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8963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中考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及解析

第Ⅰ卷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十一世纪,中国就用“卓筒井”凿井技术获取食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A.NaHCO3B.Na2CO3C.NaClD.NaOH

解析:

考查生活中常见物品的主要成分化学式和物质的俗称。

NaHCO3的俗称是小苏打。

故A错误;Na2CO3的俗称是苏打、纯碱,故B错;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C正确;NaOH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

D错误故选择:

C

2.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煤用作燃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解析:

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其判断。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煤用作燃料是利用了煤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A错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B正确;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性质,C错误;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D错误。

故选择:

B

3.《化学通讯》报道:

“人造肉汉堡”的研制被称为突破性技术,可以减轻畜牧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

“人造肉”的营养价值接近真实肉类,它可以为人体补充的最重要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B.糖类C.维生素D.无机盐

解析:

考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肉类为人体补充的最重要的营养素为蛋白质,B、C、D错误,故选择:

A

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解析:

考查实验正确操作。

稀释浓硫酸应将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A错误;倾倒液体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瓶口紧挨试管口,B正确;读取液体体积应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平齐,C错误;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D错误。

故选择:

B

5.高氯酸钾(KClO4)可用于制备火箭燃料。

有关KCl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6种元素B.属于混合物

C.氯元素的化合价为+6D.钾、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

64

解析:

考查对元素种类、物质类别、化合价和元素质量比的理解。

KClO4含有三种元素,分别是K、Cl、O,A错误;该物质属于纯净物,B错误;根据化合价计算规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C错误;钾、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

64,D正确。

故选择:

D

6.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港珠澳大桥使用的吊绳所含的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来清洗油污

D.为延迟食品的保质期,可用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作防腐剂

解析:

考查化学与生活常识。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A正确;港珠澳大桥使用的吊绳所含的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正确;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油污,C正确;为延迟食品的保质期,不可用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作防腐剂,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结构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有害,D错误。

故选择:

D

7.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②、

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

①>③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②>①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解析:

考查分子性质以及对变化类型的理解。

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A正确;温度越低,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低,B错误;分子一直在做运动,C错误;水的降温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D错误。

故选择:

A

8.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区别蚕丝与棉线

取样,灼烧,辨别气味

B

鉴别H2SO4溶液和NaOH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C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将20g浓盐酸加入80g水中,充分搅拌

解析:

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溶液的配制。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鉴别二者,A正确;H2SO4溶液显酸性,NaOH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H2SO4溶液不变色,NaOH溶液变红,可以鉴别,B正确;生活中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是硬水,C正确;浓盐酸中溶质为HCl,溶剂为H2O,20g浓盐酸中含有HCl的质量不足20g,加入80g水中得到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D错误。

故选择:

D

9.

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60℃,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6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C.20℃,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KNO3

D.6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KNO3溶液

解析:

考查溶解度曲线。

由图可知,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正确;因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饱和的KNO3的溶液从60℃降温至20℃,溶解的溶质质量减少,有晶体析出,B正确;20℃时,KNO3的溶溶解度为31.6g,所以100g水最多能够溶解31.6g的KNO3,C正确;60℃时,KNO3的溶解

度为110g,则100g水最多能溶解110gKNO3,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为110(/110+100)

×100%=52.4%,所以60℃时,不可能配制到60%的KNO3的溶液,D错误。

故选择:

D10.t℃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pH>7。

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

①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冷水冷却,恢复至t℃,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解析:

考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及酸碱盐的应用。

观点①: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在石灰水中,温度升高,Ca(OH)2会析出,溶液变浑浊;观点②:

Ca(OH)2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溶液变浑浊。

若将装有浊液的烧杯冷却到t℃,溶解度增大,若浊液变澄清,则观点①正确,A可证明,有意义;若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滴加盐酸,若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滤渣中含有CaCO3,则观点②正确,B可证明,有意义;若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可能会含有未反应完的Ca(OH)2,所以可能还是会有CaCO3沉淀生成,所以无法证明其中沉淀的成分,C不可证明,无意义;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隔绝空气,这样可以排除空气中CO2

的影响,若石灰水变浑浊,则可以证明观点①正确,反之观点②正确,D可证明,有意义。

故选择:

C

第Ⅱ卷

本卷共8题,共70分。

11.(7分)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对铟、铱、锗等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杰出贡献。

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

①下图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硫离子的符号为;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填“相同”或“不同”)。

②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为S+3C+2KNO3

X+3CO2↑+N2↑,X的化学式是。

解析:

(1)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种类。

由图可知,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为金属元素。

(2)考查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

①由图可知,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2个电子,形成S2-。

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因此硫离子和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推知X的化学式为K2S。

答案:

(1)72.63金属元素

(2)①6S2-不同②K2S

12.(9分)塑料制品为人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问题。

科研人员为此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1)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意义重大。

