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0981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教材学情分析:

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小学生年龄小,虽然有一些纪律意识,能够遵守学校纪律,但是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还比较单薄。

所以应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现在和将来能够顺利地走上社会,并且最终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公民。

  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在公共汽车上的行为教育,从而升华到公共场所要遵守秩序的教育。

教育时应注意与交通行为有所区别。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

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激情明理

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

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你又会怎样思考呢?

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会想些什么呢?

3、写一写

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

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

为什么?

4、实话实说

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

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师总结:

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

1、过渡:

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

2、仔细观察p2上的三副图画,小组讨论

3、你在等车和上车是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三、总结:

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小乘客。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1.想一想:

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

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

  板书:

公共场所  

2.小组交流:

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

假如你看电影时,坐在前面的人不时地站起来挡住你的视线,你又会怎么想?

  3.小结:

在公共场所,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就会使别人不开心,甚至造成矛盾,影响大家。

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有行为准则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行为准则就叫“公共规则”。

  板书:

公共规则

4、同桌讨论。

(1)你知道的公共场所还有哪些?

在那里人们所应有的行为准则是?

什么?

板书:

自觉遵守

(2)师:

有了公共规则,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规则呢?

二、激情明理  

1.阅读P5上的两个短文,选其一谈感受。

2.出示图片P6,小组讨论:

这起严重交通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3、小结:

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

它是人们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  

师:

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周恩来总理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1.阅读P4上的《他,冒雨赶来》

2.说一说:

你觉得小王的做法对不对?

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冒雨赶到图书室?

3.全班交流  

4.小结:

每个人在公共场所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

只有大家共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的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5.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自觉遵守公共规则的好榜样。

谁能来夸夸我们身边的好榜样?

四、全课总结:

  

1.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2.小结:

公共规则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

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板书设计:

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为他人着想

从自己做起

教学后记:

2、想想他们的难处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是依照课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教育。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课题为《想想他们的难处》“爱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教学要求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愿意帮助残疾人。

  

3、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2、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准备:

图片、名言收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画欣赏  

1.出示图片:

(1)仔细观察这幅画,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从这幅画上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二、角色扮演  

1、同桌一起扮演一下图中的盲女和她的同伴。

思考:

扮演盲女的,请设想一下,双目失明的你对大自然的美景有怎样的渴望……

扮演她的同伴的,想一想你会对盲女述说什么?

2、指名扮演

3、通过亲身的扮演体会,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全班交流)  

3.小结:

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

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多想一想他们的难处。

板书课题:

想想他们的难处。

三、体验启发  

1.观察P8上的图片,看一看这位无臂演员是如何生活的。

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

  2.师书述:

是呀,由于某方面的残缺,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会遇到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

在生活的周围,有残疾人吗?

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3、指名说。

  

4、小结:

我们真不敢想象残疾人会遇到如此多的困难,但是,面对这些困难,他们退缩了吗?

他们失去生活的勇气了吗?

没有。

不仅没有,甚至于还用他们坚强的毅力谱写出了许许多多让我们这些正常人为之动容的优美篇章。

你们看——

5、学习P9-10上的资料,小组讨论:

谈感受。

6、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

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

7、师述:

桑兰、刘涛、舟舟、霍金,他们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也许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们却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一项又一项奇迹。

他们坚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不仅要钦佩他们,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四、总结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一样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

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要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述:

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残疾人的生活,也看到了许多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我想到此,同学们心里肯定有很多想法,那面对这么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

学生自由发言

2、总结:

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

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二、辨一辨

1、出示P11图画

 提问:

图片上的两个小朋友谁对谁不对?

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2、补充阅读P11《小辞典》

3、出示P12《一个残疾儿童的信》

想一想,林林最感焦虑的是什么?

假如林林来到你们班,你将会怎么办?

4:

小结:

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

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三、说一说:

1、读一读小故事,思考: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

阅读P14教材,班级讨论交流

3、师:

国家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做了许许多多的益事——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开办残疾人学校等等。

那我们能为这些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做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四、全课总结:

  关心、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教后反思

3、伸出我的手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侧重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国一贯倡导的社会风尚,在当今社会更应该发扬光大。

对于小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却很少体验,也不理解那些在贫困地区生活,或因天灾人祸、疾病而陷于困境的人们生活的艰难和苦恼。

教他们学会同情,学会关心别人,是当前独生子女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课是根据这一主导思想增设的。

教学要求

1、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

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做倡导的社会公德。

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3、关注生活周围和社会上贫困和不幸的人们。

4、积极参加支援灾区和“希望工程”、“手拉手”等社会救济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2、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献爱心。

教学准备:

歌曲、图片、小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师:

同学们,你们说“爱”是什么?

小组交流:

  当自己生病或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时别人对你的爱意味着什么?

