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快乐作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8760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快乐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快乐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快乐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快乐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快乐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论快乐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论快乐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论快乐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论快乐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论快乐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论快乐作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论快乐作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快乐作文.docx

《论快乐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快乐作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快乐作文.docx

论快乐作文

论快乐作文

【篇一:

论快乐作文】

论快乐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快乐的真谛。

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曾试图界定快乐的含义然而纷繁的复杂的文化酝酿出了各种各样的快乐观,人们都把快乐之树种在了各自的心田上。

但是,不管是顺应自然的知足常乐,还是勇于进取的不知足常乐:

不论是明智通达是与民同乐,还是极端自私的独自行乐。

说到底,快乐卸了妆无非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那么快乐是否仅仅是物质享受呢?

当然不是。

快乐不是吃喝玩乐的简单拼凑,也不是个人私敛的浅边满足,财富永远者有时并不快乐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无法与快乐画上等号。

因此,单纯的物质享受不是真正的快乐。

于是人们把快乐的天平倾向了精神享受这一边。

但仔细想来精神享受也存在缺陷,有时甚至显得苍白无力。

精神舒畅者心中荡漾着快乐,但“穷欢喜”“苦作乐”毕竟缺少物质的“轰响”。

我常常看到给人带来无限快乐的音乐大师生活中却是痛苦。

辛劳的科学工作者在获得成功后偶尔看到镜子里两鬓斑白的自己心中也往往掠过一丝酸楚。

我还常看到一些劳模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工作辛苦,但心里高兴。

固然他们苦中作乐,变忍受为享乐的的生活态度无不显示出他们惊人的毅力和高贵的品质,但同时也难看出他们的快乐高寒“克己”的意识。

严格的说的,这也不能算是完全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应该的物质也精神的和谐统一。

纯物质与纯精神的享受都已能作为快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将二者融为一体才是完美的快乐。

精神与物质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激活快乐的精神细胞:

保持精神发愉悦,才能有信心和精力创造更多的财富。

你也许觉得要想获得完全的快乐实在不容易,但是物质与精神并非鱼和熊掌,你完全有可能兼得,关键要靠自己去创造与追求。

昨日的创造是今日的快乐的基础,今日的奋斗将是明日快乐源泉。

只要你奋斗不息,勇于创造,快乐的安琪儿将永远伴随着你。

【篇二:

论快乐】

论快乐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快乐的理解,陶冶性情。

2、学习本文善用比喻,比喻中联想丰富且话语幽默。

教学重点:

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善用比喻)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

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

显然,这位外国朋友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

从这件事也可看出钱钟书在我国文化不替代的地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文化奇人写的文章──《论快乐》

二、了解作者

钱钟书(1910---1998)。

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

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诗论《谈艺录》等等。

三、整体把握

阅读全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主要论述了哪几个观点?

怎样论述的?

2、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为什么?

3、文中有哪些句子你暂时还不能理解?

四、文章结构

论快乐:

一)快乐是短暂的,痛苦是长久的。

二)人生虽然痛苦,但是并不悲观。

三)一切快乐享受,都取决于精神。

四)发现乐由心造,是文化的进步。

五、学生质疑

六、作业:

课后练习第一题,查找有关快乐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下列比喻有何含义?

作者借此分别表明了什么观点?

①“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

比喻“快乐是忍受痛苦的希望”,作者借此表明的观点是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

②“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

比喻“心情不快乐时难以体会美好的东西”,作者借此表明的观点是快乐属于精神。

2、作者为什么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

①人生虽痛苦,但它始终使人抱着快乐的希望;

②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3、文中引用穆勒的话,将苏格拉底和猪进行比较,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①为了阐发“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观点;

②寓庄于谐,以幽默启发读者深思。

4、作者认为,“把快乐分肉体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为什么?

