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8070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

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0年暑假新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电化学基础》

1.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a、d处:

2H2O+2e-===H2↑+2OH-

B.b处:

2Cl--2e-===Cl2↑

C.c处发生了反应:

Fe-2e-===Fe2+

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

2.用Pt电极电解含有Cu2+和X3+均为0.1mol的溶液,阴极析出金属的质量m(g)与溶液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mol)关系如图,则离子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Cu2+>X3+>H+

B.H+>X3+>Cu2+

C.X3+>Cu2+>H+

D.Cu2+>H+>X3+

3.相同材质的铁在图中四种情况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  )

4.银器的保护主要是维持它的原貌。

对于轻微腐蚀蒙有硫化银的银器,可将其和铝片一起接触浸泡在稀NaOH溶液中,经一定时间后污迹消失,取出后用水洗干净,再用软布或棉团擦光。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OH-向负极移动

B.在银表面上的反应为Ag2S+2e-===2Ag+S2-

C.在铝表面上的反应为Al-3e-===Al3+

D.在铝表面的反应为Al+4OH--3e-===AlO

+2H2O

5.下列关于电解池工作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解池是一种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B.电解池中发生的反应是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电解池工作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D.与原电池不同,电解池放电时,电极本身不会参加电极反应

6.在25℃时,电解含有0.02molCuSO4和0.04molNaCl的混合溶液200mL,当阳极产生672m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假设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判断电解后溶液的酸碱性为(  )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无法判断

7.有如图所示的两个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为Mg-2e-===Mg2+

B.Mg在A池中为负极,在B池中为正极

C.A池和B池中电子的流向:

Mg→导线→Al

D.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A池溶液的pH会增大

8.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酸性均减弱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9.以下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

A.镀锡铁器比镀锌铁器表面破损时更易被腐蚀

B.生铁比熟铁(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C.镶有相邻的银牙和金牙容易引起头痛

D.输送氯气的钢管易被氯气腐蚀

10.如图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具支试管内盛有pH=4的雨水和生铁片。

观察到:

开始导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液面回升,略高于小试管液面。

以下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

A.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仅发生析氢腐蚀

C.墨水回升时,碳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具支试管中溶液pH逐渐减小

11.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正极,b为负极;NaClO和NaCl

B.a为负极,b为正极;NaClO和NaCl

C.a为阳极,b为阴极;HClO和NaCl

D.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

12.下列关于铁制品保护措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在自行车钢圈上镀上一层金属铬,摩擦部位加上机油或黄油

B.在海轮的外壳上常焊有锌块,且定期更新

C.相同条件下,马口铁(表层镀锡)与白铁(表层镀锌)相比,马口铁更为耐用

D.将不锈钢制成刀具和餐具,有的刀具还进行烤蓝处理

13.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苦卤水(含Cl-、Br-、Na+、Mg2+)的装置如图所示(a、b为石墨电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

O2+2H2O+4e-===4OH-

B.电解时,a电极周围首先放电的是Br-而不是Cl-,说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前者的还原性强于后者

C.电解时,电子流动路径是:

负极→外电路→阴极→溶液→阳极→正极

D.忽略能量损耗,当电池中消耗0.02gH2时,b极周围会产生0.04gH2

14.现用Pt电极电解1L浓度均为0.1mol·L-1的HCl、CuSO4的混合溶液,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开始时阴极有H2放出

B.电解开始时阳极上发生:

Cu2++2e-===Cu

C.当电路中通过电子的量超过0.1mol时,此时阴极放电的离子发生了变化

D.整个电解过程中,

不参与电极反应

15.以下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

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C.铁制器件附有铜制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银制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16.用惰性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比为1∶3的CuSO4和NaCl的混合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

①2Cu2++2H2O

2Cu+4H++O2↑

②Cu2++2Cl-

Cu+Cl2↑

③2Cl-+2H+

H2↑+Cl2↑

④2H2O

2H2↑+O2↑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17.化学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镍镉(Ni-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以表示:

Cd+2NiO(OH)+2H2O

2Ni(OH)2+Cd(OH)2

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②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③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④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安全方便等优点,该电池主要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正极反应为ClO-+H2O+2e-===Cl-+2OH-。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电池中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

C.电池工作时,正极周围溶液的pH将不断变小

D.该电池的总反应为Mg+ClO-+H2O===Mg(OH)2↓+Cl-

19.如下图所示是某太空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采用KOH溶液为电解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向日面时背日面时

