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0292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陕西省铜川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小雪利用烧杯承载某种液体,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该液体的密度,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的质量为40g

B.液体的密度为1.00×103kg/m3

C.液体的密度为1.33×103kg/m3

D.当烧杯中装有60cm3的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80g

2.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3.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A.可以看做两块凹透镜

B.可以看做一块凸透镜

C.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D.穿过玻璃杯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4.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

A.

B.

C.

D.

5.如图是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鹦鹉图片的情景,左图是书上鹦鹉图片,右边四个图是他看到的鹦鹉的像.开始将凸透镜紧靠课本观察,然后逐渐增大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则他先后看到的像应是

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

6.下列实例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给发烧的病人用酒精擦拭身体以进行物理降温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7.追踪考查动物种群分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大型动物在沙滩上留下的一组较深的脚印,随行的工作人员用蜡块熔化后浇铸成脚印的模型来判断动物的身高、体重等。

图中最能正确反映蜡块物态变化过程的图象是

A.

B.

C.

D.

8.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

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

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

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

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9.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B.医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

C.声音在真空中和空气中都以340m/s的速度传播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10.下列现象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A.欣赏鱼缸中的鱼

B.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

C.到影院看电影

D.看到小孔成像

二、填空题

11.一杯水质量200g,水的密度1000kg/m3,则这杯水的体积是_____cm3,当这杯水完全结冰后体积将_____(填“变大”或“变小”“不变”)。

12.我们经常提到的像:

①小孔成像;②放大镜中的像;③投影仪上的像;④平面镜成像;⑤照相机成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_____,属于成正立的像的是____(填序号)。

13.小明去“宋城”旅游时,进入一个迷宫,里面由一面面平面镜组成,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小明,若小明与像的距离为2米,则小明此时站在平面镜前________米处,这时平面镜中的像高度为1.7米,则实际小明的高度________1.7米(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4.如图所示,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a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b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15.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动,如图甲所示。

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箱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则从1s至3s内,木箱运动的距离为________m,第2秒木箱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N。

16.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__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三、计算题

17.一个实心石块在空气中称重10N,浸没在水中称重6N,求:

(1)石块所受到水的浮力;

(2)石块的体积;

(3)石块的密度.

18.2018年元旦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去梅州旅游,从丰顺到梅州大约是76km,小明看到了一下时间,从丰顺出发时间是9:

30,到达梅州是时间是10:

30,请你回答下面问题。

(1)小明爸爸驾车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2)小明爸爸驾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实验题

19.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8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_g;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读数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酱油的体积为________cm3,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图中的物距μ=_____cm。

(2)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并保持不动,需将光屏从现在位置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3)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向_____偏离光屏中心。

(4)用这套装置模拟人眼成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之后,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21.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活动中,小华猜想光斑形状可能与孔的形状、孔的大小和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她找来平行光源和图a所示的四种打好孔的卡片。

(1)小华在四种卡片中选择了卡片甲。

她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让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卡片上,调节卡片甲与光屏距离,透过孔的光在光屏上形成一个与卡片甲三角形孔相同的光斑;再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甲上,如图b,自右侧无孔处开始,向左缓缓推动乙;起初,观察到光屏上的光斑形状_______,光斑大小________;过一会儿,观察到光屏上出现圆形的光斑,继续缓缓推动卡片乙使透过平行光的三角形孔变小,则光屏上的光斑形状________,光斑大小________。

22.如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所示。

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若要得到图丙B的图线,你的做法是_____。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热量,温度_____。

(4)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3.自选实验器材,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24.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

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B

A

D

A

A

B

C

二、填空题

11.变大

12.①③⑤②④

13.靠近1等于

14.热胀冷缩37.3-23

15.100

16.振动响度

三、计算题

17.

(1)4N

(2)4×10-4m3(3)2.5×103kg/m3

18.

(1)1h;

(2)76km/h

四、实验题

19.左44b401.1×103偏大

20.左上远离

21.在改变孔的大小过程中,孔的形状保持不变不变变小不变不变

22.A98减小水的质量吸收不变液化

23.实验器材:

扬声器,纸屑;

实验步骤:

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把纸屑放在扬声器上;

实验现象:

会看到纸屑在跳动;

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4.

(1)68m;

(2)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为了测量醋的密度,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m0;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m总。

对小明的实验设计,下列评价中最合理的是

A.实验步骤科学且合理                                           

B.对醋的体积测量错误

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小                                           

D.量筒不够稳定易摔碎

2.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A.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神七”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3.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A.变小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4.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无锡市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相符的是(  )

A.清澈见底——光的反射B.坐井观天——光的折射

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

5.在我县举办的青少年科技节上,某中学天文爱好兴趣小组自制一台天文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物体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6.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时间足够长,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7.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与乙的音调相同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振动的幅度比乙振动的幅度大

8.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激光准直利用了光的折射性质

B.人直立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

C.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D.光从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物质传播方向可能改变

9.下列表述中,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B.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0.3m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

