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0830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0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

学位论文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lol学生账号英雄查询系统数据库设计

 

课程作业报告

 

题目:

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

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

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

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单位:

(盖章)

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单位:

(盖章)

年月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月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月日

 

1、ADSL概述„„„„„„„„„„„„„„„„„„„„„„„„„„„„2

1.1.概念„„„„„„„„„„„„„„„„„„„„„„„„„„„„„„„„„2

1.2ADSL的特点„„„„„„„„„„„„„„„„„„„„„„„„„„„6

2ADSL技术„„„„„„„„„„„„„„„„„„„„„„„„„8

2.1ADSL技术简介„„„„„„„„„„„„„„„„„„„„„„„„„„„„8

2.1.1ADSL结构„„„„„„„„„„„„„„„„„„„„„„„„„„„8

2.1.2ADSL模型„„„„„„„„„„„„„„„„„„„„„„„„10

2.2ADSL接入技术原理„„„„„„„„„„„„„„„„„„„„„„13

2.2.1ADSL中使用的主要关键技术„„„„„„„„„„„„„13

2.2.2ADSL的工作原理„„„„„„„„„„„„„„„„„17

2.2.3ADSL的性能分析„„„„„„„„„„„„„„„„„17

2.2.4ADSL的技术特点„„„„„„„„„„„„„„„„„„„18

2.3ADSL接入与两种传统接入技术的比较„„„„„„„„„18

2.4ADSL的业务应用„„„„„„„„„„„„„„„„„„„„„„19

3基于ADSL技术的校园网组建„„„„„„„„„„„„„„„„„„21

3.1ADSL接入网„„„„„„„„„„„„„„„„„„„„„21

3.1.1ADSL接入网分类„„„„„„„„„„„„„„„„21

3.1.2ATU-R与用户个人网的连接方式„„„„„„„„„„22

3.1.3ADSL接口技术„„„„„„„„„„„„„„„„„„„„„22

3.1.4ADSL设备的安装„„„„„„„„„„„„„„„„„„„„„„„„„„„„22

3.2ADSL的实际应用-ADSL技术校园网组建„„„„„„„„„„„„„„„„„24

3.2.1校园网使用ADSL技术的必要性„„„„„„„„„„„„„„24

3.2.2系统现状的可行性分析„„„„„„„„„„„„„„„„„„„24

3.2.3系统设计构思„„„„„„„„„„„„„„„„„„„„„„„24

3.2.4目标实现„„„„„„„„„„„„„„„„„„„„„„„„26

4ADSL故障、安全问题„„„„„„„„„„„„„„„„„„„„„„„„27

4.1ADSL基本故障及解决办法„„„„„„„„„„„„„„„„„„„„„27

4.2ADSL用户注意的安全性问题„„„„„„„„„„„„„„„„„„„„28

5ADSL的发展前景„„„„„„„„„„„„„„„„„„„„„„„„30

 

1、ADSL概述

1.1概念

1.接入网基本概念

接入网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信网的窗口,也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英里”(thelastmile)。

一般来说,电信网包括核心网(CoreNetwork也即骨干网),接入网(AccessNetwork)和用户驻地网三大部分,如图1-1所示。

连接本地交换机和用户

图1-1电信网的基本组成

部分称为接入网。

ITU-T(国际电联标准部)在1995年7月通过的建议G.902对接入网做了如下定义:

用户网络接口(UNI)与业务节点接口(SNI)之间传送电信业务运载功能的

[13]

各种实体(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

接入网分类

宽带接入网技术是随着宽带业务的需求而逐步发展的,目前推出的接入网方案很多,

但是技术比较成熟的有以下五种:

①基于电话双绞线的以ADSL为代表的xDSL(数字用户线)技术;

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HFC(混合光纤同轴网)接入技术;

③基于五类线的高速以太网LAN接入技术;

④固定无线接入方式LMDS(本地多点分配系统);

⑤光纤接入技术等。

目前比较成熟并逐步广泛应用的是ADSL接入技术。

2.ADSL的定义

数字用户线系统(xDSL)指DSL的不同派生技术,是以铜质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术组合,它包括HDSL、SDSL、VDSL、ADSL等。

DSL是利用普通铜电话线路,将高带宽信息传送到家庭和小型企业的技术。

ADSL(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ine)译: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定义:

ADSL是DSL(DigitalSubscriberLine)数字用户线路的一种非对称版本,它利用数字编码技术从现有铜质电话线上获取最大数据传输容量,同时又不干扰在同一条线上进行的常规语音服务(其原因是利用电话语音传输以外的频率传输数据),它是一种新的高速、宽带通信接入技术。

也就是说高速的视频、音频和数据信号借助普通电话线传送,使得普通固定电话用户以较小的投资,实现家庭办公、多媒体通信、视频点播、快速访问Internet等诸多业务。

ADSL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线资源,在1对双绞线上提供上行640Kbps,下行8Mbps的速率,传输速度是普通MODEM(调制解调器)的140倍,它的话音部分占用的是传统的PSTN(公用电话交换网)网,而数据部分则接入宽带ATM平台。

ADSL具有的独特优势是:

采用的是专线的连接方式(即它提供针对单一电话线路用户的专线服务)。

单纯从技术的角度,可以把ADSL看成一个高性能的调制解调器,ADSL调制解调器与网络总是处于连接的状态,免去了拨号上网的麻烦。

 

ADSL技术的提出:

ADSL技术是由Bellcore的JoeLechleder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

该技术大部分带宽用来传输下行信号,而只用一小部分带宽来传输上行信号,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不对称的传输模式。

网络上大多数的多媒体传输都有一种现象,就是有大量数据流往用户,但却只有极少量的交互控制信息上传。

ADSL就是针对这种现象设计的。

目前,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系统的带宽限制成了信息高速公路的路障。

尽管极高速的光缆铺设成的主干网已经将全球多数国家交叉连接,但直通用户的最后一段接入线路仍存在着瓶颈问题。

为了适应电信网传输高速信息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特别是宽带业务,必须拓宽用户环路,打破其“瓶颈”限制。

就网络拥塞而言,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显然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ADSL设计目的有两个功能:

高速数据通信和交互视频。

数据通信功能可为因特网访问、公司远程计算或专用的网络应用。

交互视频包括需要高速网络视频通信的视频点播

(VOD)、电影、游戏等。

目前,ADSL只支持与T1/E1的接口,在未来可以到桌面。

ADSL用其特有的调制解调硬件来连接现有双绞线连接的各端,它创建具有三个信道的

管道,如图1-2所示。

 

图1-2ADSL的信道示意图

 

①一个速率为1.5Mbps-8Mbps的高速下行信道,用于用户下载信息;

②一个速率为16Kbps-1Mbps的中速双工信道,用于用户上传输出信息;

③一个普通的老式电话服务信道,用于普通电话服务;

◆非对称,指ADSL上行速率(最高640kbps)和下行速率(最高8Mbps)的不对称

◆上行,指从用户电脑向网络传送信息

◆下行,用户从网上下载信息

◆宽带接入,是指用户需要通过一定的通信基础网络支持实现用户和Internet的高速联接。

3.ADSL的标准

(1)ADSL的技术标准

ADSL技术标准规范最早是由ANSI(AmericanNationalStandardInstitute,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提出的速率可达6.144Mbit/s的ADSL标准T1.413,欧洲技术标准协会

(ETSI)根据T1.413标准增加了附件,以适应欧洲的需要,称为T1E1.4标准,标准的附件包含了用户端的复用接口、网络配置和管理协议以及其他的改进。

国际电信联盟ITU-T根据以上标准规范,制定了ADSL国际通用标准,主要包括:

·G.992.1建议,定义ADSL收发器(G.dmt)规范;

·G.992.2建议,定义无分离器ADSL收发器(G.lite)规范;信息产业部相应制定了我国的相关行业标准:

·YDN078-1998接入网技术要求—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YD/T1055-2000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带话音分离器的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G.dmte和G.lite:

在ADSL国际通用标准中,有两种规范:

G.992.1的G.dmt规范和G.992.2的G.lite规范。

G.lite规范和G.dmt规范的主要区别就是G.lite规范去掉了用户端的POTS(普通电话接口)分离器。

应该说,G.dmt和G.lite两种规范各有所长,分别使用于不同的领域。

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如下:

①G.dmt是一种全速率(full-rate)的ADSL标准,支持640Kbps/8Mbps的高速上行/下行速率。

G.dmt要求用户端安装POTS分离器,比较复杂;而G.lite标准虽然速率较低,上行/下行速率为512Kbit/s/1.5Mbit/s,但由于省去了复杂的POTS分离器,因此用户可以像使用普通Modem一样,直接从商店购买用户端设备(CPE),然后自己就可以简单地进行安装。

