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9036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docx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题简答论述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Ø试析高等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高等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1)是一个动态的概念;2)中世纪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3)11-19世纪期间,大学教育逐渐开始基于中等教育的基础之上,并且不断的制度化、正规化;以欧洲大陆为代表。

4)19世纪后半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模式影响了世界。

一方面高等具有的层次多样化,在大学、学院之下,派生出了专科学校、社区学院,在大学本科之上出现了研究生教育。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在正规的大学之旁又出现了诸如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等,非正规大学。

于是,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5)高等教育概念的变化使得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由原来的英才教育、尖子教育,演变为大众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

Ø从大学生职能的历史演变过程看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与社会服务三者的关系:

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定了发展科学的职能;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

㈠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培养专门人才是早期大学创办的宗旨,也是大学作为社会特定机构之所以能够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依据;㈡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其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即是现代高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的途径,也是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客观要求;㈢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通过广泛的社会服务,有助于高校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情况,以便针对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和确定科研方向,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加速科研成果向产品、商品的转化,以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推动高校的更好发展。

ØGDJY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GDJY的政治功能:

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ØGDJY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ØGDJY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GDJY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GDJY的科技功能:

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Ø高等教育与文化关系。

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Ø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高等教育具有评价作用;高等教育具有激励作用。

P27

Ø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Ø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的经验方针作了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6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育方针的内涵又做了较为具体的阐述: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Ø试析21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

1999年6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育方针的内涵又做了较为具体的阐述: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他们共同构成了全面发展的教育。

Ø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

①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②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④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⑤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Ø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他们共同构成了全面发展的教育。

①德育:

高校德育是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校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②智育:

是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育;③体育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传授学生的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并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④美育:

是通过有关的艺术课程和课外各种艺术活动或者是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以及利用自然环境与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活动。

Ø试析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主要三个方面:

㈠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高等学校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各方面技能,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将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心理健康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形成等方面的教育贯穿过教学活动当中;㈡科学研究,开展科学研究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方式,扩大专业视野,促进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形成,同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的批判精神和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其严谨的学风和合作精神等;㈢社会实践是高校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其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国情,增强其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Ø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效率,首先,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允许社会团体、私人办学,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其次,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这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

同时,要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给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要让学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

这有利于学校间展开竞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再次,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Ø1、试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教育价值观。

这两派的观点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有何表现:

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在我国两种教育观的冲突,在古代已萌芽,孔子把教育看成个人社会化,老子强调个人修养。

近代注重人本身的发展。

Ø为什么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选择:

⑴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⑵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⑶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Ø简述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如何在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之间作出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平等与效率相互关系的理解,因此对平等与效率相互关系的探讨既有理论意义,又是指导高等教育决策所必需的。

1.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矛盾的范畴1)高等教育的资源要适当集中以保证这种高投入的活动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

2)对谁受高等教育要有所选择。

3)高等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更好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效率目标。

2.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统一的范畴1)人们所追求的效率以质量为核心,而质量同时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

2)从另一个角度看,平等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

Ø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Ø结合实际谈谈我国高等教育在向大众教育阶段转化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实际中的对策:

⑴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

一方面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认真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另一方面考虑自身基础和条件,不能盲目扩招影响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⑵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一方面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不建或少建新校,集中力量使现有学校达到合理规模。

另一方面,应通过联合办学方式,使资源优化配置。

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⑷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Ø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在可承受能力的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P49

Ø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①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②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③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④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Ø如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①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

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认真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另一方面要考虑高教自身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师资条件和办学设施。

②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不建或少建新校,集中力量使现有学校尽量达到合理规模,另一方面应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使资源优化配置,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可是学校资源集中共享。

③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集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除了政府拨款、各社会团体企业的捐资助学外、个人分摊高教的成本也正成为必然趋势。

④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不再仅仅是指正规的有一定年龄阶段的学校教育还应包括使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在生活中的任何阶段都能进出的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即终身教育。

