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1076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8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现代汉语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重点.docx

《现代汉语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重点.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重点.docx

现代汉语重点

现代汉语

题型

1.名词解释2分*5=10分

2.单项选择题2分*10=20分

3.判断题1分*10=10分

4.简答题5分*4=20分

5.分析题5-6道共40分

第一章绪论

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概念)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民族方言有哪些?

(要知道哪些方言以及代表性方言)

其大致分为七类:

◆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全国汉语地区的3/4,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吴方言:

以上海话为代表,7.2%

◆湘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3.2%

◆赣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3.3%

◆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3.6%

◆闽方言:

分为五个次方言:

①闽南方言,厦门话②闽东方言,福州话③闽北方言,建瓯话④闽中方言,永安话⑤莆仙方言,莆田话

◆粤方言:

以广东话为代表,4%

三、语音、词汇、语法分别有什么特点

1.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1分)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1分)

2语法结构具有一致性;(0.5分)

3词具有多功能性;(0.5分)

4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0.5分)

⑸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0.5分)

2.现代汉语词汇有哪些特点?

⑴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分)

1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1分)

⑶双音节词占优势.(1分)

3.现代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哪些特点?

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2分)具体表现如下:

1没有复辅音;(1分)

2元音占优势;(0.5分)

3有声调.(0.5分)

第二章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性质:

◆物理属性:

1.音高:

声调主要由音高决定

2.音强:

轻声主要由音强决定

3.音长

4.音色

◆生理属性

◆社会属性

二、音素、元音、辅音的概念(还要指出哪些是元、辅音)

●音素:

从音色角度分析,得出的一个个最小的语音单位即音素。

●元音:

声带振动,气流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如a、o、e等。

●辅音:

气流在口腔或咽头手打一定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如d、t、n、l等。

三、音节、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

●音节:

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

●声母:

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韵母:

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声调:

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

四、辅音与声母区别、元音与韵母区别

◆声母和辅音的关系:

声母由辅音充当,但并非辅音都能作声母或只能作声母。

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

例如“南宁”(nánníng),音节前的n是声母,是辅音;音节后的n、ng是辅音,却不是声母,而是韵尾,其中ng这个辅音只能作韵尾,不能作普通话声母。

普通话里的22个辅音,有20个专作声母用。

◆韵母和元音的关系: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都可以充当韵母,但韵母不等于元音,因为有的韵母全部由元音构成,有的韵母则由一个or两个元音加辅音构成,即以辅音做韵尾。

例如,“山冈”(shɑnɡɑng),其中的ɑn、ɑnɡ是韵母,其中的辅音n、ng充当韵尾,是韵母的组成部分。

普通话的元音和韵母不是同一个概念。

五、哪些音节书写正确、哪些音节书写错误(做题时也许会有纠正题之类的,或者)

六、“开、齐、合、撮”四呼

▪按开头元音的发音口形分为四类,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简称四呼。

▪开口呼:

韵母不是i、u、ü或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注意:

舌尖单韵母这两个例子它们都是开口呼,不是齐齿呼

1-i(前)(-i[ɿ])例如“字词”zi、ci

2-i(后)例如“支持”zhi、chi

▪齐齿呼:

i或以i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合口呼:

u或以u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撮口呼:

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七、舌面元音舌位图(问一个元音描述它的舌位图)

a[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例如:

“大妈”

o[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例如:

“薄膜”

e[]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例如:

“割麦”

ê[]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例如:

“月夜”

i[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例如:

“稀奇”

u[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例如:

“故土”

ü[y]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例如:

“区域”

八、掌握五度标记法

普通话的声调

1、阴平(第一声)音高且平,调值55。

阴平调又叫高平调或55调。

例如:

“青、春”

2、阳平(第二声)由中音升到高音,是个高升的调子,调值35。

阳平调又叫中升调或35调。

例如:

“及、时”

3、上声(第三声)由半低音先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是先降后升的声调,调值214。

例如“永、远”

4、去声(第四声)由高音降低到低音,是个全降的声调,调值51。

去声调又叫全降调或51调。

例如:

“继、续”

规律口诀:

a、o、e、i、u、ü,标调时按顺序;i上标调去掉点,i、u并排标后边

注意几点:

①ü上两点的省略错误

②iu、ui这两个音节在标调时,调号应标在后一个元音上

③uo、ou这两个音节在标调时,调号都应标在“o”上

第三章汉字

一、文字、汉字的概念

文字:

是记录言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

汉字:

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二、汉字的性质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表意是汉字的本质属性。

从表记功能看,古代汉字是记录古代汉语单音词为主的“单音节表词文字”。

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的汉字在记录双音节词的时候,一个字记录其中一个音节、一个语素。

现代汉字属于语素文字。

三、汉字的主要形体

◆主要形体:

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小篆)、隶书和楷书五种。

◆汉字趋势:

化简,异体字减少,写法和结构趋简,规范化。

◆隶书是汉字从古文字向今文字演变的分水岭。

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学术界称之为“隶变”。

小篆以前的汉字为古汉字,今汉字的特点是——符号性强,定型性强,字由种类有限的笔画构成

四、汉字的起源有哪些?

1、图画说

2、结绳说

3、八卦说

4、契刻说

5、仓颉造字说

五、常用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

(如“益”本身是会意字)

古代:

六书

内部结构

现代:

形声、会意、合形

汉字的结构合音合义、变形

结构单位:

笔画、部件

外形结构

结构关系:

空间、方位

许慎对“六书”的阐述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一)、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诘诎,即弯曲。

意思是说,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月”就是这种字。

象形:

用线条描画实物的形象,以此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二)、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视而可识”,是说一眼看上去就可以认识大体,“察而见意”是说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意义所在。

指事:

用象征性的符号来提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指事字分类:

▪1.带有纯符号性质的指示字,如:

上、下、一、二、三。

▪2.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指示”符号的指事字。

如:

本、末、亦、寸、刃。

(三)、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意,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意思是,会意字是并列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信”就是这种字。

会意: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组合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涉:

用人的两脚分别在水溪两侧,表示徒步涉水的意思。

析:

用斧子砍木头,表示分开的意思。

会意字类型

▪异文会意

▪劣:

从少力,本义是羸弱少力。

▪耷:

从大耳,本义是大耳朵。

▪尘:

从小土,本义是指细小的灰土。

▪歪:

从不正,本义是偏斜不正。

▪岩:

从山石,本义是山上的石崖。

▪粜:

从出从米,本义是指卖出粮食。

▪掰:

从二手从分,本义是指用两手分开东西。

▪甦:

从更生,本义是指复苏。

▪嵩:

从山高,本义是高山。

▪昶[chǎng]:

从日永,永有长义。

本义是日长。

▪同文会意:

即由相同的构件来组成的会意字。

▪木、林、森;

▪火、炎、焱、燚

▪羴:

“膻”的初文。

▪鱻:

新鲜之“鲜”的本字。

▪淼:

水大貌,从三水,也写作“渺”。

▪犇:

“奔”的异体字,意思是急走、跑。

▪骉:

(biāo),众马奔腾的样子。

▪蟲:

“虫”的繁体。

“虫”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 

▪猋:

本义是狗奔跑的样子,迅速;通“飙”.

▪赑:

赑屃(bìxì):

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掱:

(pá),窃取别人身上的财物。

 

▪劦:

(xié),众人协力。

 

▪晶:

从三日,表示光亮之意。

 

▪磊:

从三石,本义是石头多。

▪轟(hōng):

同“轰”。

本义是群车行驶声。

▪毳(cuì):

会意。

从三毛。

本义:

鸟兽的细毛。

 

▪虤:

(yán)虎怒也,从二虎。

(四)、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

以形符标明该字的意义类属,取声音相近的字(声符)注明该字读音,搭配而成的造字法。

形声是汉字最主要的造字方法。

在《说文解字》里,形声字已占82%。

产生途径:

1.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

2.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

3.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

1)为明确假借义而加意符

2)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

3)为明确本义而加注意符

4.改换形声字偏旁

形声字类型

1.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关系:

(1)左形右声:

防、祥、峡、肌

(2)右形左声:

斯、胡、雌、欣

(3)上形下声:

宇、芹、崔、霖

(4)下形上声:

