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8681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数教案 第一单元沪.docx

四数教案第一单元沪

加法与减法

教学内容:

第2页—第3页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大家经过了一个开心的暑假都升入四年级了,成为了学校的大哥哥和大姐姐。

小胖他们也都顺利地升入了四年级。

让我们到小胖所在的四

(1)班去看看吧!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1)出示:

(第2页)

(1)班有男生21人,女生17人,一共有()名学生。

问:

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21+17=38(人)或17+21=38(人)

师:

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

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38-21=17(人)或38-17=21(人)

  

(2)问:

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

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21+17=38 38-21=17

     17+21=38  38-17=21

 

3、师归纳并小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出示:

120+50=170

        120=170-50

         50=170-120

问: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试一试:

利用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125+()=1125*()+28=72

(注意部分学生会做加法得到100)

()+25=645150+()=1000(或150+A=1000)

(在练习中指导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

问:

在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出示:

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

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2)试一试:

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64=10087-()=18

124-()=99*()-94=94

(注意部分学生会做减法得到0)

问:

在计算时,你的依据是什么?

四、综合练习:

1、判断

(1)100+()=159,()里应填59。

…………………………()

(2)18-()=18

()=18+18

()=36……………………………………………………()

 (3)()-72=100

()=100-72

()=18……………………………………………………()

小结:

求()填几,我们要熟记加、减法关系式,这样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2、笔练(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42-( )=18  *( )+27=71

( )-29=57   62+( )=124

63-( )=33   *( )-24=24

(*题的易错,可指导学生如何验算)

小结:

求()填几,我们还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

五、总结

师:

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

你知道了什么呢?

六、课后作业:

(1)课本书P3/试一试

(2)列式计算

①568加上什么数等于851?

②什么数减去134的差是731?

板书:

加法与减法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与除法

教学内容:

第4页—第5页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习利用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在探究乘除法关系及求解乘除法算式中未知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探究乘法意义:

1、游戏:

比一比谁最快

任务条:

看图写算式

(1)

(2)

颗五角星?

个小方格

生汇报,师板书

师:

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特别快,我很想知道你怎么会那么快呀?

你是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的?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请你举例验证自己的观点。

(生小组活动)

[设计说明:

用“比比谁最快”的游戏引入,让学生看图写算式,由于解题策略的开放式设计,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加法计算,一种是用乘法计算,显然用乘法计算的学生动作比较快。

通过回答三个问题:

1、为什么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2、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的?

3、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用乘法计算呢?

学生通过举例讨论后得出:

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

2、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

2+2+2+2+2+2+2=14  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

3+3+3+3+3+3=18  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

7+7+7+7+7+7+7+7+7=63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

1+1+1+1+1+1+1=7 乘法算式:

3、引导提问:

(1) 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2) 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简便运算)

(3)乘法是一种求什么的简便运算?

4、乘法的意义

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

5、复习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二、再次探究,理解除法意义:

师:

刚才你们学得很棒!

现在还有一个任务等着大家。

1.看图写算式

 

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讨论理解

板书两个除法算式及任务一中的乘法算式

3×4=12

12÷4=3

12÷3=4

师:

观察这三道算式,你认为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设计说明: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理解—概括等一系列过程,学生能清晰地看到用除法解的问题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从而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

3、学生讨论得出除法的意义

4、小结: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三、理解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讨论,思考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出示:

3×4=1212÷3=4

2、归纳小结

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是乘法算式里的积,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算式里的两个因数。

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

你觉得学习了乘除法的关系后会有什么作用呢?

可以解决一些什么题目?

[设计说明:

学习了乘除法的关系,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可以解决一些什么题目?

在“加减法的关系”这一知识迁移的作用下,学生不难想到可以填数、求括号中的数、改编应用题等,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设计实践练习,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

 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对知识加以运用,不会造成学生思维定势,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3、探究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10×11=110

10=110÷()

11=110÷()

观察这组算式并填空

讨论归纳得: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10÷10=11

10=110÷()

10=(   )×(   )

讨论归纳得: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设计说明:

这部分内容采用“放”的方法,因为学生已经有学习加减法关系的基础,运用知识的迁移,学生充分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通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得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

四、综合练习

1、跟进练习:

填表

因数

9

30

因数

7

125

360

1000

 

被除数

124

除数

4

4

25

[设计说明: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两个表格,即巩固加深了对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这三个关系式的理解。

目的是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总结理解知识,逐步完善概念的形成。

]

2、利用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中的数

(1)()÷11=11

(2)35×()=105(5)()×25=0

(3)96÷()=12(4)()÷24=48

[设计说明:

()÷24=48发现有的学生容易做成48÷24来求()中的数,()×25=0学生容易做成25÷0求()中的数。

]

注:

指导学生书写格式。

3、学做小老师(下面的题目有错吗?