Ø第四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Ø简析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的特征:

分为三个层次1.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初级专业人才,学源一般是高中应届毕业生,修业年限为2-3年,也有初中5年制。

2.大学和专门学院,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学源是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修业年限为4-5年。

3.研究生院,包括硕士、博士教育,培养目标是①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②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科研工作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修业年限硕士2-3年,博士3-4年。

Ø我国学位制度中的一系列问题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见不协调;硕士、博士学位的授权学科、专业存在口径偏窄,基础学科和传统学科的比例过大,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所占比重过小。

②研究生学位重学轻术,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应用性专业学位明显不足。

③学位管理中评估制度不够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作用远未发挥作用,学位授予点只增不减。

各级学位间的标准、界限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教育部今后提出24字改革方针,立足国内、适应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

为学位制度的改革指明方向。

Ø我国高校实行并轨招生将面对哪些问题?

从哪些角度加以解决:

1994年国家教委决定37所高校实行并轨,统一收费标准。

1997年请个本科院校全面并轨,实行收费制度。

即国家本着成本分担的原则,优高等教育的受益者自己承担部分培养费用,毕业生自主择业。

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

我国高校实行收费制度,其意义在于缓解国家财政困难,拓宽高校经费来源渠道,理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和通过并轨实现相对意义上的公平。

带来的问题是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困难,应从如何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自助制度,这是关键环节。

近年来国家逐渐建立起面向贫困生的贫困资助和贷款制度。

Ø你认为目前教师聘任制度中哪些问题比较突出?

结合实际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我认为教师聘任制度中比较突出问题是首先、在岗位设置上,因人设岗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其次、在职称和职务的关系上,我国大多数高校视职称等同于职务,工资与职称挂钩,由此带来许多负面的效果。

再次、在任职资格的评定中,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评审制度也不够健全,影响了就是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发挥;最后、由于职称等同于职务,而职称的终身制势必连带产生出职务的终身制问题,关高校竞争上岗局面还没有形成,论资排辈的现象依然普遍。

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方向是首先、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制度,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其次、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再次建立科学的高校教师评聘监督和评价体系,最后,尽快建立教师合法权益保护机制。

Ø硕士和博士的学术标准:

硕士:

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

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

P68

Ø我国学位制度今后改革基本方向:

立足国内、适应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

P70

Ø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

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拓生自主权。

P74

Ø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加快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明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P75

第五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Ø简单地概括和分析一下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几个模式。

(一)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法国为代表集权型宏观管理体制:

这是一种高等教育完全由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权力在中央政府,有中央政府通过一定的计划、法律、命令、拨款、监督和行政手段来直接调节高等教育活动的管理体制。

(二)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美国为代表分权型宏观管理体制:

一般是指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再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三)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英国式结合型的另一种形式结合型宏观管理体制:

这是一种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管理职能的管理体制。

结合型管理体制体现了国家、地方和高校分享高等教育管理权,各自在不同层次行使不同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宏观管理特征。

Ø如何理解我国现行“分级管理、省级统筹”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1995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教委《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在若干年内,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极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即“分级管理,省级统筹”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Ø结合我国实际从高校组织特性的角度分析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特征:

我国高校自建国来基本采取由国家举办高等学校,高校作为政府下属事业单位由政府实行统一管理的制度。

自1984年以来,根据国情我国政府基本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

确立校长作为高校行政领导的地位,校长受国家委托,在党委的领导下全权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

特点:

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它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策失误。

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来嫩已落实的权利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律的保障,全力和责任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善。

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少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同时,党在高校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相应加强。

Ø高等教育宏观调整的主要方向:

①高等教育宏观调整的主要方向必须以社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建设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中央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以及一些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Ø第六章高等教育结构

Ø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和能级结构有何特点?

