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9310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康复科护理常规.docx

康复科护理常规

康复护理常规

【概述】

康复护理是护理学的一局部,是针对损伤、慢性病和残疾的患者在其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家庭与社会生活、经济状况、职业等方面发生功能障碍或改变时,能够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专业知识效劳,积极预防并发症,恢复自我照顾能力,并能维持其理想的健康状态。

【一般护理】

1、入院宣教。

2、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平安、舒适。

3、按医嘱分级护理。

4、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5、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

6、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做好根底护理,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8、按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

【专科护理】

1、评估患者的残疾状况〔智力、心理、运动、脏器功能等〕和ADL〔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方案。

2、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加强主动训练。

3、注意保持良好的体位摆故。

4、加强二便护理。

5、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的协调工作。

【健康指导】

1、根据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方案。

2、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3、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发生。

4、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护理及功能训练的方法,指导家属催促患者实施康复方案,稳固治疗效果。

脊髓损伤护理常规

【概述】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

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一般护理】

1、卧硬板床休息,保持脊柱平直位。

2、根据Braden评分和跌倒评分结果,床旁悬挂预防压疮及跌倒警示牌。

3、为脊髓损伤患者翻身时,应在固定好颈、胸、腰、双下肢情况下进行同步协调翻身。

4、保持皮肤清洁枯燥,保持床单元整洁,预防压疮发生。

5、预防并发症发生,注意观察呼吸及排便情况,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循序渐进地进行上下肢、翻身、坐起、轮椅、站立、行走训练。

6、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素饮食,适量饮水。

7、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大便通畅。

【专科护理】

1、饮水方案:

和病员一起制订适宜的饮水方案,并指导和监督病员执行。

2、清洁间歇导尿:

评估患者剩余尿量,制订导尿频次,实施导尿方案,记录剩余尿量。

3、膀胱、直肠功能训练,每日1-2次。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按方案饮水,每日饮水总量1650-1800ml。

2、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如香蕉、芹菜、韭菜等,防止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品,如:

浓茶、咖啡等。

3、每日1-2次自我检查皮肤情况。

4、指导病员正确选用轮椅,教会病员轮椅维护相关知识。

5、每日作呼吸训练2-3次,预防呼吸道感染。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

【概念】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自主神经受损,使膀胱排尿功能絮乱或者丧失,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可分为无抑制性膀胱、反射性膀胱、自主性膀胱、感觉麻痹性膀胱、运动麻痹性膀胱等。

【一般护理】

1.保持会阴部清洁。

2.保存导尿期间按保存导尿护理常规。

3.每1-2周行尿常规检查一次,注意有无尿量感染。

4.保护患者的隐私。

【专科护理】

1.和患者共同制定饮水方案。

2.合理安排间歇导尿时间,防止影响日常生活及日间其它康复治疗,防止影响夜间睡眠。

3.准确记录剩余尿量,根据剩余尿量安排导尿次数。

4.膀胱功能训练每日1-2次。

5.指导并教会患者或照顾者行自家清洁导尿。

【健康指导】

1.膀胱功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鼓励患者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2.保存导尿期间适当多饮水,到达自行冲洗膀胱的目的。

3.定时开放尿管,每次排尿时有意识的做正常排尿的动作,同事叩击耻骨上区。

4.行间歇导尿期间,严格按要求饮水〔饮水方案〕,应保持每次膀胱剩余尿量不超过500ml。

5.导尿前先自排小便

 

神经源性大肠护理常规

【概念】

神经源性大肠功能障碍是指与排便相关的神经损伤后,由于排便中枢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

缺乏胃结肠反射,肠蠕动减慢,肠内容物水分吸收过多,最后导致排便障碍,神经源性大肠功能障碍分为反射性大肠和缓慢性大肠。

【一般护理】

1.保持床单整洁,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压疮发生。

2.营造一个适合排便的环境。

3.肠鸣音回复后,不管损伤平面如何,都应鼓励患者行排便训练。

4.尽量少用药物,可使用大便软化剂,用量个体化。

【专科护理】

1.行直肠功能训练:

腹式呼吸、腹式按摩、穴位刺激、肛周刺激、肛门内外括约肌刺激等,坚硬的大便应该用手抠出。

2.使用栓剂〔如开塞露〕时应越过括约肌,贴近肠壁上,注意勿损伤肠壁。

3.每日1-2次模拟排便。

4.如果患者能坐直到90°,应让患者坐在便池或坐便椅上,让重力协助排便。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进食高纤维、高容积和高营养的食物。

2.尽量沿用伤前的排便习惯,根据出院后的情况适当调整排便训练时间。

3.防止长时间使用缓泻剂。

4.鼓励并愿积极参与排便训练,并坚持长期训练。

 

四肢骨折护理常规

【概念】

四肢骨折是由于暴力、创伤和骨骼疾病所造成的上下肢骨折。

常见的有肱骨干骨折、肱骨裸上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Colles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和胫腓骨骨折。

【一般护理】

1.卧床休息,保护骨折部位,防止在损伤。

2.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

3.安医嘱采取止痛措施。

【专科护理】

1.观察肢断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及肢体肿胀。

2.做好石膏固定的观察和护理。

3.做好骨牵引的护理。

4.鼓励患者对换肢近端与换肢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进行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能力逐渐从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到抗阻力运动。

【健康指导】

1.保持环境的平安性,预防跌倒等再次损伤。

2.长期坚持功能锻炼。

3.讲解夹板、石膏、外固定支架的应用考前须知,指导患者使用轮椅,步行辅助物,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

4.定期复查。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常规

【概念】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指用人工髋关节代替和置换病、伤的髋关节,是僵硬、强直或畸形的髋关节恢复无痛、有运动功能的一种手术方法。

其适应症包括:

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的晚期病变、髋关节创伤、股骨头、颈部及股骨近端的骨肿瘤截除术后、髋关节感染临床治愈而遗留关节功能障碍者、对病变髋关节的其他手术失败者等等。

【一般护理】

1.鼓励患者增强康复信心,兵接扫康复训练的目的,使其能主观主动地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来,防止急于求成和过于谨慎。

2.体位指导:

可平卧或半卧位,患侧髋关节屈曲<90°,患肢外展30°并保持中立,两腿间放置外展支架或厚枕,必要时准备适宜的防旋鞋。

3.预防压疮的发生:

可利用健肢活动带动患肢,每小时抬高臀部离床,停顿5-10s后放下。

4.训练床上排便:

注意放置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并防止患者的外旋及内收动作。

应用女士尿壶因防止过多食用便盆,增加髋部运动。

【专科护理】

1.指导下肢及训练方法:

等长收缩训练:

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s后放松,在绷紧,放松,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等张收缩训练:

作肢腿抬高、小范围的屈膝屈髋活动,小退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

支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5-10s后放松。

2.关节活动训练:

指导其健肢、换肢旳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患肢屈膝屈髋时,髋关节屈曲度<90°,并防止内收、内旋。

3.指导正确用拐杖上下楼练习:

上楼时,患者健腿先上,患腿后上,拐杖随后或同时。

下楼时拐杖先下,患腿随后,健腿最后。

4.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如股骨骨折、髋臼骨折或磨穿、神经血管损伤、假体脱位、血栓、感染、异位骨化、假体断裂、假体松动等。

【健康指导】

1.拐杖使用至无疼痛及跛行时方可放弃,最好终生使用单手杖,以减少术侧髋关节的磨损。

2.预防和控制感染。

3.术后6-8周内防止性生活,性生活时要防止术侧下肢极度外展,并防止受压。

4.防止重体力活动及需要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工程,以减少术后关节脱位、骨折、假体松动等问题。

5.防止髋关节放置在易脱位的姿势。

6.防止在不平整或光滑路面行走,以防跌倒。

7.保持换肢经常处于外展中立位,术后6-8周内屈髋不要超过90°。

8.出现数测髋关节任何异常情况,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常规

【概念】

全膝关节置换是指用人工膝关节代替和置换病、伤的膝关节,使僵硬、强直或畸形的膝关节恢复无痛、有运动功能的一种手术方法。

其主要适应症包括:

退变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膝关节病变晚期、创伤性膝关节炎、大面积膝关节骨软骨坏死、感染性关节炎后遗的关节破坏、涉及膝关节方面的肿瘤等。

【一般护理】

1.鼓励患者增强康复信心,并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使其能主观主动点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来,防止急于求成和过于谨慎。