A.该能量转化系统工作时,需不断补充H2O

B.该转化系统的能量本质上来源于太阳能

C.水电解系统中的阴极反应:

O2+2H2O+4e-===4OH-

D.燃料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

H2-2e-===2H+

20.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稀硫酸为电解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mol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溶解了1mol,铜片上析出1mol氢气

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的质量相等

C.锌片溶解了1g,铜片上析出1g氢气

D.电解质溶液的酸性不变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a、d处试纸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是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造成的,A正确;B项,b处变红,局部褪色,说明是溶液中的氢氧根和氯离子同时放电,分别产生氧气和氯气,氢离子浓度增大,酸性增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B错误;C项,c处为阳极,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C正确;D项,实验一中ac形成电解池,db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也相当于形成三个电解池(一个铁两面为不同的两极),m为电解池的阴极,另一球朝m的一面为阳极(n的背面),故相当于电镀,即m上有铜析出,D正确。

答案选B。

2.【答案】D

【解析】由图中变化可知,一开始通电,阴极就有固体析出,且通过0.2mol电子后,质量不再增加,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3Cu2+~6e-~2X3+,若0.1molCu2+完全放电正好得0.2mol电子,若0.1molX3+完全放电正好得0.3mol电子,而H+放电生成气体,据此离子放电顺序是Cu2+先放电,再是H+放电,X3+在溶液中不放电,选D。

3.【答案】C

【解析】在A中,能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腐蚀加快;在B中,食盐水提供电解质溶液环境,铁炒锅和铁铲都是铁碳合金,符合原电池形成的条件,铁作负极,碳作正极,铁易被腐蚀;在C中,铜镀层将铁球覆盖,使铁被保护,不易被腐蚀;在D中,酸雨提供电解质溶液环境,铁铆钉和铜板分别作负、正极,形成原电池,铁易被腐蚀。

4.【答案】C

【解析】金属铝、硫化银和NaOH溶液构成了原电池,金属铝、硫化银分别充当了负极和正极,电极反应分别是在银表面上:

Ag2S+2e-===2Ag+S2-,在铝表面:

Al-3e-===Al3+,在碱性条件下,Al3+又会与过量的OH-反应生成AlO

,所以在铝表面的实际反应为Al+4OH--3e-===AlO

+2H2O,溶液中的OH-向负极移动,A、B、D均正确。

5.【答案】D

【解析】

(1)电解是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而在两个电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3)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4)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6.【答案】C

【解析】根据放电顺序,阴离子:

Cl->OH->

,阳离子:

Cu2+>H+>Na+,知该电解过程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电解CuCl2溶液:

Cu2++2Cl-

Cu+Cl2↑;第二阶段:

电解H2O:

2H2O

2H2↑+O2↑,最后溶液为硫酸钠溶液,为中性,C正确。

7.【答案】C

【解析】相同原电池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不同,电池正负极可发生互换,A池中发生反应Mg+2H+===Mg2++H2↑,镁是负极,Mg-2e-===Mg2+,A正确;B池中发生反应2Al+2OH-+2H2O===

+3H2↑,铝是负极,Mg是正极,B正确;A池中电子流向为Mg→导线→Al,B池中电子流向为Al→导线→Mg,C错误;A池中正极2H++2e-===H2↑,随着反应进行,c(H+)减少,pH增大,D正确。

8.【答案】C

【解析】因乙烧杯中锌片和铜片没有接触,没有构成闭合回路,故不能构成原电池,因此乙烧杯中铜片上没有气泡,只有锌片上有气泡。

因甲烧杯中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构成原电池,加快了锌的溶解,铜片上产生气泡的速率比乙烧杯中锌片上产生气泡的速率快。

又因两烧杯中的锌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消耗氢离子,导致两烧杯中溶液的酸性均减弱。

9.【答案】D

【解析】镀锡铁器表面破损时形成原电池,Fe作负极,易被腐蚀,而镀锌铁器表面破损时形成原电池,Fe作正极,被保护;纯铁不能形成原电池,生铁中含碳量高,在潮湿空气中容易形成原电池,生铁能够发生电化学腐蚀,纯铁不容易被腐蚀;相邻的银牙和金牙容易形成原电池产生电流,使人头痛恶心,A、B、C均与电化学腐蚀有关;D中铁和Cl2直接发生反应,为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无关。

10.【答案】C

【解析】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A错误;雨水酸性较强,开始时铁片发生析氢腐蚀,产生氢气,导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铁片发生吸氧腐蚀,吸收氧气,导管内液面回升,B错误;墨水回升时,铁片发生吸氧腐蚀,碳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正确;铁片无论是发生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具支试管中溶液pH均增大,D错误。