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在学制上基本可分为两大类: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又可分为大学、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和短期职业大学。

成人高等学校属于就业后的继续教育,包括各种形式的学校:

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农民大学、独立的函授大学等。

从行政隶属关系看,我国高校可分为教育部部属院校、中央业务部委所属院校和地方院校三个层次。

Ø你认为在调整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时应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1、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2、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

3、确立新的高等学校结构,实施不同要求的管理。

4、确立各层次的比例和重点。

Ø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Ø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1、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2、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3、教育工作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

Ø简述教师职业的专业要求:

(1)专业品质/耐心、耐力、善良、宽容

(2)有责任感/诚实、正直、为人师表(3)公正、严格/有原则、思想成熟(4)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5)专业技能/能处理好各项工作事务(6)教育应变能力(教育机智)(7)教育智慧(8)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9)教师的风度、仪表、言谈举止/服饰的色彩:

朴实、整洁。

Ø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①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②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希望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

Ø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途径:

①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②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③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Ø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P106

Ø新生阶段大学生的特点:

踌躇满志,但缺乏远大的理想;新的思维方式正在形成之中,但没有完全脱离中学时代的习惯和意识;思想单纯,可塑性较大;渴求知识,但专业思想不巩固;渴望温暖和友谊;要求自由和民主,但缺乏自治和自立能力。

P107

Ø二、三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

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不稳定性;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增强;层次差别日益明显;希望获得爱情体验。

P107

Ø试述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

个性发展特征表现在气质和性格两方面。

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特征包括:

1、兴趣广泛而稳定。

2、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完善。

3、远大的动机逐步确立。

4理想与信念逐步稳固。

其教育意义表现在:

高校学生的气质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特征选择今后发展方向,并能克服气质中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

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帮助高校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使得他们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扬长避短,对自己进行更好的控制,处理好人际关系,选择好职业,预防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产生。

并且帮助他们改变已往的消极性格特征,发展其积极方面,形成完善的人格。

Ø简述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

包括高校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与情感关系两个方面。

1、师生间的认知关系。

心理学理论提示我们:

发展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是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

师生之间的认知具有反馈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必然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认知。

因此师生之间积极肯定的认知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况具有调节教师自身行为的功能;教师对学生的好恶本身便作为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其在教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表现在:

高校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关系主要表现为:

教师经常主动地接近学生,学生也愿意自动地亲近教师;教师真诚对待学生,学生愿意向教师打开心扉;在矛盾和困难中,学生会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

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理解沟通。

2、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

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Ø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的,它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注意①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

师生心理换位,加强交往②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高尚品行,渊博学识,以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学生③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Ø第八章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

Ø专业设置的原则和知道思想:

①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②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③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④专业范围覆盖面宽广⑤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⑥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Ø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

①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扶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③符合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Ø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做法:

①拓宽专业面②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如按专业大类培养学生③在规划学校专业时,要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或者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Ø21世纪未来社会要求人才素质具有:

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现代意识;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Ø制定培养专业目标和规格的原则:

①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②培养目标要与社会需要一致③培养要求应与个人的发展一致④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性。

Ø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

经济因素;文化、传统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教育因素。

P92

Ø个性倾向的发展特征:

兴趣广泛而稳定;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完善;远大的动机逐步确立;理想与信念逐步稳固。

P106

Ø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建设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专业发展数量缺乏一个宏观调控机制,因而结构不够合理,那些专业需要发展,哪些专业应该限制,不够明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二是相当一部分专业范围仍然比较狭窄,从而导致了多方面的不适应:

专业狭窄与现代经济的多样性不适应;专业的局限性与现代经济和科技的整体性不适应;专业的微观性与现代宏观经济不适应。

高校专业设置在考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时,忽视了教育本身发展的规律。

这里有三个方面的教训:

1、教育既为经济发展服务,同时本身的发展又应受制于经济发展。

2、“条块分割”的体制造成专业发展的盲目性。

3、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