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8665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选修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选修)试题

单位:

宜兴市中小学教研室制卷单位:

宜兴市中小学教研室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2.试题答案一律答在答题卡(或答题卷)上。

客观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答题卷)对应的位置内,作答时注意题号的一致性,作答主观题时必须写在答题卡(答题卷)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答题卷)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本部分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请回答1-2题

1.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使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经济发展成果将惠及全体人民。

这表明

A.国家扩大了公民的权利B.我国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C.权利的实现以履行义务为前提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徒法不足以自行”,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公民对法治社会具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崇,做法治社会的合法、合格公民。

法治社会的合法、合格公民表现为

①公民采取合法方式行使质询权②公民坚持理性表达、有序参与

③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④公民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这些治安志愿者队伍配合公安机关随时发现违法犯罪的新线索,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使公共安全治理理念和方式从政府的“我治理”向全民共治的“我们治理”转变。

这体现出

A.公民行使决策权参与公共安全的治理B.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初步形成

C.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完全一致D.基层自治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途径

5.朋友圈包罗万象,甲认为朋友圈是一个公共场所,转发信息之前一定要取舍筛选。

乙认为朋友圈是我的地盘,发布内容是自己的自由。

对此,公民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①树立权利意识,言论表达不受制约②提高公民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③树立法律意识,坚持权利义务统一④增强义务意识,保障网民正当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所谓“权力清单”,是指将政府工作部门行使的各项行政职权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对应的责任等,以清单形式明确列示出来,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制定权力清单

A.根本目的在于树立政府权威B.通过集中民智,创新行政管理模式

C.可以提升政府行政能力,杜绝腐败现象D.彰显“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理念,权责统一

7.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下列句子的寓意与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相近的是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2016年“两会”期间,学生记者小明和小白跑会场、访委员、看议案、问安保……,并将采访日记及时上传至班级微信群,引起了老师、家长、同学们对“两会”新闻的集中关注。

关于“两会”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②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和决定权

③人民政协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④“两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对募捐行为作出规范,纠正了行政强制募捐等乱象,引来社会各界“点赞”。

慈善法“叫停”行政强制募捐说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社会重大事项行使决定权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审议权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规范慈善事业④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受人大监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lO.古语说“贪如火,不扑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为适应新的实践需要,中共中央修订发行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②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③党员干部必须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④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在我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关键是坚持依宪执政。

这是因为宪法是

①国家的根本法②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党的指导思想④所有法律的总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2.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大一统”思想,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B.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有利于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有利于确保少数民族享有高度自治权

13.由下表解读出的信息有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4年9月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人宪法。

1984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建设新阶段。

2001年2月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扩大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地区的合法权益有法律保障

③各少数民族在其居住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④我国已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俞正声在参加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时提出,希望广大宗教界人士不断精进学修,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寺管会要执行好、宣传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认真倾听宗教界人士意见,真诚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共同营造西藏宗教界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这体现了

A.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B.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自治权

C.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D.国家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5.下列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是

A.人口B.领土C.政权D.主权

16.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

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主张创造各尽所能、合作共赢的未来,奉行法治、公平正义的未来,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

这一主张表明

①维护发展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②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③中国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导者④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我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坚持这一方针的是

①中国积极推动核电产业进入英国市场②中国派出首批赴马里共和国的维和部队

③中国与韩国签订《中韩自由贸易协定》④中国提出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右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交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④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造成了文化差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各国民众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迎接新年,如:

韩国的穿草鞋登山、敲新年钟,英国的传统新年巡游活动,欧洲的冬泳,葡萄牙的斗牛比赛……透过世界各国不一样的跨年习俗,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不同民族文化特有的韵昧②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④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通过家教培育家风,不仅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

重视家风教育是因为

①家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②家风影响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③家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可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2016年1月25日。

锡剧《紫砂梦》在南京紫金大戏院隆重上演,这是一部百年丁蜀紫砂壶的创业历史,更是一曲丁蜀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抗争到底,用生命奏响的紫砂之歌。

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③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④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现在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是“文明的冲突”,即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

这一观点

①没有看到文化在传播中相互交流与融合②否认了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否认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④否认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3.在传播技术越来越便捷的时代,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不断适应新的传播方式,越来越简短和精练。

微博、微信、微电影,中国的文艺创作也进入了微时代。

这种现象表明

A.适应现代传媒的文艺形式更容易被传播B.现代技术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C.传播技术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D.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24.在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中,《华阴老腔一声喊》的支持率排名第一。

这个将华阴老腔与摇滚乐融合在一起的节目给了人们不一样的视听感受,也让这样一种极为地方、小众且区域性极强的表演形式,经过央视春晚这个大舞台,为世界华人所熟知,让大家都关注、了解了这样一种文化形式、一种古老的文化。

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大众传媒是继承民族文化的主要手段

③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5.“中国智慧自成语境”。

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表达着臧否人伦善恶的中国价值观。

材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①③

2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

如今,党中央将“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必将开创党风、政风、社风建设的新局面。

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实质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石

27.“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经历数代艺术家千锤百炼,虽然当今舞台上可运用的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但京剧还得从传统的韵味上下工夫。

