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9058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docx

《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

《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2.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A.狭小的空间B.与氧气接触C.温度达到着火点D.物质具有可燃性

3.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A.水能分解B.纸不是可燃物

C.没有和氧气接触D.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4.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

5.为确保生命安全,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B.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

6.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

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

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

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8.王宁同学从资料中查得白磷的着火点是40℃,他将一小块白磷放入80℃的水中。

并用导管对着热水中的白磷吹气,结果白磷燃烧了起来。

除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一因素外,上述热水中白磷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A.嘴吹出的气体中仍含有可支持燃烧的氧气

B.嘴吹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也可支持燃烧

C.白磷这一可燃物特别容易燃烧

D.吹气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使白磷燃了起来

9.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

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

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

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

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B.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C.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D.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10.下图中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小莹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其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二、填空题

11.森林突发大火时,消防队员常使用一种手持式风力灭火机,它可以喷出类似十二级台风的高速气流将火吹灭。

该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周末,小晋同学一家三口到风景秀丽的山区踏青,并准备自制烧烤。

(1)烧烤时,为使木炭燃烧更旺,小晋将木炭架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晋将取回的清澈泉水煮沸,发现有少量沉淀产生,该泉水属于________水(填“软”或“硬”)。

(3)离开时,为防止引发火灾,请给出一种熄灭余火的简易方法_________________。

(4)为保护环境,做文明游客,请你对他们的春游提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13.冬日里的一天,某学校五楼学生寝室中一名同学违规使用电褥子,因短路引发棉被着火燃烧。

就此事件请你回答:

(1)从物质燃烧条件上看,棉被是______________物。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大声呼救,导致火势迅速扩大。

请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同寝室的同学在睡梦中惊醒,此时他们自救逃生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选填以下序号)。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②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③立即跳楼逃生;④藏在衣柜里或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用高压水枪将大火扑灭,不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0分)

14.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可以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

查阅资料可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实验结束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得出了磷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以及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的结论。

请你简要叙述分析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A3.D4.A5.B6.B7.D8.A9.C10.B

二、填空题

11.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或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2.

(1)增大木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硬(3)用水浇灭(4)不要乱扔垃圾(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3.

(1)可燃

(2)空气进入房间内氧气浓度增大,氧气助火势更旺(3)①②(4)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其他合理表述均可)

三、简答题

14.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烧杯内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磷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磷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7年5月起,广州市的液化石油气瓶要统一加贴新标识。

新标识上要含有以下选项中的()

2.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一定是气体B.可燃物一定是液体

C.可燃物一定是固体D.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才能燃烧

3.下列灭火的措施中,采用降低温度至可燃物自身着火点以下的是()

A.木柴着火时,用沙子覆盖

B.森林起火时,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

C.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

D.煤气灶着火时,喷洒二氧化碳干粉

4.古语道:

“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

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实验中白磷能够燃烧的是()

6.将少量大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点燃,用坩锅钳把小铁盒放在冰冷的水面上,可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

该实验证明,达到灭火目的的原理之一是()

A.清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

C.降温至着火点以下D.降低着火点

7.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9.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10.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性质上看:

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

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

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

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

1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②。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12.前不久大兴安岭局部地区发生森林火灾,消防队员紧急奔赴现场。

他有的使用风力灭火机强力灭火,其原理是;有的砍伐部分树木打防火用离带,其灭火原理又是。

三、简答题

13.冬季可用煤炉取暖,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

⑴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柴。

⑵开始时煤燃烧较弱,过一会变得剧烈。

⑶煤层上方有时会出现蓝色火焰。

⑷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

14.氢氧化镁在380℃时,分解放出水蒸气和耐高温的固体氧化镁,分解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

根据这一性质,将氢氧化镁添加到塑料等易燃材料中起阻燃剂作用,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作阻燃剂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回答)

答案:

1.A2.D3.C4.D5.C6.C7.D8.C9.B10.B

11.