①没有精神上的愉悦,再好的物质刺激也不会发生作用;

②如果精神愉悦,痛苦也可以成为快乐的契机。

5、作者为什么认为“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

从此痛苦不再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精神战胜了物质。

二、语言揣摩

1、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因为“快乐”是短暂的,所以“永远”与“快乐”是矛盾的,就好像“四方”和“圆形”、“静止”和“动作”是矛盾的一样。

2、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它”是指什么?

全句如何理解?

“它”指“快乐”,人类努力奋斗的历史就是人类渴望和不断追求快乐的历史。

3、现在的账,我们预支了将来去付。

我们现在受苦,是为了换取将来的快乐。

4、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

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什么观点?

精神状态不好,再好的物质刺激也不能使人快乐。

5、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这句话中的“效果”具体指什么?

是指正邪两种人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得到的快乐是相同的。

6、肉体减少了专制。

这句话中的“专制”有什么含义?

全句是什么意思?

“专制”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决定人的快乐,全句意思是:

肉体上的物质刺激不能决定人是否快乐。

7、能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当然是大哲学家,但是谁知道他不也是个大傻子?

“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是指什么人?

指把忍受变为享受的人,能苦中作乐的人。

8、矛盾是智慧的代价。

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这句话怎样理解?

能看出“矛盾”的人是富有智慧的人,庸常之人看不出,所以无代价可言。

既然持乐观人生态度的人有能耐把忍受转化成享受,那么人生也就只有经常提供痛苦,让你去“转化”吧。

这是一句调侃的话。

三、拓展学习

快乐名言: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生命短促,怎能自寻烦恼?

(尼采)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汪国真)

假如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快乐美好的,我们将永远无法学会勇敢与忍耐。

(海伦.凯勒)

四、探讨:

谈谈你对快乐的看法,你怎样追求快乐的?

我们应怎样追求快乐?

五、小结。

六、练习:

课后练习第二、三、四题。

补充资料:

※偏才钱钟书

钱钟书出生诗书世家,自幼受到经史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英文,数学等理科成绩极差。

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

1933年大学毕业。

1935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于1938年回国。

曾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钱钟书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

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

钱钟书从小就聪明过人,但他的天赋主要表现在文学上。

他喜欢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特别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逻辑推理,因此对数、理、化等课程深恶痛绝。

钱钟书进入中学读书后逐渐喜欢上了英语。

钱钟书所在的中学是美国圣公会办的教会学校,大部分课程都是用英文讲授。

他的英语成绩很好,但是他从不上英语课,也不看英语教科书,上课也不记笔记,而是低头看外文原版小说。

因此,他的英文几乎完全靠自学,充分表现了他卓异的语言天赋。

记忆力惊人的钱钟书

钱钟书记忆力惊人,书读一遍即能成诵,当年在清华大学文学院读书时甚至提出了“横扫清华图书馆”,有人称他记忆为照相式记忆。

有一次中文系的一位同学从图书馆回寝室大喊大嚷:

“不得了!

不得了!

”大家惊问怎么回事,原来这位同学是研究唐诗的,他为了考证一个典故,在图书馆中遍寻未获,正巧碰到了钱钟书先生,便上前请教。

钱先生笑着对他说,你到那一个架子的那一层,那一本书中便可查出这个典故。

这位同学按图索骥,果然找到了这个冷僻的典故,因此他大为惊讶。

传说有学生将拼凑的论文交给他,他未置评价,只是将文章内容出处一一列举出来。

小事糊涂的钱钟书

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钱钟书确实有点“痴气”。

比如,他总分不清东西南北,一出门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后颠倒,便是内外不分。

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作为领队,他的英语口令喊得相当宏亮、准确,但他自己却左右不分,不知道该怎么办。

口令喊对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会站,常常闹得全班哄堂大笑,自己却莫名其妙。

聪明过人却又时常“糊涂”,这就是叫人难以捉摸的钱钟书。

(参见孔庆茂著《钱钟书》,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版。

淡泊名利的钱钟书

1981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以荣誉文学博士的头衔和薪金外另赠4000美元价值的书籍的酬金,特邀钱钟书前往讲学,却被钱先生拒绝了。

国内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钱先生被列入第一批的36人中,他谢绝了。

当得知被拍摄者会得到一笔酬金时,他一笑说道: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

还对钱那么感兴趣吗?