②就适用领域而言,G.dmt可能更适用于小型办公室或家庭办公室(SoHo:

SallOfficeHomeOffice的缩写,泛指在家办公);G.lite则更适用于普通家庭用户。

正如E1标准和互用性测试曾推动了ISDN(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市场一样,G.lite也被另称为消费者ADSL(ConsumerAsymmetricalDSL),它正在由一个几乎包括所有主要的DSL设备制造商联合进行开发,在这种背景下,G.lite有着更好的市场前景。

注意,这两种技术标准并非截然不同,G.lite仅是G.dmt的简化版本。

 

表1-1G.lite和G.dmt比

传输速率

上行:

最高可至1Mbps

上行:

最高可至512Kbps

用户端POTS

用户端需语音分离器,安装复杂,

用户端无需语音分离器,安装简单,一

下行速率达8Mbps,需进行网络编

下行速率达1.5Mbps,无需进行网络编

技术方案

码,可作于两种模式(快速和交

码,只工作于单一模式(交织),打电

织),打电话时无需快速重训练,因

话时需进行快速重训练,因而ADSL传

技术复杂因而设备价格高,运营商

技术相对简单因而设备价格相对便宜,

价格和成本

的初期投资高,需对用户线进行大

有着较好的价格宽带比,运营商的初期

量调查,同时安装成本也高

投资同样较高,也需对用户线进行调

业界正致力于兼容性问题,因此兼容性

兼容性

兼容性不高

的前景较好,商业运作更有利于将

市场前景

发展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定位于Internet接入市场,前景被普

 

(2)ADSL的协议标准

ADSL根据接入互联网方式的不同,所使用的协议略有不同。

不过所有协议,都是基于

TCP/IP的协议,并且支持所有TCP/IP程序应用。

TCP/IP:

(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叫做传输控制/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但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

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而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

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

TCP/IP协议覆盖了OSI网络结构七层模型中的六层,并支持从交换(第二层)诸如多协议标记交换,到应用程序诸如邮件服务方面的功能。

TCP/IP的核心功能是寻址和路由选择(网络层的IP/IPV6)以及传输控制(传输层的TCP、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专线接入方式就是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静态IP地址、主机名称等。

由于ADSL技术直接输出局域网信号,所以其软件的设置和局域网一样,直接使用TCP/IP协议。

虚拟拨号方式的上网操作和普通拨号一样,需要帐号验证、IP地址分配等过程。

但ADSL连接的并不是具体的ISP接入号码,如163或169等,而是ADSL虚拟专网接入服务器。

根据网卡类型的不同又分为ATM和Ethernet局域网虚拟拨号方式。

由于局域网虚拟拨号方式具有安装维护简单等特点,目前成为ADSL虚拟拨号的主流并有自己的一套网络协议来实现帐号验证、IP分配等工作,即PPPoE协议。

PPPoE(pointtopointprotocoloverethernet)是基于局域网的点对点通信协议,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宽带上网设备(ADSL,无线,有线电视等)和越来越快的网络之间的通信而最新制定的开发标准,它建立于Ethernet局域网和PPP点对点拨号协议基础之上的。

PPPoE的优点是,对于最终用户来说,不需要了解较深的局域网技术,只需要当作普通拨号上网就可以了;对于服务商来说,在现有局域网基础上不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改造,设置IP地址绑定用户即可支持专线方式。

因此,PPPoE在宽带接入服务中比其他协议更具有优势。

PPPoE的实质是以太网和拨号网络之间的一个中继协议,并继承了以太网的快速和PPP拨号的简单、用户验证和IP分配等优势。

采用ADSL方式接入,用户需要申请一条PVC(永久虚电路)线路,用Ethernet网卡连接xDSL调制解调器,安装PPPoE驱动程序后,就可使用标准的Windows95拨号网络,建立连接呼叫。

一个PPP会话,是建立在PC机和ISP的POP(POP的全称是PostOfficeProtocol,即邮局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接收,它使用TCP的110端口。

)之间的,在这个会话的下面是Ethernet及ATM(PVC)。

但对于用户来说,应用没有什么改变。

更重要的是,PPP本身并没有做任何的变更,也就是说ISP并不需要对其现存的网络架构做任何更动,从ISP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普通调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