二、听一听(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

1.放音频:

  歌曲《爱的奉献》

2.想一想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3.说一说

  你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

师:

与之相比,我们可以说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那此时你可曾留心过我们身边一些生活艰难和不幸的人呢?

谁能来说一说

我曾经遇到            (    )

我在电视里看到        (    )

我在报纸上看到        (    )

我听爸爸妈妈说的      (    )

我在网上查到的        (    )

4.小结:

  我们的周围有多身体有病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学一学

自读P16《我怎么办》

1.小组交流:

  燕燕遇到了什么困难?

当时她是什么心情?

  燕燕此刻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小结:

  当燕燕父母身患重病的时候,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非常痛苦,此时,我们应该为他们献上一份爱。

这爱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还包括精神的鼓励和心理的安慰。

3、阅读P17上的日记(同桌互说感受)

4、讨论:

如果不幸发生在我身上,我最希望的是什么?

5、阅读P18上三段场景文字,小组说一说我该如何做?

四、读一读

全班带有感情的朗读小诗《手》

五、总结

我们是一群幸运儿,可以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但我们不能忽略了生活在艰难和不幸中的人。

当有人遇到不幸,生活、学习有困难时,别忘了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看到了生活在不幸和困难中的人,所幸的是我们社会上有许多富有爱心的人,他们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渡过了难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受资助的人们的心声。

二、想一想

1、自读P19上回音壁

2、同桌交流感受

三、读一读

1、阅读P19小资料

2、提问:

  你了解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吗?

3、看看P20小讨论

  说说文中的同学谁的想法对谁的想法不对?

为什么?

4、你见过或亲身参与过这种活动吗?

说说当时自己的心情。

四、说一说1.小组交流理解P20说一说内容

2、出示小黑板:

  “愿爱的阳光洒进每一个贫困的角落,赶走贫病与忧伤。

  “愿每一个受助的人走出困境,每一个给予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3、请同学在小组中谈感受

4、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收集的类似名言

5、师:

同学们,让我们都来伸出友爱之手,为我们周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

让我们每个人的爱汇成江河,滋润所有的心灵。

五、全课总结激发情感  1.再次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师生同唱。

  2.总结升华: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顺利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小学生,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需要我们的爱心、帮助。

也许由于我们的爱心,他们就可以和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上学、读书,和我们一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让我们也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

六、布置活动

  以小队为单位,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

  活动对象:

本校、本地区、其他地区的残疾人或生活有困难的人。

活动形式:

写慰问信,捐送图书,学习用品等,或帮助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反思

我们赢了

2一、导入

师:

同学们,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发生了一件让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北京申奥成功了)当大家听到了这个消息时北京市,乃至整个中国都沸腾了。

大家此时都在共同欢呼(齐读)“我们赢了”。

(板书课题)谁愿意把屏幕上的文字读一下。

同学们再看一下右上角的这个钟面上显示的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刻。

一起说一下是什么时间?

(10时零8分)你还想知道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吗?

这节课老师就同大家一起来认识时间。

二、新授

5

(一)认识钟面

1、师: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活动,边观察你桌子上的钟面,边讨论如下问题:

(1)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几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2)钟面上有几根指针?

短针叫什么针?

长针叫什么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贴出板书:

格:

 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

钟面:

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针:

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3

(二)认识时、分

1、那么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呢?

请同学们看电脑演示: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长时间?

(一分)

问:

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几分?

走3大格呢?

那么走一圈呢?

2、电脑演示: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一小时。

问:

时针从12走到1是几小时?

从1走到2又是几小时?

那么时针从8走到10才呢?

5(三)认识时、分的关系。

那么时和分又有什么关系呢?

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用你们的钟面拨一拨,把分针转一圈共同来看一看时针有什么变化?

讨论一下时和分的关系。

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

师:

谁愿意汇报一下,当你把分针拨了一圈,时针有哪些变化?

生:

分针拨了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师:

那我们用电脑演示一下,看他说的对不对?

(电脑演示操作)

师:

说对了你真会观察事物。

同学们时针走一大格是几小时?

(一小时)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呢?

(60分)那么你从刚才的动手操作中发现了时和分的关系了么?

(1时=60分)(板书)

51、整时的认识。

师:

在一年级我们就已经学过认整时,现请同学们看电脑。

指着第一个钟面问:

这是几时?

(9时)你是怎样认的?

(刚才我们复习了认整时,那么钟面上的时刻是整时时,分针都是指着哪一个数?

)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下方出现的这些数字,是我们平时用的另一种电子钟面的显示方式,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时间的写法。

现在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先写时,再写两个小圆点,代表时,再写两个零占位代表整时)你会读吗?

(9时)

5

(2)几时几分的认识

师:

在大多数情况下,钟面上的分针不是正好指着12,时针也不是正好指着数几。

这个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几分呢?

怎样认时间呢?