2.体位指导:

抬高患肢、鼓励肢体活动,休息时肢体保持在伸直位,以防屈曲挛缩。

3.深呼吸锻炼,预防肺部感染。

4.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并记录。

5.密切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

【专科护理】

1.CPM机训练:

持续被动运动时早期膝功能锻炼的主要手段,一般在术后第二天开始,初次活动范围为0-45°,每天2次,每次1小时,每天增加活动范围5-10°。

2.被动锻炼同时要加强主动锻炼: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练习,仰卧位,做大腿肌肉屏紧放松运动,直腿抬高运动,每日2-3次,每次3组,魅族运动10次。

术后3天,患肢无明显肿胀是可取坐位,在床边做小腿运动。

3.术后5天,可下床战力,扶助行器行走,患肢不负重。

【健康指导】

1.小腿部垫枕,膝关节悬空,使膝关节保持伸直位,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2.术后6-12周,膝关节活动度0-125°,可行自行车、踏车、散步、游泳练习,术侧下肢逐步负重。

3.术后24周。

换肢无肿胀,平稳良好后,可缓慢跑步,可参加适度体育活动。

4.术后2、6、12个月,及以后每年一次拍摄X线片复查膝关节。

 

截肢术后康复护理常规

【概念】

截肢是指肢体全部或局部切除,其通过关节者称为关节离断。

截肢的目的是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害生命平安或没有生理功能的肢体截除,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且通过残肢训练及安装假肢,以代偿失去肢体的局部功能,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一般护理】

1.心理护理:

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关系,有利于咨询、讨论和治疗。

2.保持合理的残肢体位:

膝上截肢,髋关节应伸直且不能外展;膝下截肢,膝关节应伸直。

3.指导患者术后尽早离床,进行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以预防关节挛缩。

【专科护理】

1.残肢塑形。

残端用弹力绷带包扎,促进残端软组织收缩,以保持残端圆锥形或圆柱形,有利于假肢的佩戴。

2.今早穿戴临时假肢行站立位平衡训练、迈步训练、步行训练,强调一旦穿用临时假肢就不要再乘坐轮椅,坚持每日训练5-6小时。

3.穿戴永久性假肢后的训练:

①上肢假肢的假手训练包括:

加收在身体各个部位的开展动作,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更要进行离手交换的训练。

②下肢假肢的训练:

强调对各种异常步态的矫正,对几种特殊路面的训练,灵活性训练,倒地后站起来训练,对运物体训练,对突然意外做出快速反响能力的训练等。

【健康指导】

1.保持适当的体重。

2.防止残肢肌肉萎缩。

3.防止残肢肿胀或脂肪沉淀。

4.保持残肢皮肤的完好和清洁,每日用温肥皂水清洗残端后用洁净水冲洗。

5.残端套应每日更换一次,出汗多是每日更换2-3次,用肥皂水冲洗,防止残端套皱褶和变形。

6.残肢脱敏:

残端挤压不同用物体外表5s,反复屡次练习,逐渐增加到耐受度为止;按摩也可用于脱敏治疗;残肢拍打和橡皮摩擦;残肢的弹力绷带残绕包扎。

7.弹力绷带清洗方法:

温水中溶解中性洗涤剂;在水中轻轻拍洗,切勿揉搓;冲掉全部洗涤剂;压挤多余的水,防止拧挤,铺在平板上阴干,防止火烤和阳光直射。

8.注意平安,防止跌到意外。

 

颈椎病护理常规

【概述】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症、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

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根底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的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一般护理】

1、纠正头颈部的不良体位,防止处于过度屈曲位,或者长期固定于同一姿势,保持正确体位。

2、头晕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防下床时跌倒。

3、疼痛患者按医嘱及时给予止痛措施。

【专科护理】

1、指导患者良好的睡眠姿势:

头颈部保持自然仰伸位,胸部及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髋及双膝略呈屈曲状。

2、枕头的要求:

长度40-60cm为宜,高度以10-16cm为宜,或按〔肩宽-头宽〕÷2计算,枕芯内容物选择荞麦、蒲绒等。

3、颈托的护理指导:

颈托的作用是固定颈椎于适当的体位,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限制颈椎的异常活动,减少不稳定的因素,支撑头部重量,减轻其对颈椎的压力。

颈托的高度必须适宜,以保持颈椎处于中间位,最好定做。

急性期后应去除,长期应用会引起颈部肌肉的萎缩。

4、颈椎牵引的指导。

牵引的角度和重量严格按医嘱,防止牵引中移动头部,牵引着力点侧重于枕部,牵引治疗后询问患者的自觉病症,牵引完后应休息片刻前方可离开,急性期疼痛剧烈者,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宜牵引。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正确的工作体位,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定期远视,调整桌而或工作台的高度与倾斜度,坚持工间活动,纠正生活中的不良体位。

2防止损伤,特别是乘车时要坐稳或站稳,随时注意拐弯或突然停车时破坏身体重心,对颈椎造成损害,防止突然转颈。

3.颈部注意保暖,冬天宜穿高领衣服或系围巾,夏天不要用风扇和空调直接吹颈部。

4.枕头要适宜,枕芯不要太硬,也不能太软,以舒适为准,荞麦皮枕芯较好,便于调节高度,枕头不要枕在头后,而应置于颈后下,保持头部轻度后仰的姿势,以符合颈椎的生理曲度,侧卧时枕头应于肩同高,这样可使颈肩部肌肉放松。

5.睡眠时不要将手放在头顶,以免影晌手臂的血液循环。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一般护理】

1.急性期平卧硬板床休息,协助轴向翻身,减少腰部屈曲、侧屈、侧转等动作。

以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适为宜。

2、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食物,预防便秘发生。

3、注意保护腰部,起床时辅以腰围保护。

4、按医嘱给予镇痛措施。

早期疼痛较重时,可服用消炎镇痛药物和活血化瘀药物,适当物理治疗可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痉挛,防止粘连,并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专科护理】

1.严格按医嘱佩戴腰围。

选择腰围的规格应与患者体型相适应,一般上至下肋弓,下至髂脊下,后侧不宜过分前凸,前方也不宜束扎过紧,应保持良好的生理曲度。

2指导腰背肌功能训练:

五点式、四点式、三点式、飞燕式等。

【健康指导】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2、站和坐姿势要正确,即“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

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有效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3.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起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4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那么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

5.防止穿带跟的鞋。

6长期卧硬板床。

 

肩周炎护理常规

【概念】

肩周炎是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至一定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美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一般护理】

1.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素食物、防止因体质虚弱导致肩周炎。

2.急性期病员下床活动使用三角巾悬吊固定患肢。

3.按医嘱给与镇痛措施。

早期疼痛较重时,可服消炎镇痛药物和活血化瘀的药物,适当物理治疗可改善血循环,消除肌肉痉挛,防止黏连,并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专科护理】

1.正确摆放患者肢体,一般取健侧卧位,在患者胸前放置普通木棉枕,将患肢放置上面,患者卧位时,在患者肩下放置一薄枕,使肩关节呈水平位,如此可使肌肉、韧带及关节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与休息,防止俯卧位,因为俯卧位既不利于保持颈、肩部的平衡及生理曲度,又影响呼吸道的通畅。

2.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手部姿势:

大腿与腰,大腿与小腿应保持90°弯曲,上臂和前臂弯曲的弧度要保持在70-135°,手腕和前臂呈一条直线,防止工作时手腕过度弯曲紧张。

3.保护肩关节,在同一体位下防止长时间患侧肩关节负荷,维持良好姿势,减轻对缓肩的挤压,维持足够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在疼痛时要注意局部肩关节的休息,防止有过多的运动,在疼痛减轻时,要尽量使用患侧进行ADL技能的训练。

4.配合首发松动治疗的护理。

肩关节松动术,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肌痉挛,松解关肩粘连等,治疗时,嘱咐患者全身完全放松,感觉到舒适,治疗结束后指导患者立即进行主动活动,否那么不能到达预期效果。

【健康指导】

1.加强体育锻炼,坚持康复治疗。

2.尽量防止长时间操作电脑,如果工作离不开电脑,那么要作到每小时休息5-10分钟,活动一下颈肩部和手腕,不要手臂悬空,有条件的话,使用手臂支撑架,可以放松肩膀的肌肉。