”1990年,导演黄蜀芹想在电视剧《围城》片头加一组钱钟书工作的照片,也遭钱先生拒绝了。

钱钟书拒当“东方之子”,也早已成为美谈。

国外曾有人认为,如是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的话,只有钱钟书才能当之无愧。

而钱钟书则表示:

萧伯纳说过,诺贝尔设立奖金比他发明炸药对人类危害更大。

钱钟书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露脸。

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求见他,他执意谢绝,在电话中,他对那为女士说:

小姐,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

【篇三:

天一联考3.15“巴菲特论快乐”例文】

天一联考3.15“巴菲特论快乐”例文

灵魂最深处,人间好时节

英三班李思佳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道: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在这繁华的世界,似乎每一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手段谋求快乐,千方百计贪大求奢。

却极少有人如同巴菲特一样,轻而易举从自己的灵魂深处觅得最澄澈的快乐与满足,觅得人间最好的时节。

我们常常以为快乐是一道极其复杂的证明题,需要辛苦寻找前提条件和无数公理去推导,去论证,我们有太多求而不得的东西,并终日生活在渴求与失望中。

光怪陆离的新鲜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眼球,用它一贯富有诱惑力的嗓音劝说我们融入其中。

于是奢侈品、西藏、香格里拉、布拉格等等,成了新时代快乐的表现,我们心甘情愿一掷千金彻夜排队,抢购新发布的苹果手机,以此炫耀并深感体会到快乐;我们不远万里订购香奈儿香水,以为这些就是应该追寻的快乐,但是,我们的灵魂真的需要金钱来武装吗?

我们真的发自内心热爱过平常的生活吗?

无门法师曾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语道破禅意!

我们苦苦寻找的好时节,实际就存在于我们摒除杂念仅存热爱的灵魂深处。

喧嚣之处固然欢快热闹,跟随潮流也许让我们收获新的体验,但是,烟云过尽之后,浮躁的生活只留下了深深的疲惫和厌倦。

梭罗在湖边建造木屋过着离群索居的日子,却接近了自己喜爱的自然美景,与鸟儿草木亲切依偎,撰写出了有名的瓦尔登湖,梭罗的快乐十分朴素,却比任何人的都真切。

川端康成曾写道,“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这简单又纯净的文字,寄寓了川端康成一生的情感,细腻而又富有诗意的快乐。

我们的灵魂就像一个容器,它是虚拟存在于我们身体之中,我们为之尖叫惊叹的浮华之物都无法装进去,它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份对自己热爱事物的执着,一缕干净清新的空气。

一切外表光鲜亮丽的东西都填充不了灵魂的空间。

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明知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才会无比惊奇的,在看似永远

不能企及的灵魂深处,觅得美妙不可方物的人间好时节。

不要吵到我的天空

三、24金若其

富豪巴菲特能在功成名就之时,清楚地明白内心渴求的快乐究竟是什么?

能够抛下“翅膀下挂着的金条”,崇尚简朴的真实的活着,飞跃出心灵的高度。

不要吵到我的天空,倘若我需要,便会倾尽全力奋斗逐之,如果不需要,舍弃羁绊才能行得更远。

爱因斯坦曾被邀请担任以色列总统,那意味着衣食无忧富

贵荣华,可伟大的科学巨人并没有被财富迷了双眼。

因为他深深地明白,在数学物理里畅游才是心之所向,那里蕴有宇宙的真理和自己内心的快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摆脱世俗牵绊,方能在追求自己本真的快乐时完成人生的意义。