11.【答案】B

【解析】电解氯化钠溶液时,阳极是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的过程,阴极是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的过程,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所以一定要让氯气在d电极产生,所以d电极是阳极,c电极是阴极,即a为负极,b为正极,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

12.【答案】C

【解析】在自行车钢圈上镀上一层金属铬,摩擦部位加上机油或黄油,阻止了铁与氧气和水接触,能防止铁被腐蚀,A不符合;铁、锌和海水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被消耗,铁为正极,阻止了铁的腐蚀,但需定期补充负极金属,B不符合;破损后均构成原电池,马口铁中的铁作原电池负极,加快铁腐蚀,白铁中的铁作原电池正极,铁被保护,所以白铁更为耐用,C符合;将不锈钢制成刀具和餐具,有的刀具还进行烤蓝处理,阻止了铁与氧气和水接触,能防止铁被腐蚀,D不符合;

13.【答案】B

【解析】氢氧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放电的是氧气,在酸性电解质环境下,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A错误;还原性强的离子在阳极先放电,电解时,a电极周围首先放电的是Br-而不是Cl-,所以还原性:

Br->Cl-,B正确;电子在导线中移动,不能在溶液中移动,C错误;燃料电池和电解池中转移的电子数是相等的,当电池中消耗0.02gH2,根据电极反应:

H2-2e-===2H+,转移电子0.02mol,b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2,产生0.02gH2,D错误。

14.【答案】D

【解析】依据放电顺序阴极先放电的是Cu2+,阴极反应:

Cu2++2e-===Cu,阳极先放电的是Cl-,阳极反应:

2Cl--2e-===Cl2↑,A、B错误;根据电子守恒Cu2+~2e-~Cl2,n(Cu2+)=0.1mol,当电路中通过电子的量达到0.2mol时,此时Cu2+恰好完全反应,阴极放电离子变为H+,C错误;阳极先是Cl-放电,当Cl-消耗完毕,此时H2O电离产生的OH-开始在阳极放电,

不参与电极反应,D正确。

15.【答案】D

【解析】铜锌合金中,锌为活泼金属,与铜构成原电池后锌为负极,先被腐蚀从而起到保护铜的作用,因而不易产生铜绿;生铁中铁和碳构成原电池,铁为负极,原电池加快腐蚀速度,因而比纯铁更易生锈;铁与铜构成原电池,铁为负极,加快生锈速度,A、B、C均与电化学腐蚀有关;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是因为银暴露在空气中生成硫化银而变暗,与电化学无关。

16.【答案】D

【解析】设混合溶液中CuSO4和NaC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和3mol,根据放电顺序可看作是1molCuCl2、1molNaCl和1molNa2SO4,首先是电解CuCl2溶液,Cu2++2Cl-

Cu+Cl2↑;其次电解NaCl溶液,2Cl-+2H2O

2OH-+H2↑+Cl2↑;最后电解NaOH和Na2SO4的混合液,电解方程式为2H2O

2H2↑+O2↑,故选D。

17.【答案】B

【解析】Ni-Cd电池的充、放电条件不相同,因此电池的充、放电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

18.【答案】D

【解析】该电池中镁为负极,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Mg-2e-+2OH-===Mg(OH)2↓,A错误;在电池工作时,负极消耗氢氧根离子,OH-向负极移动,B错误;在碱性溶液中正极反应为ClO-+H2O+2e-===Cl-+2OH-,正极周围溶液的pH将不断变大,C错误;根据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总反应为Mg+ClO-+H2O===Mg(OH)2↓+Cl-,D正确。

19.【答案】B

【解析】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

2H2+O2===2H2O,电解时2H2O

2H2↑+O2↑,H2O可以循环利用,不需要补充,A错误;光电转换器可提供电能,产生H2和O2,H2和O2燃烧提供电能,B正确;水电解时阴极为2H++2e-===H2↑,C错误;燃料电池在碱性电解质溶液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D错误。

20.【答案】A

【解析】铜锌原电池中,锌为负极:

Zn-2e-===Zn2+;铜为正极:

2H++2e-==H2↑。

由正极、负极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

Zn~2e-~2H+~H2,即1mol锌(质量65g)溶解时,有2mol电子转移,可产生氢气1mol(质量2g)。

反应过程中,硫酸被消耗,溶液的酸性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