3.重视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凉,一旦受凉也要及时治疗,切记拖延不治。

4.加强肩关节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肩周炎的发生和开展。

 

骨质疏松护理常规

【概念】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

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已于骨折为特征,生化检查根本正常。

【一般护理】

1.控制饮食结构,防止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多进食蔬菜、水果。

2.疼痛严重或有骨折发生时,卧室休息。

3.按医嘱给予止痛措施:

康复治疗、理疗、药物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响。

4.防跌倒,防坠床。

5.注意观察有无骨折发生。

【专科护理】

1.呼吸运动:

在运动时进行深呼吸练习,目的是放松肌肉,消除身心疲劳和紧张感。

2.静力性体位训练:

坐或立位时应伸直腰背,收缩腰肌和臀肌,增加腹压,吸气时扩胸伸背,接着收骸和向前压肩,或坐直背靠椅;卧位时应平仰,低枕,尽量使背部伸直,坚持睡硬板床,使其通过训练习惯这种姿势,以防骨折的发生和加重驼背。

3.被动运动:

牵引,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斜床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等。

【健康指导】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2.戒烟、戒酒,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3.运动可促使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都有利于钙的吸收,有助于增加骨密度。

4.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

 

脑卒中护理常规

【概述】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

是指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一般护理】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防止搬动。

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如需搬动,应固定头部。

2、根据Braden评分和跌倒评分结果,床旁挂防压疮及跌倒警示牌。

3、脑卒中患者常常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根底病史,应进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4、保持大便通畅,进食粗纤维含量高的饮食,保证足够饮水。

【专科护理】

1、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各种治疗〔输液、测血压等〕应防止在患侧进行。

3、有吞咽障碍的患者,给予鼻饲流质,并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

4、指导患者保持患侧肢体良姿位。

仰卧位:

患侧肩下垫小枕,上肢伸展,前臂外旋,患肩拉向前方,患肢伸展放于枕上,手指张开;髋部亦用枕垫起,患膝屈曲,垫枕,足尖向上:

健侧取舒适位。

5、言语训练:

从发音→单字咬字→语言纠正→读字,反复进行。

6、指导患者以健侧带动患侧,做好上下肢、站立、行走及轮椅训练,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全身运动。

7、ADL训练:

训练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有方案地进行肌力训练,恢复相应功能,尤其注重手部活动,防止手部肌肉萎缩。

【健康指导】

1、控制血压和血糖,定时服药,血压、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应请专科医生调整药物。

2、随时保持偏瘫侧肢体良姿位,防止痉挛。

3、作好家属日常生活护理技巧的指导。

4、选用适宜的助行器。

 

颅脑损伤康复期护理常规

【概述】

颅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

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

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伤。

【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防止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神经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

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

2、体位护理:

保持良姿位,让患者处于感觉舒适、对抗痉挛模式,防止发生挛缩的体位。

头的位置不宜过低,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3、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4、加强平安管理,预防跌倒、坠床、烫伤、冻伤等意外发生。

5、大小便护理:

尽早拔除保存屎管,训练大小便自控能力,必要时使用外周接尿器。

【专科护理】

1、药物治疗护理:

加强抗水肿治疗,止血药物、皮质激素、冬眠低温疗法、抗癫痫治疗、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2、促醒护理:

应用各种神经肌肉促进和刺激方法加速其恢复过程,帮助患者苏醒,恢复意识。

有方案的让患者接受各种刺激〔言语、音乐、肢体按摩和被动运动等〕以促进患者苏醒。

3、恢复期康复护理:

鼓励和帮助患者坚持进行认知功能、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等的训练。

4、后遗症期康复护理:

强化患者自我照顾能力、职业技能的训练、矫形器、助行器的应用、保管和保养。

【健康指导】

1、随时保持偏瘫侧肢体良姿位。

2、肢体按摩应从远端关节开始,先行被动运动。

活动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逐步增量。

3、对失语患者,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持之以恒的原那么,先从病人受损最轻的言语功能着手,如运用姿势性言语、眼神、手势等进行交流。

然后再用具体物品、单字、单词、短句进行训练。

言语训练时,发音练习要尽早开始。

4、鼓励患者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完成。

日常生活能力的指导:

如穿衣、淋浴、如厕、梳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