D.成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0.1s

10.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即将上钩的鱼儿被岸上走动的人吓跑

B.课堂上,我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C.古代土兵晚上枕着箭筒睡觉,这样能及早发现敌情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面荡起了波纹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甲液体的密度_____乙液体的密度;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_____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_____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2.小华学习了有关知识后,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对小明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上的像如图甲所示,现要使底片上的像如图乙所示,则她在按快门拍照之前需要进行两项重要操作:

(1)照相机离小明的距离应________(选填“近”或“远”)一些;

(2)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13.2014年2月6日,厦门鼓浪屿出现“海市蜃楼”奇观,一座“仙山”悬浮在空中,山脉清晰,如图.这一奇观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所看到的“仙山”是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14.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溫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外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有________(选坺“水滴”或“白霜”),这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易拉罐外壁遇冷________而成(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5.控制环境污染是创建模范卫生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曲阜的重要举措,禁止汽车在居民区附近鸣笛是从_____处减弱噪声;“倡导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的_____大小不同。

16.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物体长度是_____cm。

三、计算题

17.体积为150cm3的空心铜球,质量为1068g,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水、酒精中的一

种液体后,质量为1092g。

已知:

ρ铜=8.9g/cm3,ρ水银=13.6g/cm3,ρ水=lg/cm3。

求:

(1)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2)注入的液体是什么物质?

18.有一辆汽车质量为3t沿着长为5.4km的盘山公路匀速行驶,当它从山脚驾驶到高为0.5km的山顶时,共用时15min,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4000N。

求:

(1)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大?

(2)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大?

(3)汽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是多大?

四、实验题

19.25.小雨为了帮助家人测定盐水的密度,课余时间和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了天平和量筒等器材,一起测量盐水的密度,她们进行了三次测量,以下是她们第一次的测量过程:

(1)该实验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小雨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移动;

(3)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g,记录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后,再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接下来小雨称得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25.6g,则小雨在这次实验中测得盐水的密度________g/cm3.

(4)就在她们为测出盐水的密度而高兴的时候,小刚发现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归零。

通过分析实验过程及数据,她们认为这样会使测得的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组装器材时,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上。

(2)实验时,使烛焰从距离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_____,注意观察像的大小、_____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

(3)物距一定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发现在一段位置范围内,光屏上都有较清晰的像,那么像的位置是在这一范围内屏上像_____(选填“最大”、“最小”或“任意”)的位置。

(4)调整物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多做几次,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多做几次的目的是_____,此步骤中得到的结论是物距_____焦距;像距_____焦距。

(5)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看到烛焰的像。

2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应该选用较_____(填“薄”或“厚”)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_____。

(2)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是为了多次实验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3)实验时若玻璃板如图乙所示倾斜放置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蜡烛A的像。

(保留作图痕迹)

(______)

此时,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能”或“不能”)完全重合。

22.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中有展品“曾候乙编钟”,如图所示。

用钟锤敲击编钟时编钟就会发出声音。

若用同样的力度敲击一只编钟的不同位置,编钟所发出的音调有所不同,请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_______。

23.测一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原因是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撞击底端金属片的时间t,在正式测量前,要多练习几次,目的是_____。

(4)一同学首先测出图中的距离s后,再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C点所需时间t,则上述测量中,_____的测量有误,原因是_____。

2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_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D

D

C

C

B

C

D

二、填空题

11.大于等于大于

12.远后缩

13.折射;虚

14.白霜凝华

15.声源响度

16.2.35

三、计算题

17.

(1)30cm3

(2)酒精

18.

(1)6m/s

(2)2.16×107J(3)2.4×104W

四、实验题

19.

右69.61.1偏大

20.主光轴成清晰的像正倒最小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大于二倍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不能

21.薄位置寻找普遍规律

不能

22.编钟发声的音调与敲击的位置是否有关?

23.v=s/t延长小车下滑的时间,方便计时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路程s它比实际运动路程多了一个车身长

24.B38晶体吸收固液50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A<ρB<ρC,且ρA>ρ水

D.ρA<ρB<ρC,且ρA<ρ水

2.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描绘出V―m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m乙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35厘米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

4.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可能是

A.0°B.32°C.45°D.55°

5.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日食B.猴子捞月C.海市蜃楼D.天空的彩虹

6.追踪考查动物种群分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大型动物在沙滩上留下的一组较深的脚印,随行的工作人员用蜡块熔化后浇铸成脚印的模型来判断动物的身高、体重等。

图中最能正确反映蜡块物态变化过程的图象是

A.

B.

C.

D.

7.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

8.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1分钟内振动了600次的物体,能发出人耳容易听到的声音

B.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音调

C.同一个发声体发出90dB的声音比50dB的声音振幅大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从声源处降低噪声

9.在一些高架道路两侧安装塑料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A.减少强光对驾驶员的干扰B.减少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保护车辆安全行驶D.减少车辆的噪声污染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二、填空题

11.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则这个瓶子的容积是____cm3,液体的密度是______kg/m3.

12.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

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应该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

13.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为______。

若镜面逆时针旋转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__________。

14.下表是一些固体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

(1)-200℃的酒精为___________态。

(2)在气温为-45℃的地方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纯铁

-39

1083

-117

232

660

1515

1535

15.冬季运会开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