把错误的改正)

(1)18÷□=18

(2)□×12=0(3)□÷64=0

□=18÷18□=0×12□=0÷64

□=1□=0□=0

()()()

[设计说明:

学生熟悉了乘除法关系,并会利用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题,设计的这一层练习中都是比较特殊的数据,学生往往会出错,在学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好习惯,同时也给他们今后解答这类比较特殊的题目,作出了提示。

]

4、火眼金睛,更上一层楼;

()×64=0()

()÷64=0()

64÷()=64()

()×64=64()

64÷()=1()

A.1B.0C.64

[设计说明:

通过题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运用乘除法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

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后作业:

课本书P5/试一试

板书:

乘法与除法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第6-7页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会用邻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利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估算的方法

教学预测与对策:

学生采用何数进行估算,标准多样,为何采用书上的标准,估

算有一定困难。

因此,将各种情况一一列举,比较出最合理的

方法。

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明确估算的目的:

1、简便,2、接

近。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

计算。

我们学过哪些计算方法?

(口算、笔算、估算、用计算器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2种。

板书:

1、估算

2、用计算器计算

师: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估算?

板书:

复杂计算时,不需要知道精确值。

师: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计算器计算?

板书:

数据比较多的运算,检查计算的结果。

二、新课探究

1、估算方法

(1)加法:

出示:

学校去年九月份共用电4386度,十月份用电5237度,十一月份用电2705度,①请你先估算出学校三个月大约用电多少度?

②再用计算器精确计算出结果。

板书:

4386+5237+2705

A.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B.学生汇报

C.比较,统一标准:

①计算简便②离精确值近

D.小结估算方法:

把一个四位数估成接近的整千数计算。

方法1:

估算4400+5200+2700

=9600+2700

=12300(度)

方法2:

估算4000+5000+3000

=9000+3000

=12000(度)

方法3:

估算4300+5200+2700

=9500+2700

=12200(度)

精确计算:

4386+5237+2705

=9623+2705

=12328(度)

师:

为什么把4386估成4400,而不是4300?

师:

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师:

比较

(1)和(3),你认为哪种方法计算简便?

小结:

为了计算的方便和简洁,我们一般把四位数估计成接近的整千数.三位数呢?

两位数呢?

E.估算格式的介绍

练一练

386+237+705

86+37+75

75可以估大80,也可以估小70

小结:

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通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四位数、三位数、两位数分别估成接近的整千数、整百数、整十数,然后进行估算。

(2)乘除法:

4104÷19×32(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师:

为什么这样估算?

板书:

估算:

4000÷20×30

=200×30

=6000

精确计算:

4104÷19×32

=216×32

=6912

小结:

用这样的方法估除法算式时,注意两个数必须除的尽。

三、巩固与练习

1、下列各数估成接近的整万、整千、整百或整十数。

96,240,775,3456,960,9609,52889

2、完成课本练习1.先估计结果,再用计算器计算

4609+3296-569727636÷28÷2135×23×17

估算:

精确计算:

3、实际应用(口答)

(1)学校李老师带了5000元钱去买足球,每只足球98元,他准备买49只,这些钱够不够?

为什么?

(2)小明家离学校2400米,小明上学,每分钟走63米,如果7:

00出门,7:

40分能否到学校?

4、完成课本练习2.使用计算器计算

师:

计算器除了能帮助我们精确而快速地计算出结果,还能帮助我们寻找数学中的规律。

师:

仔细观察比较每组的各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集体练习后,学生个别汇报。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重申估算的方法及计算器的作用。

板书:

用计算器计算

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通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四位数、三位数、两位数分别估成接近的整千数、整百数、整十数,然后进行估算。

节约用水

教学内容:

试验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本第8页

教学目标:

1.复习两位数的乘除法;

2.复习乘除法计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

: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渗透节约用水的教育;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图片

师:

这是一张卫星俯视拍摄地球的照片,在照片中绿色的是陆地,而蓝色的是水,我们可以看到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被水覆盖,但是这些水中人类能食用的淡水只占了极少的一部分。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自然环境的破坏,淡水资源已经越来越少了。

2、出示课本图片

师:

看了这些照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3、学生两两互说后,请个别学生起来谈一谈。

4、揭示课题

师: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来帮助小胖他们解决一些有关节约用水的问题。

二、复习阶段

(一)复习两位数乘法

1、师:

我们先来看看小胖提出了什么问题。

出示小胖的问题(P8)

我家平均每天可节约60千克水。

照这样计算,一年可节约多少千克水?

