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9980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化学1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

1.(1分)“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下列从微观角度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微粒的体积小、质量轻B.微粒间有空隙

C.微粒在不断运动D.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2.(1分)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N2B.NO2C.NH3D.SO2

3.(1分)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性质与用途不相对应的是(  )

选项

用途

性质

A

氧气用于焊接技术

可燃性

B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C

盐酸用于除铁锈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D

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吸水性

A.AB.BC.CD.D

4.(1分)下列对环境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SO2、CO2、NO2的排放,是形成酸雨主要原因

B.白色污染是废弃塑料造成的污染

C.废水的任意排放是形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D.烟尘、灰尘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5.(2分)下列灭火方法中,与“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相同的是(  )

A.用高压水枪灭火

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森林着火时砍掉旁边的树木形成隔离带

6.(2分)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碱都易溶于水

B.碱和盐反应一定有沉淀生成

C.盐和氧化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碱和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7.(2分)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a2CO3溶液

Na2SO4溶液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B

H2

HCl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浓硫酸

C

NaCl固体

细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D

铁粉

Fe2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8.(2分)醋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同时,醋还具有较强的杀灭细菌、抑制病毒的作用.另外,醋可使胃中酸性增强,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对于胃酸较少的人更是一剂良药.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醋酸的水溶液呈酸性,其pH大于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B.醋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C.用醋可以洗净铝制品的污垢,还可除去暖壶、水壶中的水垢

D.醋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个醋酸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

9.(2分)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D.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10.(2分)将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  )

A.14:

11B.11:

14C.7:

11D.11:

7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本大题共18分)

11.(4分)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同学们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①能用于工业炼铁的气体氧化物  ;

②实验室常用的溶剂  ;

③硫酸铝  ;

④溶液显黄色是因为含金属阳离子  。

12.(6分)学校组织春游,亲近自然,在春游中,同学们遇到一些有趣的化学问题,请认真阅读,解答下面的问题.

(1)化学与生活:

①春游中,小明取来一些清澈的泉水,老师说不能喝,要加热煮沸,从化学的视角看,给泉水加热煮沸既可以消毒杀菌,又可以  .

②学生带的食品有:

主食:

馒头;配菜:

鸡蛋、牛肉干、花生米.从营养合理搭配的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中还应添加  (填一种食品)会更好.

(2)化学与能源:

①同学们找来一些木柴,准备做饭时,发现怎么也烧不着,并产生大量的黑烟,仔细观察发现木柴过于潮湿,后来同学们捡来了一些干燥的木柴,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你利用燃烧的条件,解释潮湿木柴烧不着的原因  .

②经过新农村时,同学们发现许多村里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新建了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你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化学与材料:

①同学们看到一位农民正用电烙铁对一破损的路灯塑料灯罩进行热修补,他告诉这位农民,塑料灯罩属于  (填“链状”或“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热成型,受热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方法不能用于灯罩的修补.

②春游结束后,剩下了大量的塑料食品包装袋,由此,想到人类面临的“白色污染”的问题,请你为解决“白色污染”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13.(4分)A为黑色固体,A、C、D、Y都是氧化物,E是单质,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

(1)X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为  ,固体A的化学式为  ,F溶液显浅绿色,其中所含有的溶质是  。

(2)写出反应③中生成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指出物质G和A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

14.(4分)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如图所示,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以下步骤(以Na2SO4与BaCl2反应为例):

①写出Na2SO4与B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我们把易溶于水、易电解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上述方程式可改写成:

2Na++SO42﹣+Ba2++2Cl﹣=BaSO4↓+2Na++2Cl﹣

③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Ba2++SO42﹣=BaSO4↓,即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请回答:

(1)写出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写出一个与离子方程式Mg+2H+=Mg2++H2↑相对应的化学方程  ;

(3)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只要具备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  生成,反应就能发生。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本大题共9分)

15.(9分)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资料】

(1)6H2SO4(浓)+2Fe

Fe2(SO4)3+6H2O+3SO2↑

(2)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生可能有二氧化硫

【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

A中硫酸浓度

实验现象

A中生成气体成分

B中品红溶液

D中品红溶液

爆鸣实验

实验一

98%

  

不褪色

无爆鸣声

只有SO2

实验二

45%

稍有褪色

不褪色

有爆鸣声

  

实验三

25%

  

不褪色

  

只有H2

【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溶液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

【交流反思】

(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  .

