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8477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docx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①第四单元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利用溴甲酚紫指示剂,检测金鱼藻生活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的实验操作如下。

对此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溴甲酚紫指示剂在pH减小的环境中变为黄色

B.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是由于金鱼藻呼吸作用释放出CO2

C.这个实验可表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光合作用释放O2

D.实验操作3~5表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解析:

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CO2,

使pH上升,导致指示剂由黄色变为紫色;黑暗中金鱼藻只进行细胞呼吸,产生

CO2使pH下降,导致指示剂由紫色变为黄色。

在本实验中,主要证明了绿色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并没有表明光合作用释放O2。

答案:

C

2.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

过程。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B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解析:

根据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图分析,A、B、C分别表示光反应(场所:

类囊

体薄膜)、暗反应(场所:

叶绿体基质)和呼吸作用(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反应(A)产生的O2参与呼吸作用(C)的第三阶段。

X是光反应产生的ATP,在叶绿

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的类囊体移向叶绿体的基质。

答案:

A

3.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

验结果如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解析:

光照强度为a时,曲线Ⅱ、Ⅲ的温度又相同,但CO2浓度不同,故光合作

用强度差异主要取决于CO2浓度,光照强度为b时,曲线Ⅰ、Ⅱ仅温度有差异,

故光合作用强度差异主要取决于温度。

由曲线Ⅰ、Ⅱ可知光照强度为a~b时,光

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

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不

再随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变化。

答案:

D

4.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

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不正确的推论是(  )

光照强度(klx)

1.0

3.0

5.0

7.0

8.0

10.0

CO2变化量[mg/(100cm2·h)]

+2.0

-2.0

-6.0

-10.0

-12.0

-12.0

A.光照强度为1kl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B.光照强度为2klx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为0

C.光照强度由5klx增强7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

D.光照强度为9klx时,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

解析:

表格中测得的CO2变化量可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只要有光照,植物就进行

光合作用,光照强度为1klx时,容器内CO2增多是因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在光照强度为2klx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速率不可能为0。

C选项具有较大

的迷惑性,注意合成速率和含量不要混淆。

答案:

B

5.将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

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

度,结果如图所示。

对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实验可用于验证A植物比B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的能力

B.当CO2浓度约为0.8mmol/L时,A、B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30min以后,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D.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5含量将增加

解析:

据图可知,B植物在低浓度CO2时,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B植物固定

CO2的能力较A植物强。

CO2浓度约为0.8mmol/L时,A、B两植物曲线相交,表

明密闭小室中被植物吸收的CO2相等。

光合作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植物吸收CO2的

量,是A、B植物曲线的斜率。

30分钟后,A、B植物不再吸收,此时表明,A、B

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分别等于各自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的量。

光照突然降

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量减少,C3还原生成C5的量减少,而CO2的固定量

不变,因此,从总体上C5减少。

答案:

C

6.(2009·广东理基)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

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O2浓度过低B.O2浓度过高

C.CO2浓度过低D.CO2浓度过高

解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过程。

在密闭的温室

内虽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较强的光照,但CO2的缺乏使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

导致光合效率低。

答案:

C

7.(2008·山东高考)下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

在图示结构上

(  )

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光能→电能→化学能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解析:

从图中所含有的色素以及发生的过程可以判断,该膜是类囊体膜,是光反

应的场所。

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是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发生的能量变化过程

是:

光能→电能→化学能;该过程产生的ATP只用于还原C3,而不能用于其他生

理活动。

答案:

C

8.(2008·宁夏高考)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

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解析:

水绵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光合作用需要光照,需要原料二氧

化碳,NaHCO3稀溶液可提供CO2;装片中不能有空气,否则好氧细菌会均匀分

布,从而无法根据好氧细菌的聚集情况确定叶绿体是否放氧。

答案:

B

9.(2010·镇江模拟)现有A、B、C三种灯泡,其发生光波的波长与光辐射强度的关系

如图Ⅰ所示,现需从中选择一种灯泡用于温室中给植物补光,期望最大限度地增

加光合作用的强度。

为此某同学设计了图Ⅱ所示的实验装置。

已知叶绿体中的色

素主要吸收430~450nm的蓝紫光和640~660nm的红橙光,那么根据图Ⅱ实验

现象推断A、B、C三种灯泡与图Ⅰ中三条曲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及温室中应选择的

灯泡种类分别是(  )

A.①②③ A灯B.③①② B灯

C.②①③ B灯D.②①③ C灯

解析:

由于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430~450nm的蓝紫光和640~660nm的红

橙光。

据图Ⅰ判断曲线①②③中光辐射强度大小是①>③>②,根据图Ⅱ产生氧

气量的大小是乙图>丙图>甲图,说明A、B、C三只灯光产生的光合作用强度是

B>C>A。

在相同条件下,B灯光照射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强。

结合图Ⅰ、图Ⅱ分

析判断,①、②、③三个曲线分别代表B灯、A灯、C灯。

答案:

C

10.(2010·南通模拟)将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

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植物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

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A.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在35℃条件下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5℃