2、请学生说一说条件与问题分别是什么,并列出算式。

60×365=21900(千克)

答:

一年可节约21900千克水。

(渗透积少成多教育)

3、复习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4、练习:

56×78=4368

6500×30=195000

(二〕复习两位数除法

1、师:

刚才大家一起解决了小胖的问题,欢欢也出了一题关于水费的题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问题(p7)

去年小胖家共缴了1224元水费,平均每月缴多少元?

2、请学生说一说条件与问题分别是什么,并列出算式。

1224÷12=102(元)

答:

平均每个月交102元。

3、复习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4、练习7128÷72=99

60600÷60=1010

三、综合练习

1、师:

由于要节约淡水资源,小胖家今年用了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我们来看看,通过节约用水,小胖家可以节省多少钱?

出示:

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2、读题,同桌互说条件及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题意在书上列式解答。

(102-4)×12=1176(元)

集体讲评、核对。

互说计算方法。

四、变式练习

1、师:

我们来看看,乐乐收集的资料。

出示:

某小学四年级同学用水情况

八月(31天)

九月(30天)

十月(31天)

xxx家

共用水36度

共用水35度

每天用3度

yyy家

平均每天用4度

共用水45度

共用水50度

kkk家

平均每天用8度

平均每天用9度

共用水21度

2、分小组选择条件编题。

3、选择性的解答。

五、课堂小结

1、师:

我国淡水资源由于不断的遭到破坏,现在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用水紧张线(1750立方米),因此我们从现在起一定要节约用水。

2、师:

说一说在学校或者在家中看到的浪费水的现象,互相谈一谈如何节约用水。

六、课后练习;

去年你家共缴了多少元水费,平均每月缴多少元?

板书:

节约用水

我家平均每天可节约60千克水。

照这样计算,一年可节约多少千克水?

60×365=21900(千克)

答:

一年可节约21900千克水。

(渗透积少成多教育)

去年小胖家共缴了1224元水费,平均每月交多少元?

1224÷12=102(元)

答:

平均每个月交102元。

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102-4)×12=1176(元)

答:

今年预计一共要缴1176元水费?

分数

教学内容:

试验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本第9页

教学目标:

1.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2.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3.初步体会分数所含有的“比”的含义。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中感悟知识。

2.在比较、实践反思中学会归纳知识。

教学难点:

在学生主动学习中激发学生参与实践交流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

小木块、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揭题:

分数

说说你知道的有关分数的知识?

2.复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1)说说你对平均分的理解,可举例说明。

(2)出示一些分数,学生一起读一读,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此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3)学生动手实践:

把一个圆折一折平均分,取部分涂色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二、实践体验

1.出示:

书本练习1。

用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

(1)学生看图进行尝试练习;

(2)仔细观察分数与图,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体验相等分数,感知不同分数表示同一部分)

归纳:

虽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同,但是所表示的部分是相同的,这两个分数或几个分数是相等的。

(3)你还能举一些相等分数的例子吗?

(4)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些分数相同吗?

有什么方法?

(5)同桌合作验证。

2.出示:

书上练习2:

绿色部分是长方体的几分之几?

用分数表示。

(1)出示图,如何用分数表示?

(2)讨论,操作(学生可用学具小方块搭一搭,观察。

也可在书上图中画一画)

(3)小结,归纳:

你是如何想的?

3.出示:

补充练习

先把下图中的圆平均分成六份,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各圆下方相对应的分数:

 

二分之一六分之五三分之二六分之六

4.出示:

书本练习3:

他们得的巧克力一样多吗?

(1)学生使用学具自己动手操作找答案

(2)圈一圈,说说实践后的结果他们各得到多少巧克力。

(3)质疑思考:

同样都是表示二分之一,为什么得到的巧克力不同?

实践、交流后感悟:

整体不同因此得到的它们的二分之一也就不同。

(4)拓展思考:

如果想拿到同样多的巧克力,他们应各拿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请你把下面三个图中的△各圈出三分之一,三次圈出的△个数一样吗?

为什么?

 

四、小结(略)

五、作业(练习册)

板书:

分数

1/4与2/8;3/9与1/3;1/3与2/6与4/12;等等

虽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同,但是所表示的部分是相同的,这两个分数或几个分数是相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