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8081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0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浙江省杭州市命题比赛高考选考科目模拟测试十一物理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卷(11)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器材中,测量的物理量不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量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托盘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是测量的力学基本量,故A不符合题意;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是测量基本量的,故B不符合题意;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力不是基本物理量,故C符合题意;秒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是测量的力学基本量,故D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C。

2.某人驾车从萧山开往机场,如图所示为XX地图APP的一张截图,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33分钟、22.8公里”,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

B.33分钟是指时间间隔

C.22.8公里表示此行程的位移大小

D.根据这两个数据,可以算出此行程的平均速率

【答案】C

【解析】在研究汽车在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时,汽车大小可以忽略,故汽车可以看成质点,故A说法正确;33分钟是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所以是指时间间隔,故B说法正确;22.8公里表示此行程的路程大小,故C说法错误;22.8公里是路程,所以可以求出平均速率的大小,但不能求出平均速度,故D说法正确。

所以选C。

3.我国的高铁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高铁(如图甲所示)在行驶过程中非常平稳,放在桌上的水杯几乎感觉不到晃动.图乙为高铁车厢示意图,A、B两物块相互接触放在车厢里的水平桌面上,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A的质量比B的质量大,车在平直的铁轨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B相对于桌面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受到2个力的作用B.B受到3个力的作用

C.A、B均受到桌面向右的摩擦力D.B受到A对它向右的弹力

【答案】A

【解析】车在平直的铁轨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B均在向右做匀速运动,故AB均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没有外力,故水平方向均不受摩擦力,同时AB间也没有弹力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

4.物理学中通常运用大量的科学方法建立概念,如“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等等,下列选项均用到“比值定义法”的是概念是()

A.合力与分力、质点、电场强度B.质点、电场强度、点电荷

C.速度、总电阻、电场强度D.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容

【答案】D

【解析】A项:

“合力与分力”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质点”采用理想化模型的方法,“电场强度”采用比值定义法,故A错误;

B项:

“质点”、“点电荷”采用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故B错误;

C项:

总电阻”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速度”,“电场强度”采用比值定义法,故C错误;

D项:

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容都采用比值定义法,故D正确。

点晴:

对于物理学上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等效替代法、理想化模型法、比值定义法等等要理解并掌握,并进行归纳总结,对学习物理量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5.如图所示,物体A用轻质细绳与圆环B连接,圆环套在固定竖直杆MN上。

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绳上的O点,将O点缓慢向左移动,使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在此过程中圆环B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力F逐渐增大

B.绳对圆环B的弹力不变

C.杆对圆环B的摩擦力变大

D.杆对圆环B的弹力不变

【答案】A

【解析】设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物体的质量为m,对结点O受力分析,运用合成法,则由平衡条件得:

可得:

,α减小,则F增大,故A正确;设绳对圆环的弹力为T,则Tsinα=mg,解得:

,α减小,则T增大,即绳对圆环B的弹力变大,故B错误;以圆环和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竖直方向杆对圆环B的摩擦力等于物体与圆环的重力之和,故杆对圆环B的摩擦力不变,故C正确;以圆环和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水平方向拉力F等于杆对环的弹力,F增大,杆对圆环B的弹力增大,故D错误。

所以A正确,BCD错误。

6.节能减排可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假设公交车通过城市十字路口时允许的最大速度为10m/s,一辆公交车在距离十字路口50m的车站停留,乘客上下完后,司机看到红灯显示还有10s,为了节能减排,减少停车,降低能耗,公交车司机启动公交车,要使公交车尽快通过十字路口且不违章,则公交车启动后的运动图像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因速度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由速度图像可知,A、B、D三个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均大于50m,且速度不超过10m/s;C图像中公交车的位移可能恰好等于50m,且速度小于10m/s,故公交车启动后的运动图像可能是C;故选C.

考点:

运动图像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速度时间图像的考查;关键是知道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结合公交车的运动情况即可分析解答.

7.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则前5s内()

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5m

B.物体的位移为25m,方向向上

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3m/s,方向向上

D.物体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10m/s,方向向下

【答案】B

【解析】物体到最高点时间为: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下降位移为:

,故总路程为:

s=h1+h2=45m+20m=65m,总位移为:

x=h1-h2=45-20=25m,方向向上,故A错误,B正确;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故C错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

△v=gt=10×5m/s=50m/s,故D错误。

所以B正确,ACD错误。

8.如图所示,汽车雨刮器在转动时,杆上的A、B两点绕O点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ωA、ωB,线速度大小为vA、vB,则()

A.ωA<ωBvA=vBB.ωA>ωBvA=vB

C.ωA=ωBvA>vBD.ωA=ωBvA

【答案】C

【解析】杆上A、B两点绕O点的转动属于同轴转动,所以角速度相等,故ωA=ωB;由于rA>rB,根据v=rω,可得vA>vB,故C正确,ABD错误。

9.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

“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卫星1和2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均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

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

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卫星1的线速度可能大于7.9km/s

B.这两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C.如果使卫星1加速,它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

D.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

【答案】B

.....................

