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052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

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

资阳市高中2012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第1页到第4页,第Ⅱ卷第5页到第8页。

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颔首/下颌 偌大/承诺讪笑/氙气乳臭未干/嗅觉灵敏

B.眩晕/荤腥掉色/颜色歼灭/阡陌桂棹兰桨/绰绰有余

C.跻身/侪辈悖论/烘焙倩影/菁华惴惴不安/逸兴遄飞

D.骨骼/恪守楔子/修禊秩序/对峙匍匐前进/惊魂甫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凄婉按揭功夫茶浓妆艳抹

B.亲睐秸秆大杂烩以德报怨

C.岑寂戡乱亲和力皇天厚土

D.幅员晋升白内瘴惩前毖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对外发布了包涵“仁”“义”等81条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的简明中文释义和英文翻译。

B.西博会后,省招商引资局将在全川范围内培训招商人员,帮助各市细化产业脉络,明确本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既而锁定目标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投资促进。

C.成都高新区已成为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还将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予以全面支持,并将率先垂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D.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成就,不过差可告慰的是自己一直在为事业努力奋斗,没折辱祖宗的声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钱学森亲自参加了研究和制定包括国家火箭技术、导弹技术在内的12年科学远景规划,对推动建立几个重要的研究所起了很大的作用。

B.今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市场石油供需平衡格局被打破,油价以令人震惊的速度下跌,点燃了这场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争”,并对全球范围内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中国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结构,从出口驱动型转向内需消费驱动型,这是必然的趋势和选择,而且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是有益的事情。

D.对于12月31日夜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台湾海基会当天第一时间致电大陆海协会,请其向罹难家属及伤者转达海基会深切的哀悼与慰问之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哲学家、艺术家、圣人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形而上

的追求。

我们在广义上可以把他们都看作哲学家,因为他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做哲学要做的事情,即阐释人生的意义。

尼采说,通过他们的出现,“从不跳跃的自然完成了它唯一的一次跳跃”,即实现了“对于存在的伟大解释”。

自然产生哲学家的用意是要阐释人的生存之意义,哲学家应当不辜负自然的重托,负起这个使命。

尼采发现,在他的时代中,只有叔本华是负起了这个使命的。

他说,叔本华的伟大之处是“站在整幅生命之画面前,解释它的完整的意义”。

对于生命之画的完整意义的阐释,不能靠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必须凭借个人真实的生命体验。

尼采认为,叔本华的哲学就是这样。

这样建立的哲学,“尽管一开始也只是为了自己;但通过自己最终是为了一切人”

相反,那种空洞说教或抽象演绎的哲学,在人生启迪上对任何人都不会有价值。

叔本华最后找到的拯救之道是弃绝自我、听天由命,尼采对此并不赞同,后来还不断地予以猛烈抨击。

与叔本华形成对照的是那些“冒牌哲学家”,他们舍本求末,致力于详尽地研究生命之画所用的画布和颜料,而不是理解画本身。

人们看到,“在哲学的大厦中,他们立刻就陷在那样一些地方了,在那里他们得以博学地赞同和反对,得以苦思、怀疑和辩驳”

,而对大厦的整体状况却毫无了解的兴趣。

按照哲学界相当一致的看法,康德实现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康德似乎很有说服力地证明了人的认识不可能触及世界和人生的本质。

因此,在康德之后,哲学向何处去便成了问题。

尼采对此有深刻的感知,他说:

“对真理的绝望……这一危险伴随着每一个以康德哲学为出发点的思想家。

”康德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影响,使得“一种具有腐蚀和瓦解作用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

得以流行。

康德哲学引起了他们严重的心灵危机。

例如,和康德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克莱斯特,读了康德哲学之后,说自己“最神圣的内心深处”被这个思想刺伤了,发出了痛彻心肺的悲喊:

“我的最高目标沉落了,我一无所有了。

尼采自己也是因康德哲学而对真理感到绝望的人,但他不甘心停留于绝望,而要怀着这绝望继续前进,即使明知对世界和人生的形而上认识之不可能,仍要为世界和人生寻找一种形而上意义。

在这种心情下,从康德哲学出发而仍然试图给世界和人生做出整体解释的叔本华哲学对尼采就有了一种向导的作用。

尼采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竭力向人们解释这幅画的悲剧涵义,创建了他自己的哲学。