不要吵到我的天空,虚名浮利转瞬即逝,坚持奋斗,坚守自己所爱,同时为理想燃烧自己,才能照亮心灵富裕快乐的角落。

你是火花上的微雕者,尽管危险仍初心不改。

数十年如一日,你是大国工匠,站在最卑微的位置做的最伟大的工作。

被评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的徐立平,为导弹做微整形工作,每次误差不到0.2毫米,如果被问及为何在身体落下,疾病时也要坚持工作,想必他的回答一定是,当做这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当为了内心的快乐奉献着自己,我便成为自己的国王。

不要吵到我的天空,让我为这生命的本真跋山涉水。

那是太白“且放白鹿青崖间”的豪迈,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执着,是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坚守,是嵇康“《广陵散》于今绝矣”的从容。

时间是最无情的手,倘若在美与真之间二选一的话,它总是留下真,因此,纯真的快乐才是心之所向,给人动力和坚持的力量。

不要让“配套效应”占据生活,“物物而不物于物”,才能当人生的主宰者,请不要吵到我的天空,就这样让快乐流淌。

拥抱“低配”人生

英三班王俊卿

如今手机软件需要更新,电脑配置需要更新,人们追求高配置,但人生的高配置却常常使我们“心役于形”,反而丢失了人生的真意。

追求至简,拥抱低配,还人生一个真实的样子,把生活活成最简单的样子才能拥抱成功,乔布斯追求自己,他的房间里仅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盏台灯,而他所创造的产品苹果也在世界范围内以简洁的。

而超级富豪巴菲特对世界股市的眼光可谓超前,一针见血,但当我们都认为拥有巨大财富的他也会在生活配置上走在世界前列时,一部老式按键手机却令人瞠目结舌,这两位我们心目中的成功人士,都追求着人生的至简,并收获了丰馈的成功。

给自己的心灵减压,还灵魂一个真实面目,现代人的春秋失去了四季更迭应有的凉爽,人心也在这匆匆的社会里迷失了方向。

我们匆匆赶路,匆匆做事,匆匆生活,而短短百年就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消失殆尽。

诚如北岛所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商业化和科技在为我们的人生删除细节。

”也许我们生活的空间与以往相比的确宽敞,我们赖以生存的工具也从石器变成了电子产品,但人心呢?

我们在生活的高度压力下心灵变了样灵魂无处安放。

拥抱低配人生给人生一丝闲意,现在的人们,不知闲字从何处生,单行几里路就累了,赏几回月就厌了,看几页书就心烦意乱了,但人不能像故事里的无脚鸟一样活着,无休止的飞行,人也不应像一本粗制滥造的书,从头到尾没有一页可读可品。

现在去做你心里热爱的事吧,去寻找人生的赤诚与真理,去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趣味,去品味苏子品茶中那份“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境界。

跟随梭罗去瓦尔登湖,叩问人生的真意,学习刘海粟于平凡中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的闲心,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说不定您也能在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呢!

人生需要至简,给自己的生活减减压,一个低配的人生何尝不能享受清欢?

简约不简单

英三班翟倩

马德说,幸福本身不在于外表的华丽包装,只在于追求内心的简单与丰富,快乐不需那么多簇拥,过好简约的生活就是不简单。

股神巴菲特是全球知名的富人,在那么多财富面前没有一颗简单恬然的心,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更不用说收放自如。

平凡如你我若也能在这纷乱复杂的世界里放下牵绊,也将在某个时刻与快乐偶遇。

简约处世放下牵绊,懂得取舍。

“苹果大王”乔布斯毕生追求简约,他的办公室里,除了一张地图一副桌椅,别无他物。

他的成功秘诀或许就在他的这句话里:

“我对于我做过的事感到自豪,同时也为我决定不做的事感到自豪。

”诚然,他作出决定,不能也不该有牵绊。

“微信之父”张小龙亦是如此,微信带给人们最大的感受莫过于方便简约,这正是张小龙和他的团队一直以来的追求,苹果和微信的腾飞,就在于他们的领导者敢于将繁琐扔进垃圾篓。