(屏幕显示9时零8分面图。

观察后提问:

这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是整时吗?

如果分针不是指12,时针也不是正好指着一个数,怎样知道钟面所指的时刻呢?

师:

老师现在告诉大家,记住呦!

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

多了多少分?

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分。

谁能重复一下,看几时几分的方法?

师:

你们真聪明,现在请大家试着读一读钟面上所显示的时间?

(9时零8分)大家觉的他读的对不对?

你是怎么想的?

那么我们看看这个时刻怎么写?

(电脑显示)学会了吗?

现在请大家打开数学书64页,请大家把“试一试”的后三个钟面表示的时间试着自己读出来,并写出来。

一会我找同学汇报。

(生自由汇报,师点评,找同学到黑板上写)

(四)练习

5现在老师要和大家作一个游戏,(这里有一个钟面,还有两个按钮,按这个蓝颜色的笑脸按钮这个表就开始走,按这个黄颜色的按钮,就停下来了。

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喊开始和停,停下来后请你来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绿色小卫士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绿色小卫士》。

【教学目标】

从不同的角度调查、了解生活中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验人们为保护环境付出的努力,并从自己做起,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一些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从自己做起,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意志,主动参与环保。

【教学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污染现象及其危害;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准备其它教具。

【教学时间划分】

共三课时

本课为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进行环境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培养能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是使人们普遍具有环境意识,在工作、生活的各种场合和活动中保持对环境的敏感性,自觉选择无损于环境的行动。

今天的小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决策者和劳动者。

小学阶段又是奠定、形成一个人意识、观念的关键时期,“人之初,性本善”,“孺子可教也”。

今天从小事、从身边开始培养保护周围环境的良好习惯,授以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粗浅的技能,那么二十年、三十年……以后的决策者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将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制定和执行环保政策,那么在经济高度发展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技术等原因可能逐渐造成的自然资源的枯竭、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基本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的局面将得到延缓,中国的社会发展将走上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而且,少年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在对环境发生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的环境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发展,本身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推动力量。

素质教育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就顺应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今天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播洒的种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厚报。

【教学活动流程】

课前活动:

观看动画,渗透教育。

观看一组环保公益广告宣传动画片。

设计意图:

上节课讲的垃圾问题是引子,教材试图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解决,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其他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本节课涉及的“污染的包围圈”设立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多个方面来关注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其中“你知道吗?

”和“要不要进行这样的交易”意在引导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活、经济的关系。

活动

(一)走近生活,揭示环境污染的现状

1、生活中存在的几种主要污染。

2、交流“课前调查”--身边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

3、观看有关污染的录像资料。

4、小结:

在许多地方,人们原来拥有的是美丽的土地,但现在却不得不在被污染的环境中挣扎。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观看有关污染录像资料,汇集典型环境公害事件、数据、图表,凸现水污染、大气污染的严重性,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高度关注,主体参与该问题研究。

活动

(二)讨论交流,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1、出示印染厂的污水,引导交流水污染的危害。

2、讨论各种环境污染还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3、出示一组调查数据,揭示污染危害的严重性。

4、小结:

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在上面学生交流“课前调查”,观看有关污染的资料基础上,尤其是学生关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围绕学生身边的事例和现象展开,让学生对生态环境恶化有“切肤之痛”,激发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有迫在眉睫之感。

活动(三)强化体验,感知环保人士的努力。

1、讨论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哪些事。

2、交流感受,体会环保人士的心愿。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意在为学生指导环境保护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工作,人们已为之作出了哪些努力,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为学生参与环保作社会价值确认。

活动(四)创设情境,激发参与环保的热情。

创设游戏活动情景,师生共玩趣味环保跳棋,其间引导学生:

1、设计环保宣传口号。

2、了解部分环保纪念日和环保先进城市。

3、了解环保监督热线电话。

4、知道垃圾要分类存放。

5、为城乡环境保护提合理建议等。

设计意图:

这是“拯救地球有办法”的内容落实。

把教材安排的活动“环保提示语选登”、“小小情报员”融纳贯穿在师生共玩趣味环保跳棋中。

希望借助游戏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开展更多、更好的环保活动热情。

其中“设计环保宣传口号”是总动员,了解环保纪念日和环保先进城市是落实行动的基础与榜样。

了解环保监督热线电话和知道垃圾要分类存放是行动具体指导,提合理建议是让学生们为环保发挥聪明才智。

活动(五)合作探讨,延伸保护环境的行动。

1、讨论:

我们小学生能为保护绿色环境做些什么?

2、小组合作,制定班级《绿色行动宣言》。

3、行动延伸。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在上述了解分析家乡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产生持续的环保行为

 

绿色小卫士

  教学目标:

  1、复习环境污染产生的各种危害,树立危机意识、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身边做起,从校园生活做起,人人争当环境小卫士。

  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