(选自周国平《<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译者导言》有删节)

注:

“形而上”是指比较抽象的规律,包含做人做事的原则。

引自尼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5.下列关于“生命之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叔本华没有辜负自然的重托,站在整幅“生命之画”面前,解释人的生命完整的意义。

B.叔本华对“生命之画”完整意义的阐释是从他自己个人的真实生命体验开始,不是靠抽象的逻辑推理。

C.叔本华最后的哲学研究背离了“生命之画”,弃绝自我,听天由命,尼采对此并不赞同,后来还不断地予以猛烈抨击。

D.“冒牌哲学家”致力于研究“生命之画”中的局部细微的东西,不是对“生命之画”做整体理解。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关尼采的哲学思想或认识的一项是

A.哲学是由客观自然提炼出来的,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解释,需阐释人的生命意义。

B.哲学是给世界和人生做出整体解释,最先是为了自己,再通过自己最终服务所有的人。

C.尼采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竭力向人们解释生命的悲剧涵义,为世界和人生寻找一种形而上意义,创建了自己的哲学。

D.康德“认识不可能触及世界和人生的本质”的哲学思想,使得诗人也对真理感到绝望,内心崩溃,使“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得以流行。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之所以认为艺术家、圣人是哲学家,是因为他们都是以不同的形式阐释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类的规律,做哲学要做的事情。

B.康德实现了在哲学上的彻底的变革,在康德之后,哲学迷失了发展方向,引起了思想家们严重的心理危机。

C.康德哲学对德国诗人克莱斯特的心灵伤害巨大,摧毁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诗人对康德哲学极其痛恨。

D.尼采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解释生命之画,创建自己的哲学,认为对世界和人生的形而上认识并非不可能。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王玉汝,字君璋,郓人。

少习吏事。

金末迁民南渡,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

行台严实入据郓,署玉汝为掾史,稍迁,补行台令史。

中书令耶律楚材过东平,奇之,版授东平路奏差官。

以事至京师,游楚材门,待之若家人父子然。

实年老艰于从戎,玉汝奏请以本府总管代之行。

夏津灾,玉汝奏请复其民一岁。

济州长官欲以州直隶朝廷,大名长官欲以冠氏等十七城改隶大名,玉汝皆辨正之。

戊戌,以东平地分封诸勋贵,裂而为十,各私其入,与有司无相关。

玉汝曰:

“若是,则严公事业存者无几矣。

”夜静,哭于楚材帐后。

明日,召问其故,曰:

“玉汝为严公之使,今严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无面目还报,将死此荒寒之野,是以哭耳。

”楚才恻然良久,使诣帝前陈诉。

玉汝进言曰:

“严实以三十万户归朝廷,卒无异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

”帝嘉玉汝忠款,且以其言为直,由是得不分。

迁行台知事,仍遥领平阴令。

辛丑,实子忠济袭职,授左右司郎中,遂总行台之政。

分封之家,以严氏总握其事,颇不自便,定宗即位,皆聚阙下

,复欲剖分东平地。

是时,众心危疑,将俯首听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

宪宗即位,有旨令常赋外,岁出银六两,谓之包垛银。

玉汝曰:

“民力不支矣!

”纠率诸路管民官,诉之阙下,得减三分之一。

累官至龙虎卫上将军、泰定军节度使,兼兖州管内观察使。

壬子,以病谢事杜门,日以经史自娱。

乙卯,忠济使人谓玉汝曰:

“君闲久矣,可暂起,为吾分忧。

”玉汝坚辞,以参议印强委之,不得已起视事,仅五六日,裁书署置,焕然一新。

八月既望,有星陨庭中,已而玉汝卒。

(选自《元史·王玉汝传》有删节)

注:

阙下:

指帝王所居之处,代指朝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间道:

小路

B.玉汝奏请复其民一岁复:

恢复

C.使诣帝前陈诉诣:

D.楚才恻然良久恻:

哀伤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裂而为十,各私其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若是,则严公事业存者无几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君闲久矣,可暂起,为吾分忧臣为韩王送沛公

D.今严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严实以三十万户归朝廷,卒无异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

(5分)

译文:

(2)是时,众心危疑,将俯首听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

(3分)

译文:

11.第Ⅰ卷文言文中,王玉汝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简要概括。

(5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画8处)(4分)

挂于患而欲谨则无益矣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

(选自《荀子·荣辱》)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①。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注】①春威折:

春寒减弱。

(1)词的上片写出了梅花的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2)词作主要运用衬托手法来表现“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的。

(4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6个小题)(6分)

(1)▲,不亦君子乎?