简约生活放下牵绊,重精神而不在物质。

巴菲特的惊人生活绝不仅仅在午餐,平常吃饭至多两道菜,出行从来不用保镖和司机,下班回家的娱乐是拿包零食看电视,办公室里从不放电脑。

就是这样,巴菲特体验到了其他疲于工作的企业家们体验不到的家庭之乐和休闲之乐。

正如他自己所说,每天与喜欢的人一起工作就是快乐,就是如此简单,我想那不住总统府住普通房的总统,那身穿便装低调的不出名的亚马逊创始人,拉里佩克,也同样是在简约生活中找到精神平衡的契合点了吧!

简单做人放下谦卑,方能琴樽俗世稀,去年的7月17日,钱钟书的夫人,著名作家杨绛先生迎来了自己103岁的生日,而他却通知出版社,亲友等,不要到家里来祝寿,这位清静了一辈子的老人,记忆之年,仍旧如此淡泊自然不喜俗事。

他说,走到人生的边上时,才发现人生并不如此复杂,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世界是自己的,人生应当如此,不尖锐不消极不繁复不单调是一种卸下牵绊的简单。

反观社会,有多少人“目亡”“心亡”,在纷乱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呢。

如果我喜欢,那便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实现,如果不喜欢那便不要浪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因为只有简约才能不简单。

为心去缚,简朴清欢

三、41葛雨洋

苏东坡有言,人生有味是清欢,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我们要追求简朴不要被太多事情牵绊。

巴菲特家产数百亿,却依旧朴素简单的生活,他说人生需要快乐而不应被太多事牵绊,与之相比,现下的人们多了一份躁动,少了一份情怀,多了一丝虚荣,少了一些朴素,显然为心去缚,得以清欢,才是我们的不二之选。

为心去缚,简朴清欢,观庭前花开花落。

最是风流李叔同,冠盖满京华,他在最负盛名之时,竟选择了离开。

离开了喧嚣尘世,远了红尘纷扰,他解掉了所有的包袱及重担,向着山林最深处走去,看山泉清幽竹,观日落一点红,李叔同皈依佛门,真正除却了心之羁绊,抛下名

利纷扰,在山林间觅得了简朴清欢的余生。

为心去缚,简朴清欢,望天外云卷云舒。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出了他一个人独处地坛的心境,他说,“这地坛像是为我而设的他于此等候了我数百年。

”史铁生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他在截瘫后并未毁了志气,在每日与地坛的心灵交汇中去除了心之茧,使得其文字如蝴蝶翩跹而来。

史铁生感恩地坛的平静伴陪伴,让他在绝望中得到简单的生活,地坛中的一草一木是他再生的源泉。

为心去缚,简朴清欢,远了喧嚣却更显伟大。

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记述了一位罗马老人,他评价上海时说“不要太美国!

”老人指的是城市里的闪烁霓虹。

是的,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用灯光来制造明亮。

一座城市若有历史深沉的底色,确实不应再有喧嚣与浮华。

罗马夜间暗淡的灯光显示出它的朴素与真实,而中国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西安也因为文物古迹的开发少了一份庄重和派头。

罗马的简单中透露出不凡的伟大,林徽因有言:

“真正的平静不是了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在这一切都显得匆匆的时代,人们忙着生或忙着死,我们需要为心去缚,需要简单,需要清欢!

素简至上

英三班张政

开头:

是物欲横流是霓虹闪烁是太多事情的牵绊,使我们丢掉了人生的快乐,学学梭罗吧,寻一方瓦尔登湖,造屋种豆,避开世俗繁华,在素简至上中寻得人生欢乐。

结尾: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的真正欢乐便是素简至上,去寻一方瓦尔登湖造屋种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