路在汉、北魏、唐、宋、元等朝代比较繁荣,但因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它在历史上也有过衰落的时候。

三.古代诗文阅读。

(30分)

(一)文言文阅读。

(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二)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

“孟子!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

“尔何知!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8.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烛之武退秦师》节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此后多以成语“秦晋之好”来形容两家联姻。

C.师,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之一,以二千五百人为师。

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泛指军队。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文中晋侯、秦伯分别代指晋文公、秦穆公。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秦、晋以强凌弱。

两国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但是秦、郑并无直接冲突,秦、晋分别驻扎两地等情况,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秦、晋貌合神离。

两国虽是友好邻邦,但是晋国曾经答应将焦瑕二邑割让给秦国而未能实现,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了两国的矛盾,这是他智退秦师的关键。

C.佚之狐慧眼识人。

他主动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尽管烛之武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才能低下,但是在郑伯的请求下还是奉命出使,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D.烛之武能言善辩。

在他的劝说下,秦国撤走了围攻郑国的军队,而且派人帮助防守,将秦晋联盟巧妙瓦解,最后晋国也不得不退兵,郑国得以保全。

第II卷(93分)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4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2题(10分)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

①将:

岂②纪:

经营

1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4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1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3.补习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沁园春·长沙》的上阕,“,”虽为问句,实则为诗人肯定的回答。

这一问,排空而下,洋溢着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

(2)《雨巷》中诗人反复拿丁香比喻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中,当荆轲由“变徵之声”转为“慷慨羽声”时,文章通过全体宾客的反应,“,”,侧面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四.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14——16题。

(14分)

借给你的温柔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

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

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

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

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

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

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

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

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

金华说:

“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

”王老汉说:

“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

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

做了贼还敢亮着灯?

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

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

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

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

啊!

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

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

这就是,红苕片,100斤。

你还愣着干啥?

还不快去熬苕片汤!

”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

”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

”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

”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

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

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

做人要本分!

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

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

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

”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

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

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

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

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

”王老汉在心里喊。

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

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

借一袋红苕干片。

春天还。

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

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

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两项是()()(答案写在答题纸上)(4分)

A.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小说很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如“忽然狗叫”“喂猪的苕片少了一袋”“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等。

D.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E.小说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15.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析。

(4分)

16.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五.语言表达。

(5分)

17.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微商”下定义,不超过50字。

(5分)

在越来越发达的网络系统的影响下,人们的商品交易模式也越来越丰富了,而微商便是其中的一种。

在日益流行的微博或微信平台里,人们不仅可以发表文字、上传图片、分享心情,还能发送商品信息,然后利用网络支付功能,销售自己的商品,达成交易的目的。

这种商品交易模式方便快捷,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认可。

答:

六.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升入高中已经一个多月了。

高中生活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而我们自己正在悄悄地改变着。

其实,我们的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

如果我们以变化的眼光来看的话,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请以“改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出现班级、姓名,如若出现统一用A班、小明代替。

 

17-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第一学段答题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三、古诗文阅读。

(24分)

10.

(1)(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分)

12.(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名句默写。

(6分)

⑴《沁园春·长沙》的上阕,“,”虽为问句,实则为诗人肯定的回答。

这一问,排空而下,洋溢着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

(2)《雨巷》中诗人反复拿丁香比喻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中,当荆轲由“变徵之声”转为“慷慨羽声”时,文章通过全体宾客的反应,“,”,侧面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四、现代文阅读。

(14分)

14.()()(4分)

15.(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7.语言表达(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号

 

 

六、18.作文(5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