C.在30℃条件下与在35℃条件下相比,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速率不同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为在35℃条件下,该植物不

能生长

答案:

BD

11.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

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在25℃条件下研究时,cd段位置会下移,a会上移

B.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浓度有关

解析:

二氧化碳吸收量代表光合作用强度,二氧化碳释放量代表呼吸作用强度。

当温度升高为25℃时,因为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所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

度都会增大,因此cd段会上移,a点会下移。

a点时,小麦只通过呼吸作用产生

ATP,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是细胞器。

Mg是植物合成

叶绿素的必需元素,而叶绿素在光合作用时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在其他条件适

宜的情况下,当缺少Mg元素时,叶绿素的合成就会受阻,从而使光合作用的强

度降低,由于呼吸作用强度不受影响,所以要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就必须要增加光照强度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因此b点右移。

据图可知,c点是光

饱和点,c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此时影响的因素可能

是色素含量、原料、酶的浓度等。

答案:

AB

12.如图表示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多选)(  )

A.光合作用同时受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B.曲线a在20℃和45℃左右时光合作用速率相近的原因相同

C.温度对曲线a影响大的原因是较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D.适宜光照和温度下曲线b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

20℃和45℃时光合作用酶的活性都较低,但两种情况酶活性低的原因不同,

20℃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45℃时部分酶高温变性失活。

答案:

ACD

二、非选择题

13.(2010·无锡模拟)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问题。

(1)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所做的实验。

据图表可知,探究的影

响因素有__________。

要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的容器标

号是________。

容器

植物

部位

光质

温度(℃)

O2增加量(mL/8小时)

1

天竺葵

22

120

2

天竺葵

22

15

3

天竺葵

22

-10

4

紫罗兰

22

80

5

紫罗兰

22

10

(2)甲图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

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图中实线表示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

率。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图解可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____作用有

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

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

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

中________过程。

若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

物能否正常生长?

__________。

在温度为10℃的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

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画出植物在15~60℃范围内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

化曲线。

解析:

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表解如下:

温度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光合

2

3.5

6.5

8

7

5.1

1

0

0

0

呼吸

1.5

2

2.5

3

4.2

5.1

5

3.5

1.7

0

差值

0.5

1.5

4

5

2.8

0

-4

-3.5

-1.7

0

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因为暗反应阶段需要多种酶的催化;由表

格数据可以看出在30℃时,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有机物积累量最大,因

此如果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0℃时最适宜植物的生长;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

12小时光照条件下有机物积累量为12×1.5,12小时黑暗条件下有机物的消耗量为

12×2,由数据可以看出,白天有机物的积累量不能满足夜间呼吸作用消耗,从全

天来看,有机物积累量为负值,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答案:

(1)光质、植物的部位、植物种类 1和2、4和5

(2)光合 暗反应 C3的还原 30℃ 不能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基质

(3)如图。

注意15℃、30℃、45℃、60℃这几个关键的点要对准。

14.(2010·济南模拟)某研究小组用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结合所给材

料,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

(1)探究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如甲图所示。

与M点相比,

N点限制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还发现,不

仅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成负相关,番茄植株的生长也与种植密度成

负相关。

番茄生长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与番茄果实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是

________,环境温度降低时,该物质运输速度会________。

实验二:

(2)测量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结果如乙图所示。

B→C时间段,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叶绿体内C3含量

将________。

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________。

实验三:

(3)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

将对称叶片

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

能量转移。

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

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

度,其单位是mg/(dm2·h)。

实验步骤如下:

①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假设实验选定叶片数目为3)

②若M=MB-MA,则M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植株种植过密,则叶片接受的光照和CO2不足,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植

物生长的调节方式主要是激素调节,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起重要作用,乙烯对果

实的成熟起重要作用;环境温度降低,植物细胞呼吸酶的活性降低,能量的减少

使物质运输速度降低。

(2)乙图B→C段,植物吸收大量CO2,光合作用旺盛,叶

绿体内的ADP不断地由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片层合成ATP,C3化合物被大量

还原成葡萄糖,C3含量减小。

BD两点的CO2变化率(斜率)为零,此时光合作用等

于呼吸作用。

(3)用于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必须有编号,MA、MB和平均值等项目。

MB、MA分别表示光下和黑暗处的有机物的变化量,即是净光合作用量和细胞呼

吸量,故MB-MA实际表示被载取面积的B叶片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总量。

答案:

(1)光照强度 CO2浓度 激素调节 生长素 减慢

(2)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片层 减少 B、D

(3)①

叶片编号

MA

MB

1

2

3

平均值

②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15.

(1)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

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______。

(2)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

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后用一

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__________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3)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

乙同学认为这是由

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

根据所学知

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颜色为黄绿色的色素是叶绿素b。

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多种,其中有原子吸

收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

色素的含量可通过比较前后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度加以

比较,注意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案:

(1)叶绿素b 

(2)吸收光谱 (3)从预留的叶片中挑选出足量的、分量相等、

大小相近的已变黄的叶片和尚未变黄的叶片为实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

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比较这两种叶片各种色素

的组成及含量后,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