”。

(《论语·学而》)

(2)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3)▲,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6)▲,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7)▲,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易水不寒

卢世龙

(1)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

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

(2)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

世间孤胆锄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

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

(3)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

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

然后,春夏之季,慢慢溶化。

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4)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

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5)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

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

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6)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

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奈。

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

如同一个小小的“!

”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

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

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

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

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

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沙踩伏大串印痕,它们也在我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

有砂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

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

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

原来,水是有的。

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湫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

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

(7)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

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个啥模样。

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

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

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

世界真是越来越莫明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8)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

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扑来。

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

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

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

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

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

(9)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

(10)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

(11)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

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

(12)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

遂问,这是易水河吗?

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

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

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湫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厦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

(13)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

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

(有删节)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从慷慨悲壮的英雄荆轲写起,引出易水的生存现状,主要意在表达作者对易水严重污染的痛心,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作者对易水断流“心寒”,是因为易水是子孙万代感受英雄精神的载体,现代人如果没有英雄的人文精神滋养,就会迷失自我。

C.第(7)段作者写自己认不清楚水中自己的脑袋,表现了易水河水的浑浊不堪,也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

D.文章取材十分广泛,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E.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浑然融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启迪。

16.文章第(3)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17.在文章第(11)段里作者为什么说“易水不寒,心寒”?

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6分)

答:

18.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这句话的含意,再结合本文内容或荆轲的故事谈谈你从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

(6分)

答:

六、(1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替学校拟写一幅公祭日的宣传标语。

要求: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字。

(4分)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答:

20.请你从下列备选篇目中选择两个人物形象,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

(6分)

备选篇目:

《红楼梦》《家》《边城》《雷雨》《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经典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过目不忘。

在经典文学作品的人物艺术画廊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故事丰富,个性鲜明。

关羽不恋富贵,封金挂印,千里单骑,义薄云天。

答: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资阳市高中2012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A.hàn/héruò/nuòshànxiān/xiùB.yùn/hūnshǎi/sèjiān/qiānzhào/chuò

C.jī/cháibèiqiàn/jīngzhuì/chuánD.gé/kèxiē/xìzhìpú/fǔ)

2.A(B.青睐C.皇天后土D.白内障)

3.D(A.包涵:

宽容,原谅。

这里应该用“包含”。

B.既而:

表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强调时间短暂。

应该用“继而”,表两事发生紧紧相接,强调先后关系。

C.率先垂范:

带头给下级或晚辈作示范。

D.差可告慰:

稍微可以让人感到安慰。

4.C(A.成分残缺,可在“规划”后加“的工作”。

B.搭配不当,“点燃”与“战争”不能搭配,可将“点燃”改为“引发”。

D.不合逻辑,可改为“罹难者家属”。

二、(9分,每小题3分)

5.C(背离了“生命之画”,无中生有。

6.D(“使得诗人内心崩溃”是作者的举例,不是尼采的哲学思想或认识。

7.A(B.以偏概全,原文是说“引起了”“每一个以康德哲学为出发点的思想家”的心理危机。

C.“摧毁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错,应为摧毁了诗人人生的“最高目标”,“极其痛恨”于文无据。

D.理解错误,原文是“他即使明知对世界和人生的形而上认识之不可能”。

三、(6分,每小题3分)

8.B(复:

免除赋税)

9.C(A.它的,代词/自己,代词;B.那么,假设连词/却,转折连词;C.替,介词;D.却,转折连词/就,承接连词。

四、(31分)

10.(5分)

(1)严实率领三十万户归顺朝廷,最终也没有二心,现在分割他的土地,离散他的人民,这不是用来表彰有功的人的做法。

(“以”“析”“所以”“旌”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3分)这时,朝中大臣内心都畏惧猜疑,将要低头听从,王玉汝竭力排除众人的言论,事情终于停下来。