10.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弹弓放飞模型飞机。

弹弓的构造如图1所示,其中橡皮筋两端点A、B固定在把手上。

橡皮筋处于ACB时恰好为橡皮筋原长状态(如图2所示),将模型飞机的尾部放在C处,将C点拉至D点时放手,模型飞机就会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发射出去。

C、D两点均在AB连线的中垂线上,橡皮筋的质量忽略不计。

现将模型飞机竖直向上发射,在它由D运动到C的过程中()

A.模型飞机在C位置时的速度最大

B.模型飞机的加速度一直在减小

C.橡皮筋对模型飞机始终做正功

D.模型飞机的机械能守恒

【答案】C

【解析】从D到C,橡皮筋对模型飞机的弹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方向先向上后向下,则模型飞机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B错误;橡皮筋对模型飞机的弹力与位移方向一直相同,所以橡皮筋对模型飞机的弹力始终做正功,而非重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增加量,故模型飞机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大,故C正确,D错误。

所以C正确,ABD错误。

11.竖直放置的两块足够长的平行金属板间有匀强电场,其极板带电量分别为+Q和-Q,在两极板之间,用轻质绝缘丝线悬挂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小球(可看成点电荷),丝线根据竖直方向成θ角时小球恰好平衡,此时小球离右板距离为b,离左板的距离为2b,如图所示,则

A.小球带正电,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B.小球受到电场力为

C.若将小球移到悬点下方竖直位置,小球的电势能减小

D.若将细绳剪断,小球向右做平抛运动

【答案】A

解决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知道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理解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关系.

12.太阳能路灯是采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供电,用于代替传统公用电力照明的路灯,白天太阳能电池对蓄电池充电,晚上蓄电池的电能供给路灯照明。

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地面上时,单位面积的辐射功率为P0=1.0×103W/m2。

某一太阳能路灯供电系统对一盏LED灯供电,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5%左右,电池板面积1m2,采用两组12V蓄电池(总容量300Ah),LED路灯规格为“40W,24V”,蓄电池放电预留20%容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蓄电池的放电电流约为0.6A

B.一盏LED灯每天消耗的电能约为0.96kW∙h

C.该太阳能电池板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功率约为40W

D.把蓄电池完全充满电,太阳照射电池板的时间不少于38.4h

【答案】C

【解析】蓄电池的放电电流为

,故A错误;一盏LED灯的功率为40W,每天平均使用按10小时算,每天消耗的电能约为:

W=Pt=40W×10h=400W•h=0.40kWh,故B错误;太阳能电池板把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功率P=P0S×15%=1.0×103×1×15%=150W,故C错误;把蓄电池完全充满电,假设太阳能电池板全部用于对蓄电池充电,需能量为:

E=(1-0.2)qU=0.8×300×24Wh=5760Wh,而太阳能电池的即使一直垂直照射,功率为150W,故用时约:

t=

=38.4h,故D正确,故选D.

13.如图甲所示为一阴极射线管,接通电源后,电子射线由阴极沿x轴方向射出,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一条亮线,图乙是其示意图,要使荧光屏上的亮线向上(z轴正方向)偏转如图丙所示,在下列措施中可采用的是()

A.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z轴负方向

B.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y轴负方向

C.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z轴负方向

D.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

【答案】BC

【解析】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z轴负方向,根据左手定则,洛伦兹力方向沿y轴负方向,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y轴负方向,根据左手定则,洛伦兹力方向沿z轴正方向,亮线向上偏转,符合题意,故B正确。

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z轴负方向,电子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向上,亮线向上偏转,符合题意,故C正确;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电子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所以BC正确,AD错误。

二.选择题Ⅱ

14.一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a的振动方向在图中已标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该时刻a、b、c三点速度最大的是c点

C.从这一时刻开始,第一次最快回到平衡位置的是b点

D.若t=0.2s时质点c第一次到达波谷;则此波的传播速度为5m/s

【答案】D

【解析】质点a向上运动,结合波形平移法,波向+x方向传播,故A错误;c点此刻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最小,故B错误;结合波形平移法,此刻b点向下运动,所以第一次最快回到平衡位置的是c点,故C错误;若t=0.2s时质点c第一次到达波谷,则