”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平说。

王平院长的话主要强调了

A.继承——文化创新的根基B.科技——文化发展的动力

C.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D.交流——文化创新的途径

28.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

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

这些呐喊、这种精神

①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9.“青年”与“爱国”,从来都不是相悖的关键词。

青年人只是想时刻表达自己的不因循守旧,不随波逐流,追求独立思考、个性创造与大胆想象,这恰恰是当代青年的最宝贵之处。

当然,当个性表达遇到国家与民族,应以信念、理想与担当为前提。

这说明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④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0.《大国工匠》系列报道向我们介绍了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的人,该片崇尚“匠人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宣传“匠人精神”能够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1.有位作家对孩子讲到: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希望将来拥有选择有意义、有时间工作的能力,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尊严,你就有成就感。

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这段话是强调

A.良好的文化修养优化人的生活态度B.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特定功能

C.用功读书就能提高人的成就感和尊严感D.用功读书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

32.社会文化,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

城市中的草根艺人用努力和汗水,为疲劳一整天的人们带来轻松和欢笑。

虽谈不上高大上,也传递真善美。

他们来自草根,为革根服务。

由此可见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着②草根文化就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③人的文化素养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④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全局高度,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决心和战略考虑。

党高度重视教育领域改革是因为

①教育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根本途径②发展教育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④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6分)

二、简析题: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本部分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除了通过网络,还可以通过电视台或报刊等其他方式。

请你写出一个自己熟悉的较有影响力的电视台或报刊的监督栏目,并列举一件该栏目中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事例。

(4分)

35.对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作。

对个人而言,阅读可以借鉴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提升修养。

今天的你,追赶上阅读的脚步了吗?

阅读让生活变慢

书读得越慢,心灵会越丰富,“慢阅读”提倡的不是速度的绝对慢,而是追求一种回归自然,悠游怡然的意境和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阅读已经在云端

在人群如织的地铁、公交上,在乐声萦绕的咖啡馆、茶室里,纸质书籍已不再是人们阅读的唯一选择。

新媒体阅读为读者带来了快速、便捷、多样化的崭新体验,“互联网十”的阅读形式为全民阅读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阅读香飘全社会

阅读,与个人息息相关,更与国家、民族息息相关。

一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程度,与他的阅读量有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也取决于整个社会的阅读风气。

阅读承载的,既是个人心灵探索、知识增长的旅程,也是一个薪火相传、志向远大的发展历程。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追赶上阅读脚步的意义。

(12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36.2016年秋天,二十国集团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

二十国集团(C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其成员包括: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中国、欧盟等国。

从2015年12月1日起,中国正式接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

(1)你了解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吗?

请从上述成员中选出一些国家,填入合适的位置。

(6分)

代表国家1

代表国家2

单一制

示例:

中国

法国

联邦制

总统制

议会制

(2)英国和法国都是G20的成员,简述两国政体的区别。

(6分)

三、探究题: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本部分1小题,共18分)

37.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外合作大学。

中外合作办学的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某些中外合办的大学通过虚假宣传的方式招生牟利;某些学校冒充名牌大学招摇撞骗;有些学校收费标准高、录取门槛低、教学质量差,俨然“文凭批发商”。

材料二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因其汇聚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可以促进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相互借鉴。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经济文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长期处于弱势的地位,中外合作办学一定程度上并化为外国大学在华的分校。

西方文化强势“入侵”,中国本土的民族文化和学术思想可能被弱化乖边缘化;学生的精神世界西方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丧失,甚至可能成为“无根”的中国人。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外合作办学对中华文化产生的影响。

(6分)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就我国政府如何解决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

(3)结合材料二,以“守住本土文化的‘根…为主题写一篇专题报告。

(6分)

要求:

①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述。

③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300字左右。

2016年春学期无锡市普通高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二政治(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5:

DABBC6~10:

DAADB11~15:

ACADD16~20:

CDBAC

21~25:

DAABC26~30:

AABDC31~33:

ACC

二、简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2)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东方时空》、《新闻调查》、《法制经纬》或报刊的《政府与市民》、《这事归谁管》等。

(2分)。

事例略(2分)

35.①慢阅读能够潜移默化影响人。

(2分)获取知识,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提高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

(2分)对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都是深远持久的。

(2分)

②新媒体阅读可以使人们通过大众传媒,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进行知识文化传递、交流、沟通和共享。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2分)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全民阅读有利于提升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气质,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4分)

36.(l)(每空1分,共6分)

代表国家1

代表国家2

联邦制

美国

德国(俄罗斯)

总统制

美国

俄罗斯

议会制

英国

德国(日本)

(2)英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足典型的民主共和制中的半总统半议会制政体。

从国家元首看,英国女王一般只承担“礼仪性职责”,是“虚位君主”法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有实权;从政党制度看,英国两党制,议会多数党组阁。

法国多党制,多党联合政府;从政府首脑看,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位于国家权力中心法国法国总理由总统任命,权力较之英国首相要小得多;从立法机关看,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法国法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其地位和作用都不能和英国议会相提并论。

三、探究题:

本题18分。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

(1)①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中外合作办学可以使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分)②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国家了文化软实力。

(2分)③西方文化强势“入侵”,民族文化可能被弱化和边缘化。

文化安全受到威胁。

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分)

(2)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维护好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2分)②政府应当履行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和文化建设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市场秩序,依法打击某些学校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事业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

同时政府应依法行政。

(4分)

(3)参考答案示例(6分):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自己的精粹,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现实生活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因此,我们要守住本土文化的“根”。

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坚持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同时,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弘扬者,坚决守住本土文化的“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