(“危”“已”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1.(5分)①才能出众②关爱百姓③明辨是非④忠诚不二⑤有政治魄力⑥不恋权势(只需答出其中5点,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2.(4分)挂于患而欲谨/则无益矣/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

(选自《荀子·荣辱》(每对两处1分)

13.(4分)

(1)

梅早,春寒刚刚减弱,就急切盛开。

梅疏,花疏且只有数枝。

梅含情,稀疏的花含情脉脉。

梅白,梅花开放,像雪一样洁白。

(每点1分)

(2)(4分)上片描绘疏梅含情、迎寒开放的美景,以乐景反衬人之哀愁。

(2分)下片描绘天空中只有两行低飞将要归宿的大雁,以哀景衬托人之孤愁。

(2分)

14.(6分)

(1)人不知而不愠

(2)放浪形骸之外(3)云无心以出岫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5)渚清沙白鸟飞回(6)潮平两岸阔

(7)青青子衿(8)玉簪螺髻(每句1分,超过6句,按前6句评分)

五、(22分)

15.(4分)AC(A.主要意在表达作者对易水承载的人文精神消逝了的痛心。

C.“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错,无此含义。

)(每项2分)

16.(6分)

表现古代易水河水清澈透明、富有生机的特点。

表现古代易水滋养“水草游鱼”,养育“大地生灵”的作用。

与后文易水“断流”“沧桑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每点2分)

17.(6分)

易水如今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满目苍凉(1分),不似英雄时代的易水(2分)。

易水河床干枯,只存纤毫(1分),失去了所承载的人文精神(2分)。

18.(6分)人生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精彩的人生有所作为,让生命有价值。

(2分)荆轲明知刺杀秦王有去无回,但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舍个人生命,毅然前往。

(2分)人生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有所作为。

(2分)

六、(10分)

19.(4分)示例:

祭同胞洒泪成河,刻骨铭心,未曾忘记国耻;举右手握拳宣誓,勤学苦练,定当报效中华。

(内容2分,修辞2分)

20.(6分)示例:

鸣凤出身低微,追求真爱,投湖自尽,纯洁不屈。

周朴园始乱终弃,淹死小工,分化罢工,冷酷伪善。

(卡西莫多感恩送水,勇救女神,以身殉情,善良纯情。

)(每句3分,其中内容1分,性格1分,句式1分)

七、(60分)

21.作文评分细则

一类卷:

51分—60分

议论类文章:

观点切合题意(最佳立意),例证恰当丰富,分析说理紧扣例证和观点、深刻,有思辨,有创新,结构完整,语言精炼,有特色,书面美观整洁。

记叙类文章:

主题明确,事件合理完整,故事有吸引力,细节刻画、场面描写等有感染力,线索清晰,语言有特点,书面美观整洁。

二类卷:

42分—50分

议论类文章:

观点符合题意,例证恰当充实,分析说理紧扣观点,结构完整,语言简练,书写整洁规范。

记叙类文章:

主题明确,事件叙述合理完整,故事有吸引力,详略得当,描写生动,语言简炼,书写整洁规范。

三类卷:

36分—41分

议论类文章:

观点基本符合题意,例证较为单薄,结构完整,议论较为简单或无议论分析,书面较为整洁。

记叙类文章:

主题较为明确,事件记叙完整,有一定的描写,重点较为突出,有详略之分,书面较为整洁。

四类卷:

35分及其以下

生搬硬套材料或套作的文章。

20分以下酌情判分:

与材料毫无关系的偏题作文、抄袭作文。

特殊问题的处理意见:

1、文章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残篇(不扣字数分):

不足200字的,10分以下给分;不足400字的,30分以下给分。

2、缺标题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3分为止。

3、标点符号酌情扣分,一“逗”到底或标点模糊扣2分,扣满2分为止。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玉汝,字君璋,郓县人。

幼年就通晓政事。

金朝末年迁徙百姓南渡,玉汝侍奉他的父母从小道返回故乡。

行御史台严实进驻郓县,任命王玉汝做了掾史,逐渐升迁,补任行台令史。

中书令耶律楚材路过东平,认为他才能超群,(不经朝命)而用白版授予他东平路奏差官。

王玉汝因办事到京城,到耶律楚材府上拜访,耶律楚材对待他像家人父子一样。

严实年纪老迈,难于从军,王玉汝上奏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