【拓展延伸】小明又将A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试分析:

增加的导管下端伸入液面以下原因  ,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

 

四、分析与计算(16题,每空1分,共2分;17题,5分本大题共7分)

16.(2分)专家提醒:

烧烤摊里会吃出“癌症风险”.腌制的肉会产生一种叫做二甲基硝铵(C2H6N2O)的强致癌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二甲基亚硝胺中有  个原子.

(2)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  (答最简整数比).

(3)3.7g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  .

17.(5分)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探索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①NH2+CO2+X=NH4HCO3

②NH4HCO3+NaCl=NH4Cl+NaHCO3↓

③2NaHCO3

Na2CO3+H2O+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  .

(2)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少量的NaHCO3的方法是  .

(3)工业纯碱中含有氯化钠,取55g工业纯碱,向其中加入269.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求:

①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

1.

〖试题解说〗根据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知骤暖说明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进行解答.

〖参考答案〗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知骤暖说明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所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故选:

D。

〖解题思路〗本题难度不大,会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

〖试题解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和空气污染物分析解答。

〖参考答案〗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有NO2、SO2、CO,而硝酸铜中不含硫元素和碳元素,故该气体是NO2,故选B。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关键要知道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和空气污染物。

 

3.

〖试题解说〗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来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分析;

C.根据盐酸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来分析。

〖参考答案〗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焊接技术,故错误;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故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而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可用来除铁锈,故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用来做干燥剂,故正确。

故选:

A。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4.

〖试题解说〗根据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参考答案〗A、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原因,错误;

B、白色污染是废弃塑料造成的污染,正确;

C、废水的任意排放是形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

D、烟尘、灰尘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

故选:

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

〖试题解说〗根据灭火原理: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参考答案〗用嘴吹灭蜡烛,利用了空气流动带走热量,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

A、用高压水枪灭火,水汽化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

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故选项错误。

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故选项错误。

D、森林着火时砍掉旁边的树木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原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解题思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

〖试题解说〗A、利用碱的溶解性分析即可.

B、碱和盐反应的不同情况分析.

C、利用盐和氧化物的组成特点分析即可.

D、利用碱与氧化物的组成特点分析.

〖参考答案〗A、大多数碱能溶于水,但有些碱不溶于水,例如氢氧化镁等,故选项错误;

B、碱和盐反应也可能产生气体,例如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能生成氨气。

故选项错误;

C、盐和氧化物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氯化铵和一氧化碳就不含有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碱和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因为碱中一定含有氢氧根,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盐、碱、氧化物的元素组成和酸碱盐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

〖试题解说〗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参考答案〗A、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均能与过量的Ba(NO3)2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氯化钠易溶于水,细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2O3和铁粉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B。

〖解题思路〗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

〖试题解说〗A、醋酸的水溶液呈酸性,其pH小于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B、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为中和反应;

C、醋酸可与水垢反应;

D、醋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个醋酸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

〖参考答案〗A、醋酸的水溶液呈酸性,其pH小于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错误;

B、醋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该反应为中和反应,正确;

C、醋酸可与水垢反应,用醋可以洗净铝制品的污垢,还可除去暖壶、水壶中的水垢,正确;

D、醋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个醋酸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

A。

〖解题思路〗本题难度不大,可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分析解答.

 

9.

〖试题解说〗A、根据硝酸银和氯化钡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进行分析;

B、根据氯化钡和硫酸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进行分析;

C、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溶液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D、根据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A、硝酸银和氯化钡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符合题意,故A正确;

B、氯化钡和硫酸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盐酸显酸性,故B正确;

C、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溶液和氯化钠,故C正确;

D、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

D。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氯化钡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中不溶于酸的沉淀的记忆,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10.

〖试题解说〗根据反应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分别设出CO和CO2的质量,利用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列出等式,进行解答。

〖参考答案〗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x,CO2的质量为y

Ca(OH)2+CO2═CaCO3↓+H2O

44100

yx+y

解答

=

故选:

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等量关系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本大题共18分)

11.