(1)氧气(O2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2)4P+5O2

2P2O5(3)导热性

1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13.⑴提供热量使煤的温度达到着火点⑵燃烧放热增多,大于了散热使更多的煤温度高于着火点,燃烧旺盛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热的碳还原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⑷增加空气量,助燃

14.Mg(OH)2

2MgO+H2O↑(此处未标箭头也可以)

氢氧化镁分解生成的氧化镁固体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分解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且生成的H2O带走热量,使燃烧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第一、二板块你应尽力完成,第三板块则由你决定取舍)

第一板块本课题你学到多少基础知识?

不妨检测一下。

(约6min)

1.(102;2min)

(1)一般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反应。

在这个概念中,实际隐含两个燃烧的条件,不涉及的燃烧条件是。

(2)《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下列问题:

①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②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③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烧得更旺。

2.(107;20s)爆炸实际是一种特殊的燃烧,特殊在这种燃烧发生在空间里,因此燃烧瞬间产生的热量使气体迅速膨胀而形成强大的,最终摧毁容器等物体。

3.(104;1min)下列灭火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①炒菜时,锅里冒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端下油锅;②秸杆、柴草着火,用水泼灭;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④电器着火,最先应当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⑤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⑥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抹布盖灭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③⑤

4.*(106;15s)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用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一组是()

 

(1)

(2)(3)(4)

A.

(1)

(2)B.

(2)(3)C.(3)(4)D.

(1)(3)

5.(106;20s)日常生活中的物质:

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盐,⑤面粉,⑥食用油,⑦摩丝。

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①②③B.④⑤⑥⑦C.①③⑤⑥⑦D.②④⑤

6.(106;15s)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易爆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货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7.(105;10s)假如学校的图书馆着火了,我们最好用什么方法灭火()

A.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用水泼灭

第二板块你能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祝你成功!

(约15min)

8.(107;15s)下列爆炸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气球爆炸B.高压锅爆炸C.火药爆炸D.轮胎爆炸

9.(107;20s)点燃下列混合物时,可能发生爆炸的一组气体是()

A.氢气跟空气的混合物B.氢气和氮气的混合物C.氮气和氧气的混合物D.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

10.(102、026;1min)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成有浓度约为70%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

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现象,下面的解释正确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变大

11.(069;20s)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例如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O3)。

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体的是()

A.CO和CO2B.金刚石和石墨C.冰和干冰D.液氧和氧气

12.(104;1min)火海无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防火急救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火灾事

件,死伤多人。

当高楼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鼻口;③匍匐前进,寻找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呼救;⑥跳楼逃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

13.(104、101、016;1.5min)据报道,2019年5月12日,云南某化工厂因贮罐中的黄磷泄露自燃而引起火灾,幸好消防员及时赶赴现场,将火扑灭,大大降低财产损失和空气污染。

(1)火灾现场,弥漫白烟,消防人员向燃烧处不停喷水,这主要利用了灭火原理中的;

试推断“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用化学式表示)。

(2)黄磷也称白磷,是剧毒品,通常保存在。

它在室温下易升华,磷蒸气毒性更强,因此进入火场的救援人员为保证自身安全必须佩戴。

(3)*自燃是可燃物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性燃烧。

自燃是一种自然界常见的燃烧现象,如坟墓“鬼火”的出现,草堆的自发燃烧等。

有同学对比燃烧、自燃、爆炸和缓慢氧化四种变化,小结它们的共同点:

①都放热;②都发光;③都属于氧化反应;④反应速率都很缓慢;⑤温度都需达到着火点。

你认为该同学叙述正确是:

14.(102、094、192;1min)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空袭叙利亚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粗暴侵犯。

北约军队曾准备使用一种“油气炸弹”。

这种炸弹爆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然后将可燃性气体引爆。

这时,躲在保护工事里的人即使不被炸死,也会窒息而死,其原因是

15.(028、093、102、103;2min)在“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小陈取一段细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做成螺旋状,并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1)小陈把铁丝做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2)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因。

(3)*假如实验成功,并控制得好,可观察到铁丝下端熔化成一个红热的小球,说明铁丝燃烧伴随

的能量变化。

16.(031、107、028、187;3min)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其中二氧化锰是(填其颜色和状态),在反应中起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若在此实验中使用含木炭粉的二氧化锰在催化剂来制取氧气,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2)除去混合物中木炭的方法是。

(3)怎样证明木炭粉已被除尽?