,解得T=2t=0.4s,所以波速为:

,故D正确。

所以D正确,ABC错误。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射线在工业上可以用来检查金属零件内部的缺陷

B.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

C.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光线从气泡中射向水中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缘故

D.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

【答案】ABD

【解析】由于X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在工业上,通常利用X射线检查金属零件内部的缺陷,故A正确;双缝干涉实验中,根据

,可知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红光的波长与紫光的波长长,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故C正确;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光线从水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故C错误;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故D正确。

所以ABD正确,C错误。

16.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不同频率的光。

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

由此可推知()

A.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额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D.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产生的

【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

能级间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即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大为1.51eV,小于可见光的光子能量,A错误;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为3.40eV,大于可见光的能量,故B错误;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

,而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的逸出功,故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产生的光,能量最小,频率最小,故D正确;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三.非选择题

17.利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主要的实验步骤:

(1)滑块放置在气垫导轨0刻度处,在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测量滑块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经历的时间t,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2)只移动光电门1,改变s,多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描点、作出

图像,如图乙所示。

根据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导轨标尺的最小分度为___________cm,读出如图甲所示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1,并计算

=______m/s。

假设图线的斜率大小为k,纵截距为b,则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作出图像,求出本次测量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2。

【答案】

(1).13.1

(2).1.36(3).2k(4).2.1(2.0~2.2均可)

【解析】由图可知,标尺的最小分度为1cm;如图所示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1=143.0-3.0cm=1.400m,

因t1=1.03s,那么s1/t1=1.40/1.03=1.36m/s;

依据运动学公式

则有:

因假设图线的斜率为k,纵坐标截距为b,则滑块运动的加速度为a=−2k,

根据点然后平滑连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因此测量的加速度大小为2.1m/s2.

18.某课外活动小组用苹果自制了一水果电池组.现在要测量该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电动势约为2V,内阻在1kΩ~2kΩ之间),实验室现有如下器材各一个:

多用电表:

欧姆挡(×1,×10,×100,×1k)

直流电流挡(0~0.5mA,0~1mA,0~10mA,0~100mA)

直流电压挡(0~0.5V,0~2.5V,0~10V,0~50V,0~250V,0~500V)

电压表:

(0~3V,0~15V)

电流表:

(0~0.6A,0~3A)

滑动变阻器:

R1(0~10Ω),R2 (0~2000Ω)

开关及导线若干.

(1)该小组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直流电压“0~2.5V”挡,粗测了电池组的电动势,指针稳定时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_V(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为了更精确地测量该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采用伏安法测量,应选________测电压,选_______测电流(填电表名称和所选量程);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填电阻符号);

(3)请设计实验电路,并用线段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相关器材连成实物电路图__________.

【答案】

(1).

(1)1.8V

(2).

(2)电压表,0-3V;(3).多用电表直流电流档1mA(4).R2(5).(3)连线图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万用表读数为1.8V;

(2)用伏安法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及内阻,应选用0-3V的电压表测量电压,因为通过水果电池的最大电流不超过1mA,故选择多用电表直流电流1mA档;因为电池内阻在1kΩ-2kΩ之间,所以滑动变阻器选择R2;

(3)实物连线如图所示。

考点: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及内阻;

19.2018年第23届平昌冬奥会冰壶混双比赛循环赛在江陵冰壶中心进行,巴德鑫和王芮联袂出战以6比4击败美国队。

如图为我国运动员巴德鑫推冰壶的情景,现把冰壶在水平面上的运动简化为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冰壶可视为质点。

设一质量为m=20kg的冰壶从运动员开始推到最终静止共用时t=23s。

冰壶离开运动员的手后,运动了x=30m才停下来,冰壶与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015,g=10m/s2。

求:

(1)冰壶在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运动员推冰壶的时间

(3)运动员推冰壶的平均作用力

【答案】

(1)0.15m/s2

(2)3s(3)23N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冰壶在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采用逆向思维,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从而得出推冰壶的时间;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运动员推冰壶的平均作用力大小。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冰壶在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

(2)采用逆向思维,有

解得:

t1=20s

运动员推冰壶的时间为:

t2=t-t1=23-20s=3s

(3)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为:

v=a1t1=0.15×20m/s=3m/s

则推冰壶的平均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ma2

代入数据解得:

F=23N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基本运用,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20.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水平台左端固定一被压缩的绝缘轻质弹簧,一个质量m=0.04kg、电量q=+2×10-4C的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与弹簧接触但不栓接.某一瞬间释放弹簧弹出小球,小球从水平台右端A点飞出,恰好能没有碰撞地落到粗糙倾斜轨道的最高B点,并沿轨道滑下.已知AB的竖直高度h=0.45m,倾斜轨道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37°、倾斜轨道长为L=2.0m,带电小球与倾斜轨道的动摩擦因数μ=0.5.倾斜轨道通过光滑水平轨道CD与光滑竖直圆轨道相连,在C点没有能量损失,所有轨道都绝缘,运动过程小球的电量保持不变.只有过山车模型的竖直圆轨道处在范围足够大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E=2.0×103V/m.(cos37°=0.8,sin37°=0.6,取g=10m/s2)求:

(1)被释放前弹簧的弹性势能?

(2)要使小球不离开轨道(水平轨道足够长),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3)如果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R=0.9m,求小球第二次进入圆轨道上升的高度。

【答案】

(1)0.32J

(2)①0.33m②0.825m(3)0.165m

【解析】试题分析:

释放弹簧后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先根据小球从A到B平抛运动过程,求出小球到B点时竖直分速度,由速度的分解求出到A点的速度,即可根据机械能守恒求解被释放前弹簧的弹性势能;要使小球不离开轨道,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是恰好过竖直圆轨道最高点时,先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知识求出到最高点的速度,再由动能定理求解轨道半径.第二种情况:

小球恰好到竖直圆轨道最右端,由动能定理求解轨道半径;根据R=0.9m与上题结果中轨道半径R2的关系,知道小球冲上圆轨道H1=0.825m高度时速度变为0,然后返回倾斜轨道h1高处再滑下,然后再次进入圆轨道达到的高度为H2.

(1)A到B平抛运动:

代入数据解得:

B点:

可得

被释放前弹簧的弹性势能:

(2)B点的速度为:

B到C根据动能定理:

代入数据的:

①恰好过竖直圆轨道最高点:

从C到圆轨道最高点:

解得:

②恰好到竖直圆轨道最右端时:

解得:

要使小球不离开轨道,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R≤0.33m或R≥0.825m

(3)

小球冲上圆轨道

高度时速度变为0,然后返回倾斜轨道h1高处再滑下,然后再次进入圆轨道达到的高度为H2

两式联立

,则H2=0.165m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杂的力电综合题,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和求解的物理量选择物理规律解决问题.要注意小球运动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

21.

(1)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决定因素和遵循的物理规律。

以下是实验探究过程的一部分。

①如图甲所示,当磁铁的N极向下运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若要探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必须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发现闭合开关时,电流表指针向右偏,电路稳定后,若向右移动滑动触头,此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向________偏转(选填“左”或“右”)。

(2).①游标卡尺的结构如图甲所示,要用来测量一工件的内径如图乙所示),必须用其中______(选填“A”、“B”或“C”)来测量;

②用游标卡尺测量一物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物块的长度是_______cm。

【答案】

(1).

(1)①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间的关系及线圈的绕向 

(2).②左(3).

(2)①B(4).②8.130

【解析】

(1)①如图甲所示,当磁铁的N极向下运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若要探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必须知道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间的关系及线圈的绕向。

②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发现闭合开关时,穿过线圈B的磁通量增加,电流表指针向右偏;电路稳定后,若向右移动滑动触头,通过线圈A的电流减小,磁感应强度减小,穿过线圈B的磁通量减小,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

(2)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

8.1cm=81mm,游标尺上第6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6×0.05mm=0.30mm,所以最终读数为:

81mm+0.30mm=80.30mm=8.130cm。

22.人类研究磁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通过磁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

如图所示,是通过磁场控制带电粒子运动的一种模型。

在0≤x<d和d<x≤2d的区域内,分别存在磁感应强度均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分别垂直纸面向里和垂直纸面向外。

在坐标原点有一粒子源,连续不断地沿x轴正方向释放出质量为m,带电量为q(q>0)的粒子,其速率有两种,分别为v1=

,v2=

(不考虑粒子的重力、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试计算下列问题:

(1)求两种速率的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大小R1和R2;

(2)求两种速率的粒子从x=2d的边界射出时,两出射点的距离Δy的大小;

(3)在x>2d的区域添加一匀强磁场B1,使得从x=2d边界射出的两束粒子最终汇聚成一束,并平行y轴正方向运动。

在图中用实线画出粒子的大致运动轨迹(无需通过计算说明),用虚线画出所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