〖试题解说〗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

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①能用于工业炼铁的气体氧化物是一氧化碳,表示为CO;②实验室常用的溶剂是水,表示为H2O;③硫酸铝表示为Al2(SO4)3;④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溶液显黄色是因为含金属阳离子铁离子,表示为Fe3+。

〖参考答案〗①能用于工业炼铁的气体氧化物是一氧化碳,表示为CO;故答案为:

CO;

②实验室常用的溶剂是水,表示为H2O,故答案为:

H2O;

③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

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硫酸铝表示为Al2(SO4)3;故答案为:

Al2(SO4)3;

④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溶液显黄色是因为含金属阳离子铁离子,表示为Fe3+;故答案为:

Fe3+;

〖解题思路〗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

〖试题解说〗

(1)①根据生活中通过加热煮沸可以实现硬水软化,又可以消毒杀菌解答;

②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①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

(3)①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热固性解答;

②根据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解答.

〖参考答案〗

(1)

①给泉水加热煮沸既可以消毒杀菌,又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②食谱中缺乏人体需要的维生素,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所以食谱中还应添加凉拌黄瓜.

(2)①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潮湿木柴烧不着的原因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②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3)①塑料灯罩属于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热固性;

②使用可降解塑料产品、制可降解塑料产品、回收废旧塑料产品、研制开发生产替代产品(如淀粉包装盒等),提倡使用纸包装袋,控制生产不易降解塑料袋.

答案:

(1)①降低水的硬度;②加凉拌黄瓜;

(2)①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②CH4+2O2

CO2+2H2O.

(3)①网状;②使用可降解塑料产品.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应用以及金属的防锈措施和酸碱中和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3.

〖试题解说〗找出突破口,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化碳,再根据其中B、E、G属于单质,和常见现象的判断:

红色固体是铜、浅绿色溶液是亚铁离子溶液。

进一步进行推断。

〖参考答案〗

(1)由于A是黑色固体,是氧化物,而且能和稀硫酸反应,故A是氧化铜,X溶液中含有硫酸铜,由于稀硫酸是过量的,故X溶液中还含有硫酸;由于F是浅绿色溶液,说明其中含有Fe2+,E是红色固体单质,说明E是金属铜,因此单质B是Fe。

(2)由于X是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B是铁所以G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3)由

(2)可知G是氢气,且A是氧化铜,所以两者加热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H2+CuO

Cu+H2O,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

(1)CuSO4、H2SO4;CuO;FeSO4;

(2)Fe+H2SO4═FeSO4+H2↑(3)置换反应;

〖解题思路〗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14.

〖试题解说〗①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可写成化学方程式;

(1)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律可写先写出反应方程式,再写离子方程式;

(2)根据酸与稀酸反应产生氢气来分析;

(3)根据复分解反应实质及条件来分析。

【解答】①根据复分解反应实质和条件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Na2SO4+BaCl2=BaSO4↓+2NaCl,故答案为:

Na2SO4+BaCl2=BaSO4↓+2NaCl;

(1)根据上述实例,先写出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方程式:

2HCl+CaCO3=CaCl2+H2O+CO2↑,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反应可表示:

2H++2Cl﹣+CaCO3=Ca2++2Cl﹣+H2O+CO2↑,故答案为:

2H++2Cl﹣+CaCO3=Ca2++2Cl﹣+H2O+CO2↑;

(2)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可推出含有H+的为盐酸或硫酸,选用如盐酸HCl,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若用H2SO4,可写出:

Mg+H2SO4=MgSO4+H2↑,故答案为:

Mg+2HCl=MgCl2+H2↑或Mg+H2SO4=MgSO4+H2↑;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是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故答案为:

水。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和条件及反应的微观解释。

这也培养学生建立微粒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熟练掌握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本大题共9分)

15.

〖试题解说〗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论可以判断实验现象;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氢气燃烧生成水;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硫,并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不同的实验装置,功能不同.

〖参考答案〗【实验探究】完成实验如下表所示:

A中硫酸浓度

实验现象

A中生成气体成分

B中品红溶液

D中品红溶液

爆鸣实验

实验一

98%

褪色

不褪色

无爆鸣声

只有SO2

实验二

45%

稍有褪色

不褪色

有爆鸣声

有二氧化硫和氢气

实验三

25%

不褪色

不褪色

有爆鸣声

只有H2

【交流反思】

(1)实验三中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

(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拓展延伸】增加的导管下端伸入液面以下原因是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平衡试管内外的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入试管.

故答案为:

褪色;有二氧化硫和氢气;不褪色;有爆鸣声;Fe+H2SO4═FeSO4+H2↑;2H2+O2

2H2O;吸收二氧化硫;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平衡试管内外的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入试管.

〖解题思路〗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分析与计算(16题,每空1分,共2分;17题,5分本大题共7分)

16.

〖试题解说〗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