下列属于回收标志的是(填标号)。

(2)科学家用纤维素、甲壳素等材料硏制岀能完全降解的保鲜膜,这一发明有望缓解的环境问题是(写一点)。

(3)回收的保鲜膜可转化为甲烷等燃料,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焚烧回收的保鲜膜,生成的CO2可用来生产化工产品乙酸(CH3COOH),转化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该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填“分子”或“原子”),反应物CO2与产物CH3COOH的分子个数比为。

解析:

(1)图中的A为节水标志;B为自燃物品标志;C为可回收利用标志;D为禁止烟火标志。

故选C。

(2)研制出的能完全降解的保鲜膜,可以缓解的环境问题为白色污染。

(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注意条件和配平,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CH4+2O2

CO2+2H2O。

(4)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不变,分子改变;由图可知,CO2和CH4在催化剂的作用

下反应生成CH3COOH,配平后化学方程式为:

CH4+CO2CH3COOH,CO2和CH3COOH

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答案:

(1)C

(2)白色污染

(3)CH4+2O2

CO2+2H2O

(4)原子1:

1

13.(7分)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废液(含CuSO4、MgSO4及一些不溶物)净化实验,步骤如下:

I.往沉降槽中加入适量絮凝剂(混凝剂)甲,加速沉降;

Ⅱ.往反应槽中缓慢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

Ⅲ.通过盛装有活性炭的水槽后,调节溶液的pH=7,储存在指定容器中。

(1)测得原废液pH=5,显(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甲是(写物质名称);操作X可使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X是;活性炭的作用是。

(3)反应槽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

解析:

(1)考查对pH的理解,pH<7显酸性。

(2)考查净水的步骤和活性炭的作用:

加絮凝剂----过滤----加活性炭杀菌消毒,在过

滤前加入了NaOH溶液,作用为沉淀CuSO4、MgSO4可溶性杂质。

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3)考查CuSO4、MgSO4分别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Cu(OH)2,Mg(OH)2要加沉淀符号。

答案:

(1)酸性

(2)明矾(或其他合理答案)过滤吸附

(3)

CuSO4+2NaOHCu(OH)2↓+Na2SO4[或MgSO4+2NaOHMg(OH)2↓+Na2SO4]

14.(8分)《天工开物》中介绍了锌的冶炼方法:

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下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

(已知:

锌的熔点为419℃,沸点为907℃)

(1)反应区中,ZnCO3分解生成ZnO和另一种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C与ZnO发生置换反应得到Zn,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2)冷凝区中,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理论上该区应控制的温度范围是℃。

(3)“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从化学变化角度解释其原因:

解析:

(1)由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均不变可得另外的氧化物是CO2,故碳酸锌分解的方

程式为:

ZnCO3ZnO+CO2↑;碳单质和氧化锌反应中,碳的化合价升高,锌的化合价降低,故化合价升高的元素为碳。

(2)根据锌的熔点为419℃,沸点为907℃,可得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时,温度应该控制在419~907℃

(3)

锌和氧气在温度较高时会发生氧化反应,故需要冷却后取锌。

答案:

(1)ZnCO3ZnO+CO2↑C(或“碳”)

(2)419~907

(3)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或“2Zn+O22ZnO”)

15.(8分)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或其溶液)俨然是滑冰赛道上参加接力比赛的“运动员”,相邻“运动员”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已知:

五种物质分别是Fe、HCl、NaOH、CaCO3和CuCl2,中的一种,其中,甲是单质,丁与戊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熄灭终点的火炬。

(1)甲能分别与另四种物质中的、反应(写化学式)。

(2)丁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丙与丁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4)若把无机物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分类,无机物X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如果用X替换戊,它也能与丁反应生成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液态灭火剂,X是

(写一种)。

解析:

(1)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金属可以和酸、比其活泼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题干得甲为Fe,故Fe可以和HCl、CuCl2发生反应。

(2)

可以使火炬熄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丁和戊分别是HCl和CaCO3,由

(1)得甲为Fe,所以乙为CuCl2,丙为NaOH,HCl和CaCO3中可以和碱反应的是HCl,所以丁为HCl,戊是CaCO3,故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3)由

(2)得丙为NaOH,属于碱类,丁为HCl,属于酸类,故丙和丁的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4)从题干中得知无机物X为氧化物,水可以灭火。

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即为氧化铜或氧化铁等。

答案:

(1)HClCuCl2(不分先后)

(2)

CaCO3+2HClCaCl2+H2O+CO2↑

(3)复分解反应

(4)CuO(或“Fe2O3”等其他合理答案)

16.(10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模拟氢氧焰实验。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仪器A的名称为。

现用下列仪器组装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

(填标号)。

③欲用浓硫酸干燥氧气,应从装置F的(填“a”或“b”)处通入气体。

(2)模拟氢氧焰实验: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

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

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

②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有关。

解析:

(1)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②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依据此题信息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固液混合不加热装置。

③万能瓶作干燥气体的装置使用时,气体应长进短出。

(2)①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验纯。

②关闭K和打开K的差别为氧气的浓度不同。

答案:

(1)①2H2O2

2H2O+O2↑②锥形瓶ACD③a

(2)①验纯②浓度

17.(17分)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

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2)

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

依据图3、图4信息,(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

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写两点)。

【实验3】测定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5)甲同学设计图5所示装置进行测定。

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乙同学提出,仅利用图6所示装置,在不添加其他试剂的前提下,也能测得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为达到实验目的,操作方法

是。

解析:

(1)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等;红磷熄灭后倒吸是由于压强差,故原因为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

(2)提高实验准确性应从如何减小误差角度分析,故填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或红磷和铁粉除氧剂足量等合理答案。

(3)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实验2可将氧气几乎耗尽,故实验2更为准确,依据即:

反应

后,实验1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6%,而实验2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

(4)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需要能够和氧气反应、生成物不影响测定结果等条件。

(5)甲同学设计图5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故填:

2NaOH+CO2Na2CO3+H2O。

(6)乙同学设计图6吸收二氧化碳,可行的方案为减小左边集气瓶压强从而使氢氧化钠溶液倒吸,故填:

用冰水冷却集气瓶,打开K或其他合理答案。

答案:

(1)产生大量白烟(或“黄色火焰”“放热”等合理答案)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

(2)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或“红磷和铁粉除氧剂足量”等其他合理答案)

(3)实验2反应后,实验1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6%,而实验2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

(4)能够和氧气反应;生成物不影响测定结果(或其他合理答案)

(5)2NaOH+CO2Na2CO3+H2O

(6)用冰水冷却集气瓶,打开K(或其他合理答案)

18.(6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近年来钢铁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

某钢铁厂采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反应原理为Fe2O3+3CO2Fe+3CO2。

若该厂日产含铁1.4×104t的生铁,至少需要含Fe2O380%的赤铁矿的质量是多少?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解:

设需要赤铁矿的质量为m。

Fe2O3+3CO2Fe+3CO2

1602×56

80%m1.4×104t

m=2.5×104t

答:

需要含Fe2O380%赤铁矿的质量为2.5×104t。

(注:

其他合理解题方法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C2.B3.A4.B5.D6.D7.A8.D9.D10.C

第Ⅱ卷共8小题,共70分

11.(7分)

(1)72.63金属元素

(2)①6S2-不同②K2S12.(9分)

(1)C

(2)白色污染

(3)CH4+2O2

CO2+2H2O

(4)原子1:

113.(7分)

(1)酸性

(2)明矾(或其他合理答案)过滤吸附

(3)

CuSO4+2NaOHNa2SO4+Cu(OH)2↓[或MgSO4+2NaOHNa2SO4+Mg(OH)2↓]

14.(8分)

(1)ZnCO3ZnO+CO2↑C(或“碳”)

(2)419~907

(3)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或“2Zn+O22ZnO”)15.(8分)

(1)HClCuCl2(不分先后)

(2)

CaCO3+2HClCaCl2+CO2↑+H2O

(3)复分解反应

(4)CuO(或“Fe2O3”等其他合理答案)

16.(10分)

(1)①2H2O2

2H2O+O2↑②锥形瓶ACD③a

(2)①验纯②浓度

17.(15分)

(1)产生大量白烟(或“黄色火焰”“放热”等合理答案)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

(2)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或“红磷和铁粉除氧剂足量”等其他合理答案)

(3)实验2反应后,实验1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6%,而实验2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

(4)能够和氧气反应;生成物不影响测定结果(或其他合理答案)

(5)2NaOH+CO2Na2CO3+H2O

(6)用冰水冷却集气瓶,打开K(或其他合理答案)18.(6分)

解:

设需要赤铁矿的质量为m。

Fe2O3+3CO2Fe+3CO2

1602×56

80%m1.4×104t

m=2.5×104t

答:

需要含Fe2O380%赤铁矿的质量为2.5×104t。

(注:

其他合理解题方法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年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S-3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连云港。

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

A.过度施用农药B.回收废弃塑料

C.就地焚烧秸秆D.任意排放污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度施用农药,会污染土壤,水体等,做法不符合该理念,错误;

B、回收废弃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做法符合该理念,正确;

C、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废气等,会污染空气,做法不符合该理念,错误;

D、任意排放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做法不符合该理念,错误。

故选B

【点睛】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空气与水体的污染与防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海水晒盐C.积雪融化D.粮食酿酒

【答案】D

【解析】

【详解】A、花香四溢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

原理使食盐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C、积雪融化是固体融化成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乙醇生成,是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B.

检验O2是否集满

C.

收集H2D.

稀释浓H2S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