请简要说明。

17.(081、192;3min)小兵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竟然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于是他

迫不及待的做起了这个实验: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了一种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

(1)据实验现象,我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这个实验还引发我对学过的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些新的发现:

第三板块下面题目很棘手,你有勇气迎接挑战吗?

把你的能耐发挥出来吧。

(约10min)

18.(102、192、026;10min)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

”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

甲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而乙同学则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了茶杯,一会儿,都熄灭了。

原因是。

(2)甲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大茶

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

正确的方法是(请选择)

A.用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D.打开窗户跳出

 

第一板块

1.

(1)剧烈的发光放热、氧化;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①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②移走可燃物;③充足的氧气

2.有限的、气压3.A4.A5.C6.D7.C

第二板块

8.C9.A10.C11.B12.B

13.

(1)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之下、P2O5

(2)冷水防毒面具(3)①③

14.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急速燃烧爆炸,消耗了周围空气中的氧气,而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15.

(1)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使铁丝燃烧更容易进行彻底。

(2)参考答案:

①铁丝没有用砂纸打磨光亮;②铁丝过粗;③氧气纯度不够(3)放热

16.黑色粉末、催化、2KClO3

2KCl+3O2↑

(1)爆炸或剧烈燃烧;

(2)充分灼烧或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3)充分灼热至无火星。

17.

(1)2Mg+CO2

2MgO+C

(2)燃烧的概念有其局限性。

燃烧的概念应该定义为:

物质发生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都称之为燃烧。

第三板块

18.

(1)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而氧气浓度下降而导致蜡烛熄灭

(2)甲:

蜡烛燃烧时热气上升,二氧化碳先在茶杯的上部聚积,当达到一定量后先淹没高的蜡烛而先引起高的蜡烛的熄灭;乙: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因密度比空气大而先在茶杯的下部聚集而引起下面的蜡烛先熄灭.(3)AC

 

《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1.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

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草料舱没有氧气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2.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D)淋湿衣服爬出

3.古语道:

“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

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从防止空气污染的角度考虑,下列实验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5.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

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性质有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6.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1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①;②。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12装置与图11装置比较,优点是。

(2)小林同学指出图1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1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

“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

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

”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

“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

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

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

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你赞同的预测是(填“甲”或“乙”),理由是。

答案:

1.A

2.B解析:

该题是从探究灭火的原理,上面的蜡烛由于缺氧先熄灭启发我们从火灾中逃生的正确方法。

3.D解析:

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欲扬起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扬起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时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扬起的接触面积。

故D对。

点评:

本题是考察燃烧的条件和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措施。

生活中,燃料充分燃烧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可以减少因不充分燃烧而产生的污染。

4.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实验与污染。

这四个实验中,铁与氧气反应产物只有四氧化三铁,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均无污染;唯有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造成污染。

5.

(1)白色固体(或白色粉末或白色粉末状固体)、受热能分解(或受热易分解)

(2)2NaHCO3

Na2CO3+H2O+CO2↑

(3)分解

解析:

从题目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碳酸氢钠的一条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和一条化学性质——受热易分解,分解的产物苏打是碳酸钠(Na2CO3)、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C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点评:

本题主要以信息给予的形式考察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

6.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

(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合理答案均可)

[拓展与迁移]甲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1/5(或乙装置漏气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白磷和红磷燃烧后的产物五氧化二磷会刺激呼吸道,故实验的改进就是为了避免生成物扩散到空气中,图2避免了这一问题。

但是白磷燃烧放热,试管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容易将塞子弹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