盂、禁、斧、岱

(5)外形内声:

圆、阁、匪、衷

(6)内形外声:

闻、辩、哀、莽

(7)声占一角:

旗、房、病、徒

(8)形占一角:

疆、载、颖、腾

2.几种特殊情况

(1)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反常:

冯—仌是声符,与从“仌”的“冻”、“凉”不同。

和—禾是声符,与从“禾”的“稻”、“穗”不同。

蚀—食是声符,与从“食”的“饥”、“饿”不同。

视—示是声符,与从“示”的“福”、“祈”不同。

(五)、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转注就是用一个部首来统帅部内的字,意义相同的字之间可以互相解释。

如考部的考字和老字就是这样。

多数学者认为,根据许慎的定义,转注字应有两个条件:

(1)有同一的部首;

(2)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训释。

如“问”与“讯”、“杀”与“戮”是一般的同义字,而“柳”与“杨”、“福”与“祸”则是有相同部首的“同类字”,均非转注。

转注字如“顶”和“颠”

(六)、假借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假借字是本来没有造出那个字来,要记录时就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表示。

“令”字、“长”字就是这样的。

我本义为武器,假借为自身代词。

亦本义为腋下,假借为副词。

来本义为小麦,假借为来去之来。

叔本义为拾取,假借为叔父之叔。

骄本义为马高六尺,假借为骄傲。

汝本义为水名,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

自本义为鼻子,假借为自己。

练习:

分析下列汉字的六书结构

▪瓜牢果行笔

▪苗甘采旦其

▪江右朝亦灶

▪朱左休北鹿

▪涉莫益眉寸

▪集旗看取杲

▪象鸟秉杳正

六、给几个字写出正确的笔序(ppt里有)

汉字笔顺的基本原则: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注意一些特殊字的笔顺。

七、汉字的标准化包括哪四项?

⏹定量,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

⏹定形,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定音,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定序,指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做到字有定序。

八、改错别字(p117-138)

▪用字的规范化:

偏旁、部件相似

▪错字双音词偏旁

笔形相似

形近

▪别字

义近

第四章词汇

一、词汇、语素、词的概念

●词汇:

又称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一种语言或特定范围内的词和词的等价物的集合体。

●语素:

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的语言单位。

如:

汉、语、马克思、啤酒

●词:

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二、同形异素现象(很重要!

要掌握从语素的角度分析)p151

能独立成词(自由语素):

跑、吉他

成词语素

(实语素)也能构词(半自由语素):

跑道(不能独立成词,但能与别的语素自由组合成词)

功能

不定位:

健谈、稳健

不成词语素(只用于构词,不能独立成词)

(虚语素)定位(词缀):

阿爸、桌子

区别同形异素要注意两点:

第一,看组词能力。

自由或半自由语素组词时可前可后;不自由语素只能在前或在后。

第二,看词汇意义。

自由或半自由语素的意义比较实在、具体,是词义的主要承担者;不自由语素的意义虚化、抽象,有时在构词中只表示语法意义或兼表某些附加意义。

例如:

老人——老板

(实语素)(虚语素)

 

二、单纯词、合成词的概念(P155-160好好看一下)

●单纯词:

是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多音节的单纯词分为以下几种:

连绵词、叠音词、拟声词、译音词

(一)连绵词(区别哪些是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

联绵词的规范写法:

“连绵词”!

现在统一写连绵词

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的单纯词。

1、双声连绵词

双声连绵词指构成的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连绵词。

例如“仿佛”“鸳鸯”“伶俐”“蜘蛛”“蹊跷”“坎坷”“参差”“忐忑”“含糊”“澎湃”等。

  2、叠韵连绵词

叠韵连绵词指构成的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的连绵词。

例如“骆驼”“徘徊”“逍遥”“混沌”“霹雳”“苗条”“蹉跎”“朦胧”“轱辘”“迷离”等。

  3、非双声叠韵连绵词

非双声叠韵连绵词指构成的两个音节既非双声又非叠韵的连绵词。

例如“葡萄”“蝴蝶”“鸳鸯”“芙蓉”“鹧鸪”“蜈蚣”“囫囵”等。

(二)叠音词

  叠音词指由一个音节重叠而成的词。

例如:

猩猩、姥姥、侃侃、翩翩、孜孜、冉冉、喋喋、迢迢、谆谆

(三)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拟客观事物、现象的声音而形成的词。

例如嘎吱、知了、叮当、扑通、哗啦、轰隆、扑哧、劈里啪啦、稀里哗啦。

单个的音节或者没有意义,或者与原来的意义毫不相干。

(四)译音词

  译音词是指模拟外语词的声音形式而形成的词。

如:

咖啡、的士、幽默、巴黎、吉普、马拉松”“白兰地、乌托邦、歇斯底里

合成词

(一)复合式(复合式里的基本类型要掌握★)

  复合式是由词根和词根组成的合成词。

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联合式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成。

例如:

城市、艰难、制造、头绪、骨肉、禽兽、岁月、动静、得失、来往。

构成联合式的各部分之间是平等并列的关系。

  2、偏正式

由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形成的词。

例如:

书包、绿豆、汉语、导师、长跑、狂欢、蜂拥、重视、牛皮纸、毛毛雨

前后语素之间具有修饰被修饰的关系。

3、补充式

由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形成的词。

例如:

提高、改正、弄清、说明

前一语素往往表示某种行为动作,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

另有一些补充式如“布匹”“花朵,前一语素表示一种事物,后一语素用表示的物类、单位。

  4、动宾式

  由前面表示行为动作的词根支配后面表示关涉事物的词根形成的词。

例如:

知己、担心、观光、吃力、理事、负责、剪彩、冒险、动员、接力

前一语素表示行为动作,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

5、主谓式

  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对象,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

例如:

目击、地震、肉麻、肩负、霜降、日食、事变、胃下垂

前后两个部分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二)重叠式(★)

  由相同的词根重叠而成的词。

例如:

星星、爸爸、姐姐、星星点点、老老少少、花花绿绿、坑坑洼洼

一个词根重叠形成的双音节词的意义与重叠之前的词根的意义是一致的;由两个词根分别重叠构成的四音节词是在重叠之后取得词的资格的。

重叠式(复合词):

哥哥(重叠式;复合词)

奶奶(叠音;单纯词)

人人、看看:

语法上构形重叠

叔叔、妈妈:

词汇上构词重叠(词)

重叠式合成词:

叠音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其中的音节不能单用。

重叠式合成词是由两个相同的语素重叠而成的,可以单用。

(三)附加式

  附加式的词是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合成词。

根据词缀所在的位置分为三种情形。

  1、前缀+词根

词缀在前,词根在后。

例如:

老师、阿姨、老虎、老百姓、阿哥、阿妹、第一、第二、初一

  2、词根+后缀

词根在前,词缀在后。

例如:

桌子、现代化、甜头、作者、自觉性、忽然、邮递员、酸溜溜、傻了呱唧

3、词缀在中间

处于两个词根中间的定位语素。

例如:

吃不消、来得及、土里土气注意区别:

吃不完、来得晚(短语)

定位+不定位:

可爱、可耻、可靠

附加词不定位+定位:

盼头、看头、甜头

定位+不定位+定位:

可靠性、可读性

合成词

重叠词:

偏偏刚刚爸爸

联合式:

语言;手足;国家;利害

偏正式:

红旗、皮鞋;飞行、秋收

复合词补充式:

割断、阐明;花朵、星座

陈述式:

春分、神往、风流、月亮

动宾式:

主席、司令、伤心、努力

重叠式:

哥哥、叔叔、星星、偏偏

三、词义的性质p161-164ppt

(一)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二)词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

(三)词义的明确性和模糊性

(四)词义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五)词义的稳固性和变异性

四、词义的构成p166-167

(一)理性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也称概念意义。

理性意义可分为通俗意义和专门意义。

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性质、特征、功能等进行概括、描绘、解释等而形成的一种意义内容。

它既规定了词的内涵,同时也划定了词所对应的事物的外延。

如“车”的词义是“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

(《现代汉语词典》)

(二)色彩义★

反映着人们对事物的价值观念、立场态度和语言使用上的一些看法。

1.感情色彩:

主体对客体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

褒义:

勉励果断坚定机智自豪

贬义:

怂恿武断顽固狡诈骄矜

中性:

鼓动坚固牡丹焦点结合

2.形象色彩:

词的语体倾向、特征。

口语语体色彩:

吃力溜达脑袋

书面语体色彩:

斡旋囹圄润笔

3.语体色彩:

在词的形象意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感性的联想色彩。

形态色彩是以某事物的外在形态给另一事物命名。

瓜子脸鹅卵石美人鱼马尾松玉带桥

声音色彩就是摹拟自然界或人的声音。

布谷鸟乒乓球轰隆当啷

感觉色彩以由人的器官获取的感觉来描绘事物的情态。

冰冷酸溜溜静悄悄喷喷香硬梆梆

动态形象色彩就是以动物或事物的动作来描绘其他事物。

垂柳牵牛花钻山豹转转椅喷泉

此外,还有:

时代色彩:

红卫兵、串联、一国两制、希望工程、解放区

外来色彩:

冬不拉、雷达、菩提、弥撒、洋火、胡琴、胡桃

民族色彩:

哈达、奶茶、蒙古包、熊猫、京剧、端午

地方色彩:

地瓜、饺子、油饼、骆驼

(三)语法义

(四)用语义

五、同义词差异的不同方面p179-182、193

1、概念意义方面

⏹词义的轻重不同:

优良-优秀-优异爱惜——珍惜

⏹词义的范围不同:

家属——家族过程——历程

⏹集体与个体不同:

河流——河船只——船

⏹搭配对象不同:

整顿经常跟表示抽象事物的词搭配(秩序、关系),整理经常跟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搭配(柜子、房间)

2、色彩意义方面

⏹形象色彩不同:

羡慕-眼馋高兴-雀跃

⏹语体色彩不同:

诞辰-生日坐-乘坐会晤-见面土豆-马铃薯买-购买

⏹外来色彩不同:

维生素-维他命青霉素-盘尼西林

3、用法方面

⏹词的搭配关系不同

⏹词性和造句功能不同

六、同形同音词p196-197、199习题

v同音词:

某一语言词汇中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

★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分辨:

看意义是否有联系,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同音词是一组音同意义无联系的词。

两个词间有联系关系没,意义上有无联系,有→多义词,无→同音词

建筑材料—也是当厂长的材料—写文章的材料多义词

这瓜真甜—他睡得真甜—她笑得真甜多义词

土地不肥可以施肥—牛羊不肥可以育肥—不要顶公肥私多义词

一把刀—把住门—把书给我

一副鞋带—名副其实

身残智不残多义词

白来—白了他一眼—念白字

别去了—别上校徽—别了,我的朋友

站起来—火车站

开大会—会唱歌

德才兼备—才走

七、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

1、稳固性。

2、能产性。

3、全民常用性。

第五章语法

一、给你句子,问是单or复句?

画出主谓宾等

二、给你句子,分析成分

语法分析方法

v句子成分分析法

v层次分析法

v变换分析法

v语义特征分析法

v语义指向分析法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做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过程:

(1)先看清全句的主要成分,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

(2)再看充当谓语的动词是不是及物动词,以决定后面是否有连带成分宾语;

(3)最后指出附加在主语、宾语之前、谓语之后的所有附加成分。

(二)层次分析法

也叫直接成分分析法,就是顺次逐层地找出一个语言结构体的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

(三)变换分析法

由于层次分析法的局限,自然地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引进了新的分析手段

(A)式和(C)式之间的变换

(B)式和(D)式之间的变换

(四)语义特征分析法

变化分析法也有它的局限性。

它能用来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解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

这就促使我们去探求新的分析手段。

语义特征分析法是八十年代汉语语法研究领域里开始采用的一种语法分析方法,最早见于朱德熙先生的《“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一文。

变换分析的局限性促使语义特征分析法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

四种句式的语义特征分析

(五)语义指向分析

例如:

v他快速地摊了几张鸡蛋饼。

(指向动作)

v他慌慌张张地摊了几张鸡蛋饼。

(指向施事)

v他香喷喷地摊了几张鸡蛋饼。

(指向受事)

(六)“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

●语法平面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

●语义平面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

●语用平面对句子进行语用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