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8883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x

毛概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1、今年是建党90周年,围绕这一主题,

思考:

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为什么又必然选择社会主义?

答:

第一,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以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之所以屡遭失败,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政党,作为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就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人阶级就有了自己坚强的战斗司令部。

中国革命的历史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第二,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

由于中国共产党掌握着马列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因此它能够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

第三,中国革命的性质虽然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已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而且由于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因此它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第四,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回答了自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民主革命长期未能明确弄清的革命对象、革命动力等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

正是由于有了上述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就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第一次高潮,新型农民运动开始兴起,青年运动有了新发展,妇女运动呈现出新面貌;为贯彻民主革命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风暴即将席卷中国大地。

总之,坚冰已经打破,道路已经开通,航向已经指明。

中国共产党正牢牢地把握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航船,带领中国人民向着既定的目标,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第一,从近代历史演变来看。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在中国,哪一种政治势力能够领导人民赢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它就能够取得引导中国走何种道路的主导权。

历史证明,戊戌维新不能成功,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也不能成功。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国家分裂,人民涂炭。

五四运动后,国家情势发生很大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

1921年,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逐渐主导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前进方向有着清楚阐述: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为了走向社会主义,第一步是实行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

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一向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相号召,鼓舞着广大人民。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悍然发动以消灭中国共产党为目的的内战,结果在内战中彻底失败。

这个结局,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决定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第二,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来看。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就有大同思想。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不仅是儒家的追求,也是普通百姓的追求。

大同理想较易与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

同时,由于成功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中国人民中具有广泛影响。

而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又具有某种理论的亲缘性,这也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历史选择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第三,从近代国际环境和民族危机的影响来看。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由美国引起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深陷经济、政治、信仰灾难的恐慌之中,资本主义的吸引力在危机中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辉煌成绩,社会主义的影响力迅速彰显。

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华经济掠夺,日本则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民族危机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出路。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大多对苏联社会主义表达了好感,他们把苏联的成功归因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

知识界在对未来中国发展道路进行思索时,不少人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热切追求,社会主义思想由此达到高潮。

  第四,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来看。

1944年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引起大后方知识界、工业界人士对国民党政府执政能力的怀疑。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拒绝组织联合政府,发动内战,使期望和平的人民和知识界更加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一边。

民主党派纷纷明确表态支持中共的政治、经济主张。

那时,就连主张第三条道路的知识分子也不反对在中国实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工农大众的支持,得到了知识分子的理解,得到了民主党派的拥护。

  总之,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使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

历史也已经证明,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历史。

思考: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说主义就是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意义是什么?

答: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

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

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

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

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践具体相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必定以科学的态度,创造性的态度,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以新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理论创新,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这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和理论武器。

2)为什么说主义就是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

旗帜的作用在于引领方向与力量整合。

有了旗帜,就会有思想统一,就会有万众一心,就会有目标汇合,同时也能够产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效果,这些都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面旗帜的意义。

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更不是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独立探索出的崭新道路,并形成为有体系的理论。

在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飞速进步的事实面前,任何尊重实践和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负责任的中国人,没有理由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的正确和伟大。

当代实践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一种偏向是思想保守甚至僵化,偏执于固定的思维方式和既有的理论框框,束缚手脚,萎缩创造力,迈不出新的步伐。

胡锦涛同志强调解放思想“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就是针对这种偏向。

另一种偏向是思想混淆甚至误导,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用别的什么“主义”来硬套我国的实践。

这是一种思想噪音,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害的。

中国人民已经深深懂得模仿别国的结果是什么,我们绝不能机械地去学别国模式,也不需要把我国的模式生硬地往别国模式上去靠。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体中国人民连续一贯的实践,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经验和智慧,用别的什么“主义”来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这个基本事实的否定。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原则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理想之所寓,是中华民族共同利益之所在,是中国社会各族人民政治共识之所立,是国家和人民前途命运之所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的发展进步。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答: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

第一、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二、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第三、是自主创新的旗帜

第四、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旗帜

第五、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旗帜

第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旗帜

第七、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旗帜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对象、动力、领导者、性质和前途。

(第三章)

答:

总路线的内容:

明确概括:

1948年4月,毛泽东: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既(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人民大众——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

农民是人民大众的主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

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依据和内容。

(第三章)

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依据:

中国的发展不平衡(经济不平衡:

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政治不平衡:

国内处于军阀割据与混战状态。

)_根本条件

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_客观条件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_客观条件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_主观条件

共产党的正确领导_主观条件

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

6.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四章)

答:

历史经验:

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出现的失误与偏差:

四个“过”,即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造成了经济形式单一和经营方式单一的状况,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7.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五章)

答:

科学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第二,社会主义必须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关系上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手段和目的的辩证统一

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的辩证统一

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的辩证统一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矛盾。

(第六章)

答:

科学含义

性质上讲: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发展程度上讲:

我国的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9.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答:

社会主义自我完善

10.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七章)

答:

改革是动力,没有改革,就不可能走出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

发展是目的,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可能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稳定是前提和保障,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无从进行。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就其相同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这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

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

答:

基本内容: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13.为什么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答:

从政治上看:

他们中的大多数接受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从所从事的职业看:

他们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都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财富形成的情况看:

他们大多数都是通过合法经营取得的,而且许多人都直接参与管理劳动,有相当一部分财富是靠自己的劳动所得。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容。

答: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第九章)

答: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我们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密切党群关系,广纳群言,广求善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有利于抵御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有利于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把各族各界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智慧.凝聚到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上来。

1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深化,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有利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所在,把构建社会和谐落实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的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益于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凝聚力和抗风险的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1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答: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18.为什么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答:

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2.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3.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19.依法治国的含义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

在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0.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互关系: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复习笔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

说明:

选择题遍及全书,主观题以第1章,第5-11章为重点。

重点把握如下问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重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

对象、动力、领导者、性